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兒童故事

守株待兔的中國寓言故事

中國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的中國寓言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解釋: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寓言故事兔子生存法則

一隻獅子發現一隻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最終還是沒追上。其他動物嘲笑獅子,獅子無奈地說:“我跑只不過是為了一頓晚餐,兔子跑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當然跑不贏它。”

一隻獅子遇上一隻兔子,奮力向它撲去。兔子自忖最終難逃獅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個追,一個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獅子抓住,獅子卻放棄了兔子。因為獅子發現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綿羊面前。羊與兔比,獅子當然要舍兔而取羊,不為別的,只為羊的肉比兔多。

一隻獅子遇上兩隻兔子,一隻在前,一隻在後。前面的善跑,後面的不善跑。後兔與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會兒,把獅子拖累;等獅子再來追我時,我就能跑贏它了。最終的結果是,獅子徒勞無功,兩隻兔子安然無恙。要說明的是,後兔事後無償為前兔供應了一個冬季的松子果。

一隻吃飽的獅子在閒逛時發現一隻兔子。獅子想吃它,可胃撐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則覺得便宜了它,二則有損森林的威嚴,實在不妥。聰明的兔子看出獅子的心思,說:“高貴的獅子先生,我實在不忍心讓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來使您飽脹的胃難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嚴。為了報答您,我決定給您‘回扣’―――發現綿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沒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當您活動活動筋骨吧,如何?”獅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個好辦法。於是兔子與獅子玩了一次友誼“賽跑”,事後兔子拿了“回扣”給獅子―――它可不敢毀約,因為它知道,明年還得靠那隻經常“吃飽”的獅子幫忙才能“生存”。

上面四隻獅子碰巧同時遭遇上面的五隻兔子,最終的結果是那隻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卻不知道想其他辦法的兔子葬身獅口。因為它也許能跑贏一隻獅子,但絕對不可能又跑贏其他的獅子。後來獅口餘生的四隻兔子碰頭後總結“生存法則”,歸納為四點:第一,只靠自身力量絕對不行;第二,必要時可犧牲他人;第三,發揮集體的力量;第四,充分利用物質利益對敵對友的“親和作用”。這就是“兔子生存法則”。

“兔子生存法則”運用在企業經營中,就是一個企業在做不到行業領頭羊的情況下,不要生搬硬套領頭羊的各種運籌模式,必須學會尋找市場夾縫。因為市場總是會有縫隙的,它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每一個產品,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