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4段:秋天來了、景色真美、物產豐富、讚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通過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繪到秋收的喜悦,寫盡了北大荒的美麗富饒。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二、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遊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後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於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想象,説寫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輕讀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聽到了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大豆為什麼歡笑?高粱為什麼唱歌呢?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並通過課前的觀察,説説:我們這邊秋天的田野有什麼豐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們當作人來説幾句呢?學生有的説:“一陣風吹來,金黃的稻子笑彎了腰,像在給秋姑娘致謝。”有的説:“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歡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寶寶呢!”還有的説:“棉花在張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課後再讓學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觀察,記錄下他們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綠中帶黃的草坪、路邊盛開的菊花、飄舞的樹葉、飄香的果園……有了具體的感知,學生寫起來就感到有話可寫了。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多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調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了《北大荒的秋天》。這是一篇文字優美,可讀性很強的佳作。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不曾有這樣的經歷,也沒有去過北大荒,但我卻被北大荒人淳樸、熱情、善良、勤勞深深打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片景,感受這份情,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課堂上能有一定的'條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並通過“自由讀——理解讀——有感情朗讀”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讀悟能力,瞭解課文。

2、注重引導學生從“天空、小河、原野”感受景色優美,從他們的特點學習作者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並練讀有關句子,體會語句的準確及形象。

3、比較重視比喻句和擬人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區別、練説和仿寫。

4、在提問時不是太精當,顯得有時範圍太大,學生可能缺少明確的目的性。

5、因為教學內容較多,顯得節奏比較快,部分學生可能跟不上。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3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沒有課件,講起來有些難度,孩子們不能直接感受到北大荒的美麗與富饒。

在備課開始時,我對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麼美麗富饒,怎樣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呢?我首先讓孩子們回家自己查資料,找圖片感知,瞭解如今的北大荒和過去的區別。有些孩子沒有回家蒐集,導致課堂中有些地方就不能理解。

教學中的機智。備課時要精準到自己説的每一句話,可是還是會有一些自己料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我問出一個問題,“大豆搖鈴千里金”這句話怎麼理解?孩子們説“大豆發出的聲音遍地都是金子。當時愣了幾秒鐘,不知該如何接引導下去,只好讓孩子坐下再找另一個孩子來回答。當時備課時,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真到了課堂上竟一時語塞了,以後還要在課下準備時,多想,多思考,以備應對上課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的是按課文的思路分出總分總,讓學生通過朗讀、學習理解這篇課文,在課堂上達到會背。讀一段,背一段,最後背誦全文後,找個別孩子,一個提問上半句,一個回答下半句。課後研討課時,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在背課文這個環節中,我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坡度,給學生適當的坡度,讓學生有信心的背下去。

講課後,通過辦公室老師的指導,從中也找到了不足,這篇課文中描寫北大荒現在的'美麗,不單單隻寫了美麗,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説,現在的美麗也是靠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我只講出了她的美麗,卻沒有深入的研究,這個美麗是怎麼來的。任老師的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你想到的設計內容,到課堂上只能講出一半,何況你都沒有想到,更不要説講出來讓學生知道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努力充實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們樂於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學習知識。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4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描寫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美麗風光和豐收時的熱鬧景象,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如今的北大荒是個美麗又富饒的地方。

課文描繪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向學生展示了北大荒是勞動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課文。秋天,對國小生並不陌生,應該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經驗。但北大荒卻是比較生疏的,需要教師幫助。由知道的推測不知道的,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好機會。

所以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等等,讓學生初步感知北大荒的美麗。但是我在講授過程中,安排了太少的時間去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書,學生很難從讀中感悟出北大荒的美,而是從我的灌輸中機械式的認為北大荒是美的,所以自我感覺是失敗的!

第二課時,是在之前孫校長和楊老師及譚老師的課後講評下去上的.,不過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整節課應該圍繞着北大荒到底哪裏美,怎麼美展開,力求將學生放在主導位置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北大荒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哪些詞表現了天空的美,再説一説原因,結合現在的天空感受一下。其實,秋天就在我們身邊,在“真像是美麗的仙女在天空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句話上也可以有些拓展,例如讓學生説説這樣五彩斑斕的天空還可以是什麼真像什麼一樣在做什麼,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感受流雲的美。第四小節,美在原野的熱鬧非凡。原野的熱鬧非凡,如何美?大豆搖動豆莢嘩啦啦笑,高梁揚起黑紅的臉龐樂呵呵的演唱,那是豐收的喜悦,豐收的歌唱,這不是世間最美的景象嗎?在教學第四小節時,應該總結本小節的寫作特點——總分方式,對學生今後作文會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對學生提出的“大豆搖鈴千里金”的解釋也遠遠不夠,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出“千里”這一詞和怎樣是“搖鈴”,這一點上我做的遠遠不夠。

這篇課文上的實在有太多太多不足之處,雖然在第二課時自己又進行一些彌補,但是仍有不足之處,我會繼續努力,很感謝語文組的老師和校長在百忙之中給我指導!我會努力鑽研教材,使自己在教學上更近一步。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5

我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五小節時,這個小節主要講了北大荒的秋天物產豐富。在教學這一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大荒“物產豐富”,學生通過閲讀很快就找到了“這裏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裏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通過讓學生想像“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在這個季節裏捧出什麼樣的寶物來。”學生們很快就能體會到北大荒“物產豐富”。

可是對於“大豆搖鈴千里金”學生們不能夠從中體會出來“物產豐富”,究其原因是學生們不知道“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麼意思,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是怕浪費時間,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還是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呢?如果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就沒有意思了,學生們也少了一次開動腦筋的好機會,於是我就不着急了,讓他們在仔細的讀一讀課文,思考一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過了一會兒,有人舉手了,説:“那裏的糧食成熟了,有很多高粱、稻穀。”看來他們還是沒有把課文讀懂,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理解課文。我讓學生接着再讀一讀課文,再好好地思考一下,學生們有一次埋下頭去讀書,這次學生們終於讀懂了“到了秋天,大豆成熟了,田野裏一片金黃。”在這裏我又讓學生聯繫前文描寫大豆的句子“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通過朗讀學生們腦子中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秋天到了北大荒原野裏成片的大豆成熟了,一陣風吹過來,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就像在搖動着鈴鐺一樣,田野裏一片金黃。這時,前排的一位學生激動地叫了起來:“在這裏呢!”我一看,他正指着書中的插圖呢!是呀!書中的圖片多好地解釋了“大豆搖鈴千里金”。那黑紅黑紅的高粱,藍綢子一樣的小河,還有那滿山遍野金黃色的大豆,多麼美的景色呀!讓人不由得感歎“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如果我能早點運用插圖學生在理解起來應該更加容易點。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6

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本篇課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生動,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呢?

一、注重詞語積累。

比如第二小節中描寫流雲,作者運用了“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色彩的詞,把流雲流光溢彩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表示色彩的詞彙就該引導學生記憶積累。課後習題4就是指導我們進行這樣的工作。這樣的詞彙當然還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黃、草綠、茄子紫……當學生記憶的倉庫中積累了豐富的詞彙,表達時才能靈活自如地選用。這篇課文中值得積累的'詞彙還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見底”、“遍地金黃”等成語,還有“嘩啦啦”、“樂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詞語。

二、學習語言表達。

如第三小節描寫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把水面比作“明鏡”,還運用了“清澈見底”、“靜靜地”等詞彙充分表達了小河之美。如果把這個段落改寫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裏。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文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初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雖然説得清楚的學生不多,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有所感悟。經常進行這樣的學習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意識就會增強了。再如第四小節寫“原野熱鬧非凡”,是一種典型的“總——分”結構,先概括後具體。學習之後請學生以“教室(校園、市場、操場)熱鬧非凡”為題進行説話寫作練習,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遷移。

語言積累、表達的基礎是理解。對於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句當然要引導學生理解,最起碼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課中寫“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對於學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問題,這從學生的作業中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就不得不進行一些講解與指導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7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着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有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學生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麼説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為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説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麼還要叫“北大黃”呢?接着,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8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麼説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為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説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麼還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四、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遊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後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於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9

談到《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黑白記憶》,這是作家肖復興剛推出的一部回憶錄式的長篇紀實文學。作者在xxxx年8月重返北大荒,時隔22年後再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面對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面對現在依然生活在那裏的老農和老知青,面對那些永遠留在那裏的知青亡魂,作者的心靈再次受到衝擊和震撼,感情的閘門再次被衝開,於是開始了一次追憶如夢年華的青春之旅。當然,我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沒有去過北大荒,但是我卻被北大荒人的淳樸、熱情、勤勞、善良深深打動。正好這時學校安排我上一堂公開課,也正好我教到這兒,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篇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説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4段,分別講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以及作者對北大荒的秋天的熱愛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通過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繪到秋收的喜悦,寫盡了北大荒的富饒。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着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的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然後,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北大荒現在四季如歌的景象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此豐富學生對於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教材。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並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練而又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我很希望讓學生將這段話讀好。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歡快的逆水而遊。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出現,使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這時,我説:如果説,靜靜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中,是一種寧靜的美!那自由活潑的小魚則是一種靈動的美,這一靜一動我們要在讀中細細品味。首先,我示範讀。接着,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我再指名讀。最後,全班齊讀。這一段,學生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以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為例,這一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份熱鬧,首先,我讓學生輕聲讀這一段,並注意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聽到了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麼説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為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説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也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只有撥動了孩子的心絃,孩子才會對語文魂牽夢繞。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個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麼還叫“北大荒”呢?你們知道當年的北大荒是什麼樣的嗎?接着,展示了兩幅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都大吃一驚,昔日的北大荒居然這樣荒涼。然後,我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奔赴到這冰天雪地、莽莽荒原。他們修水利,開荒地,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同時出示北大荒人勞動以及現在一年四季美麗景色的圖片。接着,我讓學生討論:現在,你覺得“北大荒”這個名字還合適嗎?名字由“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真正的變化是我們創造的嗎?最後引用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的一段話,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北大荒的歷史變遷,就是一部壯麗的史詩。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寫着閃光的詩句,這部史詩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萬萬的墾荒戰士,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年年月月地刻寫着,一代一代地刻寫下去。”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以前的荒蕪和現在的美麗的嚴重反差,孩子們應該能深刻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天空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0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以極其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大荒無比的熱愛之情,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問題還值得我繼續改進:

一、精練基本功

在教學中,我向學生介紹北大荒的時候,描述的是“當地的勞動人民通過辛勤的'勞動將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而課後老教師告訴我,北大荒其實是被解放軍改造的,準確地來説應該是軍墾農場。在這裏我就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僅靠腦海中的記憶就完成了給學生的灌輸,導致了一個小小的失誤。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精練基本功,保證向學生介紹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背景介紹都有據可依。

二、以畫促讀

課文第三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我很希望讓學生將這段話讀好。可是,我一連請了幾位學生,發現他們不是讀得生硬、毫無美感就是虛空、為讀文而讀文,沒有流露出真正的情感。在課後,我請教了老教師,感覺到:應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來感受美。所以,我準備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相信當我再次請他們朗讀的時候,同學們一定會對這麼美的語句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朗讀起來感情也會更加豐富。

三、以演促讀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因為學生離農村生活比較遙遠,對農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在閲讀過程中未能體會出其中的“歡快”的感情。在課後,我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相關教學視頻,發現“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後分角色表演”的辦法很是有效,所以,我準備在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先看課文的網絡動畫,再分組表演“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和“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等動作,讓他們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教室裏來,讓課堂也熱鬧非凡,在深入理解語境、情感的基礎上再品讀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1

這篇文章寫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大荒無比的熱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以畫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這片景,體會這份情。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北大荒天空的美。教學時,我先畫了藍藍的'天空,當學生讀好了流雲變換的句子時,我説,老師要變魔術啦,接着,我用彩筆當場畫上了流雲,同學們驚奇地喊着:哇,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真好看啊!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這一段文字。

看到圖畫幫助學生讀好了天空,教學第三自然時,我靈機一動,鼓勵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筆進行畫畫。他們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作畫的興趣很濃。然後,當我請他們朗讀的時候,我感覺到同學們已來到了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邊,正津津有味地欣賞美景呢!

看來,如果在朗讀前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境與情感,學生一定能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2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真摯感情。如何將這樣的美文講解得生動優美,恰如其分揭示文本內涵,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展示美的舞台,成為領略美的田園,是我苦苦思索的問題。因此在這堂課上我精心設計了一些環節。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着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有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學生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輕讀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説聽到了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説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大豆為什麼歡笑?高粱為什麼唱歌呢?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並通過課前的觀察,説説:我們這邊秋天的田野有什麼豐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們當作人來説幾句呢?學生有的説:“一陣風吹來,金黃的稻子笑彎了腰,像在給秋姑娘致謝。”有的説:“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歡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寶寶呢!”還有的説:“棉花在張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課後再讓學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觀察,記錄下他們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綠中帶黃的草坪、路邊盛開的菊花、飄舞的樹葉、飄香的果園……有了具體的感知,學生寫起來就感到有話可寫了。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多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調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3

xx老師在我執教的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1、一堂成功的課,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教學過程。

2、教師的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懾力量,每説一句話都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的注意力。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要具有親和力。當一個學生正在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時,作為教師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這位學生身上,而忽略了班裏其他的.同學,這樣會導致這部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維脱離了課堂(有的學生趴在桌上,有的學生東張西望,還有的學生無所事事的隨意的做着小動作……)當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時,就顯得微弱了許多,這樣就大大地減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4、對於課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詞未能很好的把握,沒有完全讓學生深入地去體會感受。一碧如洗、抖動、燃燒……當講到“一碧如洗”這個詞時,不僅需要讓學生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天空好象被水洗過一樣,非常美麗),更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到,天空被水洗過後的那一種乾淨、明亮。我們不能把重點放在“洗”這個字上面,而應該把重點放在“乾淨”這一個詞上。説到“燃燒”這一詞時,教師沒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應該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北大荒的人們那一種豐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沒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原野的“熱鬧非凡”。在這兒,可採取一種對比的方法,先出現一小片大豆,再出現一大片的大豆,讓學生在視覺上有一個真切的感受:大豆的多,笑聲也就多,進而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下面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高粱”和“榛樹葉子”這兩塊內容。用這種方法就更能讓學生體會“熱鬧非凡”,然後朗讀的時候也就更有感情了。

5、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應教師應該及時做糾正。在教學到“沉甸甸的寶物”時,我提了一個問題:除了大豆豐收了,還有些什麼呢?學生中有人回答“蘋果”、“香蕉”……這些都是南方的水果,這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課文中講的是北大荒的秋天,而非我們這裏的秋天,北大荒的秋天盛產的是大豆、高粱、小麥、山查……一些農作物。

經過xx老師的細心指導,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更要虛心學習,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把一個全新的我展現在大家面前。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4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三年級上第2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課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全文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

首先運用課件,展示北大荒,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因此在我們級部共同討論這堂課時,上過這堂課的戴老師和丁老師都強調了北大荒圖片的重要。是呀説到北大荒,連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更不用提學生了,但是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麼美麗富饒,和我想象得太不一樣了,那麼如何讓把一個自己一直認為貧窮落後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確實讓學生親眼見一到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雲,清澈見底的小河,學生們在看到後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麗,喜歡上這美麗的北大荒,其實我已經看過無數次這些圖片了,可是當在課上再次看到還是禁不住和學生們一樣為此驚歎,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其次,加強朗讀的在課堂上的時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其實我自己非常想利用這篇文章讓學生練習朗讀,但是總是沒有能夠給學生留充分的朗讀時間,在備課中我也設計了朗讀的環節,但連自己也覺得讀得太少,形式太單一。在級部教研中,大家不僅提出了這個問題,也幫我想出許多好辦法。可以自由讀、範讀、指名讀、配樂讀。比如在教學小河時,因此小河的淨靜兩個特點,採用讓學生先靜靜地讀。然後知名再讀,讓學生遭朗讀中進一步體會小河平靜的特點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還有課文最後的拓展也是課文的一個高潮和主題的深化。我在課的最後,出示“現在的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可是你知道以前的北大荒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問題,接着,我展示了幾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才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 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是學生更能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在這堂課中讓我覺得最受益匪淺的是和級部老師的備課的過程,在備課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丁老師、王老師這樣的老教師的豐厚教學經驗。在備課開始時,我對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麼美麗富饒,和我想象得太不不一樣,怎樣把一個自己一直認為貧窮落後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呢?在於丁老師的討論中,他向我提到了一點,就是如今的北大荒有一個新名字叫北大倉,倉庫的倉。使我對北大荒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也對講這節課有信心,通過回去大量的查閲資料和圖片是自己更加了解北大荒

當然也感受到像戴老師這樣教學骨幹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備課中戴老師提到北大荒生長什麼農作物和植物,本以為自己對北大荒的資料已經很瞭解了,可這樣一個小問題卻忽視了,也許在教課中這個小問題不會用,但是對教學的細心、深入研究值得我學習

在教研小河這一段時,不僅僅這是看出小河的清澈,也能從“靜靜”這樣詞語看出小河的平靜,因此在朗讀中避免齊讀,靜靜的朗讀,真的是從讀中悟,在悟中讀。在級部研中,我真正知道了,也看到了什麼叫深入鑽研教材,吃透教材。

這節課我的問題有很多,但是能從中有所收穫也是值得的。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5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優美的文字對學生具有感染力。對於課文的教學,我本節課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熱鬧。因此,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重點,提煉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學生提煉出天空、小河、原野。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中的畫面,把文字轉化為畫面。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藉助重點詞句來體會文本的內涵。我在本節課上採用了重點詞突破法,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凸顯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點詞“熱鬧非凡”,讓學生細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寫出原野的“熱鬧非凡”。再來品讀大豆、高粱、榛樹這三種景物的特點,從“演唱”“笑聲”“燃燒”等詞感受的原野的“熱鬧非凡”。

“先總後分”構段方式學法遷移。在上一課《練習與測試》的課外閲讀部分中,有一題和這個寫法是相同的,所以我順勢在課堂上進行“先總後分”的學法遷移,學生們不僅記住了這個寫法的特點,而且也學會了遷移運用。

不足:時間沒有調控好,課堂的進度、課堂的伸縮性沒有拿捏準,以至於留給學生讀與寫的時間過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課文中,另外詞語運用練習不足,如“下課了,校園裏熱鬧非凡!”為開頭,練習寫話,這節課沒有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