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

成語是漢語詞彙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片語,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

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篇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晒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

“可恨的傢伙,竟敢來欺負我,想吃我的肉!”

“呵呵...是有怎麼樣?”

“你...我今天就不放你了!看你怎麼!”“

鷸鳥生氣地說:“你以為這樣嚇的到我嗎?哼!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麼活下去?”

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你的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那就看看,到底是你行還是我行?”

“哼,咱們就走著瞧!”“哎呀,今天真走運,拾了個蚌,還抓了只鶴,到市上可以賣點錢了!”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位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別人爭鬥的時候,如果不知道退讓,最後受害的還是雙方。只有旁觀者收益。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篇二:魚目混珠

古時候,在街市上,住著一個名叫滿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個很遠的地方辦事,那地方在未經開發的荒蠻的南方。在一家絕不起眼的鋪子裡,他用身上所有的錢和帶著的所有值錢的物品,買到一顆徑長一寸的聞所未聞的大珍珠。回到家,滿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個盒子,上面鑲嵌了金銀和其他寶物,然後把那大珍珠放在裡面,嚴密地收藏著。只在大的年節,他才拿出來給二三知己看。

滿意有個鄰居名叫壽量,也聽到滿意獲得一顆大珍珠的事。看到別人談論時臉上那種企慕之色,有好幾次他都想把家裡密藏的祖傳大珍珠,拿出來同滿意比一比。只是礙於祖宗“不可輕易示人”的遺訓,這才作罷。

事有湊巧,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病,臥床不起。四處問卜求醫,古怪稀奇的東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見有任何起色。兩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還是一籌莫展。一日街上走來一個遊方郎中,說能醫治各種疑難雜症。也是病急亂投醫,請到家裡,郎中看了看病人,說這種病需要珍珠粉來合藥,才能藥到病除。他匆勿寫了一個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滿意說什麼也不肯殘損那顆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藥;壽星則忍痛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

幾天以後,遊方郎中來到滿意家問病況如何,滿意如實以告,郎中說:“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寶?”滿意開啟盒子,那顆珍珠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為什麼不拿著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它的風采呢?”

壽量告訴郎中,吃了藥卻沒什麼作用。“那麼你把所用的珍珠給我看。”郎中說。於是,壽量掙扎著起身,拿出了珍珠。郎中一看,那所謂的“珍珠”暗淡無光,於是大笑著說:“這哪是什麼珍珠?!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真是魚目混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啊!”壽量羞得面紅耳赤。

寓意:壽量見滿意的珍珠後,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的“珍珠”示人,以便與滿意的珍珠爭個高下。這充分反映出壽量的虛榮心。後來,壽量終於有了讓“珍珠”示人的難得機遇,郎中不看則罷,一看頓時自信地指出,這顆所謂的“珍珠”只是一顆魚眼睛而已。此時,壽量必定感慨良深,恐怕還在暗自慶幸自己幸虧沒有輕易示人吧!

短篇成語故事及寓意篇三:生木造屋

高陽應打算蓋一所房子。他請來了很多的工人去伐樹,剛砍回來的樹木堆在院子裡,他就對木匠說:“現在木材已經齊了,一根都不少,你可以動工了。”

木匠說:“不行啊!這些木材都是剛伐回來的,還沒幹,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會被壓彎。用新砍下來的溼木料蓋房子,剛蓋成雖然看起來挺牢固,可是過些日子就要倒塌了。”

高陽應說:“照你的話,我這房子倒是保險壞不了?因為日後木材會越幹越硬,泥土會越幹越輕,以越來越硬的木材承擔越來越輕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壞不了。”

木匠無話可答,只得聽從他的吩咐去做。

高陽應的房子剛蓋成的時候看起來也還不錯,以後果然倒塌了。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是辦什麼事都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不顧一切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蠻幹,那就必然會失敗。而是不要因對方的善意且正確的規勸而固執己見,我們應該聽取對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