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春秋戰國故事3篇

春秋戰國故事 孟嘗君巧辯難父

春秋戰國故事3篇

孟嘗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號靖郭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薛公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曾在齊國當宰相。他有個兒子叫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不知道為什麼,田嬰認為這個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對田文的母親說:“扔了!不要養他!”但田文的母親愛子情深,仍然偷偷地將他哺養。

就這樣,小田文漸漸長大了。

一天,田嬰偶然間看見田文,就大罵妻子道:“你怎麼能違揹我的意思呢?誰讓你養大他的?”

田文的媽媽嚇得不敢講話。

田文這時毫不慌亂,向父親叩頭後問:“父親大人,您為什麼不讓養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

田嬰說:“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會長到大門那麼高,將來對我們做父母的不利。”

田文問父親:“請問父親大人,人的命運是由天支配的呢,還是由大門支配的?”

“這……這……”父親被問住了。

田文又接著說:“人的命運,如果由天支配的話,父親何必憂愁呢?如果由大門支配的話,您完全可以命人把大門開高些,眾所周知,誰能長得那麼高呢?”

過了些日子,田文又問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答:“孫子。”

“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玄孫。”

田文追問:“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

田嬰答:“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緊接著說:“父親大人,您在齊國備受重視,當了宰相,歷經三位君王,齊國的疆域並沒有變大,但是,您私人的財富卻積累了萬金,幕僚之中一個賢人都沒有。您後宮的人身穿縐紗細綾,可是一般才士,連粗服也穿不上;您的僕妾有剩餘的山珍海味,而一般才士,竟連糟糠都吃不飽。現在您不但沒有醒悟,反而盡力地積蓄貯藏,想把它留給您方才所說的那不知道的孫子、玄孫和玄孫的孫子,卻忘掉國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敗壞,我真覺得好奇怪呢!”

田嬰聽了,覺得兒子十分明事理,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有用之才。此後,田嬰開始喜歡他了。後來,田嬰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田文的名聲也逐漸傳開了。田嬰死後,田文繼承父親做了薛公,他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孟嘗君。

春秋戰國故事 李冰修建都江堰

秦國的力量一點點強大起來。為了富國強兵,秦昭襄王很重視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

李冰是我國戰國時期傑出的水利工程學家,在秦國負責興建過幾個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進宮中,昭王對他說:“現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裡併入我們秦國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會用什麼方法去統治?”

李冰說:“我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著老百姓,為他們造福,他們就會支援你。”

昭襄王對李冰的回答很滿意。於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後,立即著手瞭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廣闊無邊,土地肥沃,卻人煙稀少,非常貧窮。開墾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納悶,就問當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著貫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訴他:“就是因為這條害人的河,從我小時候記事起就年年氾濫,不光莊稼顆粒無收,連村莊都要整個整個的被淹沒。大人要晚來幾年,恐怕連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決心要征服這條河流,為當地的老百姓謀福。

他先對岷江流域進行了全面考察,幾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蹤岷江的源頭;不畏長途跋涉,沿江漂流,直達岷江與長江的匯合處,掌握了關於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發現岷江在發源地一帶,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源豐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縣,地勢一下變得平坦,水無遮攔,往往沖決堤岸;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裡,抬高河床;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水流無處排瀉,常造成東旱西澇。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須在平原上廣修渠道,一則可以瀉洪,一則可以灌溉,發展生產;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須鑿開玉壘山,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

經過周密策劃,李冰決定先從玉壘山開始。他親自帶領指揮民工在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然後在江心用構築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逼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堤堰前端開頭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湧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乾渠,渠首就是寶瓶口。他還親自規劃、修建許多大小溝渠直接寶瓶口,組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這是都江堰的主體工程。

後來,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區免遭水淹。同時,由於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渦作用,還有效地衝刷了沉積在寶瓶口前後的泥沙。這些輔助設施使都江堰成為一個巨集偉而縝密的系統工程。

李冰為此耗盡了心力,可他還不滿足。他還為工程的維護和長久的使用作了考慮,制定了一系列維修和監控辦法,有的至今還為人們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後,使得成都平原杜絕了水患和旱災,生產迅速發展起來。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還主持興辦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還對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在廣都主持開鑿了鹽井。這些都為開發成都平原、發展農業生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由於李冰一心為百姓謀福利,李冰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稱為“川主”,四川各地還修有“川主祠”,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懷念。

春秋戰國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

楚國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現在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派遣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物件,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裡去,沒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賢能的國王那裡去。我晏嬰是最沒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訊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做什麼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楚王又問:‘犯了什麼罪?’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是什麼人?”小吏回答說:“是齊國的人,犯了偷竊罪。”楚王對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為枳子,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來到楚國就偷竊,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標籤: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