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卷十(上)

《華陽國志》卷十(上)
先賢士女總贊上

  含和誕氣,人倫資生,必有賢彥,為人經紀,宣德達教,博化篤俗。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品物煥炳,彝倫攸敘也。益、樑爰在前代,則夏勳配天,而彭祖體地。及至周世,韓服將命,蔓子忠堅。然顯者猶鮮,豈國史簡闕,抑將分以秦、楚,希預華同?自漢興以來,迄乎魏、晉,多士克生,髦俊蓋世,愷元之疇,感於帝思。於是璽書交馳於斜谷之南,束帛戔戔於樑、益之鄉。或迺龍飛紫閣,允陟璿璣;亦有盤桓利居,經綸皓素。其耽懷道術,服膺六藝,弓車之招,旃旌之命,徵名聘德,忠臣孝子,烈士賢女,高劭足以振玄風,貞淑可以方蘋蘩者,奕世載美。是以四方述作,來世志士莫不仰高軌以諮詠,憲洪猷而儀則,擅名八區,為世師表矣。故《耆舊》之篇,較美《史》、《漢》。而今志州部區別,未可總而言之。用敢撰約其善,為之述贊,因自注解,甄其洪伐,尋事釋義,略可以知其前言往行矣。

  ◎蜀都士女

  ▲嚴平恬泊,皓然沈冥。

  嚴遵,字君平,成都人也。雅性澹泊,學業加妙,專精大《易》,耽於《老》、《莊》。常卜筮於市,假蓍龜以教。與人子卜,教以孝;與人弟卜,教以悌;與人臣卜,教以忠。於是風移俗易,上下茲和。日閱數人,得百錢,則閉肆下簾,授《老》、《莊》。著《指歸》,為道書之宗。楊雄少師之,稱其德。杜陵李強為益州刺史,謂雄曰:“吾真得君平矣。”雄曰:“君但可見,不能屈也。”強以為不然。至州,修禮交遵,遵見之,強服其清高而不敢屈也。嘆曰:“楊子云真知人也!”年九十卒。雄稱之曰:“不慕夷即由矣”,“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

  ▲仲元抑抑,邦家儀形。

  李弘,字仲元,成都人。少讀五經,不為章句。處陋巷,淬勵金石之志,威儀容止,邦家師之。以德行為郡功曹,一月而去。子贅以見辱殺人,太守曰:“賢者之子必不殺人。”放之。贅自以枉,語家人。弘遣亡命。太守怒,讓弘,弘對曰:“贅為殺人之賊,明府私弘枉法。君子不誘而誅也。石碏殺厚,《春秋》譏之;孔子稱父子相隱,直在其中。弘實遣贅。”太守無以詰也。州命從事,常以公正諫爭為志。楊子云稱之曰:李仲元為人也,“不屈其志,不累其身”,“不夷不惠,可癟之間”;“見其貌者肅如也,觀其行者穆如也,聞其言者愀如也”;“非正不言,非正不行,非正不聽,吾先師之所畏”。

  ▲子云玄達,煥乎弘聖。

  楊雄,字子云,成都人也。少貧好道,家無擔石之儲、十金之費,而晏如也。好學,不為章句。初慕司馬相如綺麗之文,多作詞賦。車騎將軍王音,成帝叔舅也,召為門下史,薦待詔,上《甘泉》、《羽獵賦》,遷侍郎,給事黃門。雄既升祕閣,以為辭賦可尚,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武帝讀《大人賦》,飄飄然有凌雲之志,不足以諷諫,乃輟其業。以經莫大於《易》,故則而作《太玄》;傳莫大於《論語》,故作《法言》;史莫善於《蒼頡》,故作《訓纂》;箴諫莫美於《虞箴》,故作《州箴》;賦莫弘於《離騷》,故反屈原而廣之;典莫正於《爾雅》,故作《方言》。初與劉歆、王莽、董賢同官,並至三公,雄歷三帝,獨不易官。年七十一卒。自劉向父子、桓譚等深敬服之。其玄淵源懿,後世大儒張衡、崔子玉、宋仲子、王子雍皆為註解。吳郡陸公紀尤善於《玄》,稱雄聖人。雄子神童烏,七歲預雄《玄》文,年九歲而卒。

  ▲林生清寂,莫得而名。 

  林閭,字公孺,臨邛人也。善古學。古者,天子有輶車之使,自漢興以來,劉向之徒但聞其官,不詳其職,惟閭與嚴君平知之,曰:“此使考八方之風雅,通九州之異同,主海內之音韻,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風俗也。”揚雄聞而師之,因此作《方言》。閭隱遯,世莫聞也。

  ▲氾鄉忠貞,社稷是經。進賢為國,稽考典刑。愛莫助之,身殞朝傾。 

  何武,字君公,郫人也。初以射策甲科為郎,歷揚、兗州刺史,司隸校尉,京兆尹,清河、楚、沛太守,廷尉,御史大夫。成帝初具三公,拜大司空,封汜鄉侯。為人忠厚公正,推賢進士,在楚致兩龔,在沛厚兩唐,臨司隸致平陵何並,居公位進辛慶忌,皆世名賢。臨州郡雖無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才雖不及丞相薛宣、翟方進,而正直過之。哀帝即位,以朱博、趙玄為公卿,用事,免官。諫大夫鮑子都亟言訟之,丞相王嘉亦以為慨。帝復徵武為御史大夫,徙前將軍。時大司馬新都侯王莽避帝外家丁、傅氏,遜位,亦以列侯見徵。哀帝詔博舉太常,莽從武求舉,武以莽奸人之雄,不許。哀帝崩,王太皇太后,莽姑也,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馬董賢印綬,詔舉大司馬。丞相孔光等逼王氏,皆舉莽。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謀曰:“莽四父世朝,權傾人主,必危劉氏。”乃舉祿,祿亦舉武。太后不從,用莽為大司馬。莽諷有司劾奏,皆免。武就國後,莽浸盛,遂為宰衡、安漢公。欲圖篡漢,憚武與其叔紅陽侯王立不從。元始三年,因呂寬、吳章事檻車徵武,武自殺。眾鹹冤之。莽欲厭眾心,諡武曰刺侯。子況嗣。平帝崩,莽因居攝,後僣帝位。

  ▲叔文播教,變風為雅。道洽化遷,我實西魯。 

  張寬,字叔文,成都人也。蜀承秦後,質文刻野,太守文翁遣寬詣博士東受七經,還以教授,於是蜀學比於齊、魯,巴、漢亦化之。景帝嘉之,命天下郡國皆立文學,由翁唱其教,蜀為之始也。寬從武帝郊甘泉泰畤,過橋,見一女子裸浴川中,乳長七尺,曰:“知我者,帝后七車。”適得寬車。對曰:“天有星主祠祀,不齊潔,則作女令見。”帝感寤,以為揚州刺史。復別蛇莽之妖。世稱雲“七車張”。作《春秋章句》十五萬言。

  ▲長卿彬彬,文為世矩。 

  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也。遊京師,善屬文,著《子虛賦》而不自名。武帝見而善之,曰:“吾獨不得與此人同世。”楊得意對曰:“臣邑子司馬相如所作也。”召見相如。相如又作《上林賦》,帝悅,以為郎。又上《大人賦》以風諫;制《封禪書》,為漢辭宗。官至中郎將。世之作辭賦者自楊雄之徒鹹則之。

  ▲王淵豔麗,蔚若華圃。 

  王褒,字子淵,資中人也。以高才文藻侍宣帝。初為王襄作《樂職》、《中和》頌,宣帝時,又上《甘泉》、《洞簫》賦。帝善之,令宮人誦之。為諫大夫,卒。

  ▲子山翰藻,遺篇有序。 

  楊終,字子山,成都人也。年十三,已能作《雷賦》,通屈原《七諫》章。後坐太守徙邊,作《孤憤》詩。明帝時,與班固、賈逵併為校書郎,刪《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作《生民》詩,又上《符瑞》詩十五章,制《封禪書》,著《春秋外傳》十二卷,《章句》十五萬言,皆傳於世者。

  ▲少遷猛毅,垂勳三邦。 

  陳立,字少遷,臨邛人也。成帝時,牂柯有亂,大將軍王鳳薦立為太守,克平禍亂。徙守巴郡,秩中二千石,治有尤異。又徙天水太守,為天下最,天子賜黃金四十斤。入為左曹、衛將軍護軍都尉。

  ▲世公賦政,祥瑞來同。 

  王阜,字世公,成都人也。太守第五倫察舉孝廉,為重泉令,有鸞鳥集於文學十餘日。遷益州太守,神馬出滇池河,甘露降,白烏見,民懷之如父母。

  ▲猗歟文父,叡發幼童。德澹會稽,道崇辟雍。 

  張霸,字伯饒,諡曰文父,成都人也。年數歲,以知禮義,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宗之,移家其宇下。啟母求就師學,母憐其稚,對曰:“饒能。”故字伯饒也。為會稽太守,撥亂興治,立文學,學徒以千數,風教大行,道路但聞誦聲,百姓歌詠之。致達名士顧奉、公孫鬆、畢海、胡母官、萬虞先、王演、李根,皆至大位。在郡十年,以有道徵,拜議郎,遷侍中。遂授霸五更,尊禮於太學。年老卒,葬河南。

  ▲少府委遲,作卿作師。 

  趙典,字仲經,成都人。太尉戒子也。與潁川李膺等並號“八俊”。三為侍中,自樂祿俸施貧。方授國師,未拜,病卒。

  ▲何、楊研神,貫奧入微。 

  何英,字叔俊,郫人也。楊由,字哀侯,成都人也。二子學通經緯。英著《漢德春秋》十五卷。孫汶,字景由,亦深學。初徵,上日食盜賊起,有效。為謁者,京師旱,請雨,即澍。遷犍為屬國。著《世務論》三十篇。卒。楊由為太守廉範文學,範稱能治。由言當有賊發。頃之,廣柔羌反,寇殺長姚超。鄉人冷豐齎酒侯之,值客,未內,由為知其多少。又言,人當致果,其色赤黃,果有送甘橘者。大將軍竇憲從太守索《雲氣圖》,由諫莫與,尋憲受誅。其明如此。著書十篇而卒。

  ▲司農明允,國憲是維。 

  任昉,字文始,成都人也。初為葉令,治奸賊七十餘人。遷樑相、尚書令,清身檢下。大將軍樑冀憚之,出為魏郡,徙平原,歲出租稅百萬。冀誅,復入為尚書令、司隸校尉,遷大司農,卒。弟愷,徐州刺史,亦有治名。昉父循,字伯度,為長沙太守,得其父,時為五官,事在精通也。

  ▲翁君美秀,牧後寤機。 

  何霸,字翁君,司空武兄也。為郡戶曹。刺史王尊將之官,移諸郡不得遣迎,唯霸白太守宜往,太守遣霸。尊大怒。霸對曰:“太守遣霸,非脩敬也,以去京師久,遲知朝廷起居耳。”尊遽下車,持節對之。因奇霸容止,闢為別駕,舉秀才,為屬國、中郎將。弟顯,潁川太守。兄弟五人皆有名。

  ▲伯騫推賢,求善如飢 

  柳宗,字伯騫,成都人也。初結九友共學,號“九子”。及為州郡右職,務在進賢。拔致求次方、張叔遼、王仲曾、殷智孫等,終至牧守。州里為諺曰:“得黃金一笥,不如為伯騫所識。”舉茂才,為美陽令。

  ▲文侯顒卬,極位臺衡。 

  文侯趙戒,字志伯,少府典父也。父定,以遊俠稱。戒,順、桓帝之世歷司徒、太尉,登特進。屢居公輔,免憂患於無妄之世。告歸於蜀,薨家。

  ▲太尉頡頏,志振頹綱。 

  趙謙,字彥信,戒孫也。歷位卿尹,初平元年為太尉。時董卓秉政,欲遷天子長安。謙與司空荀爽固諫,卓不聽,以為車騎將軍。奉大駕西幸,封洛亭侯,拜司隸校尉。忤卓指,免。討白波賊有功,封郫侯,進司徒,免。拜尚書令,太僕。三年,薨,諡曰忠侯。

  ▲司徒繼踵,僶俛權橫。 

  趙溫,字子柔,謙弟。以侍中同輿輦西遷,封江南亭侯。兄亡,初平四年拜司空,未期,進司徒,當世榮之。時車騎將軍李傕與董承、張濟等爭權,數遷移天子,溫以書切責於傕。天子聞,為寒心。尋曹公入,徙天子都許,政出諸侯,禮待溫。居公位十五年。建安十三年薨。

  ▲猶操道柄,董、李是讓。 

  讓,責也。董卓、李傕凶擅,謙、溫幹之。初,文侯與李固、胡廣議立清河王蒜,而冀欲立蠡吾侯,趙戒脅而從之,使李固枉死。君子以為卓、傕之惡甚於樑冀,謙摩卓之牙,溫弄傕之爪,雖逼權勢,以道陳訓,賢其祖遠矣。

  ▲侍中授命,分節亦彰。 

  常洽,字茂尼,江原人也。自荊州刺史遷京兆尹、侍中、長水校尉,以兵衛大駕西幸。傕等作難,常侍衛天子左右,為傕所殺。

  ▲蠻夷猾擾,倡亂南疆。子恭要傳,醜穢於攘。 

  楊竦,字子恭,成都人也。元國中,越巂、永昌夷反,殘破郡縣,眾十餘萬。刺史張喬以竦勇猛,授從事,任平南中。竦先以詔書告喻,不服,乃加誅。殺虜三萬餘人,獲生口千五百人,財物四千萬,降夷三十六種;舉正奸濁長吏九十人,黃綬六十人。南中清平。會被傷卒。喬舉州吊贈,列畫東觀。

  ▲伯春、孟元,匡正時君。 

  張充字伯春,李,字孟元,江原人也。充為治中從事。時刺史恃豪,每見從事,布席地坐,己自安高床上。充入閤,不肯進。刺史寤,乃更禮從事。刺史闢公孫特、大姓犍為李威、橋稚充曹。時有水災,倫受刺史指,以江中鬥平,不足表聞,固爭之。後刺史至,與倫不平,求郡短,劾倫不言水災。對以詔書:上災異不得由州。倫遷司空,闢掾。

  ▲楊羅為令,遺愛在民。 

  楊班字仲桓,成都人也,羅衡字仲伯,郫人也,俱師徵士何幼正。班為不韋、茂陵令,治化浹洽。徙西城、郎中令,號時名宰。衡為萬年令,路不拾遺,人家牛馬皆系道邊,曰:“屬羅公。”三府爭闢,拜廣漢長,二縣皆為立祠。

  ▲小伯溫恭,預圖息紛。 

  陳湛,字小伯,成都人也。歷使蓉令,民皆懷服。州闢治中從事。廣漢太守遣子詣州修歡交,使君欲納;湛諫不可失《羔羊》義,使君從之。後有言州郡私交者,考之無得,乃明也。

  ▲孟由至孝,遐葉睎風。 

  禽堅,字孟由,成都人也。父信為縣吏,使越巂,為夷所得,傳賣歷十一種。去時,堅方妊六月;生,母更嫁。堅壯,乃知父湮沒,鬻力傭賃,求碧珠以求父。一至漢嘉,三出徼外,周旋萬里,經六年四月,突瘴毒狼虎,乃至夷中得父。父相見悲感,夷徼哀之。即將父歸,迎母致養。州郡嘉其孝,召功曹,闢從事,列上東觀。太守王商追贈孝廉,令李苾為立碑銘,迄今祠之。

  ▲仲昱免師,

  仲昱,成都人也。少受學於嚴季後。季後為汶江尉,書呼仲昱,仲昱許十月往。會夷反斷道,仲昱期於往。經度六七,幾死。數年,卒得至汶江,為季後陳策,俱得免難,遠近嘆之。

  ▲叔本慕仁。 

  任末,字叔本,繁人也。與董奉德俱學京師,奉德病死,推鹿車送其喪。師亡身病,齎棺赴之,道死,遺令敕子載喪至師門,敘平生之志也。

  ▲伯禽證將, 

  朱普,字伯禽,廣都人也。為郡功曹。太守與刺史王冀有隙,枉見劾。普詣新都獄,掠笞連月,肌肉腐臭,惡同死人,證太守無事。敕其子曰:“我死,載喪詣闕,使天子知我心。”事得清理,普以烈聞。

  ▲文寺代君。 

  李磬,字文寺,嚴道人也,為長章表主簿。旄牛夷叛,入攻縣,表倉卒走,鋒刃交至。磬傾身捍表,謂虜曰:“乞殺我,活我君。”虜乃殺之,表得免。太守嘉之,圖象府庭。

  ▲在三義敦,終始可稱。 

  人生於三,事之若一,君、父、師也。言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普、磬可謂能終始也。

  ▲炎光中微,巨、述僣亂。 

  炎,火光也,漢以火德王。自高祖至平帝十二世,國嗣三絕。平帝早崩,安漢公王莽字巨君遂篡天子位,稱新室皇帝。而茂陵公孫述字子陽,為莽導江卒正,遂僣號於蜀。

  章、王刎首。 章明,字公孺,新繁人也。王皓,字子離,江原人也。明為太中大夫。莽篡位,嘆曰:“不以一身事二主。”遂自殺。皓為美陽令,去莽歸蜀。公孫僣號,使使聘之。皓乃自刎,以頭付使者。述慚怒,誅其妻子。

  侯剛哭漢。 剛字直孟,繁人也,為郎。見莽篡位,佯狂,負木鬥守闕號哭。莽使人問之。對曰:“漢祚無窮,吾寧死之,不忍事非主也。”莽追殺之。

  ▲公卿絕脰,亦蹈節貫。 

  王嘉,字公卿,江原人也。為郎,去莽還蜀。公孫述先閉其妻子,使人徵之。嘉聞王皓死,嘆曰:“吾後之哉!”亦自殺。述慚,貰其妻子。

  ▲羅生美至,思濟艱難。述方遂非,殘彼貞幹。

  羅衍,字伯紀,成都人也。為述郎,說尚書解文卿、鄭文伯使諫述降漢,為子孫福。解、鄭從之。述怒,閉二子於薄室六年,二子守志不回,遂幽死。衍卒察孝廉,徵博士。

  ▲劉主割據,資我英俊。鴻臚淵通,與道推運。 

  何宗,字彥若,郫縣人也。通經緯、天官、推步、圖讖,知劉備應漢九世之運,贊立先主。為大鴻臚,方授公輔,會卒。

  ▲君肅矯矯,穎類倬群。 

  何祇,字君肅,宗族人也。初,犍為楊洪為太守李嚴功曹,去郡數年,以為蜀郡,嚴猶在官。祇為洪門下書佐,去郡數年,以為廣漢,洪猶在官。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之能攬拔秀異也。祇徙犍為太守,卒。

  ▲輔漢朗捷,服時之勤。 

  張裔,字君嗣,成都人也。汝南許文休稱其才“鍾元常輩也”。為輔漢將軍,丞相長史。丞相北征,居府統事,足食足兵。

  ▲太常清密,邃遠鉤深。 

  杜瓊,字伯瑜,成都人也。師事任定祖,通經緯術藝,為太常。沈默慎密,稱諸生之淳。

  ▲休休眾彥,殊塗同臻。金聲玉振,蜀之球琳。 

  休休,美也。眾彥,言此四十三人也。《易》曰:殊塗同歸,百行齊致。貴於流光顯稱,揚名垂世。此四十三人者,雖立行不同,俱以垂美,如金玉之音器,為世名寶。

  述蜀郡人士。

  ▲敬司穆穆,暢始玄終。 

  敬,司馬氏女,五更張伯饒妻也。霸前妻有三男一女,敬司產一男。撫教五子,恩愛若一。霸卒,葬河南,敬司與諸子還蜀。疾病,遺令告諸子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汝父在樑,吾自在蜀,亦各其志,勿違吾敕也。”遂葬蜀。子光超稟母教,為聘士也。

  ▲叔紀婉娩,十媛仰風。 

  叔紀,霸女孫也,適廣漢王遵。至有賢訓,事姑以禮。生子商,海內名士。廣漢周幹、古樸、彭勰、漢中祝龜為作頌,曰:“少則為家之孝女,長則為夫之賢婦,老則為子之慈親。終溫且惠,秉心塞淵,宜諡曰孝明惠母。”

  ▲公乘氏張,兩髦義崇。 

  公乘會妻,廣都張氏女也。夫早亡,無子,姑及兄弟欲改嫁之,張誓不許,而言之不止。乃斷髮割耳,養會族子,事姑終身。

  ▲助陳撫孩,節篤分充。 

  助陳,臨邛陳氏女,犍為楊鳳珪妻也。鳳珪亡,養遺生子守節,兄弟必欲改嫁,乃引刀割咽,幾死。宗族駭之,遂全其義。

  ▲二常煢煢,頹構再隆。 

  元常、靡常,江原人也。元常,廣都令常良女,適廣漢便敬賓,早亡。元常無子,養賓族子。父母欲嫁,乃祝刀誓志而死。靡常,仲山女,適成都殷仲孫。家遭疫氣死亡,惟靡常在。十八,收葬諸喪,養遺生子,立美成家。

  ▲紀常哀哀,精感昭融。 

  紀常,常侍常洽女,趙侯夫人也。父遇害長安,其二兄皆先沒,遣父門生翟登、張順迎喪。時寇賊蜂起,晝夜悲哀,順、登得將喪無恙還,時人皆以紀常精誠所感。

  ▲貢羅誓志, 

  貢羅,郫羅倩女,景奇妻也。奇早亡,無子。父愍其年壯,以許同郡何詩。貢羅白書誓父不還家。父乃使詩白州,州告縣逼遣之。羅乃訴州,刺史高而許之。

  ▲玹何忘生。 

  玹何,郫何氏女,成都趙憲妻也。憲早亡,無子,父母欲改嫁。何恚憤自幽,乃不食,旬日而死。郡縣為立石表。

  ▲昭儀殉身。 

  昭儀,繁張氏女,廣漢朱叔賢妻也。賢為郡督郵。建安十九年,劉主圍劉璋於成都,賢坐謀外降誅。璋以昭儀配兵將,見逼,昭儀自殺。三軍莫不哀嘆。

  ▲二姚見靈。 

  廣柔長郫姚超二女妣、饒,未許嫁,隨父在官。值九種夷反,殺超,獲二女,欲使牧羊。二女誓不辱,乃以衣連腰自瀋水中死。見夢告兄慰曰:姊妹之喪當以某日至溉下。慰寤,哀愕,如夢日得喪。郡縣圖象府庭。

  ▲峨峨淑媛,表圖銘旌。 

  淑,善;媛,婉娩也。言此十二女皆圖象列傳。

  述蜀郡列女

  右蜀郡士女贊第一。

  凡五十五人。

  ◎巴郡士女闕先賢士女總贊上

  含和誕氣,人倫資生,必有賢彥,為人經紀,宣德達教,博化篤俗。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品物煥炳,彝倫攸敘也。益、樑爰在前代,則夏勳配天,而彭祖體地。及至周世,韓服將命,蔓子忠堅。然顯者猶鮮,豈國史簡闕,抑將分以秦、楚,希預華同?自漢興以來,迄乎魏、晉,多士克生,髦俊蓋世,愷元之疇,感於帝思。於是璽書交馳於斜谷之南,束帛戔戔於樑、益之鄉。或迺龍飛紫閣,允陟璿璣;亦有盤桓利居,經綸皓素。其耽懷道術,服膺六藝,弓車之招,旃旌之命,徵名聘德,忠臣孝子,烈士賢女,高劭足以振玄風,貞淑可以方蘋蘩者,奕世載美。是以四方述作,來世志士莫不仰高軌以諮詠,憲洪猷而儀則,擅名八區,為世師表矣。故《耆舊》之篇,較美《史》、《漢》。而今志州部區別,未可總而言之。用敢撰約其善,為之述贊,因自注解,甄其洪伐,尋事釋義,略可以知其前言往行矣。

  ◎蜀都士女

  ▲嚴平恬泊,皓然沈冥。

  嚴遵,字君平,成都人也。雅性澹泊,學業加妙,專精大《易》,耽於《老》、《莊》。常卜筮於市,假蓍龜以教。與人子卜,教以孝;與人弟卜,教以悌;與人臣卜,教以忠。於是風移俗易,上下茲和。日閱數人,得百錢,則閉肆下簾,授《老》、《莊》。著《指歸》,為道書之宗。楊雄少師之,稱其德。杜陵李強為益州刺史,謂雄曰:“吾真得君平矣。”雄曰:“君但可見,不能屈也。”強以為不然。至州,修禮交遵,遵見之,強服其清高而不敢屈也。嘆曰:“楊子云真知人也!”年九十卒。雄稱之曰:“不慕夷即由矣”,“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諸。”

  ▲仲元抑抑,邦家儀形。

  李弘,字仲元,成都人。少讀五經,不為章句。處陋巷,淬勵金石之志,威儀容止,邦家師之。以德行為郡功曹,一月而去。子贅以見辱殺人,太守曰:“賢者之子必不殺人。”放之。贅自以枉,語家人。弘遣亡命。太守怒,讓弘,弘對曰:“贅為殺人之賊,明府私弘枉法。君子不誘而誅也。石碏殺厚,《春秋》譏之;孔子稱父子相隱,直在其中。弘實遣贅。”太守無以詰也。州命從事,常以公正諫爭為志。楊子云稱之曰:李仲元為人也,“不屈其志,不累其身”,“不夷不惠,可癟之間”;“見其貌者肅如也,觀其行者穆如也,聞其言者愀如也”;“非正不言,非正不行,非正不聽,吾先師之所畏”。

  ▲子云玄達,煥乎弘聖。

  楊雄,字子云,成都人也。少貧好道,家無擔石之儲、十金之費,而晏如也。好學,不為章句。初慕司馬相如綺麗之文,多作詞賦。車騎將軍王音,成帝叔舅也,召為門下史,薦待詔,上《甘泉》、《羽獵賦》,遷侍郎,給事黃門。雄既升祕閣,以為辭賦可尚,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武帝讀《大人賦》,飄飄然有凌雲之志,不足以諷諫,乃輟其業。以經莫大於《易》,故則而作《太玄》;傳莫大於《論語》,故作《法言》;史莫善於《蒼頡》,故作《訓纂》;箴諫莫美於《虞箴》,故作《州箴》;賦莫弘於《離騷》,故反屈原而廣之;典莫正於《爾雅》,故作《方言》。初與劉歆、王莽、董賢同官,並至三公,雄歷三帝,獨不易官。年七十一卒。自劉向父子、桓譚等深敬服之。其玄淵源懿,後世大儒張衡、崔子玉、宋仲子、王子雍皆為註解。吳郡陸公紀尤善於《玄》,稱雄聖人。雄子神童烏,七歲預雄《玄》文,年九歲而卒。

  ▲林生清寂,莫得而名。 

  林閭,字公孺,臨邛人也。善古學。古者,天子有輶車之使,自漢興以來,劉向之徒但聞其官,不詳其職,惟閭與嚴君平知之,曰:“此使考八方之風雅,通九州之異同,主海內之音韻,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風俗也。”揚雄聞而師之,因此作《方言》。閭隱遯,世莫聞也。

  ▲氾鄉忠貞,社稷是經。進賢為國,稽考典刑。愛莫助之,身殞朝傾。 

  何武,字君公,郫人也。初以射策甲科為郎,歷揚、兗州刺史,司隸校尉,京兆尹,清河、楚、沛太守,廷尉,御史大夫。成帝初具三公,拜大司空,封汜鄉侯。為人忠厚公正,推賢進士,在楚致兩龔,在沛厚兩唐,臨司隸致平陵何並,居公位進辛慶忌,皆世名賢。臨州郡雖無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才雖不及丞相薛宣、翟方進,而正直過之。哀帝即位,以朱博、趙玄為公卿,用事,免官。諫大夫鮑子都亟言訟之,丞相王嘉亦以為慨。帝復徵武為御史大夫,徙前將軍。時大司馬新都侯王莽避帝外家丁、傅氏,遜位,亦以列侯見徵。哀帝詔博舉太常,莽從武求舉,武以莽奸人之雄,不許。哀帝崩,王太皇太后,莽姑也,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馬董賢印綬,詔舉大司馬。丞相孔光等逼王氏,皆舉莽。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謀曰:“莽四父世朝,權傾人主,必危劉氏。”乃舉祿,祿亦舉武。太后不從,用莽為大司馬。莽諷有司劾奏,皆免。武就國後,莽浸盛,遂為宰衡、安漢公。欲圖篡漢,憚武與其叔紅陽侯王立不從。元始三年,因呂寬、吳章事檻車徵武,武自殺。眾鹹冤之。莽欲厭眾心,諡武曰刺侯。子況嗣。平帝崩,莽因居攝,後僣帝位。
標籤:卷十 華陽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