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採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説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説:“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台)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説:……“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閲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2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多遍通讀了教材,認真鑽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説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説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麼大的石頭“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説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説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精神。

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最後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3

本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所以,十分注意對文本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對文本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時伴以品讀的方式進行的,既“以讀悟語”,又“以讀悟情”。換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進一步加深對語言字運用之妙的理解。據此,對以上的設計,一般應先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而後再加強感情朗讀的訓練。本設計還十分致意依據字理進行識字和析詞。

實踐證明,字理是識字和析詞的根本,一般情況下應依據字理探尋出字詞的本義,然後再聯繫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然而,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大多僅停留在表層的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上,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是不夠紮實的。依據字理了解本義,再聯繫上下文理解文中之義,這應當逐漸成為中高年級段理解詞語的主流教法。當然,由於漢字的演化和簡化,有些字的形義變化已經較大,很難從字理詞源上去探求它的本義了,對此是不能牽強附會地亂解瞎説的,僅聯繫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即可。

但是,對大部分的字詞來説,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依據字理解説的,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應當先依據字理找出本義,然後再聯繫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義。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4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教學結束了,而我卻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師面對他的學生的提問這部分是這樣寫的: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説:“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

“聽説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麼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呢?”

“這我可説不上來了。”

作為老師,他用自己的推測回答學生的提問。“想了想”“恐怕”“聽説”“也許”這些詞反映了老師的謹慎。現實生活中,在面對學生的提問而當自己又沒有確切把握時,我們是否也這樣對學生敷衍塞責?面對李四光的窮追不捨,老師無言以對。讀着這部分內容,我陷入沉思:今天的.孩子,擁有超強的媒體轟炸與信息輸入以及越來越先進的信息搜索技術,作為教師該如何更好地引導他們,啟發他們去發現、去思考?或許,你我的學生會成為李四光這樣的人。為人師的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引領他們邁向知識的海洋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20xx年修訂)中第六條指出,教師要“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終身學習”是現實的要求,更應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追求!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5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蒐集有關李四光其人的資料。

2、準備生字卡片。

3、準備冰山推動巨石的科普錄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彙報預習效果:

⑴ 《奇怪的石頭》講的是誰的故事?(李四光)

⑵ 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並介紹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課主題:

剛才同學們的介紹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麼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咱們也去取取經。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解疑惑:

現在你認為李四光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嗎?請學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説説。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

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麼寫。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複習切入,精讀課文:

上節課同學們説得非常好,發現了我們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祕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學不倦。

2、請同學們畫出李四光幼年時圍繞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提出的問題:

⑴ 出示所有問題,指導朗讀,你認為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⑵ “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石頭)説説你從哪看出來的`?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相機理解“孤零零”“嚴嚴實實”。

⑶ 分角色朗讀(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觀看錄像,明白原理:

⑴ 有關巨石如何毫無痕跡來到故鄉的這個疑惑一直困擾着李四光,二十年後他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妙,你想知道嗎?

⑵ 觀看科普錄象,演示冰川推動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現:假如你是李四光,你來我們學校做有關“冰川移石”的科普講座,你準備怎麼把這個知識講清楚,現在請你整理好你的演講稿

4、齊讀課文。

二、交流感想

讀了這個故事後,你受到了哪些啟發?用“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説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説一説。

三、分組交流

四、課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就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探索,最後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找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奮鬥計劃:擬訂一份奮鬥計劃,看自己需要怎麼做,才能向這些偉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6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由於這節課是新教師亮相課,所以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展現完整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和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打算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然後讓學生概括出李四光善於思考、善於提問、執着追求的優秀品質。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提前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在生字的學習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加上自己課堂語言瑣碎,使得整個課堂節奏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品味課文,概括問題。並且課文內容沒有完成,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重點問題還沒涉及到,顯得本末倒置。總之給人的感覺是很失敗。

課後我自己做了認真的反思,從自身來説首先是自己對新教材的`認識不夠,沒有深入研究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不到位,課堂上線索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課語言太過隨便,話太瑣屑。第三是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到位,而且太過消極。應該多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的狀態下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另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1、加強學生識字的自主學習。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後,讓學生説説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後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範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併、篩選後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確實還是太年輕了,我不瞭解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課,多去向老教師學習,把握好自己成長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7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來歷的故事。

我在鑽研教材時確定了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課上,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語言文字中涵泳,從語言文字中獲得信息。引導學生從“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説的話“ 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説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麼大的`石頭“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呢?” ;從“聽説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爸爸也説不清楚”知道石頭來歷不明。太多太多的疑問,足以説明這是一塊奇怪的大石頭。

孩子們發現“怪”的過程,正是探討李四光內心疑惑的整個過程,跟着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的學習中,從而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着求索的可貴品質。

我把課件做成了超級鏈接的形式,做到課件與學生髮現的內容保持一致,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並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對句子的理解和感受,達到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這是傳授給學生的捕魚之術,更是一種學習的技巧。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使得情感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由於課文比較長,沒有佈置過預習,因此,我在課堂上給了比較多的時間讀課文,初讀,要求讀通,同桌之間對讀,要求讀流利,三讀,找相關句子。這樣,用去了比較多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教學有點匆忙走過場的感覺。

另外,“奇怪的大石頭到底怪在哪裏”是否是學生所關注的,是否是學生急於想弄明白的呢?我也在反思,因此,“解學生所疑,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把語文課堂真正地還給孩子們”的要求還很遠。這也應該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8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教學中我首先明確教學目標: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2、瞭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處“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並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後探討李四光是怎麼樣解決內心疑惑的?説實話因為是隨堂上課,我在上課之前是做好準備的,我想好了上課應該説什麼,學生可能會説什麼,我又該怎樣回答他們。可是一上課,好多東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樣。

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一.對課本的閲讀語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問的方法,如讓學生説説“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學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不夠深。

二.閲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覆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可以分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2。有感情地讀。3。因為深入瞭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謂。

三.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後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似的。其實現在想來,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係。

我覺得我們不管課怎麼上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目標,只要圍繞着教學目標,不偏離.站在學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學生上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9

“接下來,我來當文中的老師,你們就是李四光,咱們一起來讀讀。”聽完這話,學生們的眼中馬上綻放異彩,讀得入情入境,頗有味道。比起之前讓同桌單純地讓學生角色讀,更有示範性。

朗讀是語文有效教學細酌入“味”之佳法。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於讀,則功莫大焉。”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充分與文本進行對話,與教師、學生進行互動,產生共鳴,真正落實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於是教學產生了思考,朗讀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步步為營的。以本課為模板,探究如何有層次地讓學生進行有效性的朗讀。 1、充分做好預習,奠定有效朗讀基礎。

有位教育專家説過,只有紮紮實實落實初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才能預約下一步的精彩。對三年級學生而言,生字詞是朗讀的障礙,要讓學生通過預習,通過查字典等各種方法解決文章中“秦、隕、卧”等生字,為流利的.朗讀掃清障礙。同時,老師應要求學生預習時的朗讀應該是放聲朗讀,不僅訓練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李四光愛觀察、勤思考、樂發問、善研究的精神奠定情感基礎。

2、朗讀目標不明確,朗讀代替閲讀

在課堂朗讀這一環節上,教我最初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中藴含的感情。於是,孩子們張開嘴巴,咿咿呀呀地讀起來了,教室充斥着學生的朗讀聲。讀完了,我點名提問學生有何感受時,有些孩子露出了茫然的眼神。朗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是促進學生智慧成長的過程。這種天馬行空、漫無目的的朗讀,是不能使學生體味到文本內所藴含的真實意藴的。在讀之前,可以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增強讀得目的性。如:為什麼大石頭那麼奇怪?它是從哪兒來的?你覺得李四光是一個怎樣的人?

3、情感沒有梯度,朗讀層次不清

課上,我運用了常見的朗讀指導方式,安排學生在個別讀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讀,這樣一節課下來,雖朗讀得花樣翻新,但學生的情感領悟不夠深入,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藴中,更不能達到實質效果。就本課而言,應深入精讀,引導學生理解李四光是如何進行觀察、思考,體會其思想過程,進而真正瞭解李四光這個人物,再進行朗讀,才能讀得深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第二單元即將學完,大家還記得這一單元主要是講什麼的嗎?對,這單元主要是講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學們還記得這是誰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件出示列寧、高爾基的圖片)

2、那今天我們將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奇怪的大石頭》(學生讀課題),這個故事中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學生簡介李四光。

反思:

本單元的主題是講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這篇課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未學的課文,因而在導入時我就以單元目標為切入口,在複習前幾篇所學的名人之時過渡到今天所要學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能從整體上去把握和回顧本單元的主題,進而利於學生對本篇課文內容的認識。從課堂上的實施來看,這樣的一種設計還是較有效的,對於舊知識的設疑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起和熱情,同時也把新舊知識有效地銜接和組織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學習生字

(1)同桌之間互相讀生字詞語

(2)指名讀,如該生讀對,其他學生跟讀兩次。

(3)看拼音自己讀

(4)隨機以各種形式讀,如男女生讀、小組讀、點學號讀等。

3、質疑問難,解難。

黑板上這些詞語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別人請教的嗎?誰來幫他解決?

反思:

本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解決本課的生字和詞語的,而我在設置識字詞目標時卻被侷限在了一二年級那個層次的目標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認字,忽略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而這一點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於自己對年段目標的把握不夠準確,因而在教學實施上所採取的措施和策略也顯得特別不妥當,課堂上我依然還是按照一二年級時的那種模式和形式去組織學生識字,雖然學生的識字效果確實不錯,但是這個學段更需要學生掌握的對詞的理解和運用卻沒能很好地落實好。

其實在“質疑問難”環節我也是設置了理解詞語意思這樣一個內容的,只是落實的不夠好。在簡校和尤老師的指導和建議下我也總結出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對學生的預習指導不夠到位。雖然事先我也給學生提出了預習的要求,讓學生通過字典、電腦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的意思,但是課堂上卻發現基本上沒有學生能做到,他們的預習還僅僅是停留在對字音的拼讀上。第二就是教學時沒能讓學生在讀書中,通過聯繫上下文去理解詞語的意思,而是讓詞語脱離一定的語境,單獨從字面上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課下在簡校和尤老師的指導和建議下,我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在識字詞方面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改進。第一就是對於學生的課前預習應該給與正確的指導和要求,並能用鼓勵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現在想想,其實課前我對學生提出的預習要求是不夠明確的,只是籠統地説讓他們去解決自己不懂的詞語,如能給與詳細地指導,如讓學生去查找“隕石”“冰川”等資料,或許學生的預習針對性更強些,效果更好些。當然簡校也提到,對於課前的預習我們也要多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藉助電腦查找資料等任務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預習會更有效。第二對於詞語的教學,我們不必再像以前那樣一個個、孤立地去讓孩子識記,而是讓學生在讀書中發現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然後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後就是重在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了。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根據提示,進行概括:

李四光小時候_______,問_______,長大後____________,終於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從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觀察、愛思考、愛提問、執着等。

反思: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要求也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能力,鑑於之前學生沒有過類似的訓練,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難度,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按照這個格式去填充並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課堂上幾名學生的彙報也讓我很驚喜,他們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順地概括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四、留下懸念,下節課學習

那李四光的這些有些品質,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呢,下一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1

《奇怪的大石頭》這堂課在課始初讀課文時,學生説了對李四光的印象後,我讓孩子仔細讀課文,找找自己觀點的理由,看誰的.理由最要充分。

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被激發,進入積極備戰狀態。於是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寫寫,留下思考的痕跡,這樣做就是優化孩子與文本的對話,讓孩子有自己的個性閲讀。然後我不急於讓孩子發言,而是讓他們在組內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讓孩子與文本進行碰撞,撞出個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按照句式“我從這句話中看出……”或者“我覺得這句話可以看出……”抑或“我認為……”讓孩子的語言也帶上個性化的色彩。

我想,嘗試讓孩子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該是閲讀教學中中段學習向高段學習過渡的重要一環吧!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2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實驗國小 周德穎 今天,區進修學校的鄒清老師來學校教學調研,聽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頭》一課。既肯定了我的優點,也給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議。

我在上這課時,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識?”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2個疑問:

1、這塊大石頭“怪”在哪裏?

2、他是怎麼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的。這是兩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將問題及時打在電腦上,呈現給全班學生作為自學的導向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我也將本節課的重點定在討論問題一。

孩子們發言積極,找到了許多重點語句,我雖然表面鎮定地在講課,帶領孩子挖掘語言的重點、訓練感情朗讀。可是此時,我的心裏已經開始發虛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思維在無限制地擴張,體悟的點鋪得太開了,顯得很散,影響整個課堂的嚴謹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時剎車的方法,怎麼辦?好不容易,終於有同學説到了我課前預設的句子了,趕快抓住,將問題的討論縮小到第二段。

課後我仔細思考了這個插曲,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

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於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所以,如果將目標再鎖定明確一些,就不會出現課堂上孩子説話如此散的現象了,我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從哪裏可以看出這塊石頭的“大”?第二課時再安排後半部分來歷怪的特點。最後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唉!怎麼沒早點發現。而且這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的,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不錯,細節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2、朗讀的形式過於單一:

不知為什麼,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着學着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佔到了80%,學生讀得口乾舌燥,還得繼續奮戰。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範、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齊讀可以很好地調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説賽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後,讓學生説説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後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範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併、篩選後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課堂就是這樣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將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3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鑽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第二課時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2)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問?

(3)李四光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説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等等;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覆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説不清楚石頭的真正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

最後,我又引導學生解決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最後幾段,找一找李四光是如何解開怪石之謎的,感受李四光從童年到青年到中年執著研究的可貴品質,並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模仿寫話等,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最大優點就是能夠以幾個關鍵問題統領全文的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目標、有重點、有任務、有興趣,彙報起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增加,每個孩子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學習熱情比較高。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在讓學生説説“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時,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後,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

2、閲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覆在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可以分:

(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2)有感情地讀;

(3)因為深入瞭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讀。

3、教學內容的設計還需再合理化。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後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其實現在想想,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係。

其實,我覺得語文課我們不管課怎麼上,萬變不離其中,那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任務,讓孩子學會、會學,只要圍繞着教學目標,不偏離學生的回答角度,其實跟着學生走、跟着孩子學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彙報預習效果:

⑴ 《奇怪的石頭》講的是誰的故事?(李四光)

⑵ 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並介紹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課主題:

剛才同學們的介紹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麼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咱們也去取取經。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解疑惑:

現在你認為李四光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嗎?請學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説説。

三、指導寫字

1、板書字詞,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

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麼寫。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複習切入,精讀課文:

上節課同學們説得非常好,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祕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學不倦。 2、請同學們畫出李四光幼年時圍繞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提出的問題:

⑴ 出示所有問題,指導朗讀,你認為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⑵ “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石頭)説説你從哪看出來的?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相機理解“孤零零”“嚴嚴實實”。

⑶ 分角色朗讀(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能讓學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着求索的可貴品質並且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要把握住課堂,課堂有效提問就顯得非常重要。

語文課應該有這樣三個標準: 環節要簡,主線要明,問題要精!這就要求有效的提問應從整體入手,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大問題設計應該是提綱挈領,因此設計能貫穿全篇的問題來當主線,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就是張慶老師倡導的:“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本節課我提出來了練習上下文的四個大問題:第一,“大石頭怪在那裏?”第二,“李四光問了哪些問題?”第三,“李四光是個怎樣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樣揭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的來歷的?課堂提問呈遞進式進行,層層深入,非常有效。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問題要難易適度, 難度太大的問題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易挫傷其學習積極性,事與願違。對於李四光提出的四個問題,開始在讀完兩邊後,我問孩子們:當你把李四光提的一個一個問題讀一遍後你有什麼體會?孩子們很茫然,然後我有換了一種問法:你覺得李四光小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這回,孩子們積極參與了,有話可説了。這就是暴露出我的課堂提問的一個弊端。對於學生來説,他們情感體驗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馬上就會被激活的,需要教師合理有效的

引導,引導中抓住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的切入口。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應用一些疏導性、鋪墊性的問題,以適應學生的水平發揮。

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找不到思維的切入點,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問題太急, 還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飯還沒嚼就要學生吞下去一樣。只有得當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覺自願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5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一、教學中我首先明確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

2、瞭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處“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並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後探討李四光是怎麼樣解決內心疑惑的?説實話因為是隨堂上課,我在上課之前是做好準備的,我想好了上課應該説什麼,學生可能會説什麼,我又該怎樣回答他們。可是一上課,好多東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樣。

二、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對課本的閲讀語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問的方法,如讓學生説説“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學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不夠深。

2、閲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覆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何分。

(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2)、有感情地讀;

(3)、因為深入瞭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謂。

3、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後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似的。其實現在想來,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係。

我覺得我們不管課怎麼上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目標,只要圍繞着教學目標,不偏離、站在學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學生上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