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大全400字3個

成語故事大全400字 胡服騎射

成語故事大全400字3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他為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內容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蟬為飾的武冠,金鉤為飾的具帶,足上穿靴,便是騎射。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能西退胡人,北滅中山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相傳,邯鄲市西的插箭嶺就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

戰國時,今河套地區屬趙之雲中郡九原縣地。傑出的社會改革家趙武靈王,曾一度君臨北至陰山西達高闕塞的西北邊疆地區。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就連中山那樣的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趙國眼看著被別國兼併。

趙國地處北邊,經常與林胡、樓煩、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接觸。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提出“著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騎射”的命令還沒有下達,就遭到許多皇親國戚的反對。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接受變法。趙武靈王駁斥他們說:“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對策的,怎樣有利於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於古人的舊法。” 趙武靈王抱著以胡制胡,將西北少數民族納入趙國版圖的決心,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攔,毅然釋出了“胡服騎射”的政令。趙武靈王號令全國著胡服,習騎射,並帶頭穿著胡服去會見群臣。胡服在趙國軍隊中裝備齊全後,趙武靈王就開始訓練將士,讓他們學著胡人的樣子,騎馬射箭,轉戰疆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

公子成等人見趙武靈王動了真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佈謠言說:“趙武靈王平素就看著我們不順眼,這是故意做出來羞辱我們。”趙武靈王聽到後,召集滿朝文武大臣,當著他們的面用箭將門樓上的枕木射穿,並嚴厲地說:“有誰膽敢再說阻撓變法的話,我的箭就穿過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覷,從此再也不敢妄發議論了。

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教習下,國民的生產能力和軍事能力大大提高,在與北方民族及中原諸侯的抗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後來不但打敗了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奪取林胡、樓煩之地,向北方開闢了上千裡的疆域,並設定雲中、雁門、代郡行政區,管轄範圍達到今河套地區。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次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為佳話。特別是趙武靈王以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數民族看作“異類”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聲浪中,力排眾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堅決實行向夷狄學習的國策,表現了作為古代社會改革家的魄力和膽識。趙武靈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後人紀念和效法的傑出歷史人物。

成語故事大全400字 完璧歸趙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裡想,秦王一向是隻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麼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麼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段故事來,還對藺相如的英勇行為翹大拇指哩。

成語故事大全400字 百步穿楊

楚莊王時,令尹(相當於宰相)鬥樾椒造反,滿朝文武驚恐萬分。莊王出榜招賢:“如有能勝鬥樾椒者,即封為令尹。”養由基認為楚國能人不少,皆因奸臣當道,埋沒了許多人。既然鬥賊作亂,自當應召,為民除害。於是揭下招賢榜。莊王見他年少英俊,端的是個將才,便當面考他。莊王叫他射一隻蜻蜓,要活的,不得射中要害。他剛好射掉一片翅翼。莊王滿心歡喜。楚國有隻白猴十分機靈,沒有一個射箭手射得著。莊王叫養由基試一試。養由基背了弓,握著箭去了。箭搭上弓,還未扳開,那白猴就知道這回躲不過了,抱著樹身驚恐、絕望地哀叫。養由基扳開弓,一箭射去,就把白猴射了下來。

莊王十分滿意,便派養由基去和鬥樾椒決一死戰。養由基來到清河橋頭(在荊門城西象山東側),向對方喊道:“鬥賊,你一向自誇箭術高超,咱們來比三箭吧!”鬥樾椒喝道:“你是什麼人?老鼠居然想舔貓的鼻子!”養由基笑著說:“我就是養由基,你的末日來到了!”鬥樾椒哈哈大笑:“你這無名小卒,竟敢與你將爺比箭,真是活得不耐煩了!”養由基說:“你彆嘴硬,咱小爺就讓你先射三箭!”鬥樾椒喊道:“好小子,有種的不許動,看箭!”嗖的一箭,直朝養由基腦門射來。養由基右手一伸,就把箭接住了。接著飛來第二箭,養由基一伸左手,又接住了。鬥樾椒暗自吃驚,喊道:“有本事的不用手接。”養由基耐著性子答道:“好吧!”說明遲,那時快,鬥樾椒使出平生臂力扳滿弓,一箭直向養由基咽喉射來。只見養由基不慌不忙,略一低頭,就把這第三支箭銜住了。輪到養由基動手,鬥樾椒臉色刷白,慌慌張張左閃右躲。養由基不覺好笑,“鬥賊,我還在試弓哩!看你怕的!”話音未落,一箭正中對方咽喉。從此楚國人稱養由基為“養一箭”。

楚莊王平定了鬥氏之亂,要封養由基做令尹。可是養由基不願做官,將令尹薦讓給賢明正直的孫叔敖。魯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楚、晉兩國在鄢陵交戰,晉國大將魏錡暗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共王憤恨難消,召見養由基,賜給他兩支箭,說:“你是我最信任的心腹人,但願你能用這兩支箭為我報這一箭之仇。”養由基放馬前往,與魏錡會戰,不上幾個回合,一箭射去,正好射中魏錡的頸部,結果了魏錡的性命。養由基把另一支箭帶回來,繳還共王,稟奏說:“大王的深仇大恨已報了!”

但是在初期養由基的箭法雖然好,可是射箭理論知識上不行,在前面說的百步穿楊的故事裡,人人都說他箭法無雙,突然出來一個路人甲說:“你小子箭法不錯,能做我的徒弟了。”他告訴養由基這樣射箭,即使你箭法高超,也總是會累,一累說不定失手,就功虧一簣了。養由基在感謝了這個路人甲之後,以後精心研究射箭策略。

他的射箭策略終於有了用處,楚莊王有一次去雲夢澤射箭,讓屬下把獵物全放出來,結果獵物太多,莊王想不好射什麼了,養由基勸莊王專心射一種動物,想射的太多,反而什麼也射不到,結果楚莊王專心射鹿,滿載而歸!

標籤: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