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流言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5.57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言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言讀後感範文

流言讀後感範文1

沒有看過張愛玲紅極一時的小説,最開始接觸她只是因為一篇《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後來再看她的散文集《流言》。也看過一點點她的《傾城之戀》。

這本《流言》中字裏行間展露出張愛玲的率真、自然,很隨性的感覺。寫的都是世俗生活,鄰里之間,但卻包含着她對人性,人生的思考。她津津樂道於飲食和生活。用最直白最親近的方式向讀者訴説她所喜好和憎恨的事物

“我願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她毫不掩飾的甚至有些得意的標榜自己對現實世界和生活的熱愛,沒有清高孤傲之感。

“新綠的豌豆,熟豔的辣椒,金黃的麪筋,像太陽裏的肥皂泡。把菠菜洗過了,倒在油鍋裏,每每有一兩片碎葉子粘在蔑簍底上,抖也抖不下來;迎着亮,翠生生的枝葉在竹片編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聯想到籬上的扁豆花。”(《公寓生活記趣》)鮮亮的色彩正體現着她對生活的喜愛。文中還描寫的風味獨特的紅米飯,工作不給力的熱水器。給人很強的趣味感和生活的感覺,完全沒有騷人墨客的滿目愁緒,或者深刻無情的對社會的揭露。

《燼餘集》中走二十里的路去吃冰激凌;《童言無忌》中“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糰,吃一切難於消化的東西。”的豪言壯語。在這本書裏讓我們看到了張愛玲不一樣的一面,真實的有些讓人吃驚卻也世俗的讓人喜愛。就好像卸去崇高的偽裝,普通事物在她筆下有了美感和愉悦之情。

《公寓生活記趣》中再熱也要在背心上加一件小褂的電梯先生,《到底是上海人》中趨炎附勢渾水摸魚的上海人,甚至《道路以目》中用車載老母親的郵差,炒白果的孩子。作者用幽默又略帶戲謔,洋溢着讚美之情的筆寫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從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的臉上感受生活的安慰和滿足。

“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核的願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時代的車轟轟地向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我們只看見自己蒼白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看蘇青》):“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葱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自己的文章》)這些文字讀來讓人驚心,她所求的不過是那種歲月靜好的生活,但現實中“惘惘的威脅”使她的願望落空。繁華和喧囂背後,作者流露出荒涼的悲哀,好像預想到自己悲劇的人生和結尾。

最讓人難忘的是《愛》中:“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説,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後世人稱用“流言體”命名她的文學風格。的確,這本書用一種很絮叨的方式,甚至有些白描的展現她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生活的氣息濃濃的溢出來,像是剛盛出來的米飯的熱氣,不像小説那麼的蒼涼。張愛玲,在這本書中只是個聰明,有些可愛情調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小女人,甚至有時還非常的幽默。是的,這本書中,有着張愛玲的可愛,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熱熱鬧鬧。

流言讀後感範文2

《流言》是作家張愛玲的一本散文集。張愛玲在我的心中是海派文學的集大成者。海派、京派從上個世界初就產生了顯著的差別。而張愛玲是從骨子裏愛着上海這座現代化的城市。張愛玲或者説成是她的僕人口中的愛玲小姐,是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即使張愛玲在兩歲的時候曾經隨父母到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張愛玲愛着的仍然是上海,這裏的上海並不包括她的父親和後母。

這段時間認識了幾位來自於上海的朋友。從那幾位上海朋友身上,我看到的

上海人是非常勤奮、時尚、有毅力且具有生活的小情調的。

《流言》中的“我”全是張愛玲。張愛玲在散文裏寫到自己喜歡一個人沒事坐在巴士二層採摘樹葉,或者是聽市聲,或者是穿過人行道上小火爐扇出的滾滾白煙。張愛玲也自嘲自己雖然是個天生寫小説的人,但是卻不會幽默、不會削蘋果、不會補襪子,路痴,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見客這一點倒是跟我的一個好朋友有點類似,他説自己怯生。

在這本書收錄的散文《童言無忌》裏面張愛玲講述了自己從童年到成年的故事。張愛玲雖然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官宦子弟人家,但是張愛玲的童年並不是美好的。張愛玲直到10歲才在她母親向她父親的強烈要求下第一次走進了當時只屬於男孩子的學校。張愛玲青年時期多在外住校。有一次張愛玲返家看見親弟弟在看連環畫,這與自己當年看的穆時英的《南北極》與巴金的《滅亡》完全不是一個品位。張愛玲為弟弟着急,但是張愛玲也自身難保。那時後母已然在家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張愛玲即使看到親弟弟被父親無端扇耳光,也只有默默端起手中盛飯的碗擋住自己眼睛裏晶瑩的淚水。就是這時,張愛玲也會遭到後母的嘲諷。

張愛玲愛着自己的親弟弟,她也對弟弟的習以為常而感到抱歉。

張愛玲與父親、後母的決裂是從父親把她軟禁以後。張愛玲從那時起,身邊除了母親、朋友,彷彿能有的朋友不多,即使説出來恐怕也就只有一個朋友。張愛玲用了BeverlyNichols的一句關於狂人的半明半昧的“在你的心中睡着月光”來描寫自己那時的心境。這時的張愛玲既充滿了憤怒和仇恨,又充滿了對生活的温柔。

當然在散文《愛》中,張愛玲那段關於愛情的描寫也讓我如痴如醉。“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草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説,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講的是一個悲劇。

這個關於愛的故事是這樣的`。早年有一個姑娘和一個男孩相識,就那一面和男孩問候的那一句“噢,你也在這裏嗎?”。多年之後,女孩被賣作妾後又幾經轉賣。當女孩老成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時,滄桑的臉上現出青澀的笑靨,那是因為她正在回味那一句多年前的“噢,你也在這裏嗎?”。愛情已然錯過,回味卻有着可愛的甘甜。這或許就是愛的另外一種力量

張愛玲的天才和獨特的人生經歷賦予了她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視角。過人的才氣、與常人不同的生活不能、喜歡上海的小資情調、不做作卻又世故可愛,這些讓我特別喜歡這位來自上海的作家張愛玲。我喜歡她的勇敢,我喜歡她的直率,我喜歡她的勤奮,我喜歡她的可愛,我也喜歡她的小資。

張愛玲就是愛玲小姐,永遠不同的愛玲小姐。

“在你的心中睡着月光”,可是你卻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