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藏族的神話故事

西域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活躍的舞臺,西域各民族在各自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也擁有各自的獨特的特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藏族的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藏族的神話故事

藏族的神話故事篇一:

納木錯藏語“納木”是天的意思,所以該湖的名字是“天湖”之意,蒙古語則稱其為騰格里海。該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該湖位於藏北當雄縣和班戈縣境內,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其它二湖是浪卡子縣境內的羊單雍湖和阿里地區的瑪旁雍湖)。關於納木錯的成因,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位美麗、健壯的牧民姑娘,她長年累月地在藏北的草原上放牧牛羊。有一晚,她夢見從念青唐古拉山上下來一個穿白衣、戴白帽、騎白馬的男子,來和她幽會。不久,她生下一個男孩。那孩子很快就長得高大強壯起來,而且力大無窮。他們住的帳篷旁邊有一塊巨巖,據老人們說,巨巖下有一口井,與大海相通,任何人也不準搬動那塊巨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是,那孩子的好奇心強,想試試自己的力氣,就用雙手抱住岩石,輕輕一抬,那塊岩石就被抱了起來。他把石頭放在旁邊,向自家帳篷走去。忽聽背後水響,回頭一看,滔天巨浪直湧過來。他慌忙跑進帳篷,把媽媽背起來,向高山上跑去。他們站在山頂,見水位還在上漲,他媽媽便吩咐他搬山來擋水。他從念青唐古拉山的陽坡搬來十八座峰,從陰坡搬來十九嶺,終於擋住了大水,這些峰、嶺圍起來的水,就成了現在的納木錯。為了生活,那個男孩又去把山上的野耗牛都趕回來,讓媽媽餵養。他媽媽一不留神,有五十頭野犛牛又逃跑了,這就是現今藏北野犛牛的祖先。而沒能逃跑的五十頭野耗牛,後來就繁衍成現今的家託牛。有一次,那個男孩出去放牧,遇到一個穿白衣、戴白帽、騎白馬、執白矛的老人,自稱是念青唐古拉山神,並說可以滿足男孩的一切願望。說完就把他帶到山上的―座用水晶建造的寶庫前,庫裡裝滿了金銀財寶。老人命他閉上眼從庫裡抓三把東西,說抓到什麼,就給他什麼。那孩子第一把抓出來的是鹽,第二把抓出來的是鹼,第三把抓出來的是白海螺。他高高興興地把這些東西帶回家。這就是今天納木錯產的鹽、鹼的來源,而那些白海螺就成了沿湖草原盛產的白綿羊。

藏族的神話故事篇二:

相傳吳棠在任清河知縣前,在安慶候職,當時懿貴妃的父親惠徵是安徽省候補道員,在徽州候缺已九年之久,尚未能實授官職,生計艱難,吳棠十分同情惠徵,常送些錢物接濟。棠調補清河知縣空缺。一日吳棠正在縣衙批閱公文,有衙來報:"河岸邊停一奔喪船,弔喪人說與大人是好友,船經此地想與大人相見敘舊,因有孝在身不便進衙拜訪,特請大人上船暢飲。"

吳棠轎至岸邊,喪船上的人早在岸邊恭候,來到近前,原來是少時同窗好友。吳棠得知同窗好友的父親去世,因這位老人曾接濟過少年時的吳棠,今老人去世,吳棠心裡打算贈送奠儀紋銀三百兩作為喪葬之資。可手邊沒有那麼多的現銀。他鄉遇故知,少不了把盞論情。兩人邊敘邊談,邊談邊飲,你一杯、我一杯直到夜深。兩人都有九分醉意,方才你送我,我送你又來回拉了一回鋸,吳棠方上轎回府。

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竿。吳棠一骨碌爬起來急令人取三百兩銀子送往河邊,一再囑咐是條喪船。

差人揣著三百兩銀子一路小跑來到河邊。無巧不成書,河邊一條喪船,船家正和僱主為船錢僵持不願再走。船頭一位披麻戴孝的美貌小姑娘苦苦哀求船家,到達地點一定多補點銀兩,岸邊已有許多圍觀者,紛紛指責船家認錢不認人,過世者孬好也是個候補道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了地點還能缺你船錢。船家紅著臉辯解道:"諸位有所不知,一船十幾人到達地點,光吃喝少說也得五十兩銀,眼下我也是倉中無糧,墊不起這筆錢呀。"說完眉毛鼻子皺成一把,蹲在船頭直嘆氣。差人看到這般情景很是生氣,撥開眾人跳上船頭大聲說:"船家莫怕,我家老爺已差小的把這三百兩銀子送來了。"說著從懷裡掏出銀子送給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姑娘雙手接過銀子問那差人:"你家大人尊姓大名?"差人答:"清河縣令吳棠,吳大人。""是幾年前在安慶候職的吳棠大人嗎?"差人點點頭:"正是。"那姑娘感激涕零說:"聽爹爹說吳大人幾年前 就接濟過我家,今正逢困境,吳大人又送銀接濟,玉蘭我有朝一日定當厚報,葉赫那拉氏族一定會永遠記住這位大恩人。

藏族的神話故事篇三:

創世神話有“世巴塔義”,意為創世傳文。“世巴塔義”的內容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及毀滅、形成、生命起源等等,基本上反映了人類先民對大自然的全部認識過程。當人類社會還處於低階的原始階段,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是幼稚的、不自覺的和唯心的,往往將自然本身蘊藏的力量神奇化了,故產生了神話。

“世巴塔義”所認識的世界,則不是“盤古開天創地;女媧煉石補天,亞當夏娃捏土造人”的世界,而是在人與自然的長期競爭搏鬥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認為世界的毀滅和形成是由風、火、水三大自然力促成的。

毀滅早於形成前,說說最先毀滅的形式。最先毀滅的形式,是風、火、水三者造成的”。遠古時代,自然災害對人類偽威脅是很大的,人們客觀地推斷風、火、水既有促使世界毀滅的具大威力,也有促使世界形成的能理。在這些自然力的面前人們沒有屈服,總是力圖通過自然現象去認識自然本身”從而達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然而這種認識沒有脫離自然的本質,只是試圖以自然界中的下些表象來說明自然一認為構成世界的物有四種:“集結土界為一種,集結水界為二種,集結火界為三種,集結風界為四種,四界的形成就如此。”

“世巴塔義”對宇宙的劃分及主持,在很大程度上附著了濃厚的宗教色彩,這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受宗教影響的結果,但它不影響“世巴塔義”根本的宇宙觀之所在。因為神話傳說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不斷髮展、豐富起來的,摻入其它一些觀點是難免的。

該神話對生命起源、發展的描述;既受到佛教的影響;反之又否定了“神靈是萬物主宰”的觀點。進而從四個方面陳述了生命誕生的條件和進化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生命蘊藏於自然,自然為生命提供了誕生、存在的條件和進化的過程。即“眾生生境有四種,卵生、胎生;暖生和化生。眾生即有四種生境,很早都是化生的”。從科學的進化論看這一問題,“化生”者,皆變化生。一切生命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變化,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在這一點上對物種起源的發展過程的認識踞進化論的觀點是基本吻合的,在此基點上敘述了“人神都是胎生的”樸素的唯物觀點,沒有宗教意識的束縛,與“神造論”和“神 是萬物主宰”的觀點截然不同。

“世巴塔義”所反映的創世神話是多層次的,從一個幻化的世界逐漸引入人類社會,粗略地勾勒出人類原始的生活形態。“勞動果實自己享用,按需獵取不分等級”。描繪出人類社會的雛形和開端。但是在生產力極為落後的原始扛會,勞動的成果不適應生產者自己消費的需求,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入門為了生存不僅需要同大自然作鬥爭,幣且人與人之間也出現了弱肉強食的局面,從而出現了佔有者與被佔有者,出現了等級、壓迫和剝削。

標籤:神話故事 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