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正確的態度作文

作文8.53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確的態度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確的態度作文

正確的態度作文1

歷史悠久的中國在國際舞台中也算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明珠的周圍總是有不少的參觀者來欣賞它,它的亮潔會讓人誇獎,它的光滑會讓人讚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總是會有些人想要在完美中找到一絲瑕疵。所以説再完美的東西也會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更何況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羣體。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開始了人生的旅途。在人生旅途中必然與社會和其他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許多人生問題,而面對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

米盧説:態度決定一切

在我們這個大集體的生活環境中,不免會得到別人的讚譽和祝福,但同樣會因為一些事情而遭到他人的批評和譴責。

我相信每個擁有正常思維的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譽。但是在面對別人的讚賞時我們是需要理智的。

現實的生活總是殘酷的,有才不善交際的人總是沒有那些能説會道的人那麼受歡迎。這些受歡迎人往往是那些處事圓滑的人,他們的專長就是盡力地迎合別人。明明這個人長得慘不忍睹,當她穿上一件根本和她不搭的衣服時,售貨員便會誇口讚譽,把她比作天上的仙女般,聽得她欣欣然地就打包回家了。原因是她聽信了別人的誇讚,卻沒有擁有自己應有的理智。

所以在面對別人的讚美時,我們是需要過濾的,不是自己的就別往自己的身上添光,那樣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庸俗。

其實有些事與事實是相反,只要我們能給自己的大腦留一襲空白之處,靜下心來冷靜面對,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當然,面對他人的批評和指責,我們要做的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面對不同的面孔我們要有不同的接待方式,批評也好、讚譽也罷,只要把心態擺正,一切都不是問題!

正確的態度作文2

梭羅曾説:“大部分人生活在無聲的絕望中。”是的,生活有時讓人絕望,但他依舊美好。

有些人雖然生活給她帶來了許多不幸,但她在絕望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信念是極其震撼人心的。例如,天生盲聾啞的海倫凱勒,她雖然沒有健全的身體,也曾經恐懼絕望過,但她依舊勇敢地接受命運帶給她的一切並且努力地去識字,閲讀,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美好。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認識到了人類的精神的美是多麼可貴,人類的力量是可以有多麼強大。羅斯福夫人曾説:“在她的生活和生活的樂趣中,凱勒小姐給我們這些沒有那麼多困難需要克服的人們上了永遠不能遺忘的一課。”是的,只要是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被凱勒小姐的精神力量所深深折服。在我們今後的人生中,也需要這麼一種精神力量支撐着我們前行。

生活,需要一種態度。你也許無法改變上天所給予你的一切,但你依舊可以用一顆樂觀的心去對待他。當你遭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憤怒,要記得微笑。有人曾説:“你對生活微笑,生活同樣會回以你微笑。”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明媚的生活着。而當你覺得絕望不安時,閉上你的雙眼,打開你的心,感受你的生活,享受你的生活,你便會發現當你知道如何去愛你的生活時,生活便會加以百倍的還給你。所以,從現在開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鼓起勇氣,不放棄,勇敢前行,走到最後你便會發現,原來生活所賜予你的美好快樂要比不幸多得多。生活,比你想象中更愛你。

正確的態度作文3

一個人的知識永遠都是有限的,所以,一生都要“不恥下問”,虛心地學習。我想,倡導學習,推動學習,形成學習的風氣,這應該是校信通網站的宗旨吧。

“不恥下問”這個成語出自孔子的'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當時,衞國有個大夫叫孔圉,一生虛心好學。他死後,衞國國君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就是為了讓後代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可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很不理解,就問孔子原因。孔子微笑着説:“孔圉勤奮好學,腦瓜聰明靈活,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孔圉的“不恥下問”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併發揚的。

我平時就能做到不恥下問,遇到問題,就問老師,問同學,問父母,問身邊的人。一次,我在書中看到一個成語“吹毛求疵”,不認識那個“疵”字。就問身邊的同學,那個同學説:“念吹毛求屁。”我感到不大對勁,就去問老師。這才知道它的正確讀音念cí。不只是字詞,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遇到不懂的就應該問。我想起了人們常説的“*屁不通”,這裏面就有問題,你想,*屁怎能不通呢?我去問爺爺,爺爺告訴我:“不是‘*屁不通’,應該是‘狗皮不通’,狗的汗腺在舌頭上,它的皮是不通氣的,説‘*屁不通’是一種誤傳。”你看,要是不問,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呀。

無論什麼人,都不是天生就有學問的,因此,應該做到“不恥下問”,不斷學習,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