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寓言故事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寓言往往是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它通過精煉的語言鍛造成一個富含人生哲理與教訓的故事,讓讀者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篇一:鄭袖不妒

魏王又送給楚王一個絕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鄭袖,內心非常嫉妒,對外卻表現出比楚王還要喜歡她,珠光寶氣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讓魏女挑選,然後送給她。鄭袖的這些假象,完全矇蔽了楚王,楚王對鄭袖說:“夫人知道我喜歡新來的美人,你能順承王意、愛王之所愛,喜愛她卻甚於我了,這是孝子贍養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為啊!”

鄭袖確信楚王不再懷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裡加快了設計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對魏美人說:“楚王非常寵愛你,但不喜歡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見大王的時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這樣就會經常受到楚王的寵幸了。”

於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聽從鄭袖的話,每次見楚王時,都掩住鼻子。楚王對鄭袖說:“新美人來見我,經常掩住鼻子,這是為什麼呢?”鄭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裝糊塗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楚王絲毫沒有意識到鄭袖的構陷,不知不覺地落入了鄭袖精心設計的圈套,硬要追問個水落石出。鄭袖竊喜時機終於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說:“不久前曾經聽她說過,不喜歡聞到王的臭味。”楚王一聽怒不可遏,大聲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來!”

由於鄭袖事先曾經告誡侍衛說:“楚王如果有什麼命令,必當立即執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衛順勢揮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篇二:子罕辭玉

春秋時期有個宋國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塊美玉,連忙跑去獻給掌管工程建築的新任‘司城’子罕。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子罕執意不收。獻玉的人笑著說:“這塊寶玉,我悄悄拿給雕琢玉器的工匠鑑定過,他認為絕對是塊難得一見的珍寶,我才敢拿來敬獻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還是收下吧!” ?

子罕義正嚴辭地回答道:“我把潔身自愛、不貪圖財物的操守視之為寶,你則把這塊玉看作是寶。假如你把美玉給了我,我又貪婪地收下你獻的美玉,我們兩人豈不是都喪失了自己擁有的‘寶’嗎?不如各自珍視自己認為最寶貴的東西吧!”

子罕的這一番話,說得獻寶人滿臉愧色,叩頭至地多時,然後緩緩對子罕說道:“大人啊!小民獻玉,並不是要攀附權貴。您可知如今惡賊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寶,遠近皆知。小人若懷藏著寶玉,走不出鄉里就會遇到危險,保留著它就等於自己找死。我還是把它送給大人您吧!這樣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了!”?

子罕明白了獻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裡住下來,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後讓玉工精雕細琢,再賣出去,把錢全部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一個富翁。最後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還派人加強緝盜,保證百姓安寧。獻寶人千恩萬謝,歡天喜地返回家裡,四鄉百姓都敬佩子罕不佔不貪的高尚品質。“子罕辭玉”的佳話從此流傳開來。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篇三: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公平,對客人服務周到恭謹,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醒目。

按理說,這個酒家一定會生意興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發酸變質卻賣不出去。?

店主也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裡的看門狗很凶嗎?”店老闆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凶,但如此好酒為什麼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懷裡揣著錢,提著酒壺、抱起酒罈,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衝著顧客齜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還有多少人敢來買呢? 所以,直到發酸也賣不出去。

一個國家也有惡狗,有道德有才幹的人,身懷絕佳的治國方略與理想,想去幫助、開導大國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惡狗一樣,齜牙咧嘴擋道咬人。這就是君王受矇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幹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關於韓非子的寓言故事篇四:魯相嗜魚

戰國魯穆公時,公孫儀做了魯國丞相。他特別喜歡吃魚,一國上下能夠接近他的人,都爭相買來一筐筐活蹦亂跳的應時鮮魚進獻給他。但是,公孫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門徒有些不解,規勸他說:“先生特別喜歡吃魚,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這是為什麼呢?”

公孫儀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才明確拒絕別人送魚。假如接受別人的魚,難免就會仰承別人的臉色。仰承別人的臉色辦事,將會走上違法的道路,違法就會被罷免相位甚至入獄蹲監,這樣一來雖然想吃魚,未必還會有人無緣無故地送魚給我,我又失去了俸祿,吃魚的機會就沒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別人送的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就不致於違法而失掉相位,這樣我雖然愛吃魚,還有足夠的俸祿,能夠長期供給自己吃上多種多樣美味可口的魚。”

公孫儀清醒自律、廉潔守法的思想品格,在這裡明白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訴人們,‘需要別人的幫助,等著別人來監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