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等待戈多讀後感

讀後感1.31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等待戈多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等待戈多讀後感

等待戈多讀後感1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長了讀者和觀者對"等待"這一抽象事物的感覺,這種"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實地存在於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卻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自身與生活本身。

"沒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①,整個劇情用劇中的這句台詞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複和無聊至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大凡經典,必有其典經之處。也只有經典才能被人反覆剖析並不斷解讀卻始終不會過期。某種程度上看,經典之為經典更在乎其中藴含着某種普遍而恆久的價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貫穿於人類文明的整個進程。那麼,回到《等待戈多》,它的價值批判和人文反思體現在哪裏呢?換句話説,它憑藉什麼而立於經典之林呢?

時間無法減淡這部作品的價值,相反,時間增加了它的價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當人們説出這個詞並用它指代一個具體事件的.時候,好像並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出離時間。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這一點上對傳統的"等待"給與了批判並提出了挑戰。在這裏,我想對"等待"做一個個人的理解和區分。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內,正是時間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在等待;也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外,這種出離並非絕對超脱我們所在的時空之緯,它依然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之內發生,卻早已抵達另一個終極意義。

是的,我想説《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終極意義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質的困惑,因而它也越發能凸顯出我們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虛單調,機械壓抑,仍然不願意也不能夠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滿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有一些距離是本質上的距離,與時間與空間都無多大關聯。

等待戈多讀後感2

沒有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着一顆好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上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複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通過他的方式向人們呈現人們自己親身經歷着的生活狀態本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縮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我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着,偶爾傳來毫無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着,沒有思緒的等待,知道天黑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

戈多是誰呢?有人説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説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説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麼,戈多真的會來麼?兩個老流浪漢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麼?

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説:“嗯,咱們走不走?”

弗拉基米爾説:“好,咱們走吧。”

他們坐着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説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仍然坐着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有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説明天再來的通知。其實他們都知道也許明天戈

多也不會來,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好像我們重複着日復一日的工作,單調着日復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麼。

戈多也許就是我們的理想,人們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稜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夠來到我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

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後感3

沒有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着一顆獵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下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反覆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經過他的形式向人們呈現人們本人親自經歷着的生活形狀自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延長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咱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着,偶爾傳來毫有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着,沒有思路的等待,知道天亮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戈多是誰呢?有人説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説戈多代表着宿願,也有人説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麼,戈多真的會來麼?兩個老流浪漢只需不斷等就可以了麼?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説:“嗯,我們走不走?”弗拉基米爾説:“好,我們走吧。”他們坐着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説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依然坐着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要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闡明天再來的告訴。其實他們都知道興許明天戈多也不會來,文祕網,興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如同咱們反覆着日復一日的工作,枯燥着日復一日的生活,好像《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麼。

戈多興許就是咱們的現實,人們期盼着本人的現實,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稜角,只是等待着現實能夠來到咱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致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後感4

一羣人,或是同事,或是朋友,外出旅遊。歸途中,他們漸漸發覺隊伍裏頭好像少了個人,有誰被落下了似的。然而這種懷疑是那般的模糊不清,一如那個所有人苦苦思索卻全然無法憶起的失蹤者的面目。他們不能對之加以肯定,更無力去否定,只是隱隱覺得他們中仿似有一個同伴神祕地消失了,由此而來的整體缺陷與古怪至極的不協調感激起了他們的恐慌和不安。

而他們就此事的討論越是深入,對這一懷疑的真實性越是無法把握。與此同時,愈發趨於細節化的追問甚而使得他們每個人都不再能夠確定自身以及相關者的存在真實性。內心深處的恐慌和不安不斷加劇,在到達臨界點之前的那一刻,討論嘎然而止。他們最終決然否定了失蹤者的存在,繼續他們的歸程。

幾年前,一次,朋友問我有沒有什麼好題材給他們劇團排戲。

《等待戈多》那樣的行不行?我笑笑。

成。他是沒意見的。

第二天,我就把上面那個故事寫下來給了他,當然,篇幅比這長,加了角色進去,不過也僅包含故事的輪廓跟各角色設定而已。

朋友劇團的成員看了我的構想之後基本上認同了劇本的可行性,隨後的一段時間裏他們將之擴展為一個完整的故事。當朋友把最終稿給我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極為古怪的:一個脱胎於自己但是經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故事。是相當好的,他們寫得。在文字的感覺上,我是斷然達不到他們那樣的水準。

再後來,卻聽説這齣戲被取消了,在他們已排練得漸入佳境的情況下被取消了——為什麼?我記得朋友事後曾將緣由告訴過我。他是説過的。我怎會忘了。恁是記不起了。——失望之餘卻也有幾分的慶幸,心裏一直有着恐懼感。怕他們的表演傳達不出我所希望的意境,更怕觀眾的不認可。

其實,整個故事都是我的夢。那時候似乎正在看歐美的一些後現代派作品,結果居然做了那麼個荒誕的夢。應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

是喜歡這個故事的。我認為它多多少少表達出了工業時代中的人類所處的某種困境。

等待戈多讀後感5

我已不是一個詩人

媽媽説,你是一個冷血動物

我否認

北京的地鐵站裏,我發現大家都是一個螺絲釘,就像人羣裏的矮子,譬如我。拼命跳騰也不礙人流的前進,自以為個性的人們都是一樣匆匆向前。

人是要給自己找活的,就像沒有工作就會覺得虛無,其實工作依舊虛無,只是沒有時間體味虛無。人並不是害怕虛無,而是能夠體味到虛無。無聊是常態,不是偶爾。人在等待的,只是死亡的一天。

有一天,我發現我和別人長得其實一樣。

我沒有敏感的神經,即使生活虛無,我也不知道,得意自己的樂觀,沒有敏感的心來體驗痛苦。人生的理想,不過是為了給自己所有的躲避無聊的事情找一個思路。説什麼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自我欺騙着自己,存在如何有價。

比起有沒有價值,還不是考慮需不需要存在,人們最害怕承認的是自己其實沒有必要存在。

如果世上存在靈魂,但是不可感知,靈魂只能看,不能説,不能摸,卻可以思考,這一定世界上最大的.酷刑。

我依舊會努力,因為我懼怕死亡,同時也懼怕體味無聊。

無奈之間我也不明白,我始終思考不了戈多是誰,如果不等他該如何做。

我沒有敏感的神經,姑且把它當作一種幸事吧。至少,在不願意死亡的時候可以去enjoy生活。

這段時間似乎終於開始承認自己是個理科生,寫不出漂亮的文字,體味不到情感的變化。看着別人的blog,一陣覬覦。偶只能分析,看不下去的散文……

傻乎乎的只知道超前看,擁有大條的神經。

一週的出租車,終於看完《等待戈多》,有了以上的東東,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要説些什麼,因為好多事情,我也沒有思考出答案。

等待戈多讀後感6

該劇描述了兩個人在等待戈多進行各種有趣的動作來消磨無聊的時間的過程中,時間流逝,直到劇結束,他們不得不等待戈多也沒有來。 那麼誰是戈多? 為什麼要等他? 起初這部出色的戲劇並沒有受到好評。 但是後來人們意識到,這部奇怪而又不可理解的戲劇的主題之一是對司空見慣的苦澀諷刺。

初讀此文時,我甚至懷疑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們是不是一個個腦袋發熱,不開竅所至的呢!漸漸地,發現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沒有明確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貝克特的高明之處!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尋着戈多究竟是誰…為此,貝克特給了一個解釋:“我們如果知道戈多是誰,那早就在劇本中寫出來了。”

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讀懂了《等待戈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這是多麼具有誘惑力的字眼,但在閲讀之前內心遲遲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麼?(其實,現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體代表着什麼,只是模糊的認為那是一種生存狀態,是無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當我懷着N個“?”讀完這個劇本後,我感到沉悶、寂寥、無奈、彷徨。等待是亢奮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們無疑是堅定的。我們要用心中的信仰,來實現一個艱辛的過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幟,走出一條屬於我們的道路!

在兩個流浪漢無助的等待和無聊的`對話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無聊,雖然這孤寂與無聊出自戲劇本身,可同時又與我們心中不可鳴狀的情感相撞擊。

在此其間我們尋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點,希望從牢籠中衝破出去,也許會遍體鱗傷,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們就會頑強地站起來,為了實現我們心中的願望而努力,而且讓我體味到人生中的甘與苦。

等待戈多讀後感7

無盡地等待一個未知。在其過程中,做着毫無意義的事情,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證各種各樣的變故,欺凌壓迫,溜鬚拍馬,模仿扮演,爭吵辯解,愛慕崇拜,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便是人生。

他們説,等待戈多寫的是戰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哪裏。戰不戰爭,人心都是亂的。有了慾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麼,也會執着地等待。

劇中人物的思想始終混沌着,不知道時間,不知道彼此。我們呢?我們做計劃寫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細到秒,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時間到底意味着什麼。我們又知道別人是誰嗎?根本不。以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過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錯了。

他們所言所行荒誕不經。事實上,你我又何嘗不是?我們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確的行為與生活,置於廣袤的宇宙中,同樣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嘲笑他們的時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我認為這部劇的重點並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這部劇的每行台詞和每個動作都是精心設計的,這些都需要更細緻的閲讀和思考。之所以説台詞不是重點,也只是從一個宏觀理解的角度看——本來就只是兩個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説的一些茫然的話。比起台詞來説,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營造的那種氛圍,和其展現的生活狀態——一直在等待,然而卻不知道到底在等什麼。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狀態,每個人都曾等待,等待着自己的未來能帶來一個戈多。至於戈多是什麼,連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謂成功,所謂幸福,所謂夢想,所謂完滿,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義小到晚飯菜單,你説戈多是什麼,戈多就是什麼。

等等等,到底等來了什麼呢?不過一片荒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