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幼兒園説課稿錦集十篇

説課稿1.4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説課稿錦集十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大班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温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温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説、敢説"。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説、敢説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

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説、敢説"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説了些什麼?"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

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導入課題,隨着優美的音樂教師説:"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説:"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 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裏?""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着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着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裏?""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説:"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擴展

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裏説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着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着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

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為主體,因為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閲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局部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藴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

4、目標為:

(1)嘗試從整體到局部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

(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局部,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自制大圖書;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裏面裝入紅、黃、綠蘋果;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4)幼兒操作材料: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裏,多種顏色的底板紙。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

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

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為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5、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繫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為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局部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為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為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

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局部,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主題説明: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環境內,對於家鄉的認識可能僅只於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同時,因為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自我意識也非常強,很少能想到別人、集體,更別説是家鄉、祖國了,當前形勢下,讓孩子產生愛自己的家鄉情感再到愛祖國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一個單一的活動一定不夠,因此,我設計了一系列的認識家鄉、瞭解家鄉的主題活動,旨在讓孩子通過看家鄉的'位置、想家鄉的特色和特產、思考自己能為家鄉做些什麼、構想家鄉的未來等等活動,瞭解家鄉的地理位置、回憶家鄉的特色和平時經常接觸的特產,豐富幼兒對家鄉的認識,加深對家鄉的進一步瞭解,更好地激發他們愛家鄉的情感。

設計意圖:

要讓孩子瞭解家鄉,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鄉在什麼地方,從世界地圖開始,再到中國地圖,接着一級一級的讓幼兒瞭解家鄉的位置,使孩子對家鄉的愛更有方向性,也更加清晰。原本枯燥的看地圖通過課件的播放,使多媒體課件與幼兒能產生互動,活動效果會更好。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地圖,瞭解家鄉的位置,知道家鄉的名稱。

2、初步瞭解家鄉大概的地形特徵。

3、引導幼兒萌發願意去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願望。

準備:

1、地球儀一個,多媒體課件(包括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温州地圖、永中地圖,以及特色景點和特產的圖片,並且經點擊能相互轉換,同時用小豆豆作為課件的引導人)

2、一張本地遊覽圖;一張大四開左右的白紙;骰子和棋子。

3、製作“家鄉旅遊棋”作為遊戲背景紙,每組一副。

過程:

1、引題:

(出示地球儀)“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個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啊?(幼兒討論)告訴你們吧,是地球儀,這個球就是把我們生活的地球做成了一個模型,在這裏啊有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呢!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嗎?(幼兒討論)今天來了一位好朋友豆豆,他也是我們這的人,他可聰明瞭,讓他帶我們去找找看吧!” 2、播放課件:

①(點擊出現小豆豆和世界地圖)

小豆豆介紹世界地圖,介紹世界上的五大洲,並且特別提到我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亞洲。

②(點擊出現中國地圖)

豆豆:“好了,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國,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地圖”。豆豆來介紹中國,知道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有很多很多的省,而且中國是世界上那麼多國家裏第三大的國家,可厲害啦!

③(點擊出現微山地圖)

豆豆:“在我們的中國裏,有一個山東省,我們的家鄉呢就在山東省的濟寧市,你們看,這就是我們的濟寧,我們小朋友就在這個地方(用鼠標點出歡城的所在)。我們歡城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城鎮,旁邊有微山湖,而且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依次出現圖片)還有很多好吃的,有全國有名的四鼻鯉魚等等。

④看本地遊覽圖。請幼兒説出本地的著名景點、主要建築、街道,教師在地圖上找出並指給幼兒看。師生輪換,使幼兒初步學會看地圖。 3、遊戲:小小旅行家

①以棋子代替小朋友,做個“小小旅行家”,從幼兒園出發遊覽名勝,邊旅行,邊向其它幼兒講解自己的“見聞”。大家輪流做講解。

②下棋。玩法:兩人一組,每人各取一棋子(色或形不同)代表自己。“錘子——剪子——布”,贏者先走,擲骰子決定走步正巧遇“亂扔果皮倒退四步”,便要停在出發點不動。先到終點者為贏。 建議:

1、“家鄉遊覽圖”以教師為主繪製,幼兒向教師提供景點名稱及大致方位,可為圖上增添剪貼圖片。

2、在畫家鄉遊覽圖的基礎上繪製家鄉旅遊棋,“家鄉旅遊棋”也可和幼兒一起製作,使幼兒在製做過程中大體瞭解進退棋規則。做法:

①在景點之間適當增加些新點,寫上旅遊行為及進退棋原則。如“為老人讓座前進三步”,“亂扔果皮倒退四步”、,等等。這些規則由師生討論共同確定。 ②以幼兒園為起點,另選一終點,用雙線將沿途各點連成旅遊路線圖。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活動背景:

大班的孩子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且我班大部分幼兒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正、逆排序技能,擁有1-10的數概念,依據數學教育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的特徵,我選取了本節課,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並發現事物間內在的聯繫,進行簡單的分析推理。

2、養成愛動腦,勤思考的習慣。

活動方法:

以遊戲法為主,結合故事情景法和演示法。

 活動準備:

故事《小鴨子學游泳》、自制大書、紙偶鴨、黑板、三個不同顏色的杯子、一個小球

教學實錄:

片段一:遊戲:坐單雙

師:我們來玩一個遊戲。(示範動作)在小椅子上坐好,起來數一,坐下數二,再起來數三,坐下數四,依次在心裏不出聲數數,直到老師喊“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老師不用問你數的數字是幾,就知道你數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遊戲導入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製造遊戲懸念,能夠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遊戲開始前,提出要求:你們數數字時可不能出聲,要在心裏記着數字,等老師喊“停”的時候,就馬上停下來。遊戲開始,孩子們心裏一邊數數,一邊坐下起來。老師喊“停”,依據孩子坐着是雙,站着是單進行判斷,並問孩子對不對。孩子們覺得很神奇,就問:“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親身經歷,會激發他們更強的探索慾望。)

片段二:在故事情景中自己尋找答案

師:你想知道答案嗎?聽完《小鴨子學游泳》的故事你就找到答案了!(激發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思考。)

老師講故事,並運用紙偶鴨在黑板上演示。講完故事,提問:“烏龜教練為什麼説小鴨子説謊了?”

幼兒1:烏龜教練根本沒有去廁所,而是躲在草叢中偷看。(代表大部分幼兒的思維)

幼兒2:不是,小鴨子從河這邊游到對岸是1次,游回來是2次,烏龜教練讓小鴨子游5趟,小鴨子應該在河對岸,而不是這邊。(通過故事和演示得到的思維結果)

幼兒3:就跟剛才我們玩遊戲一樣,我們起來是1,坐下是2,再起來是3,再坐下是4,所以老師知道我們數的是單數還是雙數。(舉一反三的思維結果)

總結:你們很聰明!在黑板上演示出推理過程。

(請幼兒暢所欲言,給幼兒足夠的思考空間,足夠的發言空間。使幼兒在腦子裏建構分析與推理的過程)

 片段三:推理小遊戲——閲讀推理

師:“真正厲害的是老師愛動腦子---這是推理!你們想不想學推理,變聰明?”幼兒大聲地回答:“想!”

出示自制大書,請幼兒觀察封面。

師:“封面上是什麼?”幼兒:“一條彩虹。”

師:“我們來説一説彩虹的顏色。”幼兒:“赤橙黃綠青藍紫。”

老師翻開第一頁,提問:“第一頁是什麼”幼兒:“一個紅色的蘋果。”(要求幼兒説出數量顏色物品名稱。)回到封面,請幼兒看封面。老師指一指彩虹上的紅色。

翻開第二頁,提問:“第二頁是什麼?”幼兒:“兩個橙色的桔子。”回到封面,請幼兒看封面。老師指一指彩虹上的橙色。

提問:“你們猜,第三頁是什麼?”幼兒:“鴨梨”、“三個香蕉”、“三個黃色的菠蘿。”(提醒幼兒説出數量顏色物品名稱。)

師:翻到第三頁:“三個黃色的鴨梨。”幼兒:“耶!我猜對了!”回到封面,請幼兒看封面。

師:“那第四頁是什麼?”幼兒:“小草”、“四個西瓜”、“四棵綠色的樹”“四條綠色的圍巾”……(糾正幼兒量詞的運用。)

依次類推,第五、六、七頁上的物品。數量+顏色+任何物品。(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説話要完整)

(幼兒用剛學到的推理方法進行嘗試,要及時肯定幼兒的答案,肯定其推理方法。且多表揚,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片段四:推理小遊戲——猜猜看

師:“你們太聰明瞭,一學就會!那我再給你們出個難的。看,這是什麼?”出示三個杯子和一個小球,給出情景線索,請幼兒猜小球被藏在哪個杯子裏。

如:小球不在紅色的杯子裏,也不你們左手邊的杯子裏,小球在哪裏?

(在已經積累的經驗上進行有用信息的選擇,並進行空間方位的練習。)

結束:今天,你們很了不起,通過動腦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了很多難題,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在區域裏,歡迎小朋友隨時來挑戰!

 教學反思

新《綱要》明確闡述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節課從孩子身邊的事情引入,以遊戲和故事情景的方式,讓孩子做中學,玩中悟,學習興趣始終保持濃厚。

一、故事情景教學有利於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讓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學習數學,能引發他們主動去探究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故事情景必須根植於幼兒的實際生活。本課選取的故事情景小鴨子勤奮學游泳,關愛長輩這一話題,與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甚至有的孩子還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樣他們可以聯繫生活經驗在情景中積極思考,抓住所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潛移默化地學會了數學思考的方法。

二、遊戲方式讓幼兒樂於參加,積極思考。

遵循孩子的認知特點,我用他們喜歡的遊戲形式把這節數學活動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提高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活動中,我設置的三個小遊戲生動有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為每個幼兒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併為他們提供了參與的`機會。遊戲的安排既聯繫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又讓他們跳一跳夠得到,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了發展。

三、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教師應充分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其實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合情的推理知識經驗,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推理。在這節活動課中,我充分挖掘孩子能直接感受的素材,加入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讓幼兒在説一説、玩一玩、猜一猜中體驗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所以教師應善於發現並抓住教育契機,不忽視孩子的想法,積極地創造條件,激勵與引導幼兒主動地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較全面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總之,通過上這節課,我真正感受到遊戲在課堂上的魅力,以遊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大大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最自豪的是編設的故事情節,把優秀的品質放在故事當中,給孩子一個正面的情商教育,引導孩子們積極樂觀地生活。

教學案例:大班數學《簡單推理》教學案例:大班數學《簡單推理》-----孩子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音樂活動:《藍天藍天真美麗》。

孩子的眼中,美麗的藍天總是充滿着生命力。藍天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他們想象的源泉,為了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此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即活潑好動,對事物也已經充滿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現慾望,我把活動定位在音樂領域,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情景式遊戲的形式串聯而成。

孩子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設計: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為:

1、積極的參與活動,感知藍天的美麗;

2、大膽想象,按自己的意願自由創編情景動作;

3、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大膽想象,並自由的創編情景動作。

通過自己嘗試,從中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根據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動作的形式加以表現。《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的想象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動呈現趣味性,遊戲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已對藍天有了一定的認識;

2、物質準備:藍天佈景圖,以及幼兒事先製作好的藍天中的物體。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活動以觀察——猜測——聯想——講述——創編——表演貫穿這一主線線索。具體的活動過程表現為:

活動的第一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律動進入活動室,並在律動中通過語言讓幼兒一下子便進入到活動的氛圍和主題中來,教師帶領着幼兒在活動室中隨意的坐下,為活動的開展創設了寬鬆自由的環境。

進行到活動的第二部分,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藍天中的美麗景色,在活動準備中採用鮮豔的藍天畫面將幼兒從相對疲塌、懶散、鬆懈的“低喚醒”狀態中喚醒,通過幼兒觀察,讓幼兒對藍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感知藍天的美麗。在感知的基礎上,又引導幼兒把自己製作的藍天裏的東西一起送到藍天裏去,讓它變的更美麗。在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同時,讓幼兒一起參與到佈置藍天佈景的活動中來,增加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這一環節,我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使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在第三部分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情景動作。在這環節中教師讓幼兒自己設置情景,並鼓勵他們用動作表現出來,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兒能順利遷移已有經驗,將更多精力投放到創編個性化的動作上來。在遊戲化的活動中更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接着便是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和想象音樂中的情節,一方面為下面的共同遊戲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從自發性學習進入自覺性樂感的形成。最後將幼兒自己創編的動作溶解到音樂裏,教師運用兒童化、趣味性的語氣;運用豐富的、多彩的表情;做一個簡單的引導和提醒,更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並和幼兒共同跟着音樂旋律遊戲。整個遊戲中貫穿的是幼兒自己創編的動作,這會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

最後是延伸活動,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開着小飛機到外面的藍天世界中游玩,引導幼兒持續不斷的對藍天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體驗,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遊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着自己的理解,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再創於各種感官的表演下,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藝術素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定義。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歌表演《好媽媽》。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歌詞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易於幼兒理解。同時,歌曲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美好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幼兒要愛媽媽,愛勞動,知道媽媽勞動了一天是多麼的幸苦,通過學習歌曲內容要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以實際行動愛媽媽。情感是音樂中的核心問題,讓幼兒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與濃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則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與濃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

知識目標: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能力目標: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合適的表演動作,並與同伴合作進行分角色表演。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與幼兒舉行談話活動,我的好媽媽

2、邀請一位大班幼兒和配班老師按歌詞內容編排情景表演。

物質準備:

1、根據歌詞內容製作卡片。

2、錄音磁帶。錄音機。

3、茶杯若干

根據幼兒園《綱要》中藝術活動的指導要求: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同時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幼兒只有在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才能獲得發展,因此,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朋友的身份完成整節活動的教學,與幼兒一起學習,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全曲教學法。通過一系列的教法,讓幼兒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激發內心情感,通過歌表演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人物情景表演,使活動進行的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加深幼兒的印象,有助於理解和形成具體觀念,更直接地感受表演者所表達的愛。

啟發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幼兒觀看情景故事表演後,我設置了幾個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故事中有誰和誰?在幹什麼?他們説了什麼?藉助於提問,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動作,按順序組織講述內容的層次,這樣即使幼兒容易接受,又使幼兒的思維受到合乎邏輯的訓練。

引導發現法:當把圖片,展示出來時,我沒有將圖片直接按歌詞順序擺放,而是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去發現、歸納歌詞的順序,以便再次加深幼兒對歌詞的記憶和理解。

全曲教學法:在聽完錄音範唱後,引導幼兒從頭開始唱整首歌,在學唱過程中引起一定的情感體驗。因為是整首歌唱,幼兒必須自己動腦子去記憶,這可促進幼兒音樂記憶力的發展。同時,在此過程中,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也勢必會處於積極的狀態,從而使幼兒能以主動的態度學唱新歌。

在活動中我通過觀看法、講述法、發現法、操作法、情景表演法一些學習方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音樂,充分發揮想象、創編,成為主體。

此活動共分六大部分,下面我將其仔細説明一下:

1、觀看情景表演

親愛的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我想和你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

起做遊戲好嗎?為了感謝大家歡迎我,下面我請大家欣賞一個小節目。

(以朋友相稱,可以拉近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孩子們感到他們是"主人",邀請大班幼兒表演,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願望。)

2、提問:"故事中有誰和誰?在幹什麼?他們説了什麼?做了哪些動作?"

(老師的提問,可以激起幼兒想要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故事內容的願望。)

小結:哦!我知道了,這是媽媽下班回到了家,勞動了一天很辛苦,姐姐看到她的媽媽很辛苦,想幫幫媽媽,於是就趕快幫媽媽拿凳子,讓她坐下,還給媽媽倒了一杯茶,想讓媽媽好好的歇一歇,並且深深地親了媽媽。

(教師小結,總結情景表演的內容,讓幼兒初步對歌詞有所瞭解,通過歌詞理解感受強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

3、出示圖片

我剛剛看到了一些圖片,好像順序顛倒了,我們一起來根據剛才看到的小節目的內容,來把它們整理一下吧。

(通過操作卡片,再次加深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4、學唱歌曲

(1)聽,誰在唱歌?(播放錄音範唱)

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嗎?猜猜它的名字?(幼兒回答)出示歌曲名稱《好媽媽》。

(2)再次播放,一起輕聲跟唱。

我們唱的真好聽,怎樣唱的更能表達出我們愛媽媽的心情呢?

(引導幼兒要用連貫的、柔和的聲音去唱。)

(3)再次跟唱。

5、創編表演動作

朋友們,我也想學剛剛那位姐姐表演節目《好媽媽》你們想嗎?好,我們一起來做吧。

(1)邊唱歌曲,邊讓幼兒即興創編表演動作。(教師注意觀察,即時肯定,鼓勵幼兒大膽創編。)

(2)選擇大膽的,動作設計的好的幼兒與老師合作,幼兒當孩子,分角色進行歌表演。(這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情感的交流。)

(3)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歌表演。讓幼兒拿自己的茶杯,將椅子擺放好,進行情景歌表演。

6、教師與幼兒談話

進一步啟發幼兒認識:祖國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關心、愛護我們,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們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要像愛媽媽一樣愛祖國。

現在我們一起吶喊:祖國我愛你,媽媽我愛你!

在吶喊中,活動結束。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坐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説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多1或少1的數)。

2、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個數的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活動準備:

1、 1— 10的數字頭飾一套,1—10的數字卡一套。

2、 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每個數子都有自己的'鄰居,前面一個,後面一個,前面的比它少1,後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們來做個遊戲,看誰能快速的找出數字的鄰居。

二、基本部分:

1、遊戲:找朋友 將幼兒每十人分為一組,每組幼兒將1—10的數字頭飾看好戴在頭上。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全體幼兒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後把2和 4 找出來並按順序站成一排,告訴大家,數字3的好朋友是誰和誰,為什麼? 遊戲前,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一遍,然後遊戲繼續。 (這個遊戲讓幼兒説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

2、遊戲:鄰居拍拍手 每次請10名幼兒遊戲,請10名幼兒任意選一張1—10的數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師説:請數字5的鄰居拍拍手,這是數字4的幼兒就拍4下手,數字6的幼兒就拍6下手,啟發幼兒説出因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鄰居。(遊戲繼續) (這一遊戲能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各數的相鄰數。)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每一個數字寶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鄰居,它們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快樂的生活着。我們小朋友也要像數字寶寶一樣,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練習生活,對幼兒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延伸:

教師把頭飾、數字卡投放到數學區角中,小朋友可在區角活動中進行遊戲。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對自己的皮鞋踩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經常三五成羣的在一起比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響,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好聽,正好切合這一點,我選擇設計了《我的皮鞋踏踏響》這個活動,通過歌曲來學習十六分音符,而且唱準二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這個難點,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唱唱、踏踏、中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通過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二、説目標

新的教育觀強調幼兒興趣、態度的培養,注重自身的探索與體驗,中班的幼兒已具備了好奇好問,探索的條件,但始終還缺乏意識性,因此這次活動的重點在於通過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樂活動到來的快樂,具體目標定為:

1、引導幼兒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並初步學會演唱。

2、在節奏的快慢變化中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的、飽滿的情緒影響孩 子,以自己的形式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的教法有: 情緒體驗教學法: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而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幼兒的年齡小,創設音樂作品相適應的環境,我創設出了一個“小豬”的形象,延伸出了一個關於小豬的皮鞋的情景故事,使他有如身臨其境般的體驗這角色的意境,不由自主的去學習,更好的掌握和表現作品。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遊戲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與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節奏的表現力,達到藝術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四、説學法

教師在設計好的情境故事中,邊演示圖譜,邊用身體動作幫助幼兒更快的學會歌唱,並唱準旋律音調,把握並踏準節奏。

五、教學過程

本活動分成練聲、學唱、結束部分。

1、練聲部分

通過歌曲《農場裏》的演唱進入主題,由於這是一節新授課,發聲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整個活動更加完整,在這裏我沒有采取平常上課時經常用到的師生問好的發聲練習,而打破常規先唱完整的歌曲,然後將歌中小豬邀請好友來再一一唱出來,再配上動作來表演,這樣既完成了練聲,又使幼兒身體活動起來,更好的進入準備狀態。

2、學唱部分

首先是導入活動,以“皮鞋”為線索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很自然的過渡到這一環節,在活動中應用了副歌前置導入法,在手法上強調了重複的節奏形式,引導幼兒的興趣,邀請幼兒唱出了與老師皮鞋一樣的節奏,用動作和嗓音來模仿歌中的重要節奏,為正式學習歌曲作好鋪墊。 其次是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通過教師清唱及出示動作圖譜,詢問“我的皮鞋哪裏唱的長,哪裏唱的短?”來引導幼兒找出難點、重點部分的節奏,並重點練習, 並在圖譜中用形象的大小腳印表示,大的踏得重而長,小的踏得輕而段,更好理解歌曲中的快慢的關係。

最後在學唱歌曲時,引導孩子和小豬一起來歌唱,然後學踏踏響的部分,加入踏腳的聲音用“你們想不想在小豬剛才走過的路上留下你們的腳印呢?”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幼兒共同的邊唱邊踏來達到踏踏、跳跳、唱唱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的目標,在複習歌曲時,運用小豬的朋友也想來到我們這裏,請小朋友去帶領小動物來,幼兒輕鬆自由的帶領小動物邊唱邊踏到我們這裏。在這其中可能還有部分幼兒有唱錯節奏的部分。這樣環節比較輕鬆、融洽。

3、結束部分

用小皮鞋開皮鞋踏踏響音樂會來結束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熊貓百貨商店》這一則故事,情節重複又有變化,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頗有特色的詞:如“很長很長”、“很大很大”、“很粗很粗”。《熊貓百貨商店》雖然是一則老教材,但根據《綱要》精神,通過這則故事有助於培養幼兒助人為樂,學習交往、合作、分享等社會技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則很好的社會性教材。

我在學習新綱要後,注重培養幼兒探索學習、創造學習,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以《綱要》為指導精神,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幼兒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二、説目標

我把教學目標定為,目標一是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從中感受熊貓伯伯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通過師生共同的思考和語言描述,進一步掌握長頸鹿、河馬、大象的主要特徵。

目標三是認知目標:學習量詞,只、頂、雙、條、件,學習用常用語進行交往。

教學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熊貓伯伯助人為樂的情感。

因為,現在的幼兒多是獨生子女,普遍嬌生慣養,是家裏的`小太陽,父母包辦一切,社會交往能力較差,通過這則故事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詞:頂、雙、條、件、只等。

因為根據班級實際,我班的幼兒年齡偏小,家長又忙於工作,家庭教育跟不上,幼兒在正確使用詞彙上誤區很大,所以教幼兒正確使用量詞,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三、説教學方法

根據利用廢舊材料自制教學具這一理念,所以我用廢舊的掛曆紙、皺紙等材料,佈置了一個小型的百貨商店,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採用提問法、遊戲法、圖片教學法,支持、鼓勵、吸引幼兒於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語言進行交往。

四、説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教師設置懸念;第二環節,幼兒討論懸念;第三環節,故事的理解;第四環節,完整聽故事,加深理解;第五環節,延伸活動(情景表演)。

第一環節,教師設置懸念,通過提問“三隻小動物為什麼不高興了呢?”,引起幼兒積極思維,使幼兒在求知慾的驅使下,積極地投入到下一環節的活動中。

第二環節,幼兒圍繞這一懸念展開討論,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氣氛活躍,教師對

幼兒的討論結果不予評價,以此引出下一環節。

第三環節,對故事的理解,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之所在。分三個步驟:

1、講述故事前半段,揭開懸念。並通過動作模仿來學習詞“很長很長”、“很大很大”、“很粗很粗”。

2、講述故事後半段,體驗熊貓伯伯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的美好情感。

3、教師小結,體驗熊貓伯伯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

此環節我在分步實施中把握重點,克服難點。

第四環節,完整聽故事錄音一遍,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第五環節,延伸活動(情景表演)

1、教師扮演熊貓伯伯,幼兒當顧客來買東西,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一起跳隻舞,使幼兒在遊戲中發展想象力、創造力、表演力,學習環境輕鬆、愉快。

2、邀請自己的夥伴一起購物,從中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以及分享快樂的情感。

今天這節課,是我一次語言教學的嘗試,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説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説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 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 説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

四. 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麼會掉進河裏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

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