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關於傳說的故事成語

傳說1.35W

一個成語一段故事,那麼關於傳說的故事成語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關於傳說的故事成語

關於傳說的故事成語

神話故事的成語: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柺李把柺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神話故事的成語:井底之蛙

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 “你看,我住在這裡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裡,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裡: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裡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裡的主人,在這井裡極自由自在,你為什麼不常到井裡來遊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隻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裡,再沒有話可說了。

神話故事的成語:夸父追日

相傳古代勇士夸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認為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他拿著手杖去追趕太陽,他翻過許多座山,渡過很多江河,累得精疲力盡也沒有趕上太陽。他還是不死心,一直堅持找,直到他快到大湖邊時,他因勞累過度而死。

神話故事的成語:牛郎織女

傳說古代玉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玉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神話故事的成語: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樑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俱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繡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神話故事的成語:火神祝融

祝融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廣泛祭祀的火神。據羅泌《路史?前紀》卷八中說:“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史記 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傳說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還發明瞭火攻戰法。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儲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採來晒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因此,當時黃帝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火攻戰法傳說也是祝融最早發明的。當時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叫蚩尤,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於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火神祝融的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但它反映了人類同火災作鬥爭的一種希冀,寄希望於火神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驅除邪惡,消災免禍。然而,要真正預防火災,避免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祭神求佛是無濟於事的,只有依靠科學,依靠人類的智慧才能戰勝火災。

神話故事的成語:天女散花

盤古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開天闢地以後,叫他的大兒子管天上事,人稱玉帝;叫他的二兒子管地上事,人稱黃帝;叫他的女兒管百花,人稱花神。

盤古開天闢地用力過猛,傷了五臟六腑,他快死時,把女兒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種子說:“這是一包百花種子,交給你了。你要往西走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裡有一座淨土山,你可取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把這百花種子種在淨土裡。然後你再往東走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頭洗澡的地方,那裡有一潭真水,不蒸不發,你可取真水一擔,澆灌百花種子,百花種子就會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裡,那裡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擔,對花苗噴灑,花苗結出骨朵。然後,你再往北走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裡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擔,滋潤花骨朵,這樣,就會開出百樣的花朵。你用這些花給你大哥點綴天庭,給你二哥江山添美。”盤古說完,就死了,屍體隨後化為一座盤古山。

花神按父親的囑咐,往西走了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種子。向東、向南、向北取來真、善、美三潭裡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極了。她高興地報告玉帝。玉帝便隨著親妹妹前來觀賞百花,他高興地說:“妹妹不辭勞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園了嗎?”

花神說:“當初父王開天闢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給你點綴天庭,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這些百花撒向人間?”

玉帝答應了,立即喚來一百名仙女,對她們說:“我封你們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們可隨意採花,採牡丹的是牡丹仙子,採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們採來的花撒向人間。”

百花仙子聽罷,手託花籃,在花園中穿梭往來,各自採下喜愛的鮮花。片刻工夫,花籃就裝滿了。然後,她們一手託花籃,一手抓起花,紛紛撒向人間。

天女散花,飄落九州,落地生根。從此,人間有了百花。

關於羊成語的傳說故事

【三陽(羊)開泰】

對於年畫上的“三羊開泰”,人們並沒感到有什麼差錯。其實,就像許多諧音於我國古代成語的廣告語一樣,“三羊開泰”實為“三陽開泰”。

牛年到時,人們喜歡用“羊”字討個吉利,“三羊開泰”中的“羊”字其實是借了太陽的“陽”的諧音。正確的應該寫成“三陽開泰”。這個詞來源於《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三陽”意為春天開始,表示冬去春來,陰陽消長,萬物復甦:“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陽交泰”,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成為歲首人們用來互相祝福的吉利話。如果將“陽”字改為“羊”,就詞義上說是講不通的。

【羊羔跪乳】

“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隻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的典故。

【五羊傳說】

五羊傳說是一個關於古代廣州城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 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繚繞,柔美悠揚。隨後便又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五色仙羊。每隻羊都口銜著“一莖六出”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五穀豐登,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並一直保佑著廣州風調雨順。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羊皮鼓】

羊皮鼓是羌族“釋比”的法器,而並非一件樂器;擊鼓、舞蹈、演唱《壇經》是“釋比”作法事的基本形式。以鼓伴唱時,鼓點以比較單一的節奏迴圈往復,舞蹈少,動作小。以鼓伴舞時,鼓點節奏沉穩熱烈,豐富多變。

羊皮鼓舞在羌語中稱為“莫恩納莎”、“莫爾達沙”或“布滋拉”,是“釋比”在法事活動中跳的一種祭祀舞蹈,又稱“跳經”,是羌族祭祀活動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鮮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羌族羊皮鼓舞起源於傳說中的《木姐珠與鬥安珠》故事,傳說是天神阿巴木納帶了很多在各種祭祀場所用的經書,由於路途勞累,休息時他睡著了,醒來時,所有的經書都被一隻山羊吃進了肚裡,正著急時,樹上的金絲猴對他說:“羊子吃掉了你的經書,你快殺掉山羊,用山羊皮製成鼓,做法事的時候,敲起羊皮鼓,經文就會脫口而出。”此法果然靈驗,阿巴木納為感激金絲猴,在做法事的時候,就佩戴金絲猴皮帽。從此以後,釋比們敬拜猴頭師祖或做法事時就大跳“羊皮鼓舞”。

標籤: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