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説課稿6.43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活動來源:

本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實際需要。回顧平日裏,每每出現這樣的一幕:散步時孩子們説:“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帶孩子們參觀完國小後,孩子們總圍繞在我身邊説:“老師,國小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那邊的老師也比我們幼兒園的多”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他們:那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説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為此我們利用“一課三研”這一契機,選取了幼兒感興趣的“守恆”這個活動作為我們教學的內容,利用“闖關”遊戲,引領孩子一步一步感知、理解“面積守恆”這一概念,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説教材:

根據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守恆”作為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內容之一,其影響對幼兒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守恆的範圍較廣,包括數守恆、長度守恆、液量守恆、物質的量(固體量)守恆、面積守恆、質量守恆、容積守恆等。但“面積守恆”對於大班孩子來説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對守恆觀念還比較缺乏。大班幼兒好學,認知能力明顯發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因此,我們選擇了《誰的花園大——面積守恆》,設計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拼擺圖形的方法,讓幼兒獲得測量的方法和經驗,為幼兒的學習搭建平台。

三、説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數學活動的總目標是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他們願意並喜歡數學活動,培養幼兒具有正確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班的孩子對探究的興趣濃厚,能較敏感地捕捉關注周圍的空間及數量的變化。

根據科學領域的目標,幼兒園新《綱要》的理念及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用數格子的方法,測量、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感知面積的守恆。

2、在測量中,知道正方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

3、萌發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重點是: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操作性,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驗圖形面積的守恆。

活動的難點是:在測量中,知道正方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理解圖形的面積不會受其擺放形式及形狀的變化而改變,在拼擺遊戲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説準備:

本次活動以幼兒操作為主,所以為幼兒準備了操作材料:

每組一份大小一樣的小三角形若干,正方形模板人手一份。

其次,遵循新《綱要》中“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激發幼兒操作的主動積極性,製作了動物花園的課件,使數學活動更遊戲化、生動化。

五、説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發興趣,引入主題

師幼一起聽音樂進入活動室,請小朋友圍着花園坐下來。

動物幼兒園裏,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山羊爺爺在為每個小動物們分一塊大大的方形餅乾,等輪到小熊的時候只剩下碎成兩塊小小的三角形餅乾,老師就把兩塊三角形餅乾都給了小熊,其他小動物不高興了,都説小熊分到的餅乾最大,小熊感到特別委屈,想請小朋友來評評理,你們看看真的是小熊的餅乾大嗎?

幼兒回答,教師進行對比和驗證。原來這兩塊三角形餅乾拼起來正好是一塊正方形餅乾,他們每個小動物分到的餅乾大小是一樣的。

(二)探索對比方法

山羊爺爺看我們的小朋友這麼能幹,想請你們來進行闖關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啊?好,現在進行第一關:

出示ppt圖片。小貓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小兔也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它們都覺得是自己的花園大,到底是哪一個花園大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還有沒有更好、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三)學習測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測量工具: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瞭解測量的基本方法。

師:剛剛在故事中,我怎麼來使用正方形這個測量工具呢?(幼兒回答)我們可以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把花園鋪滿,然後再括號內寫上數量,小貓的花園用了幾塊正方形,小兔的花園用了幾塊正方形,看誰的花園用的正方形多,就是誰的花園面積大。記住在拼的時候要角對角、邊對邊。請大家試一試。

2、幼兒嘗試測量

師:放PPT驗證。小兔家的花園用的'正方形多,而小貓家的花園用的正方形少,所以小兔家的花園面積比小貓家的花園面積大。

(三)測量方法的運用鞏固

1、哇,你們真厲害,你們還有信心進行闖入第二關呢?小牛和小象也想比一比,誰的花園大?觀察它們的花園有什麼特徵?(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用這兩種測量工具應該怎麼放呢?怎麼數呢?

師:原來,我們可以先把正方形放滿,在放三角形,這樣就很容易數出來了。

2、幼兒操作

師:原來,可以把兩個三角形合起來成為一個正方形(播放課件)兩個花園是一樣大的,可是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原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

3、幼兒操作,做完的幼兒把紙貼在展示板上。

(四)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其他的測量工具。

如:尺子、線條、棒子等。

六、延伸活動“用擺放圖形的方式來感知面積守恆。

師:你們已經成功闖了兩關了,你們還要闖第三關嗎?這一關也是最難的,你們有信心嗎?我們新的幼兒園正在建造當中,張老師想請你們來當設計師,幫我們設計出兩個面積一樣的花園。這是我設計的花園(出示事先設計好的圖紙),你們來看看,它們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時不一樣的?

師:原來,我設計的花園面積是一樣的,都是由10塊正方形組成,但是他們的形狀可以不一樣。由兩個三角形變成一個正方形。那現在就請你們來當小小設計師,為我們新的幼兒園設計花園吧,記住,一定要面積一樣,形狀可以不一樣哦!

七、活動亮點:

1、整個教學以“闖關”為主線,形象地將數的守恆展現在幼兒的面前。運用闖關遊戲,把各環節串聯在一起,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的內容。同時,活動中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達到教學的目標。

2、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數的守恆,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比例第一課時的內容。我的説課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下面我將詳細説課。 一、説教材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基礎上教學的。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是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先決條件。

依據國小“新課標”的要求,參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通過自學,讓學生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能用兩種形式寫比例。

(4)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歸納能力。

其中教學重點是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教學難點是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能正確組成比例

二、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教材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我校以生為本,和諧課堂;過程簡單,效果紮實;培養自信,快樂愉悦的高效課堂理念,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與“和諧教學法”為主,並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現、發展、形成的過程,使教法與學法融為一體。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説過:“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去發現,而不是草率的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義和性質,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概括知識的'能力。

三、説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

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人身上的有趣比嗎?例如:將拳頭翻滾一週,它的長度與腳的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長與身高長度的比大約是1:7??

你們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麼用處嗎?比如你到商店去買襪子,只要將襪底在你的拳頭上繞一週,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如果你是一個偵探,只要發現了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身材的大致高度??。這裏實際上是用這些比去組成一個個有趣的比例去計算的。你想知道什麼叫做比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

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用學生感興趣的身體上的有趣的比和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聯繫起來組成比例,用形象直觀的例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情緒下進入新課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使學生帶着問題主動地參與本課新知識的學習。(二)、探究新知

1、動手計算、探究比例的意義

出示教科書中的主題圖,找學生説出這些國旗的長和寬各是多少?讓學生用兩種形式寫出長和寬的比。指名彙報並板書其中的兩個比,之後讓孩子求出它們的比值。

觀察求的比值,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會説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這時完善板書。告之學生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時引導學生觀察板書,結合剛才的計算,描述比例的意義,然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並讓學生齊讀一遍。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

讓孩子由身邊的實際問題提煉知識,經歷了計算、觀察,自己總結出了比例的意義,加深孩子的理解。

2、組織看書,認識名稱

我們已經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那麼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呢?自學教材第34頁內容。

學生彙報,板書名稱。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3、利用新知,學以致用

在主題圖的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來組成比例?這一環節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討,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刺激學生多方位思考。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我們知道了比例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那麼比例有什麼性質

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後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2.4×40=96 1.6×60=96

你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説出來?

最後教師歸納並板書出: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5、小結:研究到這,我們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有幾種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説説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這題既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質,也為下節課解比例奠定了基礎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10:2.5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用4、5、6和( )可以組成比例

四説板書設計

這節內容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一年級下冊第31課《地球爺爺的手》。本課主要以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地心引力。”

教學程序我分為4個環節:

1、導入新課,2、學習生字、詞語,3、分析課文,解決疑問,4、課內擴展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手的圖片,讓學生説説手的用處。從而引出地球爺爺的手。由手引出地球爺爺的手,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二、學習生字、詞語

通過昨天的預習和在課文中的識字,讓學生看大屏幕找小老師教教大家,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後再通過生字來組詞,加深對生字的印象。並讓學生讀一讀課文中的關鍵詞。

三、分析課文,解決疑問

同學們生字和詞語都掌握的較好,讓學生自由讀,誰喜歡哪個自然段就讀給老師和同學聽,給同學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讀完之後教師提出問題:地球爺爺的手指的是什麼?你是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的?是誰説的話?指導地球爺爺説的話。(用粗重、緩慢的語氣讀)指導讀出感情。然後又我問:“地球爺爺的手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我説:“地球爺爺的手真的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嗎?課文中的誰看到了?”從這個問題導入童話故事的開始,在童話故事中,主要是讓同學們讀好三個小動物之間的對話語氣。

猴爸爸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小猴子高興的語氣,特別是讀好小猴子的請求語氣,這一點教師要範讀。在對話中引導孩子融入角色,讀懂故事。講到小兔子説的:“是呀,地球爺爺怎麼幫忙啊?” —讓學生看地球的圖片,然後用磁鐵吸引鐵釘,來與地心引力相比較。形象直觀,又有利於低年級理解地心引力這一抽象概念。解決開始的疑問,看來地球爺爺真的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我又問:“你還能舉出地球爺爺是有手的例子嗎?”同學們舉了好多例子……讓孩子們舉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對地球的奧祕產生興趣。

四、課內擴展

1、舉例太空中的宇航員失去重量漂浮在空中,強調地心引力對我們的作用太大了。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呢?讓學生説説怎樣保護地球,從而樹立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2、英國科學家牛頓,通過蘋果落地發現了地心引力。

3、讀關於“地心引力”的兒歌。

課內擴展是讓同學們知道地心引力對整個地球的重要性。

五、説板書

《地球爺爺的手》是本課的課題,地心引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是地心引力的作用,省略號説明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多。

教學反思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本課的教學中結合課文中的小動物主人公,結合生活常識,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體會感悟,讀懂故事,事實證明不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確實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地心引力。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特別的作業》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主題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愛護”為主題,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睦相處,從而培養環保意識。本篇課文通過學生們完 成 老師佈置的別開生面的作業:找春天,瞭解了小麗的“特別的作業”——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通過本篇課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原有知識水平較低,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但他們同時又具備了想象力豐富,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麼的求知慾望,因此,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擬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三、教學目標:

(一)1、知識與能力: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為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知道“愛護”的含義。。

3、情感與價值觀:增強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愛護”的含義。

難點:培養學生以團結協作精神為主的學習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孩子們能在課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與大自然做朋友。進而感悟春天的美、語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

五、學法指導: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理解本課的主題——愛護花草樹木,

2、圍繞誰的作業最好這一中心問題展開討論,明白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道理,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

六、媒體運用: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演示,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不脱離文本。

七、教學過程:

(一)、走進生活,目標定向。

在教學本課時,正值春季,校園中到處桃花開放,柳樹發芽,一片春意昂然,因此,在上《特別的作業》一課前,我帶領孩子們舉行了一次到校園中找春天的活動。讓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首先感受到春天的美,孩子們在觀察的過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我在活動之前對學生提出要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筆記:把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帶到課堂中,在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現實世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願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此同時,本環節的設計為下面教學環節做了鋪墊。

(二)、促進想象,感悟語言。

當學生們回到課堂之中,把自己收集到的並進行彙報交流。我在學生説的過程中適當板書;同時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使學生在交流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三)、交流體驗,探究感受。

當孩子們熱火朝天地介紹自己的資料時,我適時地出示多媒體,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景色。並告訴學生這些圖片的:是課文中小麗的同學蒐集到的,然後問學生 “誰來幫他們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利用文本彙報讀文:此時出示多媒體(“有的……有的……有的……”這種句式。)並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把同學們收集到的信息也用這樣的句式來説一説。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美景,同時也不脱離文本。接下來我又出示實物:桃枝和柳條。並告訴學生這是剛剛老師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孩子們此時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引導學生交流:你認為誰找到的春天更好?讓同學們再次進行組內交流,並闡述小組的看法。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情感來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在互動中煥發他們的創造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培育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水到渠成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我沒有生硬的提問,也沒有説教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而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相互對比,反覆推敲最終發現問題,最終明確“最好的”作業是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保護花草樹木為目的特別的作業。

(四)、引伸感悟,環保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我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恰當地在這樣的“對話”場景中,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從各種束縛中超越出來,在感悟中體會到要愛護花草樹木,與大自然做朋友,體會人性的美。在這一環節中,我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就是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活動,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學生。

(五)、創設情景,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什麼方式也可以把春天帶到課堂上來。學生再次彙報時就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照下來,唱出來等等。

(六)、情感昇華,總結全文

在教學的最後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一同參與,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真正地理解“最好”的作業這一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當老師出示實物:“柳條和桃枝”時,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結構的侷限,有部分學生始 終認為 老師收集到的作業是最好的,根據這一問題,要進行多次的對話交流及講解,才使全班學生都徹底明白“最好的作業”的真正含義。不過,正因為是反覆的討論交流才得出的結論,所以如果運用得恰到好處的話,此環節有會成為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説課稿 篇5

第一部分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該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初次在英語中接觸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繫的時間,學生有了一定的關於時間的生活經驗,也有想用英語表達的慾望。本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非常重要,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本單元的其他學習也就迎刃而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喜歡學習有趣的英語單詞,唱英語歌,翩翩起舞。但是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理念:

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小英語教學,成為正常教學中的理論基礎.那麼英語教學,是否取得成功主要看是否培養了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引導了他們嘗試用英語進行思維;是否幫助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打下將來進行英語學習的基礎和感受外語的能力。在一節課中可以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而如何在生活學習中持續保持他們的興趣呢?在一翻思考後,我在一節課上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完成教學任務,另一個是在教學中滲透培養英語的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 能力目標:

(1) 學會問What time is it?

(2) 能夠根據時鐘,用英語表達時間。

2. 知識目標:

(1)Word: time clock watch midnight half past

(2) What time is it?It’s…o’clock. It’s half past…

3. 情感、文化目標:

(1) 使學生增強小組內外的合作、競爭意識。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讓學生熱愛時間,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重點:o’clock/half past/midnight/clock/watch/time

2.難點:Sentences: What time it is? It’s…o’clock. It’s half past….

課前準備:自制鐘面模型

(四)教學過程:五步教學法

第二部分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中,我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注意單詞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會用到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三部分説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語法現象,總結語言規律,來獲得知識。通過小組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