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國小語文説課稿3篇

説課稿3.0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國小語文説課稿3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於永正老師説過:“情要在讀中悟,法要在讀中悟,理也要在讀中悟。”在學習過程中,繼續堅持以朗讀為主,同時學習默讀,通過多種讀書方式,使學生了解課文,理解課文。

二、説教材及學生情況

本課時教學內容來自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四單元,課文講述了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數星星的故事。在《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中,雖然提到了許多天文方面的知識,但我認為更確切地説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説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由於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專業詞語,例如:北斗星、北極星、天文、天文學,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默讀中理解難點,從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繼續堅持以朗讀為主,同時繼續學習默讀。在《滴水穿石》這篇課文中已經學習了默讀課文,但是還存在指讀、動脣的現象。本節課要注意這些現象並加以糾正。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結合詞句瞭解字義,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把字寫端正,正確。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多種方式讀,使學生了解課文,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喜歡學習漢字。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讀書做事有恆心,善於觀察思考,刻苦鑽研才能成功。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能説出“從哪兒看出張衡特別喜歡觀察星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書寫本課3個生字。

2、難點:使學生理解“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

五、説教學手段與方法

(一)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與方法:

在教學中採用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運用多媒體,精心設計課件打破時間、空間和資源的限制,同時,我還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突出重點的手段與方法:

本課的重點是“從哪兒看出張衡特別喜歡觀察星星”,問題的答案是有彈性的,是綜合的,不是課文的某一句話,也不是課文的某一段,它分佈在課文的各個段落中。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要想把這個問題回答全面,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重點時,先要求學生默讀全文,因為默讀更利於思考,能比朗讀更快的獲取信息,把自己認為合適的答案畫在書上,然後全班同學進行交流,教師在適當時候加以引導總結,把這個難點幫學生弄清楚。

(三)突出難點的手段與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這一天文現象。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天文知識抽象難懂,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因此,在解決這個難點時,我製作了課件,把“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形象的擺在了學生的眼前,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既突破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在兩千年以前,有個孩子就數過星星,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

(設計意圖: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理解課文:

教師介紹:張衡。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一組地震圖片,使學生感受到地震的危害,告訴學生地動儀就是張衡的發明的,從而更加增添對張衡的敬佩之情。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北風吹來,青草枯黃,梧桐落葉,鳥兒躲藏,北風以為自己的本領很大,不把小魚放在眼裏,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面對強者時的毫不畏懼。課文諷刺了北風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為。全文分為兩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有些動植物怕北風,北風很得意。課文中一連用了三個“吹一吹”,説明北風很強勁,而且是連續不斷的,接着又用“青草變了顏色”、“梧桐樹落了葉”、“鳥兒躲進了窩”,説明在強大的北風面前,動植物受到了傷害,它們有的退縮了,有的害怕了,這樣就滋長了北風的氣焰,使它顯得很“得意”,一句“哈哈,大家都怕我”,表現了北風目空一切的心理。

第三至五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寫北風自以為是,但小魚不怕它。就在北風非常得意的時候,小魚向它發起了挑戰。“北風氣極了”,一方面説明北風沒有把小魚放在眼裏,另一方面對小魚敢於向它挑戰感到很惱火,它“猛吹一口氣”,表明它用心狠毒,恨不得一下子置小魚於死地,而小魚呢,不僅沒有害怕,反而在水底快樂地“捉迷藏”呢。

二、説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情節簡單,富有童趣,孩子們較歡迎。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習篇幅較短的詩歌,現在一下子跳躍到學習篇幅較長的寓言,就學生認知水平來説有一定的距離。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心有所感而無法朗讀到位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多種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讀準、讀好課文。初讀課文時多數學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領會文章的意圖,總是以“北風強大,我喜歡北風”的.話語來表達觀點,當然,學生這樣説也無可厚非,但不能滿足於此。因此在教學時要適時地採用對比、遷移等手法引導學生從另一方面出發,體會小魚作為弱者而與課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現,學生就能表達出新的觀點了。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一定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四、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在嚴寒中,小魚作為弱者卻對北風毫不畏懼的精神。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

1、情境創設法;

2、品讀感悟法;

3、對比遷移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導入時我準備播放呼呼的風聲,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寒風凜冽的情境中。接着為學生創設一次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來説一説,“你聽了這聲音,有什

麼感覺?”學生會説:“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發抖”等。乘此機會教給他們“寒風凜冽”“北風呼嘯”等詞,增加詞語的積累,豐富他們的記憶倉庫。

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北風來時身邊的哪些事物會發生什麼變化,並能用口語表達出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在頭腦中再現已有的生活經驗,奠定學習課文的感性基礎。

2、多邊互動,學習全文。

(一)學習一、二自然段。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後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指導學生觀察好三樣事物的變化並以此為契機指導好朗讀。在指導朗讀時,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青草變了顏色”,可以讓學生説説青草原來是什麼顏色?現在又是什麼樣子?讓學生得到對顏色的鮮明比較之後,朗讀起來的感**彩也會更加濃烈。接着引讀第二自然段:北風看見了,覺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説—— 學生們邊演邊讀,個性張揚,就能充分體會到北風的驕傲自大。

(二)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學採用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方法有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學生通過“氣極了”、“猛吹”兩詞的品讀,聯繫上下文想北風為什麼這樣做?有的學生會説:“因為青草、梧桐、小鳥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魚會不害怕。”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非常生氣,想給小魚點顏色看看,讓小魚也害怕。”還有的學生會説:“因為它要小魚也害怕自己,顯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風的蠻不講理就順理成章了; “小魚要遭殃了,它會怕北風嗎?”,一問激起千層浪,抓住“捉迷藏”一詞,體會小魚的自由、快樂、對北風的強勢力毫不畏懼的情感。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在他們腦海裏就會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獲得更深的思想啟迪。這時再讀北風的“非常得意”,就能體會到北風由於過於自信而變得可笑的舉止。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朗讀的重要性。以讀為本,讀中促思的教學思路,加上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一定能讓學生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1、總結課文,拓展知識面。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新課標也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閲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通過“自然界中,還有誰也和小魚一樣不怕北風?”的練説這一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 學習生字。

本課時安排學習“口、和、知”這三個生字,這三個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處,都含有“口”,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比較,促進形象感知,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生字就不是一件難事,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3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感悟語言的美,能仿照句子説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教學重點、難點是:

1.通過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語言的優美,能仿照句子説話。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我的教法和學法是:

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圖文結合反覆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我的教學過程是:

第一、通過詞語積累,遊戲導入課題,利用有感情的.朗讀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這過程中,我覺得達到了我要的效果,學生的熱情激情都有了。

第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我利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利用範讀讓學生體驗課文情感,抓住課文線索,讓學生讀課文,説對秋雨的印象,找作者對秋雨的印象,最後品讀句子。

第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第一自然段我略帶過了,只是和學生合作讀了一遍,然後很快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因為第二自然段是精讀部分,所以把第一自然段看作是過渡部分。在講第二自然段時我重視“讀”的語文特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達到品讀的效果。其中我抓住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細讀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劃出表顏色的詞引出課文內容,然後利用課件圖畫,抓住關鍵的詞指導學生的朗讀,也隨機讓學生説了説課文的比喻句。

第四,發揮想象,仿寫句子。主要是讓學生用“…….像……”仿照課文説比喻句,但是由於時間原因,就省略了,留到下節課學習。

我覺得在這節課中我進步最大的是:時間的把握。以前我心裏沒有時間的概念,往往是前面鬆後面緊,到最後急。而這節課,在時間方面我顯得比較從容。

下面我就説説幾點教學後的反思吧。

一、我覺得自己很多地方沒有準備得很充分

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句子時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設計到老師要説什麼,過渡語也只是臨時發揮,很多都用的不好,如本想説:女孩子更喜歡花,就女孩子來讀菊花仙子這句吧,結果像平時上課一樣,説得很死板,最後齊讀第二自然段也是這樣,想用詩意一點的過渡語,結果卻機械地過渡了。所以朗讀指導的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而後面的教學也顯得有點胸無成竹的感覺。又如我沒有精心做課件,做得比較單一,上的時候發現有些缺陷,如出示水果圖時,不夠多,不夠誘人,田野圖也沒有找到很好的效果圖。楓葉圖如果能加上動感就更形象了。另外,圖片上的最後一排字被擋了一半,這是課前沒有發現的。從這裏我體會到:充分的準備,詳細的教案對於上好一節課是多麼的重要。

二、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

這節課,我很多地方都不夠體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如在讓學生畫出作者寫對秋雨印象的句子時,本想多讓幾個學生回答的,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畫錯了,所以就叫了一個較好的學生全説完。在劃出關於顏色的詞時,我沒有多讓幾個學生説,使得一些學生想説沒機會説,如一直這樣就相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指導銀杏樹這副圖朗讀時,我沒有先讓學生説説: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而是我直接告訴了他們。上完課後我總覺得還是在上二年級的課一樣,還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去解決的教學模式。三年級是低年級跟高年級的過渡年級,要開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他們的要求要高過於二年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怎麼過渡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在平常教學中我也在嘗試給學生提高的要求,但是一問不知,最後還是我提問題,學生答。在這裏我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就這麼問題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

三、設計的難度不高

我覺得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在拓展上,仿照課文用“……像……”説句子,可是因為時間原因,我就沒講了。或許這個是一大不足吧。

下面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提出的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