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嘔心瀝血的故事大綱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出自《新唐書·李賀傳》和唐·韓愈《歸彭城》。

成語嘔心瀝血的故事大綱

嘔心瀝血

成語嘔心瀝血的主人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他從小就很聰明,七歲即能詩善文,到十多歲時,在文壇上已經很有名氣。為了試一試李賀的才學,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當場出題,要李賀做一首詩。李賀揮筆立成,而且寫出的詩很有文采。韓愈因此對他非常敬佩,認為李賀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據傳,李賀非常注重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的素材。他每次出去總是騎一匹瘦馬,帶一個背錦囊的書童,一邊走路,一邊思考,想到好的詩句,就馬上寫出來,放入錦囊中。回去後,他母親會檢查他的錦囊,如果看到兒子寫了好多詩句,就會非常心疼地對他説:“你這孩子,難道要把心都嘔出來,才肯罷休嗎?”

後人將其與韓愈寫的《歸彭城》一詩裏“ 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中的“瀝血”同用,成為成語嘔心瀝血的意思就是形容李賀對於寫詩的頑強而執着的精神。正是因為李賀如此刻苦,使得他身體很差,二十七歲時便去世了,但卻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句。後人也常用“李賀詩囊”來讚揚文人深入實際的作法。貌似很多有才華的人都不長命,他是其中一個,大概是天妒英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