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説課稿1.8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是0 的乘法的情境,理解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數末尾有0的一位數乘法的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預習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預習、參與教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總結新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説教學目標:

1、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明確算理,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書寫習慣。

説教學重點:

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

説教學難點:

簡便算法的書寫格式。

説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所以,我根據我校的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主題的校本教研課題,主要採用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另外,本節課是一堂計算課教學,內容本身枯燥,學生學起來興趣不濃。因此,我採用挑戰闖關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説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力求體現。

1、在預習展示、參與教學、綜合訓練的過程中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説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

同學們,誰知道今天要學習什麼內容?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課題: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

二、參與教學,探究新知

1、教師出題檢測預習效果,並觀察。然後請不同算法的學生扮演,分別講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2、小組內交流:乘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是應注意什麼?

3、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三、綜合訓練,強化知識

1、小組內展示36頁上的題。

2、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解答,學生評價),教師加以補充。

3、學生闖關。

四、 交流體會,分享收穫。

在今天學習中你又有什麼收穫?感覺自己表現得如何?還有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山行》是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金秋時節”中《古詩三首》的第一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依據學生知識水平,單元主題以及課標對中段學生學習古詩的要求,特制訂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會認“徑、斜”2個生字,會寫“寒、徑”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藉助註釋、課文插圖大致瞭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路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説教法:

基於新課程標準中“以生為本”的思想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誦讀詩歌、想象畫面、句子訓練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這樣教學,符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古詩,而且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四、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讓學生反覆誦讀,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圖文結圖聯繫生活實際。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檢查預習

課伊開始,我讓學生用四字詞語説説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然後自然的導入本節課也要學習一首有關秋天的古詩,《山行》,並猜測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接着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1、讀詩字音準確,節奏正確。2、四個生字的書寫情況重點指導“霜”的寫法。3、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本單元教材編寫的重點就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寒山、石徑、坐、紅於等並讓孩子講講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法可依,為理解古詩做好了準備。

2、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讀流利,有一定的節奏。再讀想象,體會情感課程標準認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説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最後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關注課下注釋、觀察課文插圖、聯繫生活實際。並小結:我們運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難懂的古詩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以後學習其它古詩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

3、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為了梳理課堂所得,加深學生記憶,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我設計了以下作業。1、寫:默寫古詩《山行》(必做)2、畫:畫一副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選做)。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着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必做)

4、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我的板書簡潔、重點突出,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雲人家

近景:楓林霜葉

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與設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組是“初識魯迅”,引領同學們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學大師魯迅。《一面》是篇回憶錄,他記敍了作者阿累與偉大的作家魯迅在內山書店不期而遇,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的過程。課文在記敍“一面”的過程中,突出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抓住最能突出魯迅先生精神品質的肖像特點——“瘦”進行着力刻畫和反覆渲染,充分表現魯迅先生為人民為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因為是20分鐘的微型課,所以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點,抓住文中對魯迅先生三次不同角度,不同特徵的外貌描寫,着重引導學生體會三寫魯迅肖像的寫作手法,學習如何進行人物的外貌描寫。

二、説課目標的`設定: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學習課文中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體會人物形象;學習觀察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個性。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次課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徵寫人的方法。 3、學習觀察人物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法:對這篇回憶錄的教學,我將以啟發教學為主,讀、説結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覺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學法:學習課本,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默讀,觀察、練説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表達分析能力,和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

四、説課步驟

教學程序將這樣展開:

( 一)、導入:你瞭解哪些關於“一面”的成語?(引出“一面之交”),課文中是説誰和誰的一面之交?(青年和魯迅),這樣就能輕鬆簡單的引導學生解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 二)、引導分析三次外貌描寫的異同及作用。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找有關於魯迅先生外貌描寫的句子,並思考: 作者是通過什麼視角、描寫了魯迅先生哪些特徵?課件出示要求。(解釋“視角”一詞)

2、生默讀課文。

需要學生用波浪線劃出三次外貌描寫的句子,分析體會。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列表比較。

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交流,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概括能力,並汲取從不同角度觀察描寫人物外貌的寫法。

3、根據板書回顧總結阿累進行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

(三)、學習觀察人物的方法。

要能描寫一個人物,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們的作者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

1、請班上一名同學作為“模特”。(同學之間本身比較熟悉,容易觀察,又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2、學生觀察找出其特徵,並用詞語進行描述,教師隨機糾正、點撥如何用更好的詞語進行表達,將觀察特徵和詞語的運用結合起來,讓學生邊觀察邊學習描述。

(四)、佈置作業:大家説了這麼多,能用筆寫下來嗎?如果你覺得剛剛你還沒觀察得太清楚,也可以寫你熟悉的一個同學,但是要求不要透露他的名字,把他的特點寫出來,明天我們來一個認人大行動。(由於時間有限,只有20分鐘,所以不能馬上利用課堂進行小練筆,但仍要抓住最想説的時間段,讓學生回家進行練筆,並利用國小六年級學生愛猜的心理,開展“認人大行動”,提高寫作興趣)。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阿累《一面》瞭解了魯迅先生的形象特點,也學習瞭如何用文字來給你身邊的人畫像,下節課,咱們還將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其他人物描寫的手法,給我們筆下的人物注入思想和血液!(總結本節課,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五、教學創意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能激起學生對本文的愛好,更好的整體感悟全文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對三處外貌描寫作具體的引導分析。從而讓學生學習到本文從不同角度觀察描寫人物外貌的寫法,是人物形象得到形神兼備的刻畫,對學生學習人物描寫是很有幫助的。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讓文字“活”起來》。這是國小信息技術課本第三冊第一單元的綜合知識,本課是前面所學WORD知識的總結。

本課的重點是使用word20xx對文本進行格式化設置。

它的難點是插入藝術字,並且有創意的設計文本格式,做到和諧美觀,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改變文字的大小、字體和顏色

掌握在文章中插入藝術字的方法

學會改變藝術字的大小和位置

2、方法和過程目標:

在學習改變字體和顏色過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法,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科融合,綜合創作環節中培養學生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改變字體、字號和顏色過程中,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獲得知識。通過自我展示、自我激勵,團隊協作,讓學生對Word工具產生興趣,獲得成功體驗。

分析學生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WORD的基本操作,為本課的綜合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是在以前的學習中,對輸入漢字的訓練很少,部分學生對於漢字輸入掌握的不熟練,打字速度可能會受到影響。

設計理念

1、我在設計的時候注意了學科整合。

在綜合創作環節中,選擇語文課本中優美的段落讓學生自由編輯文本格式,比一比誰編輯的更美觀。滲透了語文、美術兩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在改變文字字體和顏色等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等方式去習得知識,獲得成功。

3、任務驅動與激勵制度的融合。

通過任務驅動和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以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1、計算機教室

2、多媒體投影儀

3、已經輸入好的需要編輯的文檔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運用多媒體投影,展示比較美觀的電子板報,教師點撥:瞧這些電子板報,不僅有漂亮的插圖,而且文字也是各式各樣。同學們想不想讓自己打出來的字變得賞心悦目、豐富多彩?我們的Word工具完全可以實現大家的願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運用Word工具設置文字的字體字號和顏色,並且學習插入美觀的藝術字。

二、精講示範,自主演練。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環節教學分四個層次展開:

(一)、從設置字號入手,揭示新知識點。

1、任務驅動。利用多媒體投影展示兩篇內容相同但字號不同的文檔,這篇文章就是《龜兔賽跑》,讓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它們的不同點。

2、鼓勵會的學生主動上台演示改變字號的方法。

(讓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如講解的不清楚的其他學生可以適當補充,老師引導點撥)

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過程中得到了成功體驗。

3、當這個學生演示完,再找幾位學生上台演示,鞏固、強化知識點。

4、接着全體學生嘗試操作。把《龜兔賽跑》這篇文章中的對話部分全部變成小四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合作、交流。

5、擴展訓練,讓學生自己嘗試更多字號的設置。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嘗試的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評價,對做得好的學生加以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習動力。對掌握不熟練的學生給與指導。

(二)、知識遷移,鞏固練習

1、拋出新的任務。利用多媒體投影展示2篇內容和字號相同但字體、顏色不同的文檔,讓學生對比並説出不同點。

教師導學:其實,格式工具欄中的`工具用法的步驟大致相同

請同學們自己嘗試使用格式工具欄其他工具按鈕,看看誰能把文檔設置成老師展示的樣子。

2、學生自由嘗試,小組內交流探索成果。

(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可讓學生充分自我探索,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找學生上台演示,並説出工具按鈕的用法及效果。

4、綜合練習,打開《小音樂家揚科》文檔,自主修飾文檔。看誰修飾的最好看。

5、演示學生的作品,集體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本層次教學重點突出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遷移來獲得新的知識,從而培養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拓展

1、利用多媒體投影展示新的文檔,對文檔的題目進行了特殊處理.(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想不想實現這個效果?請根據課本中的介紹,自己嘗試操作一下。

2、學生自主嘗試將課題改成“陰文”效果,並找同學演示。

3、投影展示編輯好的“邀請信”文檔。然後讓學生打開沒編輯的“邀請信”文件,仿照投影上的樣子進行文字處理。

4、找學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

5、評價總結

本層次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體會到深入學習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知識深化

1、教師導學: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可以使文章題目變得更絢麗。多媒體投影《龜兔賽跑》文檔,題目使用的是藝術字。

2、鼓勵會的學生主動上台演示設置藝術字的方法。

如果學生不會,教師就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告訴學生使用繪圖工具欄。再利用繪圖工具欄中的“插入藝術字”按鈕,插入藝術字。

3、學生觀看後嘗試操作。

4、找學生演示自己的操作。

5、讓學生在小組之間自主嘗試改變藝術字的位置和大小。看那些同學最先發現改變的方法。接着讓探索出來的同學上台給大家演示。

6、自主實踐練習。

本層次讓學生體會word強大的藝術字功能,體驗成功的快感,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科融合,培養創新能力

1、打開準備好的3篇語言優美的課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進行自由修飾。

可以把題目設置藝術字,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設置成不同的顏色和字體,對喜歡的句子設置下劃線等。

2、學生對文章修飾完之後,小組內互相評價,並推薦出小組中最好的作品,全班展示。師生對小組推選出的作品進行評價。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課堂評價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素養。

四、歸納總結

(1)讓學生交流本節課的學習心得。

(2)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在這裏重點強調,編輯文章的過程中要注重美觀,不要濫用效果,以避免畫蛇添足。

五、作業設計

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己製作一份電子板報,通過網絡傳給老師,老師把優秀的作品打印出來展示給全校師生。

謝謝大家

請多指導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章內容《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是在學習了立體幾何的基本理論(必修2)和空間向量知識(必修4)的基礎上提出的,本章的前三節已經將平面向量中的相關知識推廣到了空間,為本節的學習和研究奠定了基礎.本節主要是利用向量工具研究空間中的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係,是立體幾何的重要方向,是向量工具應用的重要方面,更是向量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重要課題,是本章的核心內容.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用向量語言表述空間中線線、線面、面面的垂直與平行的位置關係;

掌握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已有的立體幾何知識,運用向量方法,解決立體幾何中垂直與平行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科學探索的曲折過程,感受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的挫折感和成就感,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能用向量方法判斷垂直與平行的位置關係;會求平面的法向量.

教學難點:結合已有的立體幾何知識,運用向量方法,用向量語言證明垂直與平行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立體幾何中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係,具備有關知識儲備,對座標法解決幾何問題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利用向量工具解決空間中垂直與平行的問題還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需要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學:啟發引導、數形結合、案例分析、構建模型.

2.學法:觀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討論歸納.

四、教學過程展示

本節課主要分五個環節來完成:複習引入、自主探究、知識運用、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一)複習引入

給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什麼是直線的方向向量?什麼是平面的法向量?如何利用向量知識判斷直線與平面間的平行或垂直問題?

設計意圖:1.個問題是引導學生複習已有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2.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

觀察圖形,並用向量語言表述以下位置關係:

設計意圖:1.本節課本給出的三個例題都是證明題,起點相對較高,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先給出兩個例題(非證明題)作為鋪墊.2.引導學生用向量方法思考問題,讓學生體會利用向量判斷垂直與平行的方法,突破重點.

3.由例1體會到判斷線面位置關係時,平面法向量的重要性.如何求平面的法向量?引出例2.

總結:求平面法向量的基本步驟.

設計意圖:1.掌握平面法向量的求法.至此突破重點.2.本題用到的理論依據是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這個定理用向量方法如何證明?引出例3.

例3.(線面垂直判定定理)若一條直線垂直於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理論上學會用向量方法證明幾何問題,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利用向量方法研究垂直與平行的重要性,至此突破難點.

【方法歸納】: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1)建立立體圖形與空間向量的聯繫,用空間向量表示問題中涉及的點、直線、平面,把立體幾何問題轉化為向量問題;(化為向量問題)

(2)通過向量運算,研究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等問題;(進行向量運算)

(3)把向量的運算結果“翻譯”成相應的幾何意義.(回到圖形問題)

設計意圖:由例3歸納解題步驟,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練習:完成課本41頁練習:1.2.3.

(以上三道題目考察的知識點依次是:線線位置關係,線面位置關係,面面位置關係)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檢驗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並對所學方法加深理解.

(四)課堂小結(討論歸納)

(1)用向量表示線線、線面、面面垂直與平行的關係;

(2)求法向量的步驟;

(3)用向量方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步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回顧,同時檢驗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於教師更好的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鍼對性的輔導.

(五)佈置作業(反饋提升)

1.課本42頁第2、3題;2.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課本41頁的思考交流

(第2、3題考察的知識點依次是:線線位置關係,面面位置關係;思考交流是對“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證明)

設計意圖:分層佈置作業,儘可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通過完成作業,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反饋學習效果,同時也起到了複習的作用.在做作業的同時,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能力.

五、教學反思

(1)以屬性結合的思想方法貫穿於整節課,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

(2)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合理設計本節課的例題,體現了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主體,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3)題目梯度設置合理,有效學生突破重難點;

(4)在知識的鞏固練習部分還有待加強,更好的提升學生思維水平和能力。

説課稿 篇6

一、教學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知識的作用在於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明確學數學還要用數學。

3.解決問題要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

4.自主為本,合作協作。把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今天我當家”的模擬情境中,讓孩子們靈活運用100以內

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我當家”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對提出的問題能正確解答,培養孩子們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

三、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引導,把孩子們引入到購物和吃

飯的模擬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數學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在購物和吃飯這樣的模擬活動中,足以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就會用原有的數學經驗在活動中自主地提出問題,並能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開展小組之間的比賽,能進一步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正是因為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中有些也可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資源。

四、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把教材中的圖片情境設計成模擬商店的情境。在課前,佈置每個孩子都帶一些商品實物,對於雞、鴨、魚、肉比較難帶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們設計成一幅圖。這樣課堂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購物模擬商店。除了準備商品實物外,還要準備一些假鈔,用掃描儀掃出來的鈔票,為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做準備。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來説是最具有震撼力的,所以我不會吝嗇我的語言,會給他們鼓勵。同時會培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買菜做飯,爸爸媽媽很辛苦,今天讓我們也當回家,讓我們自己去採購自己動手為爸爸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好嗎?(板書課題:今天我當家)

用這樣的話導入,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慾望,並直奔課題。

(二)、實踐活動:(25分鐘左右)

這是四個小組第一次比賽:在比賽購物前讓孩子們説説,這頓晚飯要做什麼?打算買哪些東西?買東西時要注意什麼?讓孩子們説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各小組確定方案的過程,確定自己要買什麼,誰買誰賣,並注意在買東西過程中不要算錯錢。

接下來四個小組分頭進行模擬購物活動。我們班是34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大約是8、9個學生。每組可以有2-----3個售貨員,其他的是小小購物員。教師參與活動,詢問有沒有要包餃子的小組,如果有就參與其中,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其中一個小組今天的晚餐包餃子,為後面在“吃飯”這個情境中也有數學問題做準備。

各小組進行彙報:各小組説説買了哪些東西,怎樣買的?在買東西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嗎?在學生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説説彙報得怎樣,如果有聽課教師,可以讓孩子詢問聽課教師的意見,可以這樣説:“老師,您好!您認為我們小組的同學彙報得如何?您給我們小組打多少分呢?”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膽量,使各小組的比賽更激烈。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買的東西,設計今天的晚餐,設計在一張4開紙上,可以畫、可以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出建議,並引導想能否在晚餐中找出數學問題。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晚餐內容,在展示中注意是否與自己買的東西相符,在展示中看哪小組發現了數學問題。在給各小組打分時可以像前面讓聽課教師來打分。如果沒有聽課教師,教者即是裁判。

在整個“今天我當家”的模擬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

購物活動靈活地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體會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並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小組對抗:(13分鐘左右)

給各小組時間和機會,根據模擬商店的情境以及各小組的晚餐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互相考一考,採取搶答的方式。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加10分,答對了加20分。如果學生不能提出“30元可以買些什麼?”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説:“老師也想到了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開放地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最後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小組,説説他們為什麼會取勝?讓孩子們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1分鐘)

回家後在父母的幫助下真正“當一回家”,去幫助父母買菜或買其他的東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互動有序、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中敢想、敢説、敢爭議。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老泉,砌上小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涵義。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興趣:

1、出示"幸福"這個詞語

2、齊聲朗讀

3、討論:你認為怎樣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導: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中的三個牧童也去尋找幸福,他們尋找的幸福與我們的幸福是不同的,我們去看看好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這個童話故事,去看看三個牧童尋找的幸福是什麼。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交流討論。(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齊讀)

三、學習課文:

1、這三位青年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2、理解三個青年説的話。

A、讀一讀

B、他們為什麼會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麼?等會我來採訪你。(討論---採訪)

3、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嗎?什麼時候呢?(4、5自然段)

4、師:在疏通泉眼時,他們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十年後,他們又來到了小井旁邊,那顆幸福的種子已經結出了幸福的果實。

(出示句子,齊讀)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着。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裏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着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麼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

5、師: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實是怎樣的呢?和十年前一樣嗎?

出示句子對比:樹林裏有一口老泉,已經不湧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A、讀一讀,感受十年後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們、動物們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

C、最終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麼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

6、師:這時他們終於明白了幸福是什麼了,就如智慧女兒所説的------

(再次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7、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聯繫生活實際。

8、看來幸福是什麼呢?------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9、那麼同學們,你們幸福嗎?(相互交流,指名説)

10、出示小詩小結:

幸福是幫媽媽做完家務時的滿足

幸福是考滿分時的興奮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學時臉上的微笑,

幸福是幫助同學時的快樂,

幸福是同伴之間的一聲聲問候,

幸福是……

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教材地位

從教材體系看,第三課講“企業和經營者”,從微觀的層次描述了國民經濟的細胞,第四課講“產業和勞動者”,則要從宏觀的層次上剖析國民經濟的“經脈”,而本框又是第四課的開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看,經濟結構調整和新產業格局形成是關鍵性問題,而結構調整的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和農業上,所以學習好本框內容可以得出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刻體悟。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三大產業、農業和鄉鎮企業的有關知識;通過對我國農業的地位、現狀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農業的憂患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首位的觀念;並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農業問題的有效辦法。

知識和技能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三大產業、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兩高一優"、鄉鎮企業。

方法和過程目標: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歸納、觀察、發現問題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我國農業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自學,對糧食等農產品供給仍然偏緊的事實進行形象、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學生離農村生活較遠,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我把本框的重點確定為讓學生體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引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強烈願望,難點確立為對如何走高產、優質、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 説教法學法構思

(一)教學設計

根據本框教材理論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髮展為本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展開教學,輔之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二)學法設計

引導自學,提出疑問。課前組織學生進行預習,自行歸納出本課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並提出疑問。這一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質疑能力,及抓住重點的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新課:

曹操有兩句名詩:“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憑藉着這兩句名人的詩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揚天下。(學生思考:酒從生產到出售需要哪些環節呢?輕鬆開場,激發興趣。)(二)講授新課

對於GDP、GNP部分的教學

展示教材98頁“我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並補充美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我先介紹GDP和GNP的相關知識,可以由“姚明在美國NBA打球的收入”釐清兩者關係:姚明的收入應計算在中國的GNP中,或者計算在美國的GDP之中。然後結合圖表讓學生進行縱橫比較,並討論兩個問題:①統計GDP或GNP的意義有那些?

②通過比較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兩點結論。(這樣便於學生理解,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很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對於農業部分的教學

1、由於這部分知識點多且零散,所以通過呈現“先行組織者”的方式,讓學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數:①農業的含義和分類、②農業的作用、③我國農業的現狀(成就和不足)、④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意義、⑤如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⑥同時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2、農業的`含義和分類由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我結合溧陽板栗和螃蟹的生產幫助學生加深對含義的理解,導入農業的作用。

3、讓學生分析教材99頁第三自然段多農業作用的描述一共講了幾個層次,師生共同探究後概括出農業的四點作用:一個形象比喻,三個方面切入。“一個形象比喻”是指農業是國民經濟這座大廈的基石, 學生討論:為什麼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從我國的現實糧食供給來討論,假設我國有錢去國外購買糧食去分析,“飯”的漢字構造分析)

5、多媒體出示美國農場與中國農田在農忙是的情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農業技術設備的落後,從而引出應大力發展農業。用民謠“想的是先富快富,盼的是政策穩定,缺的是資金技術,愁的是沒有銷路”引出如何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然後通過學生討論、畫圖表、創設情景等方法,從政策、科技、投入、產業化四個方面啟發引導學生掌握這一內容。

6、因為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問題是目前的新問題,也是學生比較難以明白的內容,事實材料來幫助學生形象地進行認識,這裏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調查報告。並調取相關資料以天目茶場"公司+農户"模式的產業化經營為例加以分析説明。

7、農村經濟“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鞏固

1、先請同學們總結。

2、教師引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刻的理解了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國農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要知道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就非常困難,農業社會就難以穩定,農村經濟就難以發展.以致於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黨和國家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探索農業發展之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總之,“三農”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

3、佈置兩道典型題目,當場鞏固。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着閲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説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剛剛跨入高段學習的時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正快速發展,加強對學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訓練重點及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2、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教學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四、説教法

1.信息收集法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會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讀書名言和讀書方法,培養他們蒐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從蒐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於自身學習的知識的能力。

2.讀書指導法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同時,我也會適時地對學生讀書加以指導,引導他們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五、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課標點明瞭學習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談論應該怎樣讀書,認識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會有所收益。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因此,課中組織討論問題,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使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

六、説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一共分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我會利用交流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深入品味情感,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第三課時,我會在解決課後練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再次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完成本課所有的.教學目標。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我一共分了三個步驟來説本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

1我會用這樣的導入語: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從冰心先生童年時期讀書的故事,到艾肯先生對讀書的見解,都可以看出他們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大致瞭解到了作者將書作為伴侶的原因,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

〖我這樣設計導入語的目的是以名人的事蹟作鋪墊,從學過的知識入手,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新的課堂學習當中。〗

2.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學生課後複習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定好閲讀教學的“調”,即情感。〗

(二)體悟表達方式,品味情感

1.首先,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愛讀書的深厚情感,是如何表達的?”學生將會在這個問題的牽引下細讀課文,在讀書中思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讓學生學會在相關的語句上劃上記號,在語句旁作好批註。

〖這樣設計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然後,我會讓學生分析作者用“假設”表達情感的手法。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相應得句子和段落,指導感受交流,如:第1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忠愛之情。

2.在分析本文“比喻”的修辭手法階段,我會讓學生閲讀語段: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讓學生品讀語句,體會作者把書比作伴侶的忠誠,把書比作朋友的親密,把書比作家的温馨,把書比作對故地的依戀。然後,讓學生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比喻的精妙。

3.在分析本文“反問”的修辭手法階段,我運用交流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反問”的修辭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閲讀語段: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

讓學生説出該語句的言外之意,認為到與書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瞭解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

(三)朗讀全文,迴歸整體

我會用激昂的語調對學生説,“讓我們帶着對書的熱愛再次感受作者的表白吧!”通過交流品讀中的思維碰撞,以及對作者表達方法的學習,讀好這篇課文也就變簡單了。

(四)擴展閲讀,制定閲讀計劃

這一階段的教學,我會讓學生朗讀詩歌《神奇的書》,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的表達方式,讓學生針對詩中描繪的書的神奇作用,結合自己的閲讀經歷,發表感想。最後讓學生制定並説出自己的讀書計劃,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閲讀感悟有所沉澱內化時,順勢拓展新的閲讀內容,讓學生有宣泄、展現自己情感與能力的空間。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爸爸媽媽講講自己學過課文後的感受;

2.給9個生字組詞,比比誰寫的字最工整。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掌握擬定的教學目標。〗

六、説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

①書是:伴侶——忠誠

朋友——親密

家——温馨

故地——依戀(比喻)

……

②你不會……你不會……?(反問)

我依據課文內容,把書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及賦予的含義一一地羅列出來,板書清晰明瞭,讓學生更易解課文內容。這樣的安排,邏輯性很強,讓學生輕鬆快樂地把握課文脈絡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學生了解課文脈絡的同時,註明重點學習的修辭手法,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