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物理説課稿3篇

説課稿2.6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物理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物理説課稿3篇

物理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第節(板書題目)。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説明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律反射規律、折射規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探究慾望,培養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瞭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方法與過程: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3、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象引入知識,理論聯繫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啟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運用討論法、發現法等教學方法。

八年級學生處於中學期間的過度階段,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等學習方法,着力開發學生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表現空間。

四、教學過程

為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象,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光源定義。

請學生思考: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學生積極思考回答,並進行小組討論對學生舉出的光源進行分類。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光是沿什麼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教師引導學生理論的得出需要實驗的驗證,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請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小組分別展示光在空氣、液體、固體中的傳播。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學習,自己實驗得出結論,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二: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接着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並請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課本“想想做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麼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得出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

活動三:探究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於聲速。光速多大呢?教師向學生講述光的傳播速度,並引導學生閲讀課本“科學世界”的閲讀材料,教師拓展知識讓學生適當瞭解有關光的傳播的知識。

第三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麼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課外作業是課內作業的延續,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3題

選做題:第3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4題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五、板書設計

為了使板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上板書。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物理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自由落體”,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聯繫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紐帶。

《自由落體》節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節,本章是在之前運動基礎上的補充,自由落體是一種特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本節課主要講解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公式,為接下來研究特殊的運動打下鋪墊,在整個高中課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瞭解學情,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任務。

我所面對的學生,對於自由落體運動,學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體會,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中以老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可以加深學生對於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在探究物體下落快慢的過程,樹立科學嚴謹的態度,並通過實驗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四、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點是,難點則是:

重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特點和規律。

難點: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無關。

五、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師生問答法,小組討論法,課堂練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部分,為此我將它分為導入,新課講授,小結和作業4個部分。

1.引入新課

為了使學生更好了解本節課的知識,我將採用故事導入的方式,向學生講述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與質量有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故事導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設計了探究問題,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課堂,可以加深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2.新課教學

上課之初,我將採用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一張紙和一個石塊同一高度釋放誰落得快?探究落地時間與什麼有關?學生可能會認為重的.物體下落的比較快,有的 也會認為兩者下落是一樣快的。

接着我將進行兩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實驗:將揉成團的紙和石頭同時同一高度扔下,發現二者幾乎同時落地。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物體,落地時間相同。第二組實驗:將相同大小的紙,一張揉成團,一張平攤,同時下落。發現紙團下落得快。學生觀察得出相同質量的物體下落時間不同。以上兩組對比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以上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

為了驗證空氣阻力的影響,我將採用牛頓管進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將進行如下操作,第一次直接將玻璃管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二次利用抽氣機抽取部分空氣,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三次抽取全部空氣,變成真空狀態,觀察下落情況。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得出小羽毛下落慢是由於空氣阻力,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所有物體同時下落。接着引導學生總結自由落體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條件:靜止只受到重力

3.鞏固(課堂練習)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在多媒體展示習題,讓學生區分哪種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

習題的訓練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的進行接下來的作業佈置。

知識歸納小結

在課堂的最後我將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本節課的總結,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教師需要給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再章節最後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作業佈置

對於課後作業,我將佈置太空測量質量的方法,讓學生結合書上材料對本節課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採用提綱式,重點突出,可以很好的幫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物理説課稿 篇3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壓強》。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等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識後另一種力的學習遷移,是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是整個單元的理論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在結構上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同時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了解生活生產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③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觀察生活中各種有關壓強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②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經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所以確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作為本課的重點;又因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如何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真聽講,且容易理解並掌握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本課選用講授、討論、觀察、探究和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求教法選用恰當,又要求學法運用正確,而且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點,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我引導學生運用“閲讀、觀察、討論、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閲讀,瞭解教材內容,產生疑問,認真聽講;通過觀察,認識實驗現象,加深理解;通過討論,開拓視野,鞏固知識,提高運用能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四、説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才能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1、引入新課:

以幻燈形式出示教材第76頁中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片,思考並討論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2、壓力的教學:

教材沒有給壓力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壓力。因此為了使學生了解壓力的概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把書放在氣球上。接着提出問題:“氣球形狀改變受什麼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作用在哪裏?方向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總結出壓力的概念。

3、壓強的教學: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並演示二個小實驗:

實驗一:書壓氣球,然後逐漸多加幾本書。

實驗二:用粉筆、牙籤分別壓氣球。

然後提出問題:“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通過這二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學生探究:

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採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啟發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進行實驗探究。

本節的探究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我採用分組探究實驗活動,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砝碼、鉛筆等來完成教材第77頁實驗,比較在壓力不同時的壓痕深度有什麼不同。在完成實驗以後,我讓學生用手壓鉛筆兩端感受壓力的效果不同,然後由老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樣分層次的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自覺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3)壓強計算公式:

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麼來表示呢?這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一個新物理量——壓強。啟發學生回憶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接着,繼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及公式變形。結合壓強計算公式學習壓強的單位並説明其物理意義。列舉實例對壓強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然後,通過講解例題加強對壓強公式的應用和加深對壓強意義的理解。

4、壓強知識的應用

讓學生閲讀教材第78頁中的 “想想議議”組織學生討論:“根據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是什麼?”然後總結出: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最後,通過列舉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使學生知道壓強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壓強公式學會分析和利用控制變量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5、小結:強調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6、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教材第79頁第4題,加強對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7、作業:複習課文,做第79頁第1、2題。

附板書設計:

壓強

一、 壓力概念: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受力面積。

三、壓強:

1、壓強概念: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 壓強公式:P=F/S F=PS S=F/P

3、 壓強單位:N/ m2,專用名稱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

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2、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