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

成語是民族文化的縮影,包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同時成語又受到它產生時所處的民族文化與社會環境的制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行將就木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晉獻公(?—前651年),姬姓,名詭諸,晉武公之子,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在位20xx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即位後用士蒍之計,盡滅晉文侯子孫,鞏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聲望。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復採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的典故

春秋初,晉國吞併了鄰近一些小的諸侯國,成為一個大國。當時,年老的國君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打算將來讓她生的兒子繼位。他聽了驪姬的壞話,將太子申生逼死。驪姬還要陷害申生的兩個異母兄長公子重耳和夷吾。他倆只得逃走。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晉兵聞訊而來。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說服他們別這樣做,並且逃往狄國。跟他一起去的有他的舅舅狐偃, 還有趙衰等人。狄國出兵攻打一個部落,俘獲了叔隗(wěi)和季隗姐妹倆,隨即把她倆都送給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條、叔劉兩個孩子;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下個孩子叫趙盾。

後來,從晉國祕密傳來一個壞訊息:晉國的主公要派人謀刺重耳。原來,與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獻公去世後,藉助秦國的力量回到晉國繼位,史稱晉惠公。他怕兄長重耳回國爭位,派出刺客謀害重耳。重耳得知這個訊息後,決定逃到齊國去。臨走前的晚上,他對妻子季隗說:“夷吾派人來謀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齊國去。你留在這裡撫養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再嫁人吧。”季隗傷心地回答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就要進棺材了,還嫁什麼人!我一直在這裡等待你就是了。”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把一位姓姜的姑娘嫁給他,還贈給他二十輛用四匹馬駕的大車。重耳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足,但跟隨他的人都認為不該老呆在這裡,姜氏也認為重耳應該離開。她和狐偃商議後、把重耳灌醉,載上車送出齊國。一行人到曹國、宋國、鄭國和楚國,都沒有被接納下來。後來到秦國,秦穆公熱情接持了他們,並把五個女兒嫁給了重耳。恰好這一年夷吾生病死去,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即位,史稱晉文公。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的啟示

人生有多少個20xx年可以用來荒廢呢?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應該積極的去思考你餘下的每一天應當怎樣度過。如何才能過的有意義。小朋友們,趕緊為自己的人生做個小規劃吧!

行將就木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xíng jiāng jiù mù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解釋】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快要死亡

【近義詞】枯木朽株、氣息奄奄

反義詞】欣欣向榮、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