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寓言故事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是用故事打比方,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希望大家喜歡!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篇一

在一個院子裡,種了幾百棵月季花,養花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每個月都看見花。月季的種類很多,是各地的朋友知道他有這種偏愛,設法託人帶來送給他的。開花的時候,那同一形狀的不同顏色的花,使他的院子呈現了一種單調的熱鬧。他為了使這些花保養得好,費了很多心血,每天給這些花澆水,鬆土,上肥,修剪枝葉。

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個夢:當他正在修剪月季花的老枝的時候,看見許多花走進了院子,好像全世界的花都來了,所有的花都愁眉不展地看著他。他驚訝地站起來,環視著所有的花。

最先說話的是牡丹,它說:“以我的自尊,決不願成為你的院子的不速之客,但是今天,眾姐妹們邀我同來,我就來了。”

接著說話的是睡蓮,它說:“我在林邊的水池裡醒來的時候,聽見眾姐妹叫嚷著穿過森林,我也跟著來了。”

牽牛彎著纖弱的身子,張著嘴說:“難道我們長得不美嗎?”

石榴激動得紅著臉說:“冷淡裡面就含有輕蔑。”

白蘭說:“要能體會性格的美。”

仙人掌說:“只愛溫順的人,本身是軟弱的;而我們卻具有倔強的靈魂。”

迎春說:“我帶來了信念。”

蘭花說:“我看重友誼。”

所有的花都說了自己的話,最後一致地說:“能被理解就是幸福。”

這時候,月季說話了:“我們實在寂寞,要是能和眾姊妹們在一起,我們也會更快樂。”

眾姊妹們說:“得到專寵的有福了,我們被遺忘已經很久,在幸運者的背後,有著數不盡的怨言呢。”說完了話之後,所有的花忽然不見了。

他醒來的時候,心裡很悶,一個人在院子裡走來走去,他想:“花本身是有意志的,而開放正是它們的權利。我已由於偏愛而激起了所有的花的不滿。我自己也越來越覺得世界太狹窄了。沒有比較,就會使許多概念都模糊起來。有了短的,才能看見長的;有了小的,才能看見大的;有了不好看的,才能看見好看的……從今天起,我的院子應該成為眾芳之國。讓我們生活得更聰明,讓所有的花都在她們自己的季節裡開放吧。”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篇二

梓慶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長砍削木頭製造一種樂器,那時人們稱這種樂器為鐻(ju)。

梓慶做的鐻,看到的人都驚歎不已,認為是鬼斧神工。魯國的君王聞聽此事後,召見梓慶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個工匠,談不上什麼技法。”梓慶回答說:“我只有體會,在做鐻時,從來不分心,而且實行齋戒,潔身自好,摒除雜念。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慶功、封官、俸祿;第5天,不把別人對自己的非議、褒貶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經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時,心中早已不存在晉見君主的奢望,給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賞賜,也不懼怕懲罰。”

梓慶在把外界的干擾全部排除之後,進入山林中,觀察樹木的質地,精心選取自然形態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個完整的鐻已經成竹在胸,這個時候才開始動手加工製作。

“否則,我不會去做!”梓慶向魯王詳細介紹制鐻過程後,繼續說:“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我的鐻製成後之所以能被人譽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這個緣故。”

這個寓言教育人們,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執著、專一、忘我。梓慶制鐻雖然有些過分誇大精神作用,但是強調幹事業摒除雜念、精神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二年級寓言故事和寓意篇三

戰國時,有一個叫惠施的人,他是當時一位有名的哲學家。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學上他們又是一對觀點不同的對手。莊子與惠施經常在一起討論切磋學問。他們在互相爭論研討中不斷深化、提高各自的學識。特別是莊子,從惠施那裡受到很多啟發。後來惠施死了,莊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才智過人、博古通今,能與自己交心、駁難、使自己受益匪淺的朋友了。因此,莊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莊子給一個朋友送葬,路過惠施的墓地,傷感之情油然而生。為了緬懷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響的朋友,他回過頭去給同行的人講了一個故事:

在楚國的都城郢地,有這樣一個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塗抹了一層像蒼蠅翅膀一樣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後請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將鼻尖上的白灰砍下來。石木匠點頭答應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地飛快掄起斧頭,一陣風似地向前揮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來,石木匠揮斧好像十分隨意,但他卻絲毫沒有傷著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揮來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卻穩穩當當地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邊的人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

後來,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這位木匠的高超技藝,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對姓石的木匠說:“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給我看看?”

木匠搖搖頭說:“小人的確曾經為朋友用斧頭砍削過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我的這位好朋友現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莊子講完了故事,十分傷感地看著惠施的墳墓,長嘆了一口氣,然後自言自語地說:“自從惠施先生去世以後,我也失去了與我配合的人,直到現在,我再也沒有能夠找到一位與我進行辯論的人了!”

莊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們表明,高深的學問和精湛技藝的產生,依賴於一定的外界環境;紅花雖好,還要靠綠葉扶持。一個人如果不注意從周圍的人和事中吸取營養,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難以得到發揮和施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