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四字成語100字_四個字的成語小故事

成語故事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而這些成語故事中絕大多數都是四字成語故事,很多100字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大全,希望能幫到大家!

成語故事大全四字成語100字_四個字的成語小故事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各得其所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 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 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 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 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 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 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 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 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 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 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裡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 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奮不顧身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禦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鬥中,由於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麼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後由於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並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後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後,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願望。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分道揚鑣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 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 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 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 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 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 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 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裡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裡評 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 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 他主管的戶籍裡,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 任何一個,便笑著說: “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 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墨守成規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國,命人叫魯班設計製造了攻城的雲梯。墨子知道這件事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達楚國的都城。他對楚王說:你如果攻打宋國,是不會得到勝利的。楚王十分驕傲地說:魯班是天下手藝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經替我做好了攻城的雲梯,我一定能把宋國攻下來。墨子說:那麼我就去幫宋國守城,你叫魯班來攻,看他能不能取得勝利。於是

兩人在楚王面前演示,

魯班進攻,墨子守城,連攻了九次,墨子都贏了。

但是魯班並不認輸,他說:我已經知道對付你的辦法了,只是我不想說出來。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會用什麼方法來對付我了,只是我不願意說罷了。楚王故作不解地問墨子:先生理解魯班的意思嗎?墨子正氣凜然地說:我當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殺掉!他以為這樣做宋國就沒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國。不過,我早已經叫我的三百多個學生運載著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國去了,他們正等著你們呢!你就是把我殺了,也挽救不了你們的失敗。接著,墨子又嚴肅而高聲地說:你們到底打算怎麼辦?楚王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們取消攻打宋國的計劃。這時墨子才帶著勝利的微笑,告別楚王而去。

人們把墨子守城的規則稱為墨守成規,後來表示思想保守,堅持按老規矩辦事,不肯改變。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嘔心瀝血

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他自幼非常聰明,很有才華。據說,他七歲時就能寫詩,人們都稱讚他為神童。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雖然他二十六歲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卻為後世所敬仰。

據說,李賀做詩,通常不是先立題目,而是注重觀察生活,積累資料。他每天早上騎著一頭小毛驢,背上書囊,帶著一個書童,四處遊覽。遇到好的題材,就馬上寫成詩句,先放進書囊,回家以後,再整理成篇。李賀的身體一直都不好,他的母親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賀回到家後,他母親便讓侍女檢視他的書囊,如果發現裡面寫的詩句太多,就生氣地說:你這個孩子,想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原文是: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

李賀在他短暫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給我們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就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把李母的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和韓愈的瀝血以書辭這兩句關於李賀的話加以合併和省略,概括出了嘔心瀝血這一成語,比喻用盡心思,多用來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多多用心。嘔,吐;瀝,一滴一滴。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盤根錯節

東漢時期平武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虞詡(yúxǔ),他十二歲就精通《尚書》,朝廷認為他是一個奇男子,就想讓他做官。虞詡因為有九十歲的祖母在家無人照顧,所以就沒有去。祖母去世後,虞詡才到太尉李修那裡出任郎中一職。

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幾乎同時從西方和北方入侵東漢王朝。東漢大將軍鄧騭(zhì)在討論如何對付入侵者的時候,提出放棄西面,集中力量專對北方的作戰方針。對此,大多數大臣表示同意,而職位較低的虞詡則反對,並且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給李修。李修認為虞詡的意見可行,便按照他的主張做,保住了涼州。自以為是的鄧騭看到有人竟敢公然反對他,很是惱火,準備找機會報復虞詡。

不久,有個地方發生了戰亂,人民造反,殺害地方官吏,事情越鬧越大。鄧騭就故意派虞詡去那裡做官。虞詡的朋友看出了鄧騭的用心,很為他擔憂,並告訴他:到那裡做官,凶多吉少啊。虞詡笑了笑說:一個人的志向不應該隨便改變,做事情就不應該懼怕困難。去那裡任職也是我的職責。不遇到樹根盤屈、枝節交錯的樹木,又怎麼能辨別出斧頭的鋒利呢?(原文是:‘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他到任之後很快就平息了動亂,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獎。

後來,盤根錯節就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事情複雜,頭緒很多,難以辦理,不容易解決。

成語故事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而這些成語故事中絕大多數都是四字成語故事,很多100字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大全,希望能幫到大家!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各得其所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 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 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 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 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 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 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 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 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 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 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裡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 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奮不顧身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禦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鬥中,由於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麼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後由於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並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後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後,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願望。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分道揚鑣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 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 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 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 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 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 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 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裡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裡評 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 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 他主管的戶籍裡,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 任何一個,便笑著說: “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 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100字: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