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著名鑽石的故事和傳說講了什麼

傳說1.36W

鑽石Diamond一詞出自希臘語Adamas,意思是堅硬、不可馴服。那麼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著名鑽石的故事和傳說講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著名鑽石的故事和傳說講了什麼

著名鑽石的故事和傳說講了什麼

光明之山

“誰擁有它,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誰擁有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擁有它,才不會承受任何懲罰。”這裡說的就是光明之山鑽石。 “光明之山”源於印度,16世紀,蒙古貴族巴布林佔領了這裡,並殺死了擁有這塊鑽石的土邦主。然而,巴布林的兒子胡馬雍發動政變,把他父親關進了牢籠,他就成了這顆尖頂的鑽石的新主人。由於內戰失敗,胡馬雍流亡波斯。作為回報,他將“光明之山”送給了波斯國王塔馬斯。不久,塔馬斯就因國內局勢動盪而下臺。胡馬雍的後人賈漢國王進攻波斯,得到了這顆鑽石後就得了重病。他被篡位的兒子囚禁,至死不見天日。 18世紀30年代,波斯國王納第爾佔領了印度,並得到了這顆鑽石。得到鑽石3個月後,他就染上了浮腫病,病痛使他失去理智,先後刺瞎自己5個兒子的眼睛,1747年,在熟睡時被仇敵暗殺。納第爾死後,後繼君王都應自相殘殺而死於非命。等鑽石到了辛格手中後為避免厄運降臨,將鑽石送給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鑽石送往英國時,貨船剛起航就遇到了霍亂,還遭遇了海嘯。女王收到鑽石後命人將鑽石鑲到胸花上。1852年,鑽石再次被打磨,重量則減到了現在的105.6克拉。自後“光明之山”成為英國女王王冠頂部十字架上最奪目的寶鑽。如今它靜靜地躺在倫敦的博物館裡。

藍色希望

藍色希望是在印度發現的一顆碩大無比的藍鑽石,經粗糙加工後重量還有112.5克拉。法國珠寶商人達文尼從印度從當地王公貴族那裡用翡翠換取了價值33萬美元的寶石,其中包括這顆名貴的藍鑽石,44塊較大的鑽石和1122塊小鑽石,被稱作達文尼之藍。他回到法國後,把這塊藍鑽石獻給了法王路易十四,並將其重新切磨成雞心型,重量為67.125克拉取名為“王冠藍鑽石”。達文尼也因此授予了男爵爵位。但不久,路易最寵愛的孫子突然死去。他早年的光輝戰跡也開始衰退,並且娶了一個宗教的狂熱信徒梅恩特儂夫人為妻。她給路易的生活帶來許多不幸。 路易十六在得到了這塊“王冠藍鑽石”後不久,他和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在法國大革命的風暴中上了斷頭臺。1792年大革命中,法國國庫遭到劫掠,這顆藍鑽石一度去向不明。在這期間,西班牙畫家戈耶曾畫過的一張西班牙皇后瑪麗亞·露易莎的畫像上,戴著一顆寶石很像那顆失蹤的鑽石。當時有人推測,或許是法國保皇黨人在國外得到它後送到西班牙人手中,或者是西班牙人從盜賊手中買下了。1830年這顆失蹤38年的藍鑽石重新出現在荷蘭,屬於一個鑽石切割人威爾赫姆·佛爾斯所有。為防止法國政府追尋,他將這顆鑽石切割成現今的樣子,重量為44.4克拉。後來,佛爾斯的兒子漢德利克從其父那裡將這顆鑽石偷走,並帶到了倫敦。在那兒,他自殺了,無人知道自殺的原因。幾年之後,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蒲侯普用9萬美元買到了這顆鑽石,從此這顆鑽石得名“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蒲侯普暴死。他的侄子托馬斯·侯普繼承了“希望” 鑽石。他將鑽石放到水晶宮展覽館公開展出。

仙希

仙希鑽石,世界公認的十大名鑽之一。據說仙希鑽石源自古印度,最初屬於法國地區勃艮第公國的瓦盧瓦王朝。仙希鑽石於1477年在戰爭中,被王朝最後的君主“大膽的查爾斯”弄丟了,“大膽的查爾斯”公爵也死在了這場戰爭中。 約在1570年有一位使者名叫哈利申斯買了這顆鑽石。後來便借給法皇亨利三世,放在帽子上。亨利四世也借來做抵押,籌措資金擴充軍備,讓哈利申斯位居財政高官。之後被委任為英國大使,才賣給伊麗莎白一世,再傳給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再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LouisXIV)。從此仙希在法國皇室內傳承,直至法國大革命,於1792年皇室珠寶被竊,鑽石也失去下落。到了1820xx年,俄羅斯皇子丹美洛曾配戴仙希鑽石。1865年將它賣給印度富商,1920xx年WilliamAstor買了這顆鑽石作為兒子的結婚禮物,而媳婦借給法國博物館展覽,1964年WilliamAstor的媳婦過世,英國政府宣稱仙希乃英國皇室國寶,直至今日此鑽石仍在法國政府手中,可在法國盧浮宮見到。

關於鑽石形成的原理

有人說金剛石就是鑽石,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它們的差別就等同於木頭和傢俱之間的關係),鑽石只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巖。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巖,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巖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巖——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巖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

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巖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型別: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巖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巖連同鑽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標籤: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