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篇1

一、 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

《遊子吟》這首古詩許多孩子在上學之前就已經背會了,那在孩子已經會背的情況下,怎樣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有新的提升,有所收穫呢?我設計了一下幾個層次:讀通、讀懂、讀好。

讀通要求不僅會讀,還要讀準確,讀流利。讀懂,詩會讀不是目的,要了解詩的意思,腦子中能夠浮現詩的畫面。讀好,在理解了詩的基礎上,感受詩的意境,才能讀出詩的韻味。

二、幫助學生形成畫面,學好背好古詩。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讓學生讀讀背背倒沒有什麼難度,要體會詩的意境,還是有困難的,畢竟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像高年級學生一樣,利用工具書,利用自己對字詞的理解就可以領悟詩中的情感與意境,但如果能促成學生頭腦裏形成畫面,會幫助孩子理解詩的意思,讀好背好這首詩。

在教學中我告訴孩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在孩子讀通後,我便問他們腦子中出現什麼樣的畫面,孩子們説:“一位媽媽在給孩子縫衣服”,説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識基礎上,大體瞭解了前四句。隨後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幅畫,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老師的語言將孩子與孩子一起走進畫面 ,“別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燈在閃爍,只見以為母親在……;夜晚,窗外寒風呼嘯,人們早已進入夢鄉,我一覺醒來,只見……”。這樣層層遞進,使學生感受詩畫是一家,幫助孩子較好的.理解詩意,古詩的情境被學生體味出來了。

三、多種誦讀,書聲琅琅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因此,剛打開課本初讀古詩時,我便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順詩句,不加字減字。自讀後,再指名個別讀,此時要求是一句一句讀正確,注意詞的連貫,按標點停頓。找到朗讀古詩的一般節奏,其他同學互相評議,讓他們糾正或指出讀錯、讀破的字詞。讀書後,讓學生打拍子讀,感受古詩的韻律。在瞭解古詩後,與孩子一起誦讀古詩,有感情朗讀古詩。最後讓孩子欣賞,知道古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

四、拓展閲讀,感悟內涵。

古詩教學,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在教學中採用了拓展閲讀,補充了一首孟郊的《遊子詩》和幾句名人名言,幫助突破難點,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通過想象、對比誦讀、畫面展示等多種手段感受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

有位教育專家説:“教學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感動。”我贊同這個觀點。課堂上學生受到了感動,所學的內容才能在其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觸動,才能不斷髮展良好的情感與態度。

五、識寫結合,指導書寫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識字和寫字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古詩教學中一定要勻出一定份量的時間來指導學生認真書寫生字。儘管學生在初讀、細讀、品讀詩文中,早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但對生字的認識只是一種輪廓印象,要繼續對字形做分析,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印象。因此,教師也要重視識字和寫字的教學。在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寫“慈”字,通過講解這個字的本義,使學生記住它的意義,更好地用心寫字。隨機有獨立書寫本課另外一個帶有心字底的字。最後用歸類法識字,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不足之處: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應與生活相聯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如果創設了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融入了學習,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這樣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受,使學生感受到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用愛心教會我們吃飯,走路,做人……母親的愛是偉大崇高的,樸實無私的。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撥動學生的心絃,震撼學生的心靈,讓生命的體驗上升到體悟、品味、欣賞的境界。

總之,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先是充分地讀,然後是充分地説,最後充分地寫,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為今後的古詩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保留學習古詩的極大興趣,充分地遨遊在古詩的文化海洋之中。

唐詩遊子吟教學反思篇2

《遊子吟》一首詩是我國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語言質樸簡潔、感情細膩深厚,通俗易懂,歷來被人們所廣泛傳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豐富古詩積累。瞭解詩歌大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慈母的孝心,感受詩人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背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愛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課堂中,我逐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分句品讀,隨機搭建朗讀擂台,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客觀地相互評價,使得學生朗讀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本節課的朗讀中都能有所進步,或有新的收穫,我很中肯的給每個人以不同的評價,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幫助,朗讀指導的效果立竿見影。隨着對詩句的感悟,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的體驗不僅使他們感悟了教材,促進了朗讀,而且豐富了教材的內涵,是對教材的提升和發展。

二.開發學生資源,培養學生想象練筆。

為了拓展學習,豐富古詩課堂內容,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安排了一個“小練筆”環節,讓學生寫一個表現遊子即將遠行,母親在微弱的燈光下為兒子縫衣服的情景片段。在這個環節裏,我也關注了不同層面上的學生寫作的差異,對三個個別學生降低了練筆要求,並給予鼓勵和指導,使學生們的練筆落得更實。

但是由於教學中間“解讀詩句”的環節鬆散,使後邊的“練筆”時間略顯不足,部分學生沒能完成寫作,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練筆後的交流。另外,教學中板書不及時,自身的教學基本功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