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史記》讀後感15篇(實用)

史記2.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史記》讀後感15篇(實用)

《史記》讀後感1

剛剛讀完了《童年》,就迎來了新的一本書——《史記》。

《史記》是我國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從軒轅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涉及了哲學、政治、文學以及人類思想活動等方面內容。所記載的人物廣範,有貴族、刺客、遊客、隱士、文學家、經濟家和軍事家等,幫助人們從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歷史、感受歷史。

《史記》還記載了許多個性鮮活的人物,如勇敢的刺客荊軻、可憐的`趙氏孤兒、忠誠的漢代飛將軍李廣和荒淫殘暴的商紂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漢代飛將軍李廣。

《水滸傳》中的射箭高手花榮,他的綽號就叫“小李廣”。李廣是被稱為“漢代飛將軍”的一名射箭手,專門射殺匈奴,要麼不射,被活捉;要麼射,被射死,從未曾失手過。有一著古詩《塞下曲》中寫了李廣射虎的事,“林暗草驚,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當中李廣夜晚駢森林裡搜尋匈奴,忽然聽見林子裡傳來一陣風聲,他誤認為老虎來了,就換弓搭箭,“嗖”的一聲射過去,士兵去尋找那支箭時,在一塊大岩石的一端,箭頭已深深扎進石頭裡。匈奴們知道這事後,只要聽到他的名字就害怕得不知所措。

李廣六十歲時,率領一支軍隊去攻打匈奴,但因水土不服,又遭圍攻,加上地形不熟,因此他們迷路了,被匈奴團團圍住,進退兩難。他好不容易從包圍中逃出。有八百人投降,造成損失很大。之後李廣在臨死前,對幕府的人說:“校尉們沒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李廣一生與匈奴作戰,大上戰爭有七十多場,可是今天又被大將軍調往東路,不僅繞遠,還時時迷路,我已六十歲,不能再受小人的侮辱。”說完,就拔刀自刎了。這個故事寫的李廣的忠誠,是個有責任心的人。

《史記》這本書講述了生動的歷史故事,借鑑歷史,可以使我們瞭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從歷史故事中啟發心靈。

《史記》讀後感2

還記得那天,快遞員叔叔給我送來了一份驚喜——我最愛的漫畫書到來了。開啟包裝,《漫畫史記》鮮明簡約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隨後我似乎穿越了時空一樣,被捲進了驚心動魄的楚漢爭霸世界。

《漫畫史記》這套書一共有十二本,每本里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有趣,讓我目不暇接,意猶未盡。不過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劉邦項羽》。秦末漢初,反對秦朝暴政的隊伍如洪流般襲來,經過數年的紛爭,天下的命運逐漸掌握在兩個人的手中:一個是青年英雄項羽,一個是平民諸侯劉邦。幾番交戰,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最後,劉邦卻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奪得了天下。而項羽呢?最後他卻烏江自刎,靈魂則在天堂那享受著大魚大肉。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動物大戰,大象戰猴子,老虎戰毒蛇……

仔細想去,故事中的項羽純粹就是一個勇夫,膽大心小,只會用武力去解決問題,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比如項羽帶兵起義時,明明是自己指揮出錯,卻死不承認,反而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最後自刎烏江。而劉邦心懷天下,善於用人。他利用平民時結交的蕭何、樊噲等能人幫助自己建立漢朝,他又在蕭何、張良等賢人的輔佐下,拉攏了多位諸侯,最終贏得了天下。

閉上雙眼,我細細品味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張圖片,真的是精彩紛呈,就像一枚枚精美絕倫的小印章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想著想著,我笑了。想起我的小妹也是個小怪人,從來不聽別人的.勸告,不是經常把門反鎖,就是老是把家裡的擺設弄壞,結果別人批評她的時候,老是嘟著小嘴巴,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怪門的不是,擺設的不是,聽得我們好無語。她如果少點項羽的武斷和自大,多點劉邦的耐心和智慧,估計會更可愛吧!如果項羽和劉邦知道我把他們跟小妹相提並論,他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

這套漫畫歷史書真的很有意思,語言幽默,通俗易懂,笑笑過後還能讓我們認識不少的英雄人物。同學們,你們也趕快去讀起來吧!

《史記》讀後感3

英國著名哲學家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縱觀古今,人們都用歷史來作為一面鏡子,供人明鑑。這就能說明史書能給人很大幫助。而這本“史家之絕唱”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史記》詳細地講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的事。其間戰亂紛紛,國家分分合合。《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他雖遭受了酷刑,但他不畏強權,寫出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蘊和強烈批評精神的《史記》。書中對封建階級統治作出了大膽批評,揭露了暴君的殘暴統治,寫出了賢君的治國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主人公,他們會給人不同的啟示。在“焚書坑儒”中,我們會對秦王為了國家統一而不惜毀壞歷史與文學而感到憤怒;而在“趙氏孤兒”中,我們會被程嬰和公孫杵臼兩人衷心救主、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打動;在“楚霸王烏江自刎”中,我們會對項羽孤膽雄風、寧死不屈的氣概所感到欽佩。

不僅有這些,《史記》還告訴我們做人的技巧。一個人不僅要想著自己應該做什麼,還要想好怎樣做,用什麼方法。就拿書中漢高祖劉邦說吧,他想統一全國,他的謀士便為他編了一個小故事。傳說劉邦有一次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巨蛇,劉邦並不畏懼,將其砍殺。之後聽說其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砍殺了。這訊息就傳開了,相信鬼神的`人們便信以為真,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靠,劉邦之名傳遍了沛縣各地。這就是一種計謀,讓人們認為他並非凡人,所有都來歸附。這說明古代人也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在“季札出使”裡更是讓我深有感觸,主人公季札是吳國君子的四兒子。他德才兼備,至仁至義。兄弟們都推舉他當下一任國君。他卻百般推辭,直到逝世也沒去當。人民都非常敬仰他,使吳國得到了好名聲,也使吳國繼續能在諸侯中立足。這讓我學會了要以德服人,不能有傲慢之氣,要和他人友好相處,這樣才能讓大家對你有好的印象。《史記》裡也有很多孝子,他們讓我體會到了“百善孝為先”。正如孔子所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我們從這點就應該孝順父母,尊重長輩。

《史記》還教我怎樣辨別是非,用亮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心去觀察世界。還教我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努力學習,長大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影響的人,可以和書上的“他們”一樣被記載!

《史記》讀後感4

我讀了一本書,叫《史記故事》。史記故事的原著是司馬遷。司馬遷有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作為自我激憤的好榜樣。立志寫完《史記》。最後司馬遷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寫完了《史記》這130篇,52萬的偉大的鉅作。

《史記》講述了古代的許多事蹟。比如《大禹治水》。講了大禹為了治理水患,十三年了,大禹很少回家。每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看望自己的妻兒。這正是感人的所在之處。讓人感受到,大禹為了天下人民與天下大眾的安全、利益,不惜失去自己的利益的生動寫照。“滿懷深情地說”更讓我們覺得大禹不是不想家,只是因為對人民的愛和許多無奈。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它按照時間順序,從傳說中的皇帝一直寫到西漢武帝時期。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我讀起來彷彿置身有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在《史記》這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的情節,在一次次成功和失敗過後,終於橫掃六國舊勢力。於是在前230年滅韓國,在前225年滅魏國,在前223年滅楚國,在前222滅燕國、趙國,在前221年滅齊國,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通過《史記》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瞭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了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

《史記》讀後感5

中華民族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留給我們的卻是何等財富!

兒時記憶,剛學會說話時媽媽就教我學《弟子規》,《三字經》雖不懂什麼意思,媽媽說我讀的還很認真,我一年年長大,就越來越喜歡讀國學,尤其對《史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史記》這本書是由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忍辱負重用心血寫成的。全面地記述了我國在這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歷程,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唐朝、殘暴凶惡的秦始皇……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吃了不少的苦頭。原來,他為了一位將軍求情,得罪了漢武帝,入獄遭到酷刑,但是他為了父親遺願,堅強的活了下來,完成了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優美的語言,生動而又形象的把每一個鮮明的`個性描述的此起彼伏。在《項羽本記》這一篇文章中,筆下的項羽氣宇軒昂,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幹成大事業,但項羽的性格目空一切,自以為是,戰略上的失誤,雖有大志但無謀,最終走投無路、烏江自刎的下場。項羽為什麼會落此下場,在《項羽本記》一文中司馬遷生動傳神的描寫,項羽少年時學書學劍都不成,他卻總有自己的道理: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意思是說,讀書寫字只要能用來記姓名就行了,擊劍只能對付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會對付萬人的本領。他的一番話體現出了不懂得循序漸進,逐步積累自己的能力和實踐經驗,要使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對付在作戰中所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見此情形,他的叔父又讓他學兵法,最終還是半途而廢。

但項羽的雄心大志也是很難得,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震懾諸侯,和秦軍展開生死決戰,殺死宋義,大破秦軍。那時起,他是楚人的驕傲。

面對危難,把死置之度外,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項羽的缺點和優點在司馬遷的描述下是個非常鮮明的人物。

司馬遷把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當我讀了這本偉大的史學鉅著之後,使我更加了解歷史,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國家強大,自己強大,就在必須努力學習,有所作為,如果不付出艱辛,就不會有好成績!

《史記》讀後感6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直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當然我也不例外,自我讀了這本書後,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總是沒能實現。這次,有機會寫一篇,真稱得上盡訴心之所想。

從神話般的三皇五帝到建立奴隸制的夏朝;從遷都至殷的商朝中興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末年;從五國爭霸的春秋到七雄交戰的戰國;從統一中國的秦朝到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三千年曲折的中國古代歷史,《史記》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將它們描述得更加精彩。不僅是我,凡是讀過《史記》的人都會對它的情節念念不忘。

當然《史記》的魅力不僅在它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在那些鮮為人知卻被它一一記錄下的故事。

人們只瞭解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博大思想,卻不知他一生過著流蕩的生活,未能安享天年;人們只知道那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卻不知他晚年貪圖美色;人們只認識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卻不知陷害公子扶蘇,與趙高同流合汙的李斯;人們只認識周朝的開國天子周文王,卻不知他曾經受過牢獄之災。我們對於這些人恐怕只知道他們的一面,卻不知另一面。但這卻被《史記》記下了,我們應感謝它,感謝它使我們全面瞭解了歷史人物。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書中所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那種忍辱負重、頑強拼搏的精神。

周文王被拘禁,完善了《易經》;孔子終生困頓,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完成了《國語》;孫臏斷了雙腿,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韓非子被秦國拘禁,寫下了《說難》、《孤憤》;就連《史記》作者司馬遷本人也受過宮刑,但他寫下了《史記》這部歷史和文學鉅著。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史記》使我知人詳細,知事全面,也使我懂得了一種高貴的精神。它確實是本好書,無愧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個稱號。

《史記》讀後感7

寒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其中,對我感觸比較深的還是《白話史記》——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轉體通史。

《白話史記》的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最初沒有固定名稱,一般稱為《太史公書》。“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只是美稱。

《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就是出自《史記》中的《周本紀》。《周本紀》講了:有個人叫棄,她的母親是邰氏的女兒,叫姜原。由於姜原出門到野外,看到巨人的足跡,就想用腳踩踩巨人的足跡。一踩上巨人的足跡,就感到身子一震,好像懷孕了一樣。日後就生下了個兒子。姜原認為很不吉利,想把他扔掉。可無論扔到哪裡,都有動物幫助他。姜原認為他很神異,就養大他。因為最初想拋棄他,所以給他取名叫棄。棄的後代有個叫姬昌的`,他敬重長輩,慈愛晚輩,對待手下的人也很好,於是就有許多才士歸附他。

後來因為紂王倒行逆施,貪戀財色,在姬昌的帶領下,百姓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可最後還是由於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聽從了一個大臣的荒唐意見,點燃烽火,讓大臣們匆忙跑來,卻發現什麼事也沒有,終於讓褒姒笑了出來。周幽王很高興,還賞賜了那個大臣。可是有一次,敵人真的來了。雖然周幽王及時點燃了烽火,可是大臣們不相信,沒有及時救援,使周朝從此滅亡了。

我覺得裡面的姬昌是個真正的君子,可週幽王很糊塗,為了讓褒姒笑一笑,賠上了整個周朝。先輩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被葬送了。

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和它相類似的例子。有些年輕人,不好好生活,不好好學習,抵不住電腦遊戲的誘惑,經常花錢去上網,然後導致上網成癮,一有錢就去上網。經常上網不僅弄垮了身子,還傷害視力。沒錢時,還會去偷錢、搶錢,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史記》讀後感8

夜空漫漫,歷史的星空裡有許多英雄。《史記》中,到底有幾個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許有人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謂英雄。”我認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雖然掃六合,但統治極其腐朽。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求取仙丹,耗費國力。第二、秦始皇教子不當,其子胡亥同李斯、呂不韋謀權篡位。第三、秦始皇自認功勞勝過三皇五帝,過於驕傲。第四、統治之間太過殘暴,死後,還讓許許多多無辜的人陪葬。所以,秦始皇不能算為英雄。

再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此人優點極多——懂得愛民,英勇無比,破釜沉舟打敗章邯。但項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亞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雖在戰場上揚言願與劉邦決一雌雄,最終兵敗自刎未能統一天下。假如項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劉邦也未必能稱帝。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項羽不能謂之英雄。

“那漢高祖劉邦可謂之英雄?”我認為不可當做英雄,漢高祖此人雖在破秦之時善於用人,但自從建漢後便開始大肆殺戮良臣,韓信、彭越、黥布三大開國功臣先後以“謀反罪”被殺,但還好有張良、曹參、蕭何三人幫助,不然早就亡國了。

文種、伍子胥、蘇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時隱逸歸田,而偏偏去與君王同喜同憂,結果只落得自殺歸天,也不能謂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雖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被胡亥所殺,而蒙恬卻怪罪於修長城,不荒唐嗎!更不能謂之英雄。

但我認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可以當選為英雄。因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過,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輔佐,故能稱霸一方。

專諸報恩刺殺王僚,雖成但身死;豫讓報智伯之恩二刺趙襄子,臨死斬空衣報仇;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還有荊軻刺秦王未成被殺身亡……一生捨己為國,“義”字當先,個個都可當做所謂的英雄!

讀《史記》可嘗得從古至今的英雄所績。英雄的“義”字!

浩瀚的'歷史星空中,英雄繁星點點;淵博的《史記》故事中,篇篇讓人激動。

《史記》讀後感9

五年級學生讀《史記》有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書讓我們生活更加充實,讓我們更加快樂。在暑假裡,我閱讀了“史聖”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本紀、列傳為主體,全書共一百三十五篇、五十餘萬字,作者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之所以要寫這部鴻篇鉅著,是源於他少年時的一個志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不僅是史學鉅著,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在這部書中,你常常會看到司馬遷用寥寥數語便能刻畫出一個人物,並且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可見司馬遷具有極高地文學修養;而他對於歷史事件的敘述則有條不紊、娓娓道來,內容翔實、生動。

在《史記》所記載、刻畫的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與“冠軍侯”霍去病了。兩人都為漢朝武將。李廣家世代為將,並且傳習射箭之術;李廣長大後,箭術蓋絕當世,是天下第一射箭高手,連漢文帝都感嘆,李廣生不逢時,如果他早生到劉邦項羽爭天下那個時代,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但文帝說歸說,始終都沒有封李廣為侯,之後的景帝、武帝也都沒有將李廣封侯,致使一代名將遺憾終生,才有了後世王勃在《滕王閣序》的“李廣難封”之說。與李廣相比,霍去病便幸運多了,年紀輕輕便天下聞名。霍去病是一名天才軍事家、傑出將領,在他第一次出擊匈奴時,千里奔襲,斬殺匈奴兩千餘人,活捉匈奴單于的'叔父以及數名匈奴首領,而自己卻只率領了八百騎兵。當武帝要為霍去病建一座府第時,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由於打擊匈奴有功,他被武帝封為“冠軍侯”。但是這樣一位傑出地軍事家卻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惋惜。

《史記》是一部好書。我們在懂得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書中人物的品質:如陳涉的志向遠大,豫讓對主人的忠誠,司馬相如的斐然文采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借鑑。

《史記》讀後感10

史記讀後感《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園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裡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

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其實刺客才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畢竟去行刺君王,功了會被周圍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去無歸。

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能與君主鬥智鬥勇的,還有那些有著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去遊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去遊說各國,最終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

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力量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這樣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後讓我崇敬太史公的剛正不阿,仰慕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愛古典文學中千絲萬縷的絕唱。

《史記》讀後感11

假期裡,我讀完了《史記》。透過它,我看到了臥薪嚐膽的勾踐,善於用兵的孫武,圍魏救趙的孫臏,知錯就改的廉頗彷彿真的看到了魏惠王的十顆夜明珠,趙惠王的和氏璧;秦始皇焚書抗儒,商鞅立木取信也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項羽的故事最使我受教。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的謀士范增早就看出劉邦是日後與項羽爭奪天下之人,請求項羽在宴會上將其刺殺,以除後患。但項羽沒能聽從他的推薦。范增又派項莊在宴會上舞劍刺殺,可時機太晚,被劉邦看出,刺殺失敗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聽得進勸告,不要自以為是,一意孤行。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門口有個小販在搞抽獎遊戲。正好我兜裡帶了五元錢,看著那些獎品,不禁心動了。於是,我拿出一塊錢。這時,一個同學走過來,說:不要抽啊!那是騙人的.!我卻聽不進去,把所有的錢都買成獎券。結果,我一個也沒中。直到此刻,我還十分後悔,五元錢,就這麼裝進了小販的腰包。這都是因為我沒有聽那個同學的勸告,一意孤行。

之後,項羽和秦軍展開了一場戰鬥,項羽憑著勇氣,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船隻鑿沉,又把所有做飯的鍋砸碎,每個人身上只帶三天的乾糧。軍隊由於沒有了退路,個個視死如歸,以一當十,贏得了戰鬥的勝利。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不能知難而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有一個週末,爸爸帶我去跳跳虎遊樂園玩。其中有一個專案是走鋼絲。開始,我很害怕,有爸爸拉著我的手才敢走。但是剛走了一會,爸爸突然把手鬆開,自己先走了。我很害怕,心想:怎樣辦鋼絲這麼危險,我一個人怎樣走啊!這時,我看到一個比我小的男孩在我後面,一步一步地走著,旁邊沒有一個大人。我心想:他那麼小都敢走,我為什麼不能呢於是,我也開始走。走了幾步,我找到了竅門,走得越來越快,最後到達了終點。

《史記》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十分喜歡它。

《史記》讀後感12

我合上《史記·項羽本紀》,躺在床上回想項羽的一生,如此偉大豪情的英雄最後竟自刎烏江,是多麼可惜啊!我閉上眼,不知不覺睡著了。

“噠噠噠”我的眼前突然變成了黃沙一片的戰場,耳邊響起馬蹄聲與戰士們的呼聲,我低下頭,發現自己身披鎧甲手握長劍,“你怎麼不和其他戰士一起奮勇殺敵?”我轉頭,看見一匹烏黑髮亮的戰馬,唯有蹄子上有一圈白色的毛髮,馬上的人有一雙重瞳,盯著前方戰場,我愣了愣,這不是《史記》中描寫的項羽嗎?

我再眺望遠方,那是秦軍的服飾,這難道是鉅鹿之戰?“將軍,現今是何日曆?”“公元前207年。”我果然沒有猜錯。我抬起頭看向馬上的人,笑了笑說“我賭這場戰爭我們會贏,所以我不需要去戰場殺敵,只需要等待秦國的投降,接收秦國的俘虜。”項羽似乎聽見了巨大的驚喜,望著我“你這話從何而來?我們的人比秦國少太多了。”我也不再說話,只是點了點遠方,讓項羽看著戰場。

戰場上將士們奮勇殺敵,一片狼藉。“衝啊!”前方戰士舉著劍直衝秦國軍營,砍下敵方將領的頭顱,預示著這場戰爭的勝利。“我猜的沒錯吧,吉人自有天相,將軍勇,士兵便勇。”項羽低下頭輕笑,那一雙重瞳越發明亮,看著遠方秦國的旗幟倒下,換上自己的旗幟,哈哈大笑。

“你看著年紀不大,見識倒是多,但願你的話能一直是我們勝利下去,等會的.慶功宴你一定要好好與我喝兩杯。”項羽騎著馬笑著向前衝去,和戰士們一起收歸戰俘。

我看著漸漸遠去的項羽,希望他一直能如現在一般恣意。

耳邊又傳來溪水聲,我回首,項羽已不再是少年模樣,他的鬢微白,但手中仍握長劍,“我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大喊一聲,身邊剩下的幾個士兵都掩面而泣,我走到項羽身邊,想要告訴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看見了我,“你來啦,我等你好久了,我項羽這一生縱情恣意,每每想到你曾說過將軍勇士兵便勇,便覺豪氣萬丈。但是現在,我戰不動了。”

項羽微啞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我讀出了他語中的無限滄桑,項羽的重瞳已不再精光閃閃,換上了落寞與後悔。

我沒有阻止項羽的自殺,因為我知道這是他保留尊嚴最後的方法。

我突然睜開眼,四顧周圍,還是我的房間,原來這只是一場夢,一場關於項羽的夢。

《史記》讀後感13

史記故事讀後感指導老師:孟鳳梧老師班級:國二乙座號:5號姓名:呂維祥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由西漢司馬遷所撰寫。作者根據「左氏春秋」「國語」「戰國策」「楚漢春秋」做實地採訪並收集資料而寫成。史記共有一百三十篇故事分本紀年表書世家及列傳五類。記事從中華民族始祖炎黃二帝開始到漢武帝末共有三千年的歷史。由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馬遷在耳濡染下對歷史發生濃厚興趣。一旦遇到問題司馬遷總會追根究底。如果書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會求教他人或親自實地考察以辨真假。當司馬談罹患重病時他緊緊握住兒子的手再三叮嚀他繼承父業。也因此司馬遷痛下決心要完成父親的遺志編寫史記。

在人物描寫上司馬遷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或讚美或生氣或同情不一而足使東方朔晏嬰等歷史人物個性分明栩栩如生。而這也是史記的特色之一。此外在史記的故事中我發現君主常誤信讒言殺害忠良。看來所謂的「忠言逆耳」對任何人都適用的。閱讀史記除始我們瞭解朝代的`興替外更可以讓我們汲取教訓未來做人處事可千萬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題目:老年感懷班級:國二乙。座號:5號姓名:呂維祥老師姓名:孟鳳梧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每個人在步入老年後行動都會變得遲緩身體健康也會大不如前了。既然衰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常軌也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所以臨老時心態的調整就變得很重要了。與其生命以風燭殘年的姿態結束不如加添一些色彩使生活變得更多彩多姿。年青時的生活態度決定了老年時的生活品質。怎麼說呢有些人仗著年輕身體好常吸菸喝酒吃檳榔結果老年時百病叢生苦不堪言。也有人年輕時無所事事虛擲光陰;結果退休養老時既無怡情養性的興趣也無自給自足的老本。既然人都有年老之時因此就應該未雨綢繆。平時不但多注意身體健康培養興趣更應有理財規畫儲備老本。這樣在辛苦一生從職場退休後才能享受辛勤的果實怡然自得。

《史記》讀後感14

讀了司馬遷的《史記故事》,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發達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我們炎黃子孫的堅毅和智慧崇拜的五體投地,對我國自古以來朝代的興替有了比較清晰、深刻的瞭解,特別是《五帝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既沒有文字元號記載他們的故事,也沒有安定的生活,人們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植物果實為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炎帝發現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細小的植物種子。他就把這些植物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裡,收穫之後,煮熟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又飽肚子。於是,炎帝向人們介紹這種穀物,推廣種植這種穀物的方法。為了耕種方便,炎帝又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了一些農具。從此,這種穀物,也就是粟子開始了大面積種植,人們能夠獲取較充足的食物。為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的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神農氏嚐遍百草,多次誤食有毒的食物,幾乎喪命,幸虧他又找到了解毒的草藥,掙脫了死神的魔掌。為了不讓人們重蹈覆轍,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仍然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綠葉黃花植物。這種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炎氏之後,有一段時期非常混亂,各地諸侯乘機而起。軒轅氏決心消除戰禍。他修行德政,安撫百姓,整頓軍旅,收復了各地的諸侯。他又在逐鹿擒殺了南方諸侯首領蚩尤,統一了天下。後來,人們稱他為黃帝。

黃帝執政後,仍然不忘天下的百姓,只要發生戰亂,黃帝就去征討,掃平判亂,安撫百姓,幫助百姓解決各種困難。他制定曆法,讓百姓按季節播種收穫;劈山開道,方便天下人往來。他成年辛勤地奔波勞碌,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的居住過。

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創造,他們的無私奉獻,是我們世世代代的楷模。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私精神的普照。他們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我們也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我們還要把他們的精神世代傳承下去,讓我們的中華民族永遠發達,永遠年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史記》讀後感15

歷史的故事如江河一般滾滾遠去,留下的只有那遍地的塵埃......而《史記》,這本資深渺遠的書正是記錄那故事的範本。

《史記》一書由司馬遷受刑後忍辱負重所創。這本歷史著作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是寫從黃帝時代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之間所有發生過的大事,名事。司馬遷用精妙的文筆刻畫出一個又一個生動出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他給予農民起義者高度評價和讚賞,對被壓迫的下層社會人持同情態度。而且他還把古代生澀難懂的詞字轉化成當時的易懂文字,使得《史記》一書更加好看。也就有了魯迅所說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說。

而在這些歷史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楚霸王烏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韓信設下十面埋伏之計,把項羽困於垓下,這時項羽不僅人馬少,而且糧食也快沒了,於是他想領一隊人馬殺出包圍圈,但是劉邦的.勢力太大了,殺死一群又來一群,根本不給你喘息的機會,於是項羽只好退回楚營之處,他的美人虞姬看他煩悶就給他跳舞解悶,於此日定更之時一陣陣西風裡突然夾雜著楚歌之音,頓時大驚淒涼起來隨口唱起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之後率八百人馬如猛虎般殺出重圍,但最後無言以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但是我卻認為東山再起之時就可面對了,再說江東父老不還幫著你嗎?不愁不會再起。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要急於想到將來那不好的事情,哪個人沒犯過錯,只不過要改而已,只有臥薪嚐膽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還有人必須要有志氣,哪怕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不要自暴自棄終歸一事無成。

聯絡生活實際你是否也有過呢?有一次我作業忘記寫了就想到老師的批評,但是我想到主動承認錯誤,認真補全那或許更好。雖然老師終歸罵了我,但是我做的很好最後以圓滿的結局結尾。

《史記》這本無言的老師在冥冥之中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讓我鑑往知來。史記猶若一盞明燈,在未來黑暗的道路上為我照亮光明,也如那飄搖風雨中的彩虹,讓人拾起希望,又如那輕盈的水珠使得我的心靈之花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