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從奴隸到皇帝的華變故事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龍,初名石㔨,小字匐勒,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 。部落小帥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史稱後趙明帝。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從奴隸到皇帝的華變故事

從卑微的奴隸到至高無上的皇帝,石勒用一生上演了一幕曠古未有的華麗轉身的勵志喜劇,而這其中的艱辛困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歷經波折被賣為奴

後趙主石勒並非生來就是奴隸,而是在少年時期被拐賣為奴的。自魏晉以來,大官僚、大地主們都擁有自己的莊園,田莊裡種田的佃客基本上都是匈奴胡人。

少年時代的石勒很有膽識,而且身體非常健壯,所以十四歲就開始闖蕩天下,和同鄉邑人一起來到了洛陽做買賣。剛剛來到洛陽的石勒為這座繁華的城市所震驚,不覺登上東門仰天長嘯,結果正好被經過的大官王衍看到。王衍素有相人之能,看到這個少年體格雄偉,聲如洪鐘,當時就斷定此人非同尋常。為了防止他日後作亂,王衍還派人來抓他,幸好石勒已經離開,才逃過一劫。

後來,災荒連年,百姓窮困交加,石勒的買賣也沒做成,只能投奔大地主,做佃客來換口飯吃。不過,石勒的運氣不錯,遇到了兩個有見識的東家。他們覺得這個少年和一般人不同,不但會種田,還頗有大志,於是便經常在生活上照顧他,給他一些物質上的幫助。

西晉太安年間(302~303),幷州爆發了大饑荒,民不聊生,社會動盪,胡人佃客們也紛紛離開,另尋出路。這時候,石勒就投靠了之前常常幫助自己的寧驅。當時,因為災荒嚴重,很多官員私自掠賣胡人,將兩個胡人並鎖一枷,拉到山東一帶的人口市場上,賣給達官貴人們為奴。石勒也被北澤都尉劉監抓了壯丁,差點被賣為奴隸,幸好寧驅救了他,將他藏了起來,又逃過一劫。劫後重生的石勒本來打算投奔納降都尉李川,沒想到路上遇到了之前的東家郭敬,說起自己的經歷來不禁唏噓涕下,郭敬也將自己做買賣的錢分給了石勒一些,供其衣食所需。當時的幷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就在做人口買賣,於是石勒最終還是難逃一劫,被司馬騰手下的郭陽抓住了。幸運的是,郭陽正好是郭敬的族兄,所以石勒一路上並沒有像其他奴隸那樣受盡虐待,而是安全地到達了山東,被賣給茌平(山東茌平縣)人師家為奴。

得遇貴人,巨集圖之志初展

所謂“自助者天助之”,是英雄就不會永遠沉淪下寮。石勒被賣給山東人師之後,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即便是在田野耕作,石勒也始終聆聽著遠方的鼓角之聲,憧憬著上陣殺敵建功的一天。後來,此事傳到了師耳中,他很驚訝一個胡人奴隸竟然有如此志向,便當面召見了他。見面之後,他仔細看了看堂下的奴隸,發現他相貌非凡,談吐之間也頗有見地,便免除了他奴隸的身份,留在身邊使喚。

國小和考試的發明者

後趙主石勒雖然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卻不是隻懂廝殺的莽夫,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事業,據史書記載,他統治期間,增設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餘所國小。雖然國小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存在,但是直到石勒時期才正式確立下來。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科舉制度也是從石勒這裡開始的。據史書記載,石勒在郡國設立官學招生,這些地方學校一般要招一百五十人,這些生源都得經歷三次考試才能畢業,相當嚴格。後來,隋朝的科舉制度就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而成的。所以說,石勒也是考試製度的創始人。

正是因為石勒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才使得後趙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石勒死後,政權落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之所以還能雄踞中原二十年,不可不歸功於這些人才。

當時,師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牧馬場,裡面的牧帥汲桑和師關係不錯,經常往來。石勒從小生長在草原之上,善於相馬,所以便和汲桑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藉助汲桑的關係,石勒開始了招攬人才、積蓄力量的準備工作。因為石勒為人豪爽,而且有鴻鵠之志,所以很快就召集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接著郭敖、劉徵、劉寶、張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十人也來投奔,號稱十八騎。光有了人才還不行,打仗還需要軍費和武器。為了籌錢,石勒先是向牧場東面的馬苑發動進攻,奪得戰馬武裝自己的隊伍,然後騎馬去更遠的城寨掠奪金銀財寶,聚斂經費。

在石勒緊張地籌備軍費、擴張力量之時,西晉王室正在同室操戈,八王之亂已經爆發多年。永興二年(305),東海王司馬越起兵攻入長安,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戰敗被殺,司馬越擁立了晉懷帝,標誌著八王之亂的結束。當時,成都王司馬穎去長安之後,鄴城(河南安陽)空虛,司馬穎手下的一員老將公師藩便以援救舊主為名起兵攻打鄴城。當時,石勒跟隨著汲桑投奔公師藩,因為他驍勇善戰,被任命為前隊督。汲桑命他以石為姓,以勒為名,這就是他名字的由來。

可是,首戰失利,公師藩也被晉將苟曦斬殺。石勒只得逃回茌平的牧場。不過,這一次小的挫敗並沒有澆滅他的信心,反而使得他越挫越勇。為了招兵買馬,他率領手下劫縣獄,將犯人都釋放了出來,很多人出於感恩都投靠了他,附近的一些村民苦於生計,也紛紛前來依附,於是他的隊伍漸漸壯大起來。他領著自己的隊伍投奔了汲桑,作為前鋒,以為司馬穎報仇為名,起兵討伐司馬越。

石勒的隊伍很快攻下了鄴城,殺死了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司馬越大驚,急忙調將軍苟曦、王贊等前去阻擊,最後,經歷了數十場慘烈的戰役,石勒的隊伍終於寡不敵眾,被司馬越打敗,死傷萬餘人。受到重創的石勒還是沒有放棄,而是率領殘餘的隊伍準備投奔漢王劉淵,結果中途受到冀州刺史的阻擊,汲桑戰死,石勒一人逃往樂平(山西昔陽西南)。在途經上黨(山西襄垣縣東)之時,石勒遇到了兩個胡人張旬督、馮莫突,他們倆手下有數千士兵。石勒向他們分析了天下局勢,力勸他們和自己一道歸順漢王劉淵。於是,三人率數千人一起前往歸附,劉淵高興地接納了他們,並將張旬督封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而封石勒為輔漢將軍,並封平晉王,以統率他們。

當時,除了劉淵的隊伍之外,樂平還有一支烏桓族隊伍,大約有兩千人,首領張伏利度怎麼也不肯歸附。於是,石勒想出一計,他先是假裝得罪了劉淵,投奔伏利度,換取了他的信任。之後,他屢立戰功,贏得了諸胡人的敬畏和愛戴。建立了自己的群眾基礎之後,他便借一次聚會之機抓住伏利度,當眾詢問大家:“如果要發動大事,你們願意推舉誰為統帥?”因為大家素來敬畏石勒的才能和胸襟,紛紛站到了他這一邊。伏利度看大勢已去,只得俯首稱臣,跟隨石勒一起投奔了劉淵。至此,石勒既獲得了張旬督和伏利度的部眾,又深得漢王劉淵的倚重,所以聲望和勢力都壯大起來,已經和當初依附汲桑之時大為不同,這隻草原雄鷹即將振翅高飛。

標籤:華變 奴隸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