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實用工具 > 童謠

重慶特色方言兒歌童謠有哪些

童謠4.72K

重慶方言,亦稱重慶話、渝語,屬西南官話—穿黔片—成渝小片。重慶方言童謠有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重慶方言童謠,歡迎大家閱讀。

重慶特色方言兒歌童謠有哪些

重慶方言童謠摘抄

“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娃兒要吃肉,老漢沒得錢。”

“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接么孃;果果甜,過新年”

“天府之國在四川,哪裡物產樣樣全:麻糖餅、芝麻桿,合川桃片真香甜;米花糖、香榨菜,內江白糖紅灰毛;保寧醋,松花蛋,臨江寺出好豆瓣;龍抄手、鍾水餃,夫妻肺片賴湯圓;大麴酒,擔擔麵,味道嘛硬是鮮”

“推磨,搖磨,推個粑粑吃不夠,吃不完,請舅母,舅母屁股大,三間瓦房坐不下”

“推磨,搖磨,推豆花,接么孃;推豆腐,接舅母”

“推磨搖磨,推粑粑,請嘎嘎;推豆腐,請舅母,舅母不來,拿個轎子抬,轎子一斷,舅母噠個稀巴爛”

“樓上的客,樓下的客,聽我老闆辦交涉:要屙屎,有草紙,莫蔑老漢的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壺,摸要在床上畫地圖”

“耗子藥,耗兒藥,耗子吃了不得活,樓上鬧了鬧樓腳,哪個喊你啃我的布殼殼”(早期重慶市井民謠)

“大姐粉粉白,二姐桃花色,三姐逗人愛,四姐去打扮,五姐五枝花,六姐抱娃娃,七姐悽憐憐,八姐害死人,九姐來吃酒,十姐來討口,討個光骨頭,一路啃起走”

“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

眼睛落了摳,全靠米湯抽(幫助的意思)”

“端陽端陽,龍船咚當,車么妹哪個划著”

“燒餅、油條,餈粑塊,炒米糖”(早期重慶市井吆喝調)

““冰糕涼快哎--冰糕!香蕉冰糕噢、牛奶冰糕--豆沙冰糕!”(早期重慶市井吆喝調)

“冰--糕五分六分的七分”(早期重慶市井吆喝調)

“炒米糖開水,鹽茶煮雞蛋”(早期重慶市井吆喝調)

“月亮光光,婆婆燒香”

重慶方言童謠推薦

“小小子兒,坐門檻兒,哭著鬧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做啥子,洗衣做飯悃覺覺兒”

“有錢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燈草絨;沒錢的人,硬是窮,晚上睡的是草登絨”

“六月天氣熱又熱,我的扇兒借不得,有錢買一把,無錢等他熱”

“金銀花,十二朵,大姨媽,來接我”

“老太婆,祖國的花朵,死了埋在紅苕土”

“拜拜參加紅軍,紅軍不要拜拜,拜拜的屁股一翹一翹,最容易暴露目標” (十送紅軍調)

特色俚語、戲諛調皮類

“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重慶城的美女多,沒有嫁到個好男人”

“那個娃兒,白又白,打把陽傘,過江北,江北攏了,接個堂客,堂客跑了 ,信都不曉得”

“朝天門屙屎排輪子,解放軍看到打溝子”

“踩到我的腳,啷個說。你的媽媽,在竅角沱,你的爸爸,在牛角沱”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騎白馬。白馬高又高,胖娃耍彎刀,彎刀耍得圓,胖娃吃湯圓,湯圓吃得多,胖娃長個仔耳朵”

重慶方言童謠精選

八月十五月光亮,強盜起來偷尿缸,瞎子看到在,聾子聽到門在響,抓抓急忙去拿槍,拜子下床去追他”

“說唱歌,就唱歌,滿山的石頭滾上坡,我從隔壁門前過,看見外孫打外婆。”

“豬打柴,狗燒火,貓兒煮飯笑死我”

“六月天氣下大雪,麻雀冷死好幾百,陰溝漲水,輪船開得,鐵鏈子套起一板,板成兩半節,燈草套起扭都扭不得”

“張先生,李先生,打開後門放學生,學生跑,遭狗咬,老師追,追不倒,一腳踢到癩蛤寶”

“老師教我人之初,我教老師喂母豬,老師教我性本善,我教老師劃黃鱔”

“剃頭匠,刮刮匠,不賣溝子吃哪樣”,

“老太婆,尖尖腳,汽車來了跑不脫,嘣嚨嘣嚨跳下河,河裡有個鬼老殼”,

“那個娃兒,不要吆言兒,你的媽媽,在輟湯圓,你的爸爸,在劃龍船”

“背一個,抱一個,屋裡還有十二個”

“手拿文章,腳踏兩方,眼睛一鼓,噹噹噹當”

重慶方言的特點

重慶話隸屬西南官話-四川話,西南官話其內部“一致性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是最高的”。重慶話雖與西南官話的其它分支有許多共同之處,部分白讀音和聲調繼承了明朝官話的特徵。狹義的重慶話,專指重慶人的“展言子兒”,即歇後語或陷語,於諧趣幽默裡見智慧,為重慶方言的一大特殊現象。

重慶話以古代巴、蜀方言為基礎,並受全國通用語、歷代移民、及周邊地區方言影響,部分中古見系字不顎化(即仍舊保留唐宋聲母kh),入聲字弱化為喉塞音,這是比普通話存古的象徵。例如重慶部分郊區說“去”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話桂柳片);江津區說“六”為[luh]為喉塞音,音同陸音上揚,同湘方言;而主城區大部份地方說“六”為[luh]音陸音沉降。

由於渝西地區有大片客家話區和老湘語區,重慶話受粵方言和湘方言影響明顯,較西南官話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東北地區還有閩方言區,所以在一些用發音上渝東北發音同市區反而不同。在抗戰時期,上海,江浙居民進入重慶,帶來了“格式”(標緻,新潮,源自上海話)、“轉來”(回來,源自蘇州話),“行式”(能力強,源自蘇州話)一類西南官話中沒有的吳語詞彙,併成為了重慶話的一部分。加上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和三線建設內遷重慶的大量上海和江蘇南部重工企業帶來了數百萬的吳語區居民。在重慶主城九區,依然在南岸、江北部分地區存在小片的吳語方言島存在。

重慶方言的特徵

重慶話的部分漢字讀音比普通話更接近中古漢語,比如見系不顎化, 保留歌韻等等。大多數重慶話讀音和普通話不一樣的字都是由於重慶話比普通話存古所致。

見系字和曉系字

古漢語中古見曉組的某些字,在今天普通話裡已經讀成了舌面音[j],[q],[x],但在重慶方言裡仍然保留古音,讀成舌根音[g]、[k]、[h]。

街 (gāi____陰平)

解手 (gǎi____上聲)

介紹(gài____去聲)

螃蟹(kǎi____上聲)

鞋子(hái____陽平)

幾間(gān____陰平)

等下(hà____去聲)

胯(kà)

下(kā)

嚇人(héi____陽平)

鹹味(hán____陽平)

牛角(gó_____陽平)

巷子 (hàng____去聲)

項鍊(hàng____去聲)

去 (kè/qè/qì/jì____去聲)

叫(gào)花子

敲(kāo)門

睡覺(gào)覺(gao)

家(gā)婆

兮(hā,句尾語氣詞)

上述見系字,在今北京語音中實際上已經完全顎化了,即細音前的[k]、[kh]、[x]已經完全讀成[諬][諬h][揶]了。在重慶方言中,這部分字還保留舌根音的讀法,但有些字實際上是兩讀,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字視為文白異讀。例如:在“上街”這個片語中,重慶方言一般讀成[k]聲母,但在“華爾街”這個片語中,重慶方言一般讀成文讀音[諬]聲母。再如在“解手”這個詞中,重慶方言一般讀成[k]聲母。

重脣音的保留

中古《廣韻》的“幫滂並明”、“非敷奉微”8 個聲母在重慶方言中分化為“p ph f v”5 個聲母和零聲母。下列這些字在北京語音中讀為輕脣音f,但在重慶方言中卻保留了重脣的讀法,因而成為例外字。[4]

甫[phu] 杜~

赴[phu] 前~後繼

阜[pu] ~陽

伏[phu] ~下

訃[phu] ~告

清代學者錢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無輕脣音”之說,認為“凡輕脣之音古讀皆為重脣”,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時期皆應讀為“幫滂並明”。按照此種理論,“由唐入宋,脣音才明確地分為輕脣、重脣兩組”,上述例外字並不受重慶方言重脣、輕脣演化規律的制約,一律讀為“幫滂並明”,只能解釋為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現代重慶語音系統中的留存。

古今變化

古漢語的疑母字(聲母為η)在重慶話中洪音前保留,細音前變為泥母。這是比普通話存古的特徵。

比如:

崖(ngái)腳、巖(nián)兒石、研(nian)究、業(ni)績、嚴(ngán)絲嚴縫、砑(ngā)死、驚鴉(nga)子、懷孕(ruèn)

保留歌韻

重慶話仍然保留了古漢語的歌韻字韻母[ɔ]如:哥(gō)、歌(gō)、戈(go)、角(gó)、河(hó)、何(hó)、個(gò)、賀(hò)、盒(hó)、合(hó)、和(hó)、禾(hó)、荷(hó)、科(kō)、可(kǒ)、課(kò)、殼(kó)、割(góh)、餓(ò)、鵝(ó)、峨(ó)。而普通話受北方阿爾泰語系的影響,促使韻母[ɔ]高化為[ē]。

灰韻皆韻

打雷(luéi)、賊(zuí)娃子、眼淚(luèi)、類(luèi)別、皆(gǎi/jiai)同、階(gāi/jiāi)梯、戒(jièi)指、機械(jièi)、核(hiéi)武器

其他不規則變化

乘 (sén) 、撞(chuǎng)、像(qiàng)、犜(dēng)犢、貿(mòng)易、墜(zuāi)跟斗

保留唐宋正音

眉(mí)毛、脅(xiá)孔

古今表達

重慶話的方言詞彙大部分來自古漢語的表達法,是漢語嫡系的體現,而這些存古的表達法這是普通話中所沒有的,很多在普通話中棄而不用漢字往往是重慶話的本字。

躂(dá)僕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譑(jiáo):強勢霸道,善於狡辯。[出自《集韻·笑韻》:丘召切。譑,弄言。][2]

摭(cě)花、搣(miě)斷、抈(yuē)斷、摘(dǎi)下、推(cōu)、撮(cuó)、提(diā)、抖(tǒu)、捱(ngái,慢)、詿(hō,哄騙)、髒肸肸(x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