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

紅軍長征是中華民族史上空前未有的創舉。領悟長征精神,回顧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篇1:揹著弟弟長征

鄧秀英和鄧玉乾是姐弟倆,那一年,姐姐13歲,弟弟6歲。爸爸是一名紅軍戰士,他要參加長征了,媽媽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帶著兩個孩子也長征!就這樣,他們緊跟著部隊的家屬隊開始了遙遙無期的長征。

媽媽背上鋪蓋卷,鄧秀英和弟弟在後面跑,可是即便這樣,前面的隊伍走得很快,他們根本跟不上隊伍,更找不見爸爸在哪裡。媽媽背上是沉重的鋪蓋,怎麼辦?鄧秀英決定背上弟弟鄧玉乾,可是,鄧秀英才13歲,身高還不到1.3米,她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姑娘。弟弟鄧玉乾雖然才6歲,身高剛齊姐姐的腰,但體重已經不輕了。

媽媽就用一根麻繩把鄧玉乾結結實實地捆在鄧秀英身上。弟弟很重,鄧秀英只好貓著腰向前走去,一開始還不覺得累,可是,走一會兒,就覺得喘不上氣來,到了休息的時候,趕緊讓媽媽把弟弟解下來,這時候,鄧秀英才能歇口氣。

草鞋很不結實,總是走一天就穿爛了,休息的時候,鄧秀英發現自己的腳趾頭、腳後跟都給磨破了,結成了痂。最難以忍受的是飢餓。鄧秀英懂事了,知道哭也沒用,可是弟弟很小,在槍聲中都沒有哭過,卻總是餓得哇哇大哭,每次有吃的,她們母女倆總是讓弟弟先吃。然而,吃的實在太少了。又一次,媽媽餓暈了,倒在了地上,鄧秀英以為媽媽死了,姐弟倆趴在她身上大聲哭喊,後來,有個紅軍叔叔看見他們了,就拿出自己僅有的一把豌豆麵,鄧秀英就把豌豆麵喂到媽媽嘴裡,過了好久,媽媽終於醒了……

鄧秀英攙扶著身體虛弱的媽媽,揹著走不快的弟弟,沿著大部隊走過的路上留下的宣傳告示連夜追趕部隊,不料被土匪攔住了去路。土匪把他們帶到在一片密林裡,把這母子三人當做奴隸賣掉了,而且賣給了三個不同的人。從此,這母子三人身在異處,不知道親人下落,更不知生死。

過了7年,鄧玉乾從主人家逃了出來,他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地走,一家一家地找,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母親,也找到了姐姐。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篇2:小小電報員

14歲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幹活,聽見有人說紅軍來了。地主惡狠狠地告訴他:“‘紅鬍子’殺人不眨眼,專吃小孩子。”當時,地主都把賀龍的部隊稱為“紅鬍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發現紅軍對窮苦百姓很和氣,很好,對地主很凶。王玉清立即去報名參加紅軍,幾天後,他成為了紅軍無線電臺的一名戰士。

王玉清非常聰明,加上他又虛心向老戰士請教,到部隊才一個星期,就很快學會了電臺的使用方法,首長們都喜歡把電報交給他發。在行軍的途中,賀龍留給他的印象最深刻。由於王玉清做事幹練麻利,又聰明,賀龍很喜歡他,經常把很重要的電報交給他,還常常用手指彈王玉清的腦袋,表示誇讚。在行軍最艱難的時候,賀龍還總是在佇列中,給大家鼓勁,大家喜歡叫他賀老總,很遠就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還時不時地用親切的口氣問小戰士們:“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時總是喜歡開玩笑的賀老總,神情非常嚴肅,兩道濃眉都擰成了疙瘩。原來,王玉清接到一個緊急電報,交給了賀老總,內容是說蔣介石調了重兵和飛機要圍堵紅軍,這時候的紅軍剛剛搶佔了渡口,可是江上沒有橋,船又少又小。賀老總看了以後非常焦急,部隊可是他的生命啊。最後,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木排代替木船過江,簡單又省時間,過了江,賀老總又變得談笑風生了。

進入草地沒幾天,王玉清就斷糧了。電臺的炊事班長知道後,把自己僅有的兩把炒麵給了王玉清。王玉清說什麼也不要,對班長說:“你把糧食給了我,你怎麼渡過難關?”班長說:“走一步算一步吧。你還年輕,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需要這些吃的,革命的路還很長,你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後來他們走散了,王玉清再也沒有見到他。

過了一段時間,連野菜都找不到了。不少戰友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身邊的戰友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幫著將剛剛犧牲的戰友掩埋好。看著戰友們一個一個倒下去,王玉清也失去了走出草地的信心,就坐在一條水溝邊休息。四五天沒有吃一點東西的王玉清,頭暈目眩,渾身無力。突然,他發現水溝裡有魚,可是他沒有力氣下去捉,即使有力氣,也不敢下去,好多戰友都為了抓小魚陷入這樣的水溝裡,再也沒有出來。有出來。

就在王玉清絕望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軍帽上不是彆著兩根縫衣針嗎?為什麼不去釣魚呢?他把針燒紅後彎成鉤,拴上線,在溝裡碰碰運氣。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居然釣到了兩條小魚。他高興極了,當時第一感覺就是還能多活幾天。

後來,這個方法被許多戰友借鑑。他們就是靠著這個小魚鉤,邊走邊釣魚,終於,走出了草地。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篇3:乾糧的故事

在紅軍長征的途中,除了路途艱難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乾糧是紅軍戰士最重要的食物,然而,有人在路上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乾糧吃。接著,關於乾糧的各種故事也隨之而來……

謝益先同志日常言語不多,工作可比誰都做得多。來到部隊以後,很快就成了一名很好的紅軍戰士,一到戰場上,他就奮不顧身地衝殺敵人,恨不得把所有反動派消滅光。但對貧苦的人民,卻恨不能把心都掏給人家。

部隊到了毛爾蓋,上級決定在這裡籌糧,準備過草地。那時雖然是收穫季節,可是由於部隊多,糧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麥子。大家都把它看成寶貝,縫個布袋裝起來,走路帶著它,睡覺枕著它,有人還在袋子上繡了自己的名字。誰心裡都明白,這不僅是三四斤麥子,而是自己的生命啊!缺了它,要想活著走出草地更加困難了。

就這樣戰士們帶著這僅有的一點點口糧,踏上了漫無邊際的草地。一天,他們正在沒膝的水草中走著,忽然聽見前面有孩子的哭聲。走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婦女,帶著兩個孩子坐在路邊,哭聲是那婦女懷裡的孩子發出來的。看他們瘦得皮包骨頭的樣子,就知道飢餓在折磨著他們母子三人。但母親總是母親,雖然她已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仍一面拍著懷裡的孩子,一面安慰著:“好孩子,別哭,明天媽給你買燒餅吃。”身旁那個大點的聽說燒餅,抬起頭來,有氣無力地問:“媽媽,能買到燒餅嗎?”母親臉上滾著淚珠,嗚咽著,再也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的心像被什麼擊打著,人們都在這裡停了停,有的抓了一把炒麥遞給了那個婦女,有的摸了摸已乾癟了的糧袋含著眼淚走開了……

部隊又繼續前進,但行列裡卻見不到謝益先了。大家正在著急,他從後面趕上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問他:

“你怎麼掉隊了,病了嗎?”

“沒有,看那兩個孩子來著!”

“你認識他們嗎?”

“我怎麼會認識他們呢!那個婦女說,她是川陝根據地的,親人都被國民黨殺了,房子也被燒了,她和一些老鄉在紅軍的掩護下,才帶著孩子逃出了虎口。如今他們斷糧了,大人還好說,可是孩子怎麼能受得了?”

聽了他的話,大家心裡都沉甸甸的,部隊默默地前進著。

從那以後,謝益先有了不尋常的變化:以前,一到宿營地,他就急忙幫大家弄水,拾柴,燒水;現在呢,只要放下揹包,他就一個人走開,等大家吃完東西,他才露面,要是問他:“吃了嗎?”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說:“吃飽了!”次數多了,大家就不信了。後來,祕密終於暴露了。原來他是有意避開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沒有野菜的地方,就乾脆喝點涼水了事。

這樣下去怎麼行呢?班長對他說:“你多少還是吃點糧食,要是不夠,大家可以湊點!”

“日子長著呢,能省就節省點。班長,你放心,我還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別把身體拖垮了!”

“沒什麼,在家裡吃苦吃慣了。”

話是這樣說,但他的身體卻越來越不頂事。我們常常看到他走在路上直打晃,也常常看到他皺著眉頭不聲不響地緊腰帶。那時候我們都很瘦,但他瘦得比我們更歷害。就是這樣,他的工作仍絲毫沒有鬆懈,有事就和別人搶著幹,哪次到遠處送信都少不了他。

終於有一天他支援不住了,一步一喘,幾步一歇。領導見他跟不上隊,就叫副班長扶著他在後面走。就在路上休息的時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後來聽副班長說,他在犧牲以前,嘴裡還喃喃地叨咕:“那兩個孩子不知怎麼樣了?”直到副班長告訴他,到團裡送信的同志曾經看到那個婦女還跟著團部的時候,他那瘦削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大約是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戰士們又見到了那個婦女。她帶著兩個孩子站在路邊正東張西望,一下子認出了戰士們,便高興地走過來,笑著向他們打招呼:

“喂,同志,姓謝的同志在嗎?”

“叫謝什麼?我們這裡有好幾個姓謝的。”

“咳,就是不知道叫啥名,問他幾次,他也不說。要不是他留下的這一條糧袋,我連他姓什麼也不知道呢!”說著,她拿出一條洗得乾乾淨淨的乾糧袋,上面用白線歪歪扭扭地繡了一個“謝”字。這不是謝益先的嗎?怎麼到她的手裡了呢?

沒等他們詢問,她就說開了:“那可真是個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們都走了過去,他站在我們跟前問長問短,直看著我那空米袋子搖頭。後來,他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我。這可不行,糧食就是命,我怎麼能收下呢?可他說:‘拿著,大人好辦,孩子不吃東西不行啊。’說著,丟下糧袋就走了。我怎麼喊,也喊他不應,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也不吭聲。哎!多虧這些乾糧哪,要不,我們孃兒三個早就餓死了……”說到這裡,她又問那個姓謝的同志在哪裡。

這時,戰士們才明白,謝益先不吃糧食,是因為他沒有糧食了。謝益先同志啊!在這生死的邊緣上,他所想的只是別人!大家都忍不住落下淚來。

“出了什麼事兒?”那個婦女收起了笑容,不安地問。

“他……他死了!”有個同志回答。

婦女愣住了,眼圈紅了,緊接著兩顆亮晶晶的淚水,順著她那乾瘦的面龐流下來。她低下頭,兩手抖動著緊緊抓住那條已經空了的糧袋,兩眼呆呆地看著上面那個“謝”字。

“媽媽,別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嗎?”那個大孩子扯著母親的衣角說。

母親從夢中驚醒,彎下腰。對孩子一字一淚地說:“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記住呀,我們是紅軍叔叔用生命救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