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_史記中的經典小故事

在國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創新性的引入歷史故事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史記中的經典故事。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_史記中的經典小故事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1:讓我打仗?我就“拖”

戰國時期,趙國離匈奴最近,匈奴衣食匱乏了,就侵入趙國的邊境,大肆擄掠一番,把男人擄去做奴隸,把婦女擄去給軍兵取樂,牲畜擄去放牧。面對這個縱馬馳騁,來去自如的對手,趙國上下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趙國派大將李牧去駐守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李牧也沒有對付匈奴的好辦法,乾脆就用了最笨的一招:拖。作為邊將,李牧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設定官吏,不受朝廷的干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不光官吏的任命權在李牧手上,防區內的所有租稅也都歸李牧徵收。李牧把租稅都收入自己的幕府中,卻並不濫用,而是全部劃歸為邊防守軍的經費。

這一筆租稅為數可不算少,李牧樂得大方,每天都殺幾頭牛犒賞兵卒,對他們的待遇十分優厚,以此激勵他們練習騎射。同時加強戰備維護好烽火臺,軍情緊急時保障通訊暢通;大量派出間諜,刺探匈奴的動向總之,戰備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與此同時,李牧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匈奴入侵,所有人馬立刻退入軍營中,不能和匈奴作戰,有膽敢和敵人接戰的,有擅自去追捕敵人的,一律斬首!因此匈奴每次入侵,兵卒們就點起烽火通知各處守軍退入城中固守。

如此數年,李牧的軍隊從未出戰,但是百姓、牲畜卻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個笨辦法很讓人瞧不起,匈奴和邊防守軍都認為李牧是出於膽怯。兵卒們平常在一起聊天,都哀嘆說:唉,怎麼攤上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將軍啊!

朝中大臣也眾議洶洶。趙王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譴責李牧,李牧說:我就這樣,陛下您要覺得我不行,您就換人吧。

趙王一聽,你這不是將我的軍嗎?你怎麼這麼固執啊!大怒,把李牧召回朝中,換了另外的將軍代替他。

這個將軍很有進取心,匈奴一旦入侵,立即出戰,但是匈奴人強馬壯,趙國的軍隊根本不是對手,結果不僅戰士減員,百姓、牲畜損失極大,邊境上幾乎不能耕種、放牧了。

趙王一看這可不行,又來請李牧重新出山。李牧像對待匈奴一樣對待趙王,也來了個拖字訣:閉門不出,稱自己有病。趙王厚起臉皮,數次強迫李牧去雁門郡抵禦匈奴。李牧端足了架子,這才說:趙王您要非用我不可,我的策略還是像以前那樣,您看著辦吧。趙王只好答應。

李牧回到雁門郡,故伎重施,匈奴是有勁無處使,又是好幾年一無所得,只好繼續嘲笑李牧是膽小鬼。

守邊的將士們過著這種和平的生活,不光糧餉不缺,每天還都有豐厚的賞賜,人人都渴望戰鬥。李牧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精選了一千三百輛戰車,一萬三千匹戰馬,五萬名勇士,十萬名弓弩手,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一反常態,派牧人把牲畜趕出去大模大樣地放牧。

匈奴一看這種形勢,反而不敢貿然進攻,派先頭部隊試探性地入侵。李牧命令數千人的接戰部隊稀哩嘩啦一觸即潰。單于聽過先頭部隊的彙報,立即率領主力部隊大舉入侵。

李牧佈下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大破匈奴十幾萬鐵騎。李牧乘勝追擊,先後滅襜襤,破東胡,收降林胡,匈奴單于無法存身,只好從與趙國接壤的邊境地區逃跑了。

其後十幾年的時間裡,匈奴都不敢迫近趙國的邊城。

李牧一發而不可收,先後和燕國、秦國大戰,攻城拔寨,戰無不勝,被封為武安君。

不過這個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下場卻非常悽慘。秦王嬴政吞併六國的戰爭開始之後,著名的大將軍王翦攻打趙國,王翦忌憚李牧的軍事才能,私下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金,讓他在趙王面前構陷李牧和另一員大將司馬尚謀反,趙王這個笨蛋居然聽信了這種不入流的反間計,遂派人去取代李牧。李牧瞭解到內幕之後,拒不受命,堅決不交出兵權,趙王派人趁其不備逮捕了李牧,把他殺了。司馬尚也被剝奪了兵權。

三個月之後,王翦大破趙軍,俘虜了趙王。趙國宣告滅亡。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2:口才是第一生產力

韓長儒是樑國成安縣(今河南省民權縣東北)人,事奉樑孝王,擔任中大夫。漢景帝時期,吳楚七國聯合作亂,形勢危急。我們知道,樑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兩人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幫助漢景帝渡過難關,樑孝王責無旁貸。樑國的所轄範圍,主要在今河南東部、安徽西部,因而就成了朝廷防禦吳楚聯軍的重要屏障。

在這場生死攸關的事變中,樑孝王依***的主要是兩個人:韓長儒和張羽。好在這兩個人不辱使命,韓安國穩固防守,張羽奮力作戰,吳軍因此無法越過樑國的防線,對於護衛朝廷的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七國之亂平息之後,韓長儒他們就名聲鵲起了。

但真正讓韓長儒揚名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這件事當然也和樑孝王有關係。

七國之亂後,諸侯王的權力被大幅度削減,諸侯國的丞相改稱相,諸侯國的軍政大權完全由朝廷所派的官員(相、內史等)執掌,惟有樑孝王是個例外,他可以自己提名相與內史等二千石一級的官員,只需報朝廷備案即可。再加上和漢景帝是親兄弟,又深受竇太后的寵愛,樑孝王難免就開始翹尾巴了。翹尾巴的表現是全方位的:他進出、遊戲的排場,全部超越了人臣的本分,處處參照天子的標準。漢景帝聽說此事,心中難免很不高興。

竇太后知道漢景帝心裡有氣,但又無計可施,只好遷怒於樑國派來的使者,拒絕接見他們。不僅不予接見,甚至派人查問責備樑王的所作所為。樑孝王的地位岌岌可危,前途堪憂。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時樑國派來的使者就是韓長儒,他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到來了。

韓長儒有著超人的危機公關能力,他想既然竇太后擺出了拒絕接見樑國使者的姿態,自己貿然前去也於事無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先在外圍尋求突破,他機智地將突破口放在了長公主劉嫖身上。

劉嫖何許人也?她是竇太后的愛女,漢景帝的同胞姐姐,後來大名鼎鼎的阿嬌的媽媽,當時人稱長公主(依據漢朝的規定,皇帝的女兒稱公主,皇帝的姐妹則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則稱大長公主)。長公主劉嫖地位特殊,對於政壇有著特別的影響力。韓長儒選擇長公主作為突破口,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

作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後,韓長儒便去進見長公主。韓長儒完全入了戲,見到長公主之時,聲淚俱下,雖泣不成聲,但他把中心思想卻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出來:為什麼太后對於樑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函谷關以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樑國與皇上關係最親,是叛軍進攻的阻難。樑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紛紛下落,跪著送我等六人,領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向西進軍,因而最終滅亡,這都是樑王的力量啊。

現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細的禮節責怪抱怨樑王。樑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戒備,樑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內地讓車馬來回賓士,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愛他。現在樑使到來,就查問責備。

樑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為什麼樑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憐惜呢?

這段話實在是可圈可點:第一,韓長儒突出了樑孝王曾有功於皇帝的重點;第二,點出了樑孝王與太后、漢景帝之間親密關係的亮點;第三,更為精彩的是,他將大事化小,把樑孝王的僭越行為簡化為一種撒嬌和炫耀行為,既為樑孝王作了開脫,又間接拍了太后和皇帝的馬屁。這段話入情入理,無懈可擊,直接感動了大長公主。通過這個通道,也直接感動了竇太后。

正在為樑孝王的事情苦惱的竇太后聽到如此精彩的自我陳辭,難免喜出望外,很快就和漢景帝做了最好的溝通,漢景帝心頭的怨恨頓時雪消。

你看,難道口才不是第一生產力嗎?韓長儒以自己的優異口才,挽救了樑國,挽救了樑孝王,同時也為自己在中央贏得了聲譽,他的身影已經進入了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據說,僅竇太后、長公主賞賜給韓長儒的財物價值就達千餘金。

韓長儒這次長安之行的效益很快就顯示出來了。

不久,韓長儒因事下獄,備受獄吏侮辱,韓長儒自言自語地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以之自我鼓勁,自我安慰。聽到此話,獄吏不屑地說:你要是再燃燒,我就一泡尿澆滅它。然而,還沒等獄吏說完,朝廷的紅標頭檔案就已下達,韓被朝廷任命為樑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

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韓長儒的優異口才再次發揮重大作用。

公孫詭、羊勝遊說樑孝王,要求他向漢景帝請求做皇位繼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應就暗地裡派人行刺當權的謀臣。

事情敗露,漢景帝便下達紅色通緝令,派警察到樑國拘捕公孫詭、羊勝。然而,樑孝王卻公然藐視朝廷,將兩人藏在宮中,以至於朝廷派了十批警察都無功而返。這樣對抗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危局,韓長儒挺身而出,大哭入宮,進見樑孝王。他再次聲淚俱下,泣不成聲,但他質問樑孝王的問題卻擲地有聲:臨江王是皇上的嫡長太子,然而,只是因為他母親一句話的過錯就被廢黜降為臨江王;又因建宮室時侵佔了祖廟牆內空地的事,終於自殺於中尉府中。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私情而損害公事。欲話說:即使是親生父親怎麼知道他不會變成老虎?即使是親兄弟怎麼知道他不會變成惡狼?現在大王您位列諸侯,卻聽信一個邪惡臣子的虛妄言論,違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撓了彰明法紀。皇上因為太后的緣故,不忍心用法令來對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過,可是大王最終也不能覺悟。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還能依靠誰呢?

韓長儒語言的威力再次顯現,樑孝王痛哭流涕,幡然悔悟,對韓長儒感激涕零,兩名藏在宮中的犯罪嫌疑人畏罪自殺。漢景帝和樑孝王之間的矛盾再次化解。

優異的口才不是第一生產力嗎?於是漢景帝、竇太后更加看重韓安國。

樑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韓長儒因為犯法丟官,閒居在家。

一朝天子一朝臣,漢武帝即位,其舅田蚡炙手可熱,韓長儒向田蚡行賄成功,官職步步高昇,直至升任御史大夫。所獻的和親匈奴計策也被皇帝採納。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出於忠厚之心。他貪嗜錢財。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士人也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

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的職務,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下車,跌跛了腳。這一跤後果慘重,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發現他腳跛得厲害,就改用了他人做丞相,一個重要的機會與他擦肩而過。從此之後,韓長儒就開始走了下坡路,官越當越小,越當離京城越遠,直至在邊地生病吐血而死。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3:伊尹放太甲

伊尹名叫阿衡。他一心想輔佐成湯,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而且也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見面。

於是,他想了個奇怪的辦法,當時生活在今陝西省陳留縣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給成湯做妃子,他便跑去作為男僕一塊兒陪嫁過去,他揹著炊事用具來到了成湯的宮殿裡。阿衡用烹飪中的各種滋味作比喻來遊說成湯,讓他致力於實施王道政治。成湯聽了他的話之後非常讚賞,決定重用他,便任命他為自己的宰相。

關於伊尹的出道,還有這樣的說法:相傳伊尹是位隱居的賢者,成湯打算任用他,便派人去迎請。經過五次往返,伊尹才肯出山任職、輔佐成湯。

他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的事蹟以及九類國君的不同狀況。成湯很受啟發,便任用伊尹管理國家政務。據說,伊尹還曾經離開成湯而到夏國去謀取功名。因為看到夏桀荒淫殘暴,政局敗壞,民不聊生,已經無藥可救了,於是他又重新回到了成湯身邊。

成湯的嫡長孫太甲在位時,伊尹已經是幾朝元老了。他在太甲即位之初,創作了《伊訓》、《肆命》、《徂後》等文章,希望藉此來輔導新君。

但是,太甲在即位後的三年裡,統治暴虐,背叛道義,不遵守成湯制定的各項制度。於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成湯的葬地桐宮,讓他在那裡反省自己。在這段時間裡,伊尹代理行使君王權力,主持國家事務,並且接受諸侯朝見。

太甲在桐宮居住了三年。經過深刻的反省,他終於悔悟了自己的罪過,下定決心改過自新。於是,伊尹把太甲帝接了回來並把國政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治德政,勤於治國,四方諸侯又重新歸順於殷朝,百姓也獲得了安寧。

史記中的經典故事4:鴻門宴的故事

項羽的名字叫籍,他的叔父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家在楚國世代為將,威望很高,很受楚國人的尊重。

項羽小的時候不愛學習,也不練劍,叔父批評他胸無大志時,他還說:“識字有什麼用,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罷了,學習劍術也不過只能抵擋一個人。如果要學習,就學那些可以打敗萬人的本領。”

項梁因為殺了人,便帶著項羽逃到關中地區,當地人也很敬佩他,樂於追隨在他的左右。

秦始皇前往會稽巡視時,許多人都去觀看,項梁和項羽擠在人群之中,也想一睹秦始皇的威嚴。誰知,項羽看到秦始皇后,突然說:“此人有什麼了不起,將來我也可以取代他!”

項梁嚇得趕快捂住他的嘴。

項羽身高八尺,力大無比,可以輕易地舉起一隻大鼎。吳中青年好鬥的人不少,可是沒有人敢向項羽挑戰。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他的暴虐無道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天下百姓無不痛恨。公元前220xx年的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拉開了序幕。

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與秦軍作戰,取得了節節勝利,很快就在陳縣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張楚”。張楚政權的建立是農民英雄的創舉,它的誕生,使全國各地的反秦力量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在各地的反秦武裝中,有兩支力量很具影響力,其中一支就是項羽和項梁領導的。

項羽和項梁殺了會稽郡守殷通,於此起兵抗秦。由於他們是楚國的貴族,所以身邊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接著,項羽和項梁率領八千吳中青年渡過長江,與秦軍作戰。由於項羽作戰勇猛,老百姓又都支援他,所以,每次戰鬥都能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時,起兵抗秦的除了項羽之外,還有劉邦。劉邦是沛縣人,沛縣就是今天江蘇省的沛縣,他曾是秦朝的一個亭長,管理十里地的地方。他帶民夫往驪山做苦工,途中不斷有人開小差,他攔也攔不住。劉邦知道,這樣一來到了驪山也無法交代,因為秦朝的法律又殘酷又嚴厲,便索性帶著這些民夫造反了。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的幫助下,劉邦進入沛縣,號稱“沛公”。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之後,由於各地起義的領導權落在了過去六國的貴族手裡,他們互相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反對暴秦的事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這時,秦國大將章邯、李由趁機想把起義軍各個擊破。

為了使起義軍重新聚合起來,同時,也為了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到起義的行列中來,項梁聽取了謀士范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了正在為他人放羊的楚王的後人熊心,擁戴他為楚懷王。

楚懷王向大家許諾:“誰先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陽,就封誰為關中王。”

關中是當時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誰佔有關中,其實也就等於擁有了天下。

劉邦和項羽在楚懷王面前約定,兵分兩路進軍咸陽。

然而,正當項羽一路上降章邯、抗秦軍,過關斬將地殺到幽谷關時,卻傳來劉邦的軍隊已經搶先打下咸陽的訊息。項羽大驚,立刻派精兵攻打幽谷關,破關之後,親率四十萬大軍進入關中,駐紮在咸陽附近的新豐鴻門。

劉邦手下有一個將官,名叫曹無傷,想投靠項羽,便偷偷地派人到項羽那裡去告密,說:“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嬰擔任相國,將秦朝的珍寶統統佔為己有。”

項羽一聽大怒,說:“明天一早,殺豬宰羊,犒勞三軍,攻打劉邦!”

謀士范增見狀,便進一步指點他說:“劉邦這個人又貪財又好色,但此次進入關中,沒有索取財物,也沒有接近女人,可見志向不小。趕快解決他吧,不然後患無窮!”

劉邦駐紮在霸上,人馬只有十萬,他和項羽四十萬大軍相隔只有四十里,處境十分危險。

項羽有個叔叔叫項伯,是劉邦的謀士張良的老朋友,他聽說項羽要去攻打劉邦,怕張良有什麼閃失,就連夜趕到劉邦軍中,私下見了張良,讓他快點逃走。

張良不肯離開劉邦,便進入軍帳,把項伯的話全部告訴了劉邦。

劉邦問:“先生和項伯誰的年齡大?”

張良說:“他的年齡大。”

劉邦說:“快快有請,我要用對待兄長的禮節招待他。”

張良把項伯領入帳內,劉邦趕緊奉上一杯酒,向項伯行禮,並和他訂下了兒女親家,然後才說:“我進入關中之後,對秦朝的財物不敢有非分之想,一一登記封存,只盼項王早點到來。請您把我的這一番心意對項王詳細說明。”

項伯答應了,並且叮囑劉邦親自到項羽那邊去賠罪。

第二天一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名隨從,到鴻門來見項羽。一見面,劉邦就說:“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在黃河以南,我在黃河以北,我自己也沒有料到會先打進關中。今天在這兒見了將軍,真是高興啊,哪知小人造謠,挑撥我和將軍的關係,實在是太不幸了。”

項羽見劉邦如此低聲下氣,肚子裡的氣兒早消了大半,便說:“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產生疑心呢?”

項羽留劉邦在營中喝酒。項羽、項伯面東而坐,范增面南而坐,劉邦面北而坐,張良則面西而坐。酒席上,范增幾次向項羽使眼色,並且舉起身上佩帶的玉玦,要項羽當機立斷,殺掉劉邦。可是,項羽只當沒看見,一直沒有什麼反應。

范增看出項羽心軟,不忍下手,便找個機會,出帳來找項羽的堂兄項莊,對他說:“咱們大王礙於情面,恐怕會誤事。你趕快進去給他們敬酒,之後舞劍助興,趁機把劉邦給殺了。今日不殺劉邦,明天你們都將是他的階下囚。”

於是項莊進去敬酒,說:“軍營裡沒有什麼娛樂,請讓我舞舞劍,以助各位的酒興吧。”說完,就找出劍來,一邊舞,一邊靠近劉邦。

項伯看出了項莊的用意,便站起身,說:“我們對舞吧。”說著,用身體護住劉邦。

情況變得有些危險,帳內的氣氛十分緊張。張良向項羽告個便,離開酒席,去找劉邦手下的大將樊噲。

樊噲問:“怎麼樣?”

張良說:“非常緊急!現在,項莊正在舞劍,意思卻是針對沛公的!”

樊噲一聽,跳了起來,叫道:“這怎麼行,要比大家比!讓我進去,和他們拼了!”

樊噲一手持劍,一手抱著盾牌,一連撞倒幾個想攔阻他的兵士,直衝進大帳裡邊去。他頭髮豎立,雙眼圓睜,瞪著項羽,眼角似乎都要裂開了。

項羽趕緊手握劍柄,直起身來問:“這是什麼人?”

隨後入帳的張良趕緊回答:“這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賞他一杯酒吧。”

侍從馬上端來一大碗酒。

樊噲拜謝,站在那裡,一口氣就把酒喝完了。

侍從又給他端來一個豬肘。樊噲也不客氣,把豬肘放在盾牌上,用寶劍邊切邊吃。

項羽問:“壯士還能喝酒嗎?”

樊噲回答:“我連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唯恐不能殺盡,懲罰人用盡了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對他。當初,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關,誰就封王。現在,沛公進了關,並沒有封王。沛公封了庫房,關好宮門,把軍隊駐在霸上,天天等著將軍到來。像沛公這樣勞苦功高的人,不但沒有受到封賞,反而遭人陷害,難道將軍要走秦王的老路嗎?”

問得項羽無言以對。

過了一會兒,劉邦起身去廁所,張良和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留下一對白玉璧、一對白玉杯,讓張良獻給項羽和范增,並委託張良代為告別,自己則帶著樊噲等幾個人,順著驪山腳下,抄小路跑回霸上去了。

張良估計劉邦已經回到軍營了,這才回到帳中,對項羽說:“沛公酒量小,剛才喝醉了,先回去了。他吩咐我奉上白玉璧一雙,敬獻給大王;白玉杯一雙,敬獻給大將軍。”

項羽問:“沛公現在在哪裡?”

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獨自離開鴻門,此時已經回到軍中了。”

項羽接過白玉璧,放在席上,范增接過白玉杯,摔在地上,拔出劍來,把杯子砸得粉碎,說:“唉!你們這些無知的小子,不能共謀大事。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誅殺了曹無傷。

標籤: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