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精選7篇)

讀後感2.8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精選7篇)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1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為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麼活着”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祕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於我以後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着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為什麼活着?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着,他等於死了,因為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於活着,因為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着。稻盛和夫認為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為,人為自己活,也為別人活。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着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為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説我們也是為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祕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係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鑑,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2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推動力是命運,人生的橫軸是因果報應法則,心生念,念生因,因生果,長遠視之,因果必相合。”

人各有命,相信命運的存在並不是什麼迷信,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生,從而明晰生存之道。稻盛和夫以他一生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否定命運,徒勞無益,豈止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也許在這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很多人不相信命運,更不會相信所謂的因果報應,稻盛和夫認為因果報應的“果”,有時候可能立現,但大多很難如此,倘若將時間跨度延長,20年30年來看,存善念,行善事,必得善果;動惡念,行惡事,必有惡報。

稻盛和夫的.觀點也許有人看了將信將疑,嗤之以鼻,而隨着年齡逐漸增加,越發相信了,相信本身就是一個信念,我們可以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們的內心不能沒有信念,信念會支撐我們度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

心生念、念生因,我們就會經常查思自己的思想,我們是否時常在抱怨,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利於他人,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今中外的各種宗教、學派、思想等很多很多,然歸納起來很簡單,都是教導人們要“積德行善”,大道至簡,可是真正通達的人卻不多。

稻盛和夫是很推崇《了凡四訓》的,命運法則與因果報應法則兩相呼應,雖説命由天定,因果報應法則的力量足以改變命運,正所謂向善、行善,必得善果。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3

《人為什麼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

人為什麼活着?應該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拿我們的工作來説,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説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內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情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嘗試着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説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4

在欽州港項目部領導的強烈推薦和帶動下,我們項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風。我也花了將近一個星期拜讀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為什麼活着》。這是一本讓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學著作。淺顯易懂、語言質樸、穿插其創業經歷和奮鬥歷程讓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學和經營智慧。

人為什麼活着?生命的本質,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記得我剛畢業來到欽州港項目部龍門預製場時,在無數個夜裏,我都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質問自己的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需要怎樣的人生?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絢麗多彩?

稻盛先生説,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志、磨鍊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再換一種説法,人生的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價值觀。這讓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師的經典語錄。他説:“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着,你儘管活着,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着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這是我們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鉅的,挺過來了就是勝利。不是每個人都能風聲水起,都能扭轉乾坤的。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該怎麼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爺不公?是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我覺得老天爺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機會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爺在對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在旁邊開一扇窗。

我覺得生命就是一場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我們就是為了讓這個夢中充滿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技術員都有一個當項目部經理夢,不想當項目部經理的技術員不是好技術員。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事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為了實現理想,我們朝着目標一步步邁進,勤奮努力是不可或缺的。無論夢想和願望多麼高遠,現實中的每一天都要竭盡全力、踏實認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沒有捷徑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積與“現在”的連續。

在平時工作中,一些挫敗和批評是難免的,我經常也會感到苦悶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們:不管你遇到了什麼難題,都不要放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把心態擺正。遭受苦難時,不要憎恨,不要側身躲避。要從正面接受苦難,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貧困;小時候正逢戰爭,房屋被美軍的飛機炸燬;國小畢業兩次沒考上理想的國中;13歲時染上肺結核,差點喪命;考大阪大學又落第;畢業時還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進了一家公司,又是連續虧本、連工資也不能如期發放的企業。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難很多挫敗。這些逆境、挫敗就猶如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但擺正心態,我們可以利用絆腳石來墊腳往上爬,最後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風景。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核心是“以心為本”。我認為“以心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稻盛和夫的經營就是圍繞着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他決定“以心為本”來經營公司。為了公司的發展,每個人都竭盡全力。經營者不負眾望,努力工作;員工們相互信任,不圖私利。之後,在創業中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但依靠着這些堅實而又緊密相連的心性基礎,依靠着這一簡單執著的經營理念,最終渡過了難關,成就了今天的京瓷。我認為我們公司同樣需要“以心為本”的理念。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團隊凝聚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沒有構建團隊強大的凝聚力,那麼我們項目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戰鬥力。當我們都有着一種主人翁的工作意識和家一般的歸屬感,大家必會竭盡全力,努力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踏踏實實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公司為項目部創造利益。

《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一種認同感。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是白過的。人的一生應該是奮鬥的一生。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活就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對待生命,勇於創新、創造,進而實現個人價值,人生就應該這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5

《有幸拜讀了日本“經營四聖”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學校剛發下這本書的時候就被書的題目深深的吸引住了。“人為什麼活着”主要是對這個題目感到好奇。其實説實話,我活了二十多歲了,還從沒認真的考慮過“人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

讀了《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之後,我大徹大悟,對“人為什麼活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不個迷信,但我相信命。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過分的相信,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命中註定的,誰都無法擺脱命運的安排,比如説人與人的相遇,我們説是一種緣分,其實這也是命運的安排。人的一生遇到的事情、遇到的人都是命中的註定。而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其實正確但太過絕對了。正如稻盛和夫所説,“在人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有許多東西似乎是命中註定的。到底是自然決定的還是上帝決定的,誰也説不清,但每個人都揹負着各自與生俱來的命運,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這一點似乎很難否定。”但是命運不是宿命,決定人生的除了命運之外,還有“因果報應的法則”就是我們平常説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理。其實命運是既定的,並非我們衷心期望就能改變。但與命運並行的“因果報應法則”卻非如此,我們可以通過這項法則來改變命運,平時不要去做一些不道德違背天理的事情而是去多做一些好的事情,那麼也許我們的命運會更好些。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智,做一個有品質的人。那麼需要我們怎麼去做呢?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心態。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失敗挫折或成功榮譽。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積極樂觀的面對一切困難,謙虛謹慎的對待每一件成功的事情,從容大度的面對所有的斤斤計較的人和事兒。每天都要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丟掉你的所有的苦惱和憎恨。因為苦惱和憎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侵害你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何不快快樂樂的,充實而又踏實的度過每一天呢?其次,我們要懂得知足常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比如,親人間質樸的親情、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戀人間的甜蜜愛情等等。每個人都有慾望,但是不要讓慾望無休止的.膨脹,應該適時的控制,要知足常樂。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的更多。最後,我們要勤奮努力的勞動,即工作。如果你把工作純粹當成是一種為了維持生活的工具,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在其位而不謀其職,渾渾噩噩的過完每一天,結果是你肯定不會感覺到工作帶給你的快樂。而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對待工作,把工作當成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使命,真誠的去熱愛,高效率的工作每一天,那麼我們應該感到很快樂且很有成就感。

其實有時候想想,我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我們還好好的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每天能夠感受到温暖的陽光,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氣息,能夠得到親人朋友的關愛。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都應該認真勤勞的工作,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艱難困苦,做一個對自己對家人乃至對社會有價值有意義的人。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6

通過上一季《活法》讀書活動,我領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經營哲學。稻盛和夫從人不斷成長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斷修煉、提升心智的過程。在《人為什麼活着》書中,稻盛和夫則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釋了宇宙和人類進化的奧祕。宇宙之所以能夠從質子進化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為宇宙的意志在不斷推動的。宇宙的意志這個概念利用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環境的發展趨勢。對於企業來説就是企業的文化與使命。我們在一個公司就要認真地執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領悟企業的文化,這樣就能夠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業中快速成長,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夠改變宏觀環境,但我們能夠適應把握宏觀環境。

“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這句話可謂一語驚人。我們一直只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來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敗之母。我們太習慣了逆境求生存。在逆境中我們會認真的分析當前形勢,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在逆境中我們時刻保持着緊迫感,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逆境中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逆境中我們不害怕失敗,我們敢於不斷的'嘗試與創新。在逆境中我們不會滿足,我們充滿渴望與激情。在逆境中我們可以張揚人性的優點,我們充實,我們豪邁。而當我們成功時,我們開始自滿自大,我們開始固步自封,我們開始失去激情,我們開始猜疑團隊,我們開始害怕失敗。最終我們開始不斷走向失敗。如果我們能夠把成功也當成是一種試煉,我們就能夠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我們就能夠看到團隊的力量,同時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在工作當也是一樣,當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一個產品研發。我們應該把這個過程當成是一個試煉過程,我們應該去總結這個過程的得失,成而進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這本書中作者再一次強調夢想與努力的重要性。

人生是由努力和夢想組成的。一路走來,有磨難有坎坷,有淚水有喜悦。支撐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斕的夢想。夢想和希望是每個人生活的支柱,在夢想的裝扮下,將來的歲月會更加美麗絢爛。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潛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可能會失敗,但放棄則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

在夢想的旅程中,我要揚起自信的風帆。自信,是每個人對自己積極肯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通過奮鬥和努力取得成功。當然,自信並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顧客觀情況勉強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許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因為怕失敗,於是先給自己找一個後退的台階。自信會使我揚起成功的風帆。當達到勝利彼岸後的愉悦心理體驗,將永遠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獨具的。

把苦難當成是一筆難得財富,把挫折當成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列別捷夫説得好:”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來精焊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來時代的偉人”。凡是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歷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的,就像火柴,如果迴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無光。每多一次失敗,並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着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失敗可以檢驗一個人的品質。如果一個人敢於直面失敗,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辦法,那麼我想或遲或早總會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間,所以塑造一個樂觀、堅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愛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鋭的心感悟人生,用熱情的心擁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對待任何事情,我相信這個全新的我即將到達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書中還給我們闡述了因果報應法制。善根生善果,惡行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法則。人怎麼想,就會出現所想的結果,萬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結果都源自於人類的想法和行為,這是佛教教義中的因果報應法則,這項法則始終與命運並行,並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7

遭受苦難時,不要憎恨,不要側身躲避。要從正面接受苦難,努力克服它,這一點非常重要。

每個人對於活着的目的也許都不一樣,至少我不會想的太過複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不論艱辛,不論成敗,我都會堅持。當然成就夢想過程是苦澀的,我願意去舔嘗。

個人認為,本書的適讀人羣為所有有志之士,但是最適合於商界的成功人士去閲讀,去學習,然後總結和反思。稻盛和夫的思想對於成功者是一種思想上的昇華,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戰略;對於正在或者正向往奔向成功的後繼者,是一種警戒,一種正確的引導。

稻盛和夫是少有的能夠把生存主題深化的商業領袖。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擁有了大量的財富之後,心靈覺得空失,他們一直再去努力地尋找可以彌補這種空失的'物質,他們通過慈善事業,各種娛樂活動,試圖去尋找,可最終依然覺得缺失。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可謂種種,但我認為有一種原因是造成他們缺失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目的的單一低俗貪婪化和過程的急功近利,而這個原因卻是即使後來意識到了,也無法再去彌補回來的東西。也許是被金錢與現實的誘惑和驅使下過分地追求利益化,他們從一開始目的中只注重了現實和物質的追求,而缺失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因而他們費盡心機手段,甚至昧着良心做着危害社會的事情,最終即使得到了,卻感覺不到成功升級的持續快感,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沒有得到提升。因此稻盛和夫值得中國企業家借鑑和學習的不僅是經營企業的戰略,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性的修為和心智的提升,這也許正可堪稱為書中所多次提到的"超脱"。成功的最高境界也許不外乎於一種境界,那就是稻盛和夫書中所提到的"利用造物主給予的機會,磨練出純淨美麗的心靈"。"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有人成功了,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態度變得傲慢無禮,這就表示其人性墮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時領悟到單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稻盛和夫的每一句話都讓我覺得經典。

人為什麼而活着,是一個深邃的命題。或許我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這個答案。《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本書,留下的是一個智者的教誨,他不只跟我們闡述了怎麼去成功,怎麼去經營一個企業。更重要的是他教誨我們為了什麼而生存。這或許只能是一個境界,我們去慢慢品嚐,或許不能馬上得其精華,最起碼樹起了一隻黑暗中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