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很多朋友知道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是卻不知道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中國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楚莊王絕纓計彰顯大度之心

公元前620xx年,楚莊王因為殲滅了叛黨而召開了一個慶功會,宴請群臣,名為“太平宴”。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興致很高,宴會從白天一直進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覺中外面已經天黑了,而大廳中燈火通明,輕歌曼舞,熱鬧非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莊王見大家還沒有盡興,便命自己的寵妾許姬出來獻舞。帳幔中舞動出兩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許姬從中轉出來,伴隨著悅耳的音樂翩翩起舞。只見她目含秋水、眉若遠黛,歌喉未展先有情,莊重而又柔美。有美酒暢飲,又有美女歌舞助興,廳中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酒至半酣,楚莊王命許姬為眾謀士和將領斟酒,大廳裡一陣歡呼。就在許姬為一位將軍斟酒的時候,突然一陣風從外面吹來,將席間的蠟燭全部吹滅。頓時人聲嘈雜。就在此時,許姬覺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掙脫開,並順手將那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了下來。

許姬連忙走到楚莊王旁邊哭著告狀:有人趁著天黑竟然輕薄自己,希望大王給自己做主。她建議大王馬上點上蠟燭,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調戲自己的人來。楚莊王想了想,並沒有按照許姬說的那樣做,反而吩咐先不急著點蠟燭,請大家把帽子都摘下來,不必拘於禮數開懷暢飲。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來,楚莊王才命令侍者點蠟燭,此時再想查出非禮之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宴席結束後,許姬責怪楚莊王沒有替自己洗刷清白。莊王笑著勸解道:“今天的宴會是為了犒勞大家的,如果席間出現興師問罪的事,自然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酒本來就是亂性之物,況且許姬國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歡呢?如果我因為此事治了那個人的罪,別人自然會說我心胸狹窄,那樣還有誰願意為我效命呢?”許姬聽了便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七年後,楚國與鄭國展開了一場惡戰,前部主帥唐狡自告奮勇率軍迎敵,甘當先鋒,為大軍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楚莊王取得了勝利,要厚賞唐狡。唐狡卻跪拜在地說:“罪將只能將功折罪,才能報答您的不殺之恩哪!”原來在“太平宴”上輕薄許姬的人就是唐狡,當時楚莊王沒有治他的罪,他心懷感恩,所以今日捨命相報。之後楚莊王不僅重賞了唐狡,更是將許姬送給了他。人們都稱讚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從此對他更加忠誠。

“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心胸開闊,一個“絕纓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寬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業的。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千金買骨納英才的燕昭王

齊閔王是個有野心的君主,他聯合楚、魏兩國滅掉了宋國。眼見他越發驕橫,各國諸侯對此都很不滿意。

特別是燕國,和齊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原來當初燕王噲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竟然將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由此引發了相國和太子的爭奪之戰。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卻假借幫忙平定內亂的名義,順勢攻入燕國,差點將燕國滅掉。後來太子平繼位,即為燕昭王,他帶領燕國民眾將齊國軍隊從燕國趕了出去。從此他立志要壯大燕國的國力,不再受人欺負。

就在燕昭王四處物色賢才的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下郭隗。燕昭王便親自登門,向郭隗請教尋求賢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辦法向您舉薦賢能者,但是請允許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接著,郭隗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千里馬,他經常派人到各地去尋求,可是找了三年一無所獲。有個大臣聽說有個地方有千里馬,便奏請了國王,拿著五百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可是等他到了那個地方,馬已經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大臣用重金買下了馬骨回去覆命。

當國王見到馬骨的時候又心疼又生氣,他責怪大臣用那麼多金子就換來了一堆馬骨頭。大臣反問國王:“如果您肯花重金買死的千里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的千里馬送到門口嗎?”國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責怪大臣。結果國王重金買馬骨的事情傳開了,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向國王出售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接著對燕昭王說道:“您想要招攬賢才,不妨從我開始吧。如果我都能夠得到重用,那麼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會欣然前往投奔您。”於是燕昭王給郭隗建造了豪華的房屋,並將其拜為自己的老師。

別的國家的人聽說燕昭王對賢能的人非常看重,於是紛紛來到燕國求見。在這一批人中,當屬趙國人樂毅最為出眾。在他的輔佐下,燕國漸漸強大起來。

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很不得人心,於是便向樂毅說道:“現在齊王昏庸無道,我們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去攻打齊國,你覺得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單憑我們的力量恐怕不能取勝,倒不如聯合別的國家一起去攻打它。”於是燕昭王便派樂毅聯合各國諸侯,韓、魏、趙、秦都願意同燕國一起出兵征討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到齊國。齊閔王聽說五國聯合向齊國進軍,連忙聚集全國兵馬來抵抗聯軍。雙方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國軍將士氣旺盛,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齊閔王被迫逃到了臨淄。

聯軍打了勝仗,各國各自佔領了齊國的一些城池便離開了。但是樂毅依然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樂毅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

記得《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發自肺腑的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的確,擁有賢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在戰亂年代,有時候一個人才抵得上千軍萬馬。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離不開賢才的幫助,燕昭王招賢納士,從善如流,實現國家富強是必然的。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不懂戰爭本質的宋襄公

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了爭奪王位的鬥爭,公子昭逃到了宋國,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諸侯,希望大家共同護送公子昭去齊國繼位。可是宋襄公畢竟沒有齊桓公那樣的號召力,除了三個小國帶了兵馬過來,其他的國家都沒有當成一回事。於是宋襄公率領四國的軍隊打到齊國,幫助公子昭繼位,即齊孝公。

齊國本來是諸侯國中的強國,如今,齊國的國君靠的是宋國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國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夠接替齊桓公的位子成為中原的霸主。可是這次他的號召卻只有三個小國響應,幾個中原大國卻沒有把他當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夠藉助大國去征服小國,於是派人去聯絡楚國。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楚國答應和他合作,那麼在楚國勢力下的小國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臣們,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宋國目前的國力還不夠強大,想要成為盟主並不會有什麼好處。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根本聽不到那些反對的聲音。他立刻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來宋國開會,共同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兩個諸侯都同意了他的請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會盟的日子,宋襄公駕著車去開會。臨走時公子目夷勸他多帶些人馬以防不測,可是宋襄公認為開會就是為了不打仗,自己怎麼可以帶兵去呢?公子目夷怎麼也說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著去。

在商議的過程中,果然發生了爭執,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頓時爭吵不休。

楚國是大國,依附楚國的諸侯也多。宋襄公還想繼續爭論。楚國的一班隨行人員全都脫掉了外衣,露出了裡面的鎧甲,他們將宋襄公綁了起來。後來,經過魯國和齊國的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後仍然不服氣,就連宋國的鄰國鄭國也跟著楚成王一起反對他,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氣。為了出這口氣,宋襄公決定先攻打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急忙向楚國求救。可是楚成王並沒有派兵來救援,而是直接率領軍隊攻打宋國。宋襄公沒想到楚國來這麼一手,急忙往回趕,最後在泓水的南岸駐紮下來。

兩軍隔岸對峙,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見此,連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開攻擊。可是宋襄公反而責怪公子目夷:“對方還沒有過完河,我們怎麼能這時候發起攻擊呢?這樣太不仁義了。”

正說著,楚國軍隊已經上岸了,他們正排隊擺陣。公子目夷心裡著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沒有排好隊伍為由拒絕發起攻擊。沒多久,楚國士兵已經擺好陣勢,只聽得戰鼓聲響,楚軍便如洪水般奔湧而至,將宋軍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這時,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畫腳想要繼續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要不是將士拼命保護他離開,他早已經戰死沙場了。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都抱怨說他們的國君不會打仗,根本不應該那樣打。

宋襄公後來知道了大家背後的議論,但是仍然堅持自己沒有做錯:“講仁義的人就應該這樣打仗,這是規矩。譬如遇見頭髮花白的人就不能抓來做俘虜;遇到受傷的人就不能再去傷害他。”

公子目夷十分無奈,他氣憤地說:“打仗就是為了戰勝敵人,如果怕傷到人那還不如不打呢。如果遇見頭髮花白的人就不抓,那乾脆讓人家抓走算了。”

宋襄公受了重傷,再加上心中有氣出不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臨死時他囑咐太子:“楚國是我們的仇人,你一定要報這個仇。晉國的公子重耳是個人才,將來一定能夠成為霸主,當你遇難的時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乍一看,宋襄公確實很迂腐,可是從另一方面,我們從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東方的“騎士精神”。春秋時期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歷史階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貴族,從小接受的就是貴族教育。所以想讓他不講仁義,那是非常困難的。對他來說,戰爭中取勝固然重要,可是贏得光明正大更重要。

標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