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彙總十篇

説課稿3.06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彙總十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生命的壯歌》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五單元 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有 二個故事《蟻國英雄》和《生命橋》,《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羣螞蟻團結合作,扭成一團,肝膽俱裂戰勝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橋》講的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是頗具匠心的,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薰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薰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螞蟻、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學習動物的合作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

2、通過學習感受動物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感悟動物的偉大,體驗生命的偉大。

二、説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慾望,導入新授。

在教學前 我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一定想知道題目為什麼叫《生命壯歌》?《蟻國英雄》“英雄”做了什麼?“生命橋”是怎樣搭成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新授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首先,重視指導通過朗讀的理解。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不僅採用了個別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牽引。讓學生讀、畫、議、再讀的方式抓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當學生説不出來的時候,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備課時,為每一個環節,巧設小問題。出示的課件中,通過理解一些典型詞語螞蟻和羚羊的捨身精神。讓學生知道動物它們不能用語言商量,卻能在危機前,在那麼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這表現了動物的什麼精神?這樣的提問,一下子促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會加深一層。總之,恰到好處的點撥,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3、巧抓想象點,使學生“情感蔓延”

一切創造都伴隨着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的功能,是推進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我在文中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A、通過學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想對這些動物説些什麼? B、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人具有螞蟻和羚羊的精神?學生一下子就情動才湧,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説不盡的想法。

4、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篇課文有兩個故事,我通過一扶一放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有實效的理解課文,又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藉助於第一個學習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總結學法,以此運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的第二個故事,學生採用了讀、畫、議、再讀等一些方法,親自走進文感悟故事的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學時,我注意製作一些直觀而且對教學發揮實效作用的教學課件,有有聲有色的引人入神的羚羊跳崖動畫課件,有螞蟻被烈火包裹的壯觀畫面,以及有美觀漂亮的幻燈片,這些課件都為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畫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2、彙報學習結果。説出自己感動的原因。

3、教師小結並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

(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1)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3、指名完整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

2)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注:教師的隨機瞭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2、彙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三)由此及彼,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但想到了些什麼呢?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

總之,想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受益匪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今天我執教的《蓮葉青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祖母十分喜愛蓮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裏種着一缸荷葉,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語言生動,簡練,作者由景到人,觸景生情,運用了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結合我們的研究專題,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抓住課文重點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找出祖母精心種養荷花的詞句子

2、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默讀課文,找出祖母剪荷葉送人治病的詞句子

4、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三、簡介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採用圍繞中心問題,揣摩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解決。在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實際來談體會,尊重學生有個性的見解,不強求統一。

在課堂中,我力圖通過以下方法來體現我們小專題的研究成果

一、情境引入,滲透寫法

開課伊始,出示荷葉的課件,生談感受,師設計懸念,由物到人,滲透寫法。這篇課文,看似寫景,其實寫人,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突破接受。在開課時做這樣的鋪墊,為結尾講解寫法時奠定基礎,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概括詞組,加強技能訓練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聽寫詞組的辦法,再次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本課的主要內容並不好概括,所以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目的是語文的工具性能得到紮實有效的訓練。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在教學祖母精心種養和送人治病這兩個環節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採用了“生自讀——談體會——師提升——生再感悟——感情朗讀”這樣的方法使學生一步步對課文進行理解。課堂中我採用自讀、默讀、師生對接讀、男女生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雖然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問題,但我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在讀中實現文道統一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氣氛和諧,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愉快學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八冊《21、鄉下人家》

教材分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農村,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平淡,那如何從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閲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閲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説一説感興趣的景色,抄一抄優美的句子。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繫。

閲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課標提出這一學段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朗讀的訓練,寫法的.提煉,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及意圖。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將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及精讀課文第1~4自然段。第二節課的任務是品讀5~7自然段及識字。下面我説説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

1、激趣導題。通過教師語言描繪,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課題,這樣過渡比較自然,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中心引領,品讀佳句。抓住“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首先(品讀第一自然段)直奔“構成了一幅別有風趣的裝飾”這一要點,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景,在比較中享受鄉村生活。接着(品讀第二自然段)通過讀一讀句子,圖文結合,拓寬學生想象花的顏色、香味及“雨後春筍”的畫面,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讀第三自然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邊讀邊演,並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説話,享受鄉下人家的生活樂趣。最後(品讀第四自然段)通過小練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渲染詩意,總結全文。根據板書設計總結課文,再出示詩歌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激發學生對鄉下生活的熱愛。

板書設計:

屋前搭瓜架

鄉下人家 門前種鮮花

(迷人、獨特) 屋後春筍冒

院裏雞覓食

河中鴨嬉戲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教材解讀】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先以“綠”“白”二字描繪出景物色彩之鮮明,再着“遍”“滿”二字讓人感受到景物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後以煙雨之中傳來的子規聲聲寫出如音樂般美妙的鄉村聲響,渲染出如餘音繞樑般的藝術效果,整個畫面有動有靜,有色有聲,有實有虛,有明有暗,勾勒出江南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才 又”二字,化繁為簡,勾畫出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不正面直説人們太忙,只是舒緩、委婉地道出“閒人少”,在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與前兩句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保持和諧統一。整首詩既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又如一首曲調清新明快的鄉村歌謠,不僅表現了詩人對江南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讚美,也表現出其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本設計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採用了誦讀、想象、描繪、吟詠等方式,同時從學情出發,將整堂課分為意象鋪展,走近鄉村(即挖掘學生心中原有的鄉村印象)、感悟賞析,走進鄉村(即感受詩人作品裏的鄉村印象)、表達情感,勾畫鄉村(孩子描繪心中理想的鄉村印象)三部分,將聽、説、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等,感悟詩文中所藴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教學特色】

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色是“三三制”、“出入法”六個字。

整節課的設計分為意象鋪展,走近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表達情感,勾畫鄉村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教學分為三個步驟,先調動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進入學生的世界,讓學生用詞語描述心中的鄉村印象;然後教師補充與鄉村、田園有關的一組詞語,通過聽、想、讀,既豐富積累,又能將學生引入多姿多彩的鄉村世界;第三步則因勢利導,導出詩人翁卷筆下的《鄉村四月》。

第二板塊三個步驟是讀通詩句,勾勒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深情誦讀,吟誦鄉村。

第一步驟在解決好讀通、讀準的基礎上,重點抓住“蠶”字,以對對聯的'形式記住字形,通過習字視頻來指導書寫。

第二步驟走進鄉村從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三個方面進行品析。先透過一個“遍”字,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和描述來感受鄉村的“綠”無處不在,廣角鏡頭之後,再選其中一個鏡頭進行特寫,讓孩子盡情描述他看到的“綠”,感受景美如畫,整個過程先從“遍”字放開去,後由“綠”字收回來,而整幅畫面的賞析則先收於“綠遍”二字,再於“白滿川”、“雨如煙”處放開,收放有節,疏密有度。

聲音如歌則是讓學生閉眼聆聽,教師通過語言和音樂將孩子們帶進鄉村世界,讓孩子們想象並描述自己在鄉村聽到的各種聲音,然後引入一組描述鄉村聲音的古詩,讓孩子們在吟詠之中感受鄉村的特有音樂。

第三步,體會鄉村生活的忙碌而又閒適恬靜,體會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熱愛,這是本課的難點,在處理上我採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先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誦,抓住“才 又”二字感受農民生活的忙碌;再將三四句與一二句聯繫起來,將農民的生活與美麗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聯繫起來,讓孩子們在誦讀中感受鄉村生活是美好的、是忙中有樂的、是富有詩意的;最後再引入詩人翁卷的資料,讓孩子們知道詩人的一生都是怡情山水,以寫詩為樂,加之詩人的家鄉永嘉正是地處江南,這讓詩人對江南鄉村更是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孩子們瞭解了這些之後,自然能感同身受。教師則相機引導孩子們包含深情,背誦全詩。

第三板塊先引入描述古代鄉村兒童生活的古詩一組,點燃孩子的熱情,激發寫作的靈感,在一番誦讀之後,讓孩子們將自己腦中的畫面、心中的情感訴諸筆端。

縱觀全課,三三制的教學步驟簡潔流暢,有收有放,有疏有密,有詳有略,先入生活,入文本,入文字,後出畫面,出音樂,出情感,整個設計抓住了文字,依託了文本,關注了文化,較好的把握了單元目標與文本細讀的關係,基本能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着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歎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二、説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閲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閲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閲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閲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閲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藴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閲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閲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説、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閲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髮展的學堂。

四、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後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彙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着,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着,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説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後,我設計一個採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麼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採用了以下方式:

1、聯繫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於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歎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昇華寓意。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推薦閲讀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後去閲讀。

五、説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1、《語言的魅力》是四年級下學期21課,是一篇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的是抓住文中重點段落、語句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單元抓住人物特點描述的延續,又為第六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打下基礎。

2、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打動人心的好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大街的街頭,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沒有人幫助他。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結果巴黎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從開始對老人的冷漠無情,到後來的熱情相助,老人獲得幫助後,從心底顯出了喜悦之情。從故事中,人們可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相高發展的關鍵階段。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課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A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B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學生關心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標:

A學生會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會用引號的用法。

B給課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創設更多有魅力的語言。自制警上示語。

3、教學重難點

體會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課件畫面

5、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説教法

遠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通過語言進行聯想、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情感”。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春景之中,調動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麼也看不見,利用課件出現的這兩幅圖畫的巨大反差,強烈對比,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將他們的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深刻。利用這種情境教學法,學生對這句話產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同時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陶冶情操,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説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學習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這節課我説的是第二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1、 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語言的魅力》一文,現在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讀一遍,在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把它畫出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內容。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課件,這句話從重點句子入手和整體文章出發,把握文章的內容,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2、 借電腦課件突破重難點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畫面,並配以悠揚的音樂,使學生陶醉在那美麗的景色之中,這時課件出現盲老人衣衫襤褸地站在巴黎的街頭乞討的樣子,周圍的世界是漆黑一片,與剛才的情景出現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共鳴。

(這樣,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的空間,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閲讀,並大膽表述自己觀點,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視覺反差,啟發思維,讀其文句,品其藴意)

3、 設計作業:

填空(感悟其義)

CAI出示填空題

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當人們看到“我什麼也看不見”,想到-------心情----------,

於是對老人產生了----------,是---------產生了這麼大的作用,因為它有----------。

(目的:學生通過看、聽、讀、品,理解重點句,從而理解其中心思想,體會到盲老人的無助和人們的幸福兩種心情,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4、可以用採訪的形式檢查學生對課文的自悟感情情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緊緊地被這句話所打動。學生表演得積極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感受。教師導,學生演,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宗旨。

5、 學以致用,向詩人學習,自己創設語言去打動別人,教師給出一定處所範圍。如:在學校,有些學生亂踩草坪,隨地吐痰,亂扔廢紙,請同學們寫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呼籲人們愛護環境,保護校園

(花在微笑,草在睡覺,手腳留意,別打攪。。。。。。)

(設計意圖:學習在於運用,教給學生方法,重視語文實踐,在合作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語文素養,關注學生髮展。)

6、 板書設計 21 語言的魅力

什麼也沒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給錢的人多極了

板書設計抓住了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瞭解,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藉助、運用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課堂教學 “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當前,教育面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課改又注入了生命力。為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8

【教材簡析】

語文園地二圍繞“觀察與發現”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等五塊內容。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敍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為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教學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並敢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教學建議】

1、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並敢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安排交際活動,重點放在交流“想到的內容”和“觀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圖,可以從樹上找到隱藏着的10個頭像。右上圖,從黑白兩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間白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子,兩邊黑色的部分是兩個側面頭像。右下圖,通過對畫面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看出兩個頭像:一個是小女孩,另一個是老婦人。

可以採取在小組內開展競賽的方法進行教學,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然後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現。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説一説:一開始看到的是什麼?後來又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並由此説出觀察的感受。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觀察的方法和習慣:觀察要仔細,要反覆地看,多個角度看。

2、習作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對本次習作的指導,可以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麼事物?是在哪裏觀察,怎麼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慾望。

(2)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啟發。

(3)教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4)學生試寫。

(5)?選典型的習作進行作中講解。

(6)繼續修改完稿。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後,要認真進行講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神奇的機器人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他説明的對象是現代社會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種新型的神奇的機器人。採用的主要説明方法是舉例子。學習本文,要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對神奇的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現代科技的進展有所瞭解,對科學奧祕產生探索的慾望。

課文主要介紹了“能追捕罪犯的機器人”、“寵物機器人”、“音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仿真機器人”等數種機器人的神奇功能,説明了現代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工作,完成許多人們做不了的事,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課文緊緊圍繞“神奇”二字,按照先總後分的結構介紹各種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1、説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能用“日新月異”、“大顯身手”寫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通過讀、説活動,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4)通過閲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2、説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説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瞭解舉例子、作比較這些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二、説教學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本煥發生命力

2、創設情景,給課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體,讓學生自由表達

三、説教學時間

兩教時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學習生字,感受課文第2、3自然段介紹的機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咱們一齊到機器人博覽會上的一號展廳遊覽了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機器人。(板書:千奇百怪)

還記得他們嗎?

2、師:遇到危險的情況,這些機器人就能大顯身手;一些人們做不了的事,他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板書:日新月異)

二、抓住詞句,感受神奇

1、師:那,除此以外,二號展廳裏又會有哪些神奇的機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8自然段,你發現二號展廳裏又有哪些機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師板書名稱)

3、師:看來這次博覽會真是羣英薈萃呀,光瀏覽一遍怎麼行呢,趕快靜心下來,認真地默讀每種機器人的介紹詞,把能讓你感受到神奇的詞句勾畫下來。

同桌小夥伴把你勾畫的詞句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説一説。

4、全班反饋交流:看來大家都被機器人的神奇給吸引住了,選一種你最感興趣的給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句子,強調“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是呀,模仿的幾乎一摸一樣,都可以以假亂真了!指導學生讀出“神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0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着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並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隻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並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麼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並指名交流接着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穀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穀鳥的對話,我準備扶着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穀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穀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瞭解布穀鳥其實不會説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穀布穀”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儘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彷彿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麼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麼“我”和布穀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繫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瞭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穀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於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後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於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説些什麼。這個拓展不僅有利於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並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後一句話,並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裏,我認識到 ;從 那裏,我懂得了 ;從 那裏,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湧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麼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