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對聯的產生與發展

對聯的產生與發展
對聯是一種文學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藝術,始生於唐代,宋元間得到發展,至明清而大盛,歷久不衰。其中春聯的產生為最早。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時迷信,以為桃木能驅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樑宗懍《荊楚歲時記》)桃符上一般書寫神荼、鬱壘二神名;相傳二神居於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能食百兔,故俗畫其像、書其名以驅鬼。隋杜臺卿《玉燭寶典》說:“‘元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荼、鬱壘之字。”(《說郛》卷十引馬鑑《續事始》)
  其後,桃符上開始出現詩句,傳統的說法以為產生於五代,粱章鉅《楹聯叢話》說:“楹帖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謂:“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禱杌》亦有類似記載。但從這段文字看,孟昶並不是最早題寫春聯的人,因為“歲除”題聯之風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經產生。
  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我國最早的春聯出現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儲存著一些聯語,如:
  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
  福延新日
  慶壽無疆
  寶雞能僻(闢)惡
  瑞燕解呈樣
  用語樸實,正表現出春聯始生時期祈福禳災的實用特徵,並帶有集體創作的色彩。至晚唐時期,應對聯已在文人中間流行起來。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十四“溫庭筠”條:”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溫曰:.何不雲: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這一口頭對答,已是很成熟的對聯了。後代試才鬥智的對聯即濫觴於此。掘福建《福鼎縣誌》載,唐鹹通年間,林嵩曾題靈山草堂一聯:“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佔山巔。”又福建《霞浦縣誌》載,唐乾符年間,陳蓬曾題居室二聯,一為“竹篙疏見浦,茅屋漏通星”,一為“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可認為最早的居室廳堂聯。至於釋文瑩所撰《玉壺野史》稱,後唐進士範質曾題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風來故人
  將暑熱比作“酷吏”,涼風喻為“故人”,既別緻又貼切,而這副具有裝飾性的對聯也出現在孟昶題聯之前。
  《楹聯叢話》“故事”類收有蘇軾、樓鑰、韓絳等人的聯語,而尤以朱熹所題為最多。如朱熹自書精舍聯: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愛君希道泰
  憂國願年豐
  前一聯言遵循父師之教誨,後一聯抒忠君愛國之志向,均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後所附聯語亦多,可見南宋時楹聯已逐漸得到推廣。
  元代聯語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但據《濯纓亭筆記》所載,元世祖忽必烈曾命書法家趙孟頫為皇宮大殿與應門作春聯。趙題大殿曰: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題應門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兩副對聯都屬歌功頌德之作。他還有兩副名作,一副是應揚州迎月樓酒館主人之請而作: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語言流利,格調清新,頗能傳神。另一副題於杭州靈隱寺;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僅對仗工整,語言典雅,而且以靈隱澗(龍澗)和靈鷲峰之奇景壯觀來突出靈隱寺的非凡氣象。
  對聯的繁榮與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關係。朱元璋喜歡作聯,《金陵瑣事》載其贈中山王徐達聯就有兩副,其一為:
  始餘起兵於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茲定鼎於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詩集》也收錄他贈翰林學士陶安聯: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這幾副對聯不僅氣魄很大,而且造語甚為工巧。
  “春聯”這個名稱,據說也是由朱元璋首創的。陳尚古《簪雲樓雜說》稱:“春聯之設,自明孝陵防也。時太祖都金陵,於除夕傳旨:公卿土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閹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歲時紀勝》雲:“春聯者,即桃符也。”可以說,至遲到了明代,桃符已變成紅紙墨書的春聯了。
  自明代開始,創作對聯,蔚為社會風氣。有人集前人詩句為聯,如王百穀集杜甫詩為聯:
  豈有文章驚海內
  漫勞車馬駐江干
  人們之間,相互贈勉、自勉、喜慶、哀輓之聯也層出不窮。由於時代潮流的影響,在明清小說中騁才答對的活動也有所反映。馮夢龍《醒世恆言》就有《蘇小妹三難新郎》即蘇小妹於新婚之夜出難題考秦少游的故事,雖非歷史事實,但文藝作品中出現這種試才鬥智的聯語,就能說明對聯在當時市民階層中的流行程度。《紅樓夢》一書中的對聯更多,第十七回專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所擬對聯及橫額,無不狀景貼切,且與居住者的個性相符,這正反映出對聯創作在清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時期,民間出現了不少撰聯能手。太平天國起義軍就留給我們許多珍貴的聯語。如石達開早年的言志聯:
  忍令上國衣冠,淪諸異域
  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
  李秀成的天王寢殿聯
  馬上得之,馬上治之,造億萬年太平天國於弓刀鋒鏑之間,斯誠健者
  東面而徵,西面而徵,救廿一省無罪良民於水火倒懸之會,是曰仁人
  天王府龍鳳殿又有一聯雲: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按此聯原是元末劉福通紅巾軍、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軍的口號與綱領。聯中“堯舜”二字,原作“大宋”,劉六劉七起義軍接過來改為“混沌”,到了太平天國軍又改作“堯舜”。這是為適應形勢需要而改聯之例。
  清代是對聯發展的鼎盛時期,幾乎事事都可用對聯表達。或描繪祖國山川,為勝蹟增色;或抒寫個人懷抱,揮灑淋漓;或揭示生活哲理,發人深省;或評議今昔人物,數語關情;或概括地方掌故,補正史之闕。總之對聯已成了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文學形式。從它給我們留下的極其豐富的楹聯資料中,可以發現,清代在表現技巧方面是更成熟、更靈活多樣了。各種題贈聯、格言聯、諧巧聯、哲理聯、諷刺聯到處流傳。如李嘯村贈鄭燮:
  三絕詩書畫
  一官歸去來
  十個字既贊鄭的藝術造詣,又把鄭罷官時心情比之陶淵明,頗為巧妙。諷刺聯如佚名諷李鴻章翁同龢: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用雙關手法聯絡被諷者官職、籍貫予以譏嘲,鋒利而深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長聯的出現,開闢了對聯藝術的新天地。它的篇幅長,內涵量大,有極強的表現力,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比普通短聯更廣更深。清代康熙年間,孫髯翁所撰昆明大觀樓楹聯長達一百八十字,上聯描寫滇池風物,下聯回顧雲南歷史。此聯採用鋪陳手法,以長短自如的句式和流暢典雅的語言,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融於一爐,氣勢雄偉,詩意濃郁,韻律優美,可謂集詩文詞賦各體之長而又富於創造,無怪在當時就備受讚賞,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而清末鍾雲舫所題江津縣臨江城樓長聯,竟達一千六百一十二字。
  民國是清代楹聯發展的繼續階段。解放後,尤其從80年代開始,輯錄、研究對聯的出版物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各地徵聯賽聯活動相率舉辦,掀起了一個“對聯熱”的高潮。在對聯創作中處處反映了時代風貌。如南京保溫瓶廠聯(董澤夫作):
  攜來建業一壺水
  暖遍神州萬戶心
  既切“南京”“保溫瓶”廠名,又宣傳了該行業對社會的巨大功勞。龍年春節聯(沈微作):
  春明花似錦
  歲紀人逢辰
  這裡妙在”辰”字雙關,表面指“龍年”,實際指“好世道”。另有一副農村新貌聯(藍啟發作):
  茅舍換高樓,陽臺花卉知春早
  新街遮古道,市集車船載笑多
  刻劃了當前經濟繁榮、人心歡愉之情。以上寥寥數例,已足以顯示對聯這一紮根於民族文化沃壤中的文學樣式,具有歷久不衰的生命力。
對聯是一種文學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藝術,始生於唐代,宋元間得到發展,至明清而大盛,歷久不衰。其中春聯的產生為最早。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時迷信,以為桃木能驅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桃符上一般書寫神荼、鬱壘二神名;相傳二神居於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能食百兔,故俗畫其像、書其名以驅鬼。隋杜臺卿《玉燭寶典》說:“‘元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荼、鬱壘之字。”(《說郛》卷十引馬鑑《續事始》)
  其後,桃符上開始出現詩句,傳統的說法以為產生於五代,粱章鉅《楹聯叢話》說:“楹帖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謂:“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禱杌》亦有類似記載。但從這段文字看,孟昶並不是最早題寫春聯的人,因為“歲除”題聯之風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經產生。
  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我國最早的春聯出現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儲存著一些聯語,如:
  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
  福延新日
  慶壽無疆
  寶雞能僻(闢)惡
  瑞燕解呈樣
  用語樸實,正表現出春聯始生時期祈福禳災的實用特徵,並帶有集體創作的色彩。至晚唐時期,應對聯已在文人中間流行起來。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十四“溫庭筠”條:”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溫曰:.何不雲: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這一口頭對答,已是很成熟的對聯了。後代試才鬥智的對聯即濫觴於此。掘福建《福鼎縣誌》載,唐鹹通年間,林嵩曾題靈山草堂一聯:“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佔山巔。”又福建《霞浦縣誌》載,唐乾符年間,陳蓬曾題居室二聯,一為“竹篙疏見浦,茅屋漏通星”,一為“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可認為最早的居室廳堂聯。至於釋文瑩所撰《玉壺野史》稱,後唐進士範質曾題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風來故人
  將暑熱比作“酷吏”,涼風喻為“故人”,既別緻又貼切,而這副具有裝飾性的對聯也出現在孟昶題聯之前。
  《楹聯叢話》“故事”類收有蘇軾、樓鑰、韓絳等人的聯語,而尤以朱熹所題為最多。如朱熹自書精舍聯: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愛君希道泰
  憂國願年豐
  前一聯言遵循父師之教誨,後一聯抒忠君愛國之志向,均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後所附聯語亦多,可見南宋時楹聯已逐漸得到推廣。
  元代聯語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但據《濯纓亭筆記》所載,元世祖忽必烈曾命書法家趙孟頫為皇宮大殿與應門作春聯。趙題大殿曰: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題應門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兩副對聯都屬歌功頌德之作。他還有兩副名作,一副是應揚州迎月樓酒館主人之請而作: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語言流利,格調清新,頗能傳神。另一副題於杭州靈隱寺;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僅對仗工整,語言典雅,而且以靈隱澗(龍澗)和靈鷲峰之奇景壯觀來突出靈隱寺的非凡氣象。
  對聯的繁榮與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關係。朱元璋喜歡作聯,《金陵瑣事》載其贈中山王徐達聯就有兩副,其一為:
  始餘起兵於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茲定鼎於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詩集》也收錄他贈翰林學士陶安聯: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這幾副對聯不僅氣魄很大,而且造語甚為工巧。
  “春聯”這個名稱,據說也是由朱元璋首創的。陳尚古《簪雲樓雜說》稱:“春聯之設,自明孝陵防也。時太祖都金陵,於除夕傳旨:公卿土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閹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歲時紀勝》雲:“春聯者,即桃符也。”可以說,至遲到了明代,桃符已變成紅紙墨書的春聯了。
  自明代開始,創作對聯,蔚為社會風氣。有人集前人詩句為聯,如王百穀集杜甫詩為聯:
  豈有文章驚海內
  漫勞車馬駐江干
  人們之間,相互贈勉、自勉、喜慶、哀輓之聯也層出不窮。由於時代潮流的影響,在明清小說中騁才答對的活動也有所反映。馮夢龍《醒世恆言》就有《蘇小妹三難新郎》即蘇小妹於新婚之夜出難題考秦少游的故事,雖非歷史事實,但文藝作品中出現這種試才鬥智的聯語,就能說明對聯在當時市民階層中的流行程度。《紅樓夢》一書中的對聯更多,第十七回專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所擬對聯及橫額,無不狀景貼切,且與居住者的個性相符,這正反映出對聯創作在清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標籤: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