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最“中國”的詞彙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語大多從古代流傳下來,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詞彙的一些特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作者的個人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歷史人物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篇一:家喻戶曉的故事

“家喻戶曉”是“家家戶戶都知道”的意思。而原來卻叫作“戶告人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漢朝人編的一部《烈女傳》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名叫樑姑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

她哥哥的一個小孩和她自己的兩個小孩,都在屋裡。她冒火衝進屋去,本來想先搶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搶出一看,卻是自己的一個孩子。

這時,火勢已猛,沒法再進去了。

她急得雙腳直跳,捶胸大哭道:“這怎麼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惡名了嗎?我姓樑的豈能‘戶告人曉’,讓人罵呢?我還有什麼臉面見人啊!……”說著,不顧一切,投身火海,最終被火燒死了。

這裡的“戶告人曉”是“家家互相傳告,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後來又有人寫作“家至戶曉”是“家家都傳到,戶戶都知道”的意思。逐漸地,就變成今天的“家喻戶曉”了。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篇二:殺雞儆猴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聰明的人,他非常貧窮,不過他養了一隻猴子。

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讓那隻猴子給別人表演。這樣他就可以成為轟動全世界的土豪了。

他給猴子訓練了一天、兩天,甚至是幾個月。猴子已經學會了很多表演,比如騎單車、走鋼絲、和轉盤子.......

到了馬戲團,所有觀眾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猴子。猴子享受著這萬眾矚目的感覺。到了表演結束,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他們連聲說好!

就這樣日復一日,猴子從最初的感到新奇到厭倦了這個舞臺。它腦子裡突如其來地冒出了一個大問號:為什麼我演了這麼多次,卻一點兒回報都沒有?

它走到主人的房間,問:“主人,我表演了這麼多次,為什麼卻一點回報也沒有?”主人完全不理睬它,只顧著數他的銀子。它覺得它無法再生活在這貪得無厭、詭計多端的人家裡了。過了一會兒,它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表演再一次開始了,觀眾們拭目以待地看著它。可它遲遲不表演。主人氣得火冒三丈,衝了過去,準備要把猴子好好修理一頓。幸好猴子還有B計劃,它向主人扔了一個香蕉皮。主人摔得四腳朝天,而猴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得笑著,把觀眾們看得目瞪口呆。猴子朝主人做了個再見的手勢就走了。

自從猴子成功逃脫了主人的“五指山”後,它只能流落在外。一天,它碰到了只公雞,公雞向它打了聲招呼,說:“猴子兄,你好!今天你好像不太開心。” 猴子嘆了一口氣,說:“我已無家可歸了。”“要不,你去開一家店,我不就開了一家‘打鳴店’嘛!”猴子受到啟發,開了一家猴子馬戲團,免費給善良的人們表演。

而主人後悔莫及,覺得自己不該把猴子弄丟了。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篇三: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