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後感1.01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不久前便拜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記憶深刻的是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藝術夢想的道路上,表現出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態度。也總是想起裏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斯特里克蘭德生活過三個地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塔希提島,也在這三個地方分別經歷了三個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蘭妮、土著少女艾塔。

倫敦,土生土長生活了四十幾年。有一份在證券公司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雙聰慧乖巧的兒女,妻子艾米賢惠且知書達理。留下一張紙隻字片語,就輕而易舉抹掉了前面走過的人生軌跡。

巴黎,憑着對繪畫的一腔執念,沉迷於夢想一發不可收拾。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變得不近人情,一切與己無關。病重時得到了朋友妻子布蘭妮的悉心照顧,惱恨的是憑着自己無所謂心理下毀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蘭妮的生命。他還能攤攤手説,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不堪一擊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壓迫下人性的醜陋。夢想又是什麼呢?

之後經過馬賽到達塔希提島,這是他靈魂出竅之後得到昇華的地方,在這裏他與心中的夢想毫無阻隔。有着一個默默守護他,忠誠於他夢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終點,也無損他繪畫才能的發揮。夢想可以實現,但原來如此艱辛!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緒一直久久不能平。這樣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嗎?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去了哪裏?搶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線在哪裏?這些讓我感到憤怒,任何對夢想的追求都不應該是自私甚至脱離道德的藉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蘭德病死後盛名,把視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結髮妻子與一對兒女身上。她們心裏壓根沒有想過要關心斯特里克蘭德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為他的盛名,極力標榜曾經的關係,假裝付出和理解。如果沒有盛名,他們是否還願意提起這個曾經丟棄她們的人?如果沒有原諒,何必假裝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現實對比下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思至為什麼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文中他説:“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對潦倒的處境、刻薄的蜚語、拮据的生活都能泰然處之,這也許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領着純粹的靈魂一路前行。

夢想人人有,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呢?生活中漸行漸遠,很容易就忘記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説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別人的看法築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壘裏……也許這輩子都沒有這麼大的魄力與自己決裂,但生活給予的饋贈本就是獨一無二。做自己想做的,內心真實快樂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獨,看上去很近卻那麼遠,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着!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意思:

通俗地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出處: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釋義 :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月亮是在此世上遙不可及的形體,你可以讚美卻無法褻玩它,代表了崇高。它們都是圓形的,閃閃發光,卻被賦予了南轅北轍藴意。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歡在自己的幽閨裏設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質。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來也在銀行工作,他們之間的相處互相敬愛,極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數女性渴望的那樣,思特里克蘭德太太過上月亮般的生活,養尊處優,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連在燈紅酒綠的宴會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會的主角,能夠再用文學的氣質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環。但是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常常隱匿着一股驚懼不安的勢流。在不留神處往往讓人萬劫不復。脆弱得如履薄冰。

為了使靈魂安寧,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但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靈魂早已被惡魔吞噬,所以他從來不屑於做討好別人的事。 他很窮,窮得只能夠住在一座破爛的小樓,多年沒有粉刷過的,齷齷齪齪,連他穿的也沒有一件東西不是骯髒、破爛的。很難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經住在一棟別墅裏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亂蓬蓬的鬍鬚底下,他的頭髮也非常長;但是最令人吃驚的`變化還是他的極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見到的那身衣服,只不過已經破破爛爛,油跡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蕩蕩,彷彿原來是給別人做的似的。 雖然這種生活被許多人所不齒,也沒有太多人記住他,只是在偶爾需要畫人像的時候,讓他接幾個錢,但是他只是置身於這個社會於以外,沒有人能夠打探到他靈魂的行蹤,而且他對於這個社會有機體的不屑一顧,多少給人一些虛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個蹩腳的畫家,但並不代表他缺乏藝術的嗅覺,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天賦異稟,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況下,即便在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番冷嘲熱諷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話不説,把先生接往自己家裏,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開了藥,他總是連哄帶騙地勸病人按時服用,儘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夠維持夫妻兩人的生活,從來就不寬裕,現在他卻大手大腳,購買時令已過、價錢昂貴的美味,想方設法叫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吃一點東西,與其説故縱慾擒,還不如説他是一個傻子,習慣對別人好的傻子,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攬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麼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撿起了一個無心的怪物。施特略夫實在是個大好人,好到連自己的妻子也雙手奉上,只是那個無心的怪物只是一個藝術的偉人,沒有良心,沒有靈魂。在事情發生以後,他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靜觀,不動聲,不作為,一切皆認為是施特略夫咎由自取。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年近不惑之年的大叔(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擁有着令我心之嚮往的家庭(一兒一女,賢妻一枚,且領着優渥的薪水,可以説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他都具備了),過着閒適恬靜的生活,好不快活。

在世俗的你我看來,這樣的生活貌似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有一天這位大叔心血來潮,突突然將自己的妻兒、財產統統放棄,決心奔赴藝術之都——巴黎,虔心修煉自己夢寐以求的,在你我看來匪夷所思的畫畫技能。即使他深知自己毫無畫畫的天賦可言,即使他深知家有妻兒的挽留與呼喚,但他還是決然地奔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絲毫沒有回頭看她們一眼,只留下一封殘忍的辭別信,供妻兒無限地回味與遐想往昔的回憶。

追求藝術的道路並不會比創業好受的多,執着總是要付出一絲代價的。這一路上,大叔一度身無分文,難以繼日,靠別人施捨勉強支撐着,迫於生計,他曾與巴黎最底層的人混搭在一起,也曾流連於污穢之地,遊離於人跡罕至的荒島。有一次差一點就死在聲名狼藉的比利時旅館裏,幸得朋友(德爾克·斯圖佛)相救,才免去一死。這一切遭遇只為了買一副畫畫用品以便於繼續延續那不堪的藝術夢。後來,他飄零到塔希提島,也在此島再次完婚,有一子。他的'最完美且最具有考量價值鉅作也在他的囑咐下被二任妻子付之一炬。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是不是心中湧動着-一陣又一陣悲哀而又遺感的暗流呢?我們深諳有藝術氣息的偉人常常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倘若我們拋開這些世俗道德與人倫的束縛,而跳躍到一個更高的理想層面,試着去理解與適應這一境界想必會淡然許多。我可以這樣想象,一位心懷藝術夢想的大叔,經過一番曠日持久的心理戰鬥,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那一天,最終鼓起勇氣衝破了家庭與世俗道德的掣肘,獲得藝術領域的重生。他趾高氣昂地踏入這片藝術聖地,他宛若一枚上帝的寵兒一般,在這片高貴的土壤裏虔心修煉繪畫技能,期間雖常常食不果腹,但因為熱愛,眼看着自己的技藝進步如此之迅速,便不再感到那麼飢餓了。為了買繪畫工具,一度混跡於巴黎最底層社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幸隨船遠洋,駐足於塔希提島,並在此覓得真正靈魂意義上的伴侶,最後也死在這個幸福的小島上。

讀完它,雖然不能完全徹底詳實地理解大叔的偉大理想,但不得不欣賞他的追求。毫無疑問,這位大叔的所作所為有違道德人倫,有違世俗常理。但從純粹理想生活而言,這無疑是一次脱穎而出的秀,秀的無懈可擊。理想生活與現實生活的確擦出了火花但二者並無對錯可分,只是追求者立場不同,選擇不同罷了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説《月亮與六便士》主要講述了斯特里克蘭德——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一家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家庭美滿,有個賢惠的老婆與一雙聰明可愛的兒女,他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説話,即使説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裏不大起眼的人。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了,據説他去了巴黎,從零開始學畫畫。可以説是不顧一切,甚至不惜拋妻棄子被人誤以為是出軌,令人匪夷所思,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實生活裏,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事實上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而且瘋的不輕啊。

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膽量與魄力做出這樣大膽的選擇,人們多半是害怕良心不安,害怕道德譴責,害怕失去所有的舒適與優越感,更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與閒言碎語地嘲笑與指責。

但是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真的就放下了一切,遠走他鄉,過上了窮困潦倒的生活,開始潛心研究畫畫這門藝術。

他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甚至有時身無分文,好幾天都餓着肚子,無論怎樣貧困也阻擋不了他創作的熱情。我想這個人對繪畫大概已經到了痴狂的地步,儘管別人看不起他,看不懂他的畫,那也無所謂,那得有多麼超凡脱俗的意志力,才能抵制住物質享受的誘惑,才能擋住別人鄙視的.眼光。我們的主人公好像對物質要求特別低,吃穿住無論多麼差都不是問題,而且別人的評價意見絲毫影響不了他,簡直就是冷血無情。他終竟是沒有擺攤性的慾望,他的冷酷無情害死了朋友之妻,令人深惡痛絕,然而他卻不為所動,真的很難理解這位藝術家的怪誕離奇的思維模式。在他人生最後階段,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他以頑強毅力完成了畢生最得意的絕世佳作卻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真是令人惋惜的同時又一次被他無畏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所震撼。他不在乎名利,名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是不是個繪畫天才)。彷彿他傾其一生心血只是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藝術理想,生命終結之前他終於完成了自己滿意的作品,然而他眼睛瞎了,得了絕症,一切都無所畏……他為了追求藝術不惜一切的勇氣令人欽佩,如果哪個普通人哪怕有他五十分之一的勇氣與執着也能幹成一件事了。

正像書名“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深陷在泥土裏,象徵世俗的生活。當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按部就班過着平庸乏味的生活時,他們眼中盯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有斯特里克蘭德抬頭看見了天上皎潔的月亮,他傾盡全力尋找真正有價值的生活。

什麼樣的人生算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樣的人生更有價值與意義,我只想説: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本來無可厚非,但人生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關鍵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畫布的故事。

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

斯特里克蘭德是倫敦證券的一名的經紀人,有一位端莊典雅的賢妻良母和兩個聰慧的孩子,過着安穩幸福的生活,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中產階級家庭。然而,有一天斯特里克蘭德突然離家出走,這個看似美滿的家庭遭受到了各種質疑,他的妻子懷疑他出軌了,他的朋友都以為他瘋了。而他只是為了心中神聖的理想——我必須要畫畫,所以他要離開她,離開這裏,一個人隻身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那裏過他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自由。

“別人笑我太痴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話放在這裏最適合主人公的心境了。他的妻子對他一點也不瞭解,對丈夫自己去學畫畫的事兒一無所知,她的眼裏只有結交名流和教育孩子,丈夫在他心中就是個沒有文化修養的`小市民。這樣的婚姻只是為了結婚而存在,為了迎合世俗的“婚姻”二字。他只是將不喜歡的生活打破了,放棄了所有,只求一個真正的自己得以釋放,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主人公並無對錯可言,哪來的是非可説。

“天才”就是做自己:

他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就是愛好畫畫,就簡簡單單學了一點。沒想到膽大到一個人去流浪,幾次險些被飢餓和疾病纏身而死,可是他也不回去、不屈服。他就想着要畫畫,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地帶肆意畫畫,儘管也不知道畫的什麼東西,畫着沒人會買的畫作,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畫他想畫的。在不停地流浪輾轉下,最終在塔希提島遇到了心愛的姑娘——愛塔,這個懂他、愛他、支持他的土著女孩。他們住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可以畫畫做他喜歡的事情,可惜不久感染了麻*病,愛塔在身邊照顧他一直到離開人世。

後來他的畫作被驚為天人之作,世人愛不釋手,稱譽其為天才。大家都開始來理解他當年的“拋妻棄子”,同情他英年早逝,認為藝術家就是這樣“與眾不同”,讀後感.天才總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為了藝術而獻身,他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事實上,他只是想畫畫,喜歡畫畫,並沒有想成為人們口中的“天才”,他不賣畫也不稀罕誰來買畫,他只是做了自己,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模樣,僅此而已。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有些事蹟不為世人所接受,但是我還是很欣賞他突破自我的勇氣和對藝術的痴迷,他不是天才,他只是做了真正的自己。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希望現實生活中的你們,能有良人相伴、理解你、尊重你,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你願意去追求月亮,還是撿起滿地的六便士?

金錢至上的世界,有多少人撿着地上的六便士,卻又眼巴巴仰望遙不可及的明月?

思特里克蘭德喜歡繪畫,從小就打心眼裏的喜歡。卻當了個證券經紀人。突然的那麼一天,他拋棄了他所擁有的一切——金錢、權利、家庭:“他沒有錢,沒有住的地方,於是就又一次流落到街頭,他有時一連好幾天都喝不上一頓菜湯、他有時睡在火車站岔道上一個空車皮裏、有時睡在貨站後面的卡車裏。”在這場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裏,他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第二場人生。

思特里克蘭德是極致的。衝破世俗的枷鎖,果斷並堅決地選擇了做自己。站在藝術殿堂之上,聖潔之光沐浴着他,同樣也流淌在他美麗的狂人之作上。當他生命逝去,他的畫作一併被燒燬——他的身體、靈魂早已與他的畫融為一體,燃燒過、輝煌過,他們本就是一體的。他熱烈而又瘋狂的舉動,不僅贏得了自己,也喚醒了更多心底葆有執念的人。

同樣走向第二人生的還有歌手陳婧霏。起初,清華畢業,好像成了她不可撕的標籤。她必須如大家一樣,按部就班,進入金融業,投入生活的洪流。“我特別記得當時那種感覺,……,好像是一個被人擰過的螺絲釘……但總是有兩個自我,一個在體驗這種生活,另一個就在看、在冷眼旁觀。”於是,放棄金融,進入伯克利,從頭開始學音樂。這途中不乏周遭的不解,經濟的困窘,自我的掙扎,很長一段時間,她甚至靠在新東方教英語掙留學和做音樂的費用。“休學也好,教英語也好,和家裏的關係緊張也好,我寧願忍受這些痛苦,也不願意忍受不能做喜歡的事情的痛苦。”

尼采説,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深以為然。月亮與六便士,或許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你覺得生活不那麼對勁,不那麼舒服;正在做的事情,自己不那麼喜歡;喜歡的事,不一定能讓自己飽腹。人生業已中途,還能推翻再來嗎?推翻一切的痛苦,自己能承受嗎?

即時失去主流敍事裏的所有,也要對抗原本的命運,構造自己的第二人生:思特里克蘭德如是,陳婧霏亦如是。“儘管這一路有很多痛苦,但我還是喜歡待在我自己創造的人生,這是我的主動權。”與我而言,這樣的勇敢是如此美麗。

當然,在這場自由征途之上,主人公放棄所有的冷血無情,荒誕得如同魔鬼。這固然是毛姆藝術的昇華,更像是哲學家的憐憫。更多人的一生,更像是漂泊的小舟,抓着模糊的波浪與它一同向前,漂往滿是六便士的海洋。途中月色清冷,欲圖流連,卻被海浪狠狠拽走。

月色很美,我能否透過這深不可測的海樣,擷取到一絲皎潔的月光?通過努力,兩者或許能互相支配。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方式生活,是安全的,平順的。對抗原本的命運,構造自己的第二人生,或許要費很多勁,要脱掉大部分人覺得舒適的東西,但我就是要逆着。

“希望在彼方等待着我,就如此出發吧。”

儘管這一路有很多苦痛,但我還是喜歡待在我自己創造的人生,這是我的主動權。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我常常在想,如何主人公是女性的話,會不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每個人都想生活,而不僅僅是謀生。

當家庭已沒有了愛情,工作已經看到了盡頭,孩子也已經長大,而剛好內心深處卻隱藏着某一個夢想。

如果是女性,也可能做出相同的選擇,只是先天的生理與心理特徵讓女性避免不了要比男性需要更大的勇氣與付出。不會像男性這樣果斷乾脆無情與理智,正因為如此,社會上成功人士中,女性總是寥寥無幾。

女性生本柔弱,為母則強。身邊有許多好友都已陸陸續續地成為了母親,隨之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在了寶寶身上,完全也不可能再有時間花在自己身上。然後是幼兒、國小、中學、高中。似乎到了孩子大學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時間。而那時,發現自己容顏已老,身材變形。早已遺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鬥志全消。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我要極力過好現在的每一天。瑜伽、攝影與户外、get新技能。趁着自由與年輕,哪兒有什麼新鮮玩意就去看看去嘗試,不管它有多遠,不管是否有人一起。人一生,心靈會蒙灰。這並不可怕,但須洗滌。你要找到靈魂的清泉,大海的濤花迸濺,風雨的吹拂鞭打,鳥的歡鳴和鮮花怒放,都是藏在清泉中的老師。大自然有自成體系的優美,等待你身心與之共振。

我們所佔的時間寬窄是有定數的。耳聰目明、手腳伶俐的時光,不過幾十載而已。時間如同鮮血,每一滴都鹹且彌足珍貴。當走過的路漸漸漫遠,當雙眸注視過的東西漸漸繁多,當聞過的氣味漸漸五花八門,內心就不由自主地變得寬容起來,接納世界的不同與豐富。也會更加看清生活的本質不盲目,不迷茫。

"從某一種程度來説,我也是一個藝術家。我在自己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激勵着他的那種熱望。主人公的手段是繪畫,而我的是生活。"

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美—不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可以被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經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裏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鋭的感覺和想象力。

發現生活的美,當然也需要經受一番靈魂的痛苦折磨。一直在努力的找尋着,追尋自己的內心,平安喜樂。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什麼是孤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説,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是孤獨的,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恰如彼時的南美洲,各個國家、民族之間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古龍的《天涯·明月·刀》説,孤獨就是傅紅雪直到某一天,武功盡失,再也無法揮刀,他仍會拖着殘廢的身軀緩緩邁進,追逐自己內心的那一束光芒。無疑,他們都是孤獨的,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高更,也許是孤獨的一個典型代表了。孤獨於他而言,就是在生活的殘酷和對藝術不懈的追求中產生的必然產物。

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他的生活變得窘迫,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裏作畫。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xx。愛塔一直照顧着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掛滿壁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那麼,為什麼思特里克蘭德毅然放棄了原本錦衣玉食的生活,選擇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孤獨呢?正式因為他有着一顆騷動而不安的心,他天生為藝術而生,所以,他註定在“神諭”的召喚下,在驅之不散的念頭的驅使下衝出世俗的樊籬,走向了藝術的至境。他正是在孤獨中仿徨,在孤獨中衝突,在孤獨中生成,在生命的最後一瞬間,在孤獨中實現了靈魂的自由。

我認為,思特里克蘭德只是披着孤獨的外衣,他內心是完全不孤獨的。不僅如此,我相信思特里克蘭德的內心絕對是非常充實和滿足的,因為,心安處,便是吾家。孔子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説,不能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放棄一切,再富足的生活,同樣也是浮雲罷了。唯有在追求藝術的偉大征程中,方可心安,方可生存。《霸王別姬》裏説,不瘋魔不成活,就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這種生活方式的完美詮釋。

反觀自己,怎樣的我才是心安,何處才是吾家呢?我希望能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教學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讓孩子們可以去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在孩子們的人生大路上為他們點起一盞指路的啟明燈,在孩子們要爬坡過坎的時候給他們勇攀高峯的勇氣和能力,在孩子們需要選擇的時候幫助他們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我覺得,當我看到我們孩子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人生道路上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我一定會無比心安的。

心安處,便是吾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這幾天利用空閒時間讀完了豆瓣高分小説《月亮與六便士》。

小説的主要情節就是主人查爾斯作為一個股票經紀人,過着不俗的生活,家裏有妻子,有兒有女,經濟狀況也不差。然而有一天,他卻突然離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張”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他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那年他40歲。他隻身前往巴黎,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酒店裏,口袋裏只裝了100塊錢,為什麼?因為他想學畫畫,他特別喜愛畫畫,他要追逐他的夢想。

然而一切並沒有像“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那麼美好。夢想並不是簡單喊幾句口號,通過努力就能獲得,追逐夢想也並不是那種令人羨慕的勵志故事,真正的被夢想俘虜的人其實就是在追逐噩運。在巴黎,他生活窘迫,5年之後貧病交加,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的救助,他早就一命嗚呼了。

後來他又自我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還和一個土著女人結了婚,然而你年後他不幸患上了麻風病,雙目失明,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卻畫出了他的巔峯之作,可是又在臨死前將他付之一炬。死後,他的畫作才開始得到世人的認可和欣賞。

對於這樣一個人,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給他評價,在他離家出走的那一刻,他表現的非常冷酷和自私,他的眼裏只有他自己,沒有別人,他從此不再過問他的'妻子,他的孩子,甚至連一封書信都沒有。在巴黎,他甚至還拐走了救他一命的朋友的妻子,然後又將她拋棄。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想象會喜歡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必定是會被社會所唾棄。

但是仔細想想,查爾斯真的是眼裏只有自己的嗎?準確的説,被夢想俘虜了的他,眼裏連自己都沒有,他的眼裏只有夢想。他説“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畫畫,不是為了功名利祿,他只是被夢想這個閃電擊中了而已,為了畫畫,他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身體和精神上都遭受了極大的折磨。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但是他後悔嗎?他毫不後悔,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任何的苦難都沒有讓他產生一絲悔意。有些人追求真理,堅定不移,為了實現它,不惜將他們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

或許夢想和現實本來就是矛盾的,或許追求夢想與普通的人性也是矛盾的。就像作者所説的“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裏的”。

其實每個人都活得很孤獨,你過的不一定是你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有些人甚至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要的東西都無從所知,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鞭笞的前進而已。我們大多數人活得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自己,而是別人想要的那個自己。

回到現實生活中,現在有着大量的文章都在批判安於現狀的人,認為他們是不努力不上進的表現,然而在看過本書之後,我覺得其實並不是這簡單。安於現狀和追求夢想都要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只要這個選擇是基於自己內心的想法,那就不應該被批判。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小説一開始,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便以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事業出場。他相貌平平沒有大起大落,日復一日勤勤懇懇地養家餬口,彷彿與其他男子一般默默無聞,不起眼。

然而有一天,這樣的一個“常人”卻突然下定決心,拋棄他的家庭與事業,到巴黎一個陰暗的角落去學畫畫。有人會問,為何在家裏當畫家不可,思特里克蘭德要放棄身邊的一切呢?這便是主人公與眾不同的強烈性格的體現,當“我”質他人到中年,為何還要去學畫畫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彷彿他正與自己內心的一種強大的意志作鬥爭,違背它,便渾身難受。這也許能解釋他要把全身心投入到畫畫中而不顧所有的原因。

讀到這,我就想到了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先生,他説過: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他內心所向往的是自然田園帶給的寧靜,而不是官場喧囂帶給他的名利。他選擇歸隱,不是矯揉造作的表現,而是出於對精神世界自由的追求。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作畫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成名嗎,從他的話語和表現,完全看出他為了追求夢想,敢於放棄世間一切名利。難道他期待身邊的人對他的讚揚嗎?不,他對此都不屑一顧。他畫畫純粹是為了畫畫,即使所有人都一起鄙視他,都無法阻攔他對藝術的熱情,他甚至不求有人欣賞過他的作品。在他的眼裏,沒一個人對畫畫有像他那樣獨到的理解。

本書的書名“月亮與六便士”看似沒有一點關係,其實不然。月亮代表精神世界,而作為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六便士則代表現實世界。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精神世界自然就是作畫,而其他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像六便士一般微不足道。不論在衣食住行,他都不講究舒適,有温暖柔軟的扶手靠背椅他不做,偏要坐老舊的.硬板凳。這是他的刻意而為而體現自己堅毅刻苦的優良品德嗎,當然不是,一個把旁人的冷嘲熱諷都不當一回事的人是不會幹出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的,他是真心認為現實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舒適是無關緊要的。人世間的感情對他來説則更無足輕重,別人對他的感恩與愛,他一笑而過,甚至用的是嘲笑,對別人在困難時給予他的恩惠,也一句感謝的話語都沒有,好似幫助他是對方的職責,不伸出援助之手對方就會於心不忍。若是有人憎恨討厭他,他就更不在意了。總而言之,別人的感情就像微風吹過他堅如磐石的心上,絲毫打動不了他。唯一能沁入他心房,使他為之奮鬥的除畫畫外再無他物。

所以,毛姆寫本書的用意真的是讓所有人都應該仰頭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撿六便士嗎?也許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能代來快樂。只要遵循自己的內心,不管是選擇抬頭仰望皎潔的月亮,還是為六便士而奮鬥,都是幸福。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被理解,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前半生過着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滿幸福,工作順利多金,卻突發奇想,成了一個“藝術家”,物質和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換句通俗的話説就是“我過我的生活,愛咋咋地,我開心就行。”畢竟能夠享受這種精神上絕對愉悦和自由的都為少數,我們會譏笑放牛娃的故事,我們又何曾不是放牛娃?為什麼讀書?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什麼工作?為了賺錢。為什麼賺錢?老婆孩子熱炕頭。又讓人聯想起世界荒誕的本質,人類也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繁衍生息,問為什麼這麼過活着?因為老祖宗們都是這麼走下來的。

人文學科的悲哀,也許就是看淡了人世浮華,卻還是想轟轟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個悲觀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是徒勞,一切只不過是存活的鬥爭,當實現了一個小目標,又當上了樂觀主義者,認為人生是明媚的,過去的晦暗是能夠被改變的,現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許還是幼稚的.,也沒什麼值得譏笑自己的,畢竟世界的本質都是荒誕,我只是天馬行空了一下,也無傷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難都不稱其為困難,哪怕活得悲哀,過着螻蟻般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值得慟哭的,還有勇氣選擇活着,不需要太高貴的自尊心,像是羅翔老師説的我們拿着自己的劇本,登上不被我們選擇的舞台,也並沒有很多的選擇機會,所以我們沒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劇本。就想打遊戲,單純的開始,可能以為自己十足非,直到發現了氪金用户的存在,這時候,又貧又非的我們選擇了拼實力,但是後台程序會給你一些自信打敗部分氪金用户,但是最終仍無法打敗他們的高級氪金用户,這難道不是生活麼?有時候很佩服會打遊戲的人,不管是思維、操作能力還是人生態度,他們往往會成熟一些,“遊戲説”也是文化起源説之一,現代有多少人已經不會遊戲了,沒有精神上的愉悦,還哪裏來的創造力?哪裏來的生動活潑的感情?也不是為網癮少年辯白,只是覺得他們生來並不是絲毫自制力都沒有,也不是生來腦子裏只連上了無線,可能他的舞台太過枯燥無聊吧,只有在遊戲中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點偏題了,迴歸正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選擇,如果你正困頓於現實世界,那就好好的和內心世界聊一聊吧!

讀書真的讓人寧靜,不知不覺也就過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個岔路口即將來臨,以前我會很畏懼,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突然想起來我爺爺説:餬口飯吃總能做到吧?有點不爭氣,也一直很討厭“糊”的態度,但現在想想,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為什麼要去懼怕失敗呢?命運選擇了我,我也同時選擇了命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月亮要有,六便士也要有,要物質還是要精神?大多數人由生到死的過程是不斷物質化的過程,只有少數人,能脱離這具平凡的軀殼,追逐精神的自由。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若要讓我用一個詞概括這本書,我會用“荒謬”。一個拋妻棄子的自私者,一個懦弱無能的崇拜者,一個理直氣壯出軌的妻子,一個原始而不講規則的小島,一個後現代主義畫家的誕生。作者毛姆用極端的環境構造了一個脱離現實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把所有人都放在極端的天平。斯克裏特蘭德為了一個遲到的畫家夢,放棄現實,驀然一切,一心去尋找他的小島;斯克羅伊夫低下自尊不斷挽回傷害他的.兩人,一個在不斷摧毀他自尊的,一個將他的愛肆意踐踏;布蘭奇為了心中那一點自傲,把斯克羅伊夫的愛當作保護傘,等到雨過了,便將傘丟下。

毛姆用偉大而渺小來形容斯克裏特蘭德。他在平凡的大多數裏超脱尋找人類的那一片原始,捨去七情六慾,不為世俗所束縛,是那樣偉大;而他,又不得不在人世間找一隅,需要吃喝、睡覺,在形形色色的人羣穿梭,又是那麼渺小。在他人生的前四十多年也在尋找人生的智慧,有穩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發展,直到某一天的突然出走。這應該不是斯克裏特蘭德的突發奇想,而是之前的人生一直在準備,被某個愛的瞬間裹挾,在智慧的人生態度裏逢源。斯克裏特蘭德是一個永不停歇的香客,去尋找屬於他的神壇,他在塔希提島,創建了一個世界,屬於他的世界,在他的最後,又親手摧毀這個世界。

斯特羅伊夫是最接近現實而最脱離現實的形象。他需要愛,卻把愛當作人生的一切,他需要崇拜,卻把崇拜當作人生的一切,他需要善良,卻把善良當做人生的一切。斯特羅伊夫的懦弱和妥協令人厭惡,他就像那個被蛇咬了幾次還會救蛇的農夫。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期待斯克羅伊夫的爆發,對這些殘酷無情的事實嗤之以鼻,但他沒有,像一灘死水,靜靜流動卻又逃不過束縛。最後,他終於回到荷蘭的老家,去尋回家的庇護,去慢慢體會生活的智慧。

布蘭奇在脆弱易碎的時候接受了斯特羅伊夫的愛,在需要體會愛情的時候離棄斯特羅伊夫。她心裏一直存着對斯特羅伊夫的埋怨,這是不平等的結合,他在她無路可走的時候乘虛而入,迫使她不得不接受她的愛。斯特羅伊夫的愛越多則是對她的憐憫越多,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為她的緣故而作出的犧牲。

亞伯拉罕醫生奮不顧身跳上的亞歷山大港,放棄美好的前程,需要足夠的性格,有錢就是成功嗎?這就要取決於你對生活賦予什麼意義?在你喜歡的環境做你喜歡的事。

月亮和六便士能夠同時擁有嗎?答案是:你可以要滿月或者六便士,還是半個月亮和三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什麼樣的書稱之為一本好書,那就是讀完能夠給予你觀點、引發你思考的腦洞書籍。《月亮與六便士》這本經典名著,當之無愧。

國本書故事簡介: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去追尋自己虛無縹緲的畫畫夢想,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着。他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改寫現代藝術史的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囑咐妻子燒掉了他畫在牆壁.上的壁畫。

或“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着我們生活。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一些人為了生計疲於奔命,不知生活的意義何在,只為了得到更多的便士,買了車房,上個班,平平淡淡的過完--生,來這世上走一遭罷了。而這些人唯一存在的價值就是作為芸芸眾生中的--個螻蟻,一-個真正的動物,維繫生態秩序,庸碌的走下去。

一些人如查爾斯一樣,毅然、決然為一些人如查爾斯一樣,毅然、決然為了自己的自由、理想執着追求,終得傳世傑作。他們看見了星:晨

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人生充滿着很多的`哲學和道理。讀完本書我不經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是誰?從哪裏來?要到那裏去?

2.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嗎?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3我平凡、平庸嗎?

4踏踏實實的小日子過一-生會平淡無趣嗎?

5我的人生還有什麼可能呢?

6我的理想是什麼呢?該怎麼去實現呢?7我該怎麼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文章主張我們鼓起勇氣去追尋更有價值的人生,不要平凡的泯於眾生。但普通的生活其實和理想是可以相容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大潮流的體系下,我們可能會抱怨,我們也可以在體系的規則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我們不是查爾斯,沒有辦法都有極高的天;賦,成為一個非常成功且帶給人們影響的一個人。我想説的是:找到一個喜歡的人,一份喜歡的職業,一個熱愛的興趣,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讓自己的生活充實有趣這便是我所想的最大的理想.了。

胡適曾説:“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樣的意義。”每個人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才是價值的體現。無關大小、無關意義、無關平庸、無關影響。

幹什麼都是好的,但要幹出個樣子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這是我第一次讀完某本書想迫不及待的寫一些東西,這種感覺快要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了,書中給了我太多的震撼,這種震撼催促着我的內心想寫一些東西來緩解內心的這種感覺。讀完這本書後,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多疑問: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這個城市,有誰會在意天上的月亮呢?在思特里克蘭德完成那副曠世之作後,為何會囑咐塔莎在其死後將它燒燬呢?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等等,這些疑問一直在我腦海裏迴盪。

當我讀到思特里克蘭德放棄棄了自己温馨的家庭和穩定的工作,毅然決然的去追尋自己繪畫的理想的時候,儘管在其後的生活過得異常的艱辛,但我卻好似讀懂了老思,在某些時代,能為理想放棄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是多麼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一個天才來説就更為困難了,天才在又些時代是不為社會所接納的,所以天才要想繼續存活下去,只能變成一個瘋子。這也許就是老思理直氣壯的告訴別人自己拋棄妻子和優渥生活的原因了吧。

剛開始我看到老思拋棄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的時候,我對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充滿了深深的憐憫,但後來讀到後來的勃朗什。施特略夫與塔莎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其實無論是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勃朗什還是塔莎,她們三者是一樣的,不僅僅她們都沒獲得真正的愛情,沒有將老思變成她們想象中的樣子,而是她們三者都沒有真正理解愛情的真正內涵,就像書中老思所説:“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東西非常反感。

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邀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裏。老思雖然有着宇宙般深遠的思想,但其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沒有經受過慾望的考驗,所以他需要女人來發泄這份慾望,在慾望消失之時,他就不再需要了,這就是裏特里克蘭德太太她們三者的命運如此相似的原因了,因為從始至終老思把她們只是當做他發泄慾望的工具或容器罷了。

一直到後來老思來到塔希提島上,在這裏,他獲得了自己靈魂真正的解放,創作出了自己靈魂想要的東西:那副超越所有物質的靈魂畫作。他又開始被這個世界推崇,其作品在拍賣會上獲得了鉅額的價值,在他死後甚至成為了印象畫派的巨匠,但這些已與他無關,這也許就是瘋子吧。

這是一個缺乏理性的時代,所以,我感覺作者毛姆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個時代人們永遠不會同時得到月亮和六便士,或者説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樣的。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我們要做出理性的選擇,同時,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應多用一下我們的理性思維,少一點道德批判與道德綁架。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月亮與六便士》,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們聖潔的理想,滿地的六便士,就是我們世俗的生活。現實中的我們大都沒辦法灑脱到丟棄現有的生活,去追尋縹緲的理想。可為什麼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他説:“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他掉進了理想的河流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這是本性、是慾望、是執着、是信念。

每個人對“月亮”的理解並不同,僅憑腦子和理性,人和人是無法互相理解的。我是無法理解當畫家的魅力,但思特里克蘭德有了“畫畫”這唯一關注點,對潦倒的處境、刻薄的蜚語、拮据的生活便能泰然處之。我對這本書的感悟最深的也是這點:做我想做的,我開心就好,管你怎麼説。拋棄妻兒後,作者“奉命”追到巴黎,指責查爾斯:“簡直太沒人性了。”“你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查爾斯淡然的迴應:“是不害臊。”“毫不在乎。”面對指責心安理得、無動於衷,最後還蹭人家一頓飯。為了理想,對所有的討厭、鄙視、不理解都無所謂,還是會堅持畫畫。

可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有這份“無所謂”呢?聽到“這個專業前景不好”時,你還會堅持選自己嚮往的大學嗎?聽到“這工作賺不到什麼錢,都養活不了自己”時,你還會繼續自己熱愛的職業嗎?聽到“你這個想法簡直是可笑”時,你還會有激情去實現自己的一個創意想法嗎?

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禁錮了在別人定義的“功成名就”中呢?你沒考上大學,人家説你讀書不行,然後挑燈夜讀去熬個博士出來,可有一技之長也是一種出路;你沒買一二百平的房子,人家説你賺不到錢,然後日夜加班去掙個別墅出來,可有個温馨小家也很幸福;你沒當上叱吒風雲的領導,人家説你沒才能,非得各種競爭當上CEO出任總裁才行,可一份安穩的工作也能品味生活……

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説:“證券經紀人挺好的,這個工作很穩定。”然後老老實實在銀行上班;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説:“拋妻棄子,沒有一點作為男人的責任心。”然後繼續上班賺錢養家;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説:“你這個窮鬼,只能在昏暗的小閣樓裏畫畫,連像樣的`畫室都沒有,還做夢當畫家!”然後收起畫筆,逃回老家重新過上體面的生活;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説:“你畫的畫值不了什麼錢,你也出不了名。”然後自覺羞愧,躲在孤島上渾渾噩噩了此一生。那麼查爾斯也就只能是個證券經紀人,一個普通人家的男家長,一個平凡的人。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那麼地無動於衷,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評價、不計較得失回報、不介意境遇地位地去追求心中所想,最後才能在草屋裏畫出那幅鉅作。

對於“建議”、“流言”、“眼光”,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查爾斯的豁達,完全不為所動,只希望能夠學會屏蔽不良言論、過濾多餘“建議”,做自己想做的,內心安寧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