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故事集

登山遊記故事:春走紅石砬

故事集2.66W

編者按:紅石砬是作者小時候嚮往的地方,在九年級的那年,作者終於如願以償登上紅石砬。他把登山的所見所聞寫成遊記《春走紅石砬》。

登山遊記故事:春走紅石砬

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楊靖宇將軍在紅石砬吃蘿蔔、住巖洞……心中就萌生要登紅石砬的念頭。但終因年紀小願望遲遲沒有實現。

中學三年級春天一個清晨我邀了幾個志趣相投的夥伴,一同去登紅石砬。

我終於如願以償了。

初進紅石山,卻見不到一點兒石頭的影子。土質肥沃,綠樹成蔭,雲霧繚繞,花香草盛,流水潺潺,鳥鳴聲聲。老樹須盤根錯結,撕扯不開;灌木叢連蔭成碧,摩肩接踵。千絲萬縷的藤條恰凶猛的毒蛇,死死地纏上古老參天的大樹,給本來滿眼神祕色彩的深山,又憑添了幾分恐怖感。叫不出名的野花,在春風的拂擺中,開在樹蔭下,笑在草叢中,擠在小溪邊,帶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天梯般的攀山小徑,點著頭歡迎我們這些陌生的遊者。

這裡既沒有泰山十八盤的石階,又沒有黃山天都峰的石柱鐵鏈。向上攀登,全憑揪著青草,拽著樹枝,稍一不慎,便會滑出很遠。身上的衣服脫了一件又一件,登山的速度也一點點減慢。周身皆如水洗,終於登上山巔。壯觀之景色立刻撲入視野,呵!座座山峰巍峨聳立,磷磷怪石險峻無比,棵棵古樹千姿百態,朵朵雲霞此伏彼起……若不是眼前的樹枝提醒啊,我真把漫山遍坡的杜鵑花當成了雲霞。真難怪,你看她,生在崖縫,開在山頂,陽光照耀,滿臉通紅,春風吹來,似雲霞飄動。“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我被這高山初春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兩峰之間,山脊相連。一條小徑,轉出樹空,鑽進崖間,跳下石壁,爬上巨巖,繞著圈兒,打著彎兒,沿著彎曲的山樑,伸向遠方的霧中。

我們小心地走在尺把寬的小道上,努力不去看兩側深深的峽谷,微風忽然吹來,頓覺膽顫心驚;偶爾一聲鳥叫,便會毛骨悚然。

來到安全處,全身浸透了虛汗,喘息間,回眸望去,眼簾內,一座陡若欲傾的赤色峭壁,倒掛青天。同路人說,這是紅石第一砬。血色的石砬,背有青天作襯,加上偶有幾枝杜鵑花的點綴,恰似鮮血點點欲滴。

……一次,楊靖宇將軍正在山下村子開會,被“鬍子”告了密,無耐他隱進了大山。敵人哪肯善罷干休,尾追進山,子彈擊中了他的右臂,鮮血滴到這紅石第一砬上,將軍帶傷戰鬥,終於擊退敵人,走出了大山……

我從這片帶有傳奇色彩的憶想中回到了現實,帶著將軍血跡的石砬,頓時化作將軍的形象,那麼威武,又是何等高大!我頓悟,她為什麼叫紅石砬……

我們被不知疲倦的小道帶著,來到一座山峰下,仰視頭上流雲飛霧,“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之止”,再看那被雲霧分割的山峰,“飄飄乎,如遺世孤立,羽化而登仙”。就在這雲霧繚繞的懸崖絕壁間,一個黑黑的洞口時隱時現。啊,這就是將軍當年住過的巖洞吧!我欣喜若狂,十幾年一直在夢裡去過的地方,今天真的身臨其境了!

洞口距腳下七八米高,這段近九十度的石壁,腳無處踏,手無處抓,大有“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緣”的氣勢。我們藉助不知是誰事先備下的長鉤木杆,再搭人梯,費了好大的勁兒,終於上去了!

這是一個幹巖洞,走二三十米便是盡頭。然而云兒撲入散出,鳥兒掠出飛入,倒為這不出奇的巖洞增添了神祕的色彩。雷聲響起,雨落唰唰。大山的本色被大雨蓋住了。雨越下越大,同伴都慶幸我們趕得巧。向外望去,不知是誰啥時為洞口掛上了一張晶瑩的珠簾。我情不自禁,“這不是《西遊記》中的水簾洞嗎!”接著一位同伴風趣地說“我們都變猴子了!”大家開懷不盡!

雨漸漸停了,雷聲漸漸遠了,藍天從雲層裡鑽出來,漸漸變大了。

進洞如此費勁,出洞更是困難。拋下一塊石頭,“隆……”長長的撞擊聲,迴盪在山谷中,響徹在藍天外。來路已是絕路,只有另找出路。洞口上一棵彎曲的老柞樹擋住了視線,樹上面坡度變得平緩。我們眼前一亮,只要爬上柞樹,就能走出洞口。長鉤木杆又發揮了作用,我們終於安全地登上了山頂。

如果說雨前的大山是美的,那麼雨後的青山更別具一番情趣。陽光把沒來得及散去雲朵的影子,投向起伏的山中,使雨後的青山越發明暗有別。一隻山鷹平展翼翅,高翔於碧海之上,藍天之中。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置身於雲霧飄渺之中,聯想在任意馳騁之際,真叫人有飄飄然而欲仙,拋卻塵俗而樂不思蜀之感。

然而,畢竟塵俗不能拋卻,飄然也難成仙。

熾熱的情感冷卻下來之後,我一下子驚奇地發現,在這海拔近千公尺的石砬上,竟然也有與她那美麗天光山色不相協調的色彩——一棵直徑足有一米的雪白質地的椴樹,帶著新新的鋸痕倒下了。樹幹已不知被什麼樣的力量拖走,留下的只有那截可憐的樹樁和樹樁上滲出的那堆萎靡不振的汁液。那是它哀痛不能挺拔站立的傷心淚?抑或是它控訴橫遭摧殘的殷殷血?

下山了,我帶著多年宿願的滿足,帶著大自然賦予我的啟示與鼓舞,也帶著一絲淡淡的惆悵下山了。紅石砬山,你的雄偉,你的神祕,你的意蘊,你的情思……我總是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