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胡誕地”

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胡公大帝誕生的地方

供奉在永康方巖、曾被偉人毛澤東讚譽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官”的北宋名臣胡則——胡公大帝( 縉雲民間稱他為“胡相公”,下文都稱“胡相公”) 誕生在縉雲縣的靖嶽胡塔地,他原來還是我們縉雲人,大家相信嗎?不妨聽我說說這個故事吧。

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都,有一座巍峨屹立的大山叫馬鞍山,在馬鞍山北的好溪邊上,有一座形狀酷似烏龜的小山,故人們叫它龜山。這龜山的西北面,山體巖塔凹進,一窪半月形清水環繞,名為巖湖,也叫月湖 ( 約在 1990年前後,龜山西北角岩石被人炸塌,巖湖被填埋,實在可惜、可恨) 。這龜山附近地面就是人們為了紀念胡相公出生在這裡而尊起的地名——“胡誕地”,後來因為縉雲方言的諧音訛傳,才變為今天人們所叫的“胡塔地”。

相傳胡相公父親胡承師是本縣溶江鄉的巖坑村人,母親應氏從永康縣嫁入。應氏懷孕不久,其夫承師大病一場,不幸身故。致使應氏孤苦零丁,家境貧寒,衣食不足。臨產前欲沿途行乞,回永康孃家做產。一路風餐露宿,至八月十二日下午,途經仙人薈萃的仙都山時,應氏頓覺腹中胎兒踢動,腹中隱隱作痛,他堅持前行……最後實感體力不支,見前面村口有一座破廟,急忙進去稍事休息,不覺睡著。待到醒來,已是第二天清晨,應氏隨即起身,挺著個大肚子,忍著飢渴,慢慢地翻過截脈嶺,來到龜山邊,見湖水清澈,捧起湖水洗了把臉,然後坐在巖湖邊歇腳。這一坐不要緊,突然襲來一陣穿腸剜肚的劇烈疼痛,伴隨“哎喲!哎喲!……”的淒厲呻吟,應氏在淌滿血水的湖邊全力掙扎,終於生下一個小孩。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荒野,應氏只得用盡最後的力氣,用自己的牙齒咬斷臍帶,將小孩放入巖湖洗身。說來奇怪,整個巖湖的湖水一下子洗成了鮮紅顏色,而且後來每年的八月十三日這一天,巖湖中的水就會變成紅色的呢。應氏洗好孩子,用所帶的破包裹布將孩子包好,再也沒有一絲力氣了,於是緊挨孩子,朦朦朧朧,躬縮在路邊。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小孩趕著一隻大黃牛,從山上放牛回家,路過此地,見應氏母子如此窘樣,還見湖中一池紅水,連忙前去,問明原委後,立即將應氏母子輕輕扶上牛背,帶回家中。這個牧童的家就在離巖湖、過好溪不到兩裡地的靖嶽村。牧童家中雖不富有,但全家仁慈,樂善好施,遂高高興興地將應氏母子安頓在家中好生招待。不知不覺已到滿月,牧童全家與應氏母子歡歡樂樂喝起“滿月酒”。應氏千恩萬謝,酒過三尋,應氏提出要回孃家。牧童父母早已知道她思母心切,料也留她不住,只得給她母子選擇吉日,備足乾糧、衣物,依依不捨地送她們母子上路……。光陰似箭,一晃過了二十多年後的一天,兩頂官轎,幾個隨僕來到靖嶽,走進牧童家中……。原來這官轎中坐的就是當年的應氏及其兒子胡則呢。這時胡則已經中了進士當了大官,他們是向牧童一家謝恩而來的。靖嶽村裡的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官,況且他出生在這塊地面,特別是聞知他為官清正,又曾奏免當地身丁錢糧,為民排憂解難,所以眾議紛紛,欲在龜山旁邊建起胡相公大殿,永遠祭祀。胡相公知道此事後,堅拒不準,後來靖嶽村的人們只得在龜山附近的山邊選了一個地點,建起一座至 今尚存的 小廟,取名為“胡相公殿”,同時把龜山岩湖一帶取名為“胡誕地”,以示永久紀念。

無獨有偶的是胡相公出生在“胡誕地”一說不僅流傳於縉雲,而且廣泛流傳於永康各地,並屢屢寫進研究方巖及胡則的相關資料之中。例如永康民間婦孺背誦的《胡公經》,開篇就說:“南無佛說《胡公經》,胡公出生在縉雲。胡公分身胡塔地,父母雙雙上天庭。”

據永康學者胡國均“胡公大帝信仰與方巖廟會”——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方巖籤詩解說》 )。

另外《方巖民間故事》也收集了一個與上述縉雲各地傳說極其相似的故事。故事說,宋初建隆四年八月十三日,胡則母親應氏從縉雲巖坑出發,途徑鼎湖峰時,仙氣衝動胎氣,至靖嶽胡塔地,肚子疼痛,小孩“呱呱”墜地,應氏自己咬斷臍帶,抱小孩至巖湖中洗身,三洗兩洗,塘水變成紅湯,而且把小孩的臉也洗紅了,這個小孩就是胡則。據說這個巖湖小塘,至今還是半口水紅、半口水清呢 ?

另據溶江鄉巖坑村《胡氏宗譜》有明確記載:胡則父名承師,娶妻應氏( 永康胡庫《胡氏宗譜》對胡則父母姓名的記載也相同 )為永康人。應氏懷孕將生,於八月十三日一早前往永康孃家做產。“不意行至靖嶽胡塔地時,遂誕生一子,就洗兩頭塘,抱至母家養育”,此兒即胡則。

與胡則同朝為官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與胡則私交甚深,在胡則辭世後曾為之寫了《墓誌銘》。據縉雲巖坑《胡氏宗譜》收錄的《墓誌銘》題為:《正奉大夫上柱國開國公欽賜紫金魚袋贈吏部尚書前兵部左侍郎致仕胡正惠公墓誌銘》,並寫道:“公諱則,字子正,諡正惠,栝之縉雲人也。”而《永康縣誌》收錄的《墓誌銘》題為《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誌銘》,並載明“……,婺之永康人也。”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反正,縉雲人民相信胡相公的根在縉雲,生在靖嶽“胡誕地”。不過他自幼在永康長大,後又以永康學子之名考中進士,所以聲名赫赫都說胡則——胡相公是永康人。為此在縉雲的靖嶽一帶還流傳著一句“木樨花遠處香,胡相公顯外洋”的民諺呢。可儘管“胡相公顯了外洋”,縉雲一帶的村民卻始終沒有忘記胡相公是縉雲人民的鄉里鄉親,靖嶽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幼至今保留著逢年過節到“胡誕地”的胡相公殿祭祀和每年入秋後步行上方巖朝拜胡相公的傳統。

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瑤族趕鳥節的傳說

每年二月七年級,是瑤族人的趕鳥節。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江華山區,林木茂密,很適宜鳥雀繁衍生息。以五穀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等等熬過了嚴冬,看到山桃花開了,伸動翅膀,飛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裡人來了,就唱起歡樂的歌;看到妹姑手裡金燦燦的包穀籽,一把把,一串串,撒進了黑沃沃的山土裡,唱得更歡了,邀集夥伴,快來“會餐”!這樣,它們往往成群結隊,飛如烏雲遮日,落象黑幕壓地,耕山人一走,它們巧妙地試探了“稻草人”,飛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會兒,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樣子了。鳥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塊心病。山地裡沒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錢水糧流也枯竭了,皇上發了慌,忙下聖旨:“誰制住了鳥害,賞林九架,免稅九年。”

聖旨傳下來之後,山主、耕山人都想開了辦法。盤雲寨有個盤英姑,很愛唱歌。耕山人聽了她的歌,口裡象溶了一塊蜜;她向著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著山林唱,鳥雀們都羞得不敢開口,盤英姑的歌停了,鳥雀們還久久不肯離開。耕山人想到:要趕鳥,盤英姑一定有辦法。於是,盤雲寨的男男女女都來到英姑的木樓,跟她學起了唱歌,並商量把歌傳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間去,約定下年正月的最後一天,下種以前,把鳥雀從九山引開,趕到沒有陽春作物的白頭山去。在盤雲寨,有個叫盤阿肚的山主,養了一對畫眉,每天清晨,他把鳥籠掛在木樓的房樑上,逗著畫眉唱。說也奇怪,也引來一些山雀,日停寨頭,夜宿樓簷,山主十分高興:“哈哈,九架嶺又到我名下了。”於是,他急忙修書,報告皇帝。皇帝硃筆一點,命令各山寨:山主們多養畫眉,正月末一天,以鳥引鳥,把九山九嶺的鳥雀引上白頭山石巖嶺。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種早包穀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著聚會寨頭。九十九寨的山主,看著鳥雀一群群飛出山林,飛來山寨,好不高興,舉起鳥籠,搶在耕山人的前頭,向白頭山彙集。鳥雀也真的追著歌聲,跟著人們,飛往白頭山。

這天,白頭山上人多,鳥也多。晴天,鳥雀飛成排,為歌唱者遮日蔭,雨天,鳥雀飛成隊,為唱歌人擋風雨。耕山人從清晨唱到黃昏,鳥雀真的忘了飛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們悄悄離去。到第二天,鳥們飛到雲頭尋找歌聲,它們圍著白頭山飛,好像山頭有聽不完的歌聲。這樣,鳥雀們在白頭山呆了半年,等到它們醒來,坡地上只剩了稻穀杆子,耕山人們早把糧食收進了寨門。

民間傳說故事有哪些 殺魚節的傳說

每年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貴州龍裡、貴定、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殺魚節”。這天,人們來到河邊,從河裡叉起一條鮮魚,架起鐵鍋,燒起篝火,用河水煮著鮮魚,喝著米酒,祭天求雨,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關於這天還有一個傳說。

在很久以前,天王爺有個長得十分漂亮的公主,她聰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爺寵愛得像掌上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爺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將送來了天宮的仙丹妙藥,採來了崑崙山的靈芝草,挖來了長白山的人蔘娃,撈來了大海的珍珠。但是這些藥都沒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爺急得茶飯不思。後來,天王爺聽說“人間江河裡的百魚能治百病”,就立刻派天神下到凡間,從江河湖海里捉去了一百種魚,熬成湯,端給公主。公主吃了以後,沒幾天病就好啦。為了感謝魚的救命之恩,天王爺下令保護江河湖海里的魚類,不準隨意傷害它們。天王爺還下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里,不許給人類一滴。

此時,天下大旱,苗家人十分憂愁。於是,鄉親們殺豬,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爺仍舊一滴水也不給人類。最後,豬牛都宰殺完了,在三月初九這天,鄉親們從江河湖海里捉來一些鯉魚、鰱魚、鮭魚、鯽魚和娃娃魚,來代替豬牛供品,祭天求雨。誰知,天王爺看到人間為了活地殺死了他的恩魚,想到魚對他女兒的救命之恩,不由傷心地痛哭起來。他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烏雲滾滾,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王爺的淚水化成了傾盆大雨,從天而降。雨下來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滿了農田,滋潤了草木。

直到現在,九里的平坡,貴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家人民,每年三月初九這天,都要到河邊去殺魚。

標籤: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