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何謂對聯

何謂對聯
看到上面這個標題,一些讀者也許會以為編書的人在小題大作:
“對聯”
不就是“對子”麼?誰不曉得?不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漢族人幾乎沒
有未曾接觸過對聯的。就生活實用性、群眾普及性而言,迄今也還沒有哪種
文學樣式能與對聯相提並論。但世上的事情往往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就像誰都曉得“花”乃植物最豔麗迷人的部分卻未必人人清楚“花”其實是
“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一樣,說對聯是“對子”只是一種印象性的通
俗稱謂,而不是一種科學性的嚴格界定。事實上,真正明白“對聯是什麼”
的人並不是很多的。謂予不信,請看一例:
幾年前編者在《古代漢語》課堂上講解“詩律”一章中的“對仗”一節
時曾告訴學生,欲掌握對仗技巧,可先從大家熟知的對聯中獲得感性認識。
筆者向三個學生提問:“什麼是對聯?”下面是他們的回答:
學生甲:就是字數相等的兩句話。
學生乙:就是過年時貼在門上的春聯。
學生丙:就是常說的對偶句。
三種答案都道出了對聯的區域性特徵,但作為對一種文體的定義,卻無一
正確。上、下聯“字數相等”並構成“對偶”關係確是對聯這種文體最基本
的形式要求,但它們並非對聯的“充分質”。春聯是對聯,卻不能說對聯就
是春聯。至於說對聯只有兩句話就更不對了——由兩句話組成的對聯比較常
見,但由兩個以上句子組成的對聯亦不少有,如著名的雲南昆明大觀稜長聯
便由上、下聯各 18 句組成,又怎能用“字數相等的兩句話”來以偏概全呢?
回答問題的都是大學文科學生,他們對對聯的理解竟是如此的粗淺和片面,
則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們對“對聯是什麼”的“曉得”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了。
當然,就掌握對聯知識而言,對一般讀者來說重要的不是清楚概念,而
是感性地明白“什麼是對聯”和“如何做對聯”。下面舉六個例子,請讀者
判斷哪些是對聯,哪些不是對聯。
①面向山區基層教育
培養四化建設人材
(某師範學校“教師節”門聯)
②周八士聞香下馬
漢三傑知味停車
(餐館常用門聯)
③兩家企業,同類產品,一牆之隔
兩個領導,兩種作風,一盛一衰
(《經濟日報》1995 年 9 月 1 日新聞標題)
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某氏題北京潭柘寺彌勒佛聯)
⑤積極響應人民政府號召
迅速開展全鄉掃盲運動
(某鄉“掃盲動員大會”會場“聯”)
⑥由他鬧市千斛利
守我寒窗一櫥書
(商芝自題書房聯)
結論:六例可分四種情況:
完全不是對聯:例③。
基本不是對聯:例⑤。
勉強算作對聯:例①
完全意義上的對聯:例②、例④、例⑥
①、③、⑤三例之所以不能稱作完全意義上的對聯,是因為它們或根本
不具備、或只是部分地具備對聯的特徵。
那麼,對聯的特徵究竟有哪些呢?概括起來說,大致有以下六點:
(1)由上聯(出句)與下聯(對句)兩部分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完
全相等。一般他講,人們是不會在這一點上“犯糊塗”的。像上面所舉的①、
③、⑤例作為真正的對聯都不夠“資格”,但單拿“字數相等”這一標準衡
量卻都合乎要求。
(2)上、下聯相對應位置上的詞必須做到詞性相同或相近,亦即名詞對
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
對副詞……例如:
看他紅花迎日暖
守我蒼松耐歲寒
(某老翁自題聯)
“看”與“守”為動詞相對,
“他”與“我”為代詞相對,
“紅”與“蒼”
為形容詞相對。餘皆同。
(3)上、下聯的句法結構和停頓節奏必須一致。例如:
和順一門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春聯)
從句法上看,上、下聯均為“主+謂+賓”結構,從節奏上看,上、下
聯都是“2+2+l+2”,即
和順——一門——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4)上、下聯相對應位置上的字的聲調儘可能平仄相反(不必死守)。
例如:
門前學種先生樹(注:“學”為古入聲字)
嶺上長留處士墳(九江陶潛祠聯)
上聯的聲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的聲調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相反。
(5)一般情況下均須遵守“上仄下平”的“落腳律”——即上聯落腳字
應是仄聲,下聯落腳字應是平聲。例如:
草舍茅棚出賢聖
青松翠竹育英雄
(雷樹田題毛澤東故居“上屋場”聯)
“聖”為仄聲,“雄”為平聲。落腳為“上仄下平”。“上平下仄”“上
下皆平”、“上下皆仄”者亦偶見其例,但在對聯總數中所佔比重是很低的。
人們稱“上仄下平”式落腳為“正格”,其他落腳型為“變格”。
(6)上、下聯在語氣和意思上必須相互聯絡和照應,共同表達出一個完
整的主題(“無情對”另當別論)。也就是說,一副對聯無論長短,都應和
一首詩、一篇文章一樣具有明確的思想內容,否則就是拙劣的“湊對”。請
看兩副”片名”對:
大獨裁者原形畢露
女理髮師笑逐顏開
他倆和她倆生死戀
烏鴉與麻雀乳燕飛
兩副對聯各由四部影片名組成。儘管均屬遊戲之作,但聯綴水平卻有明
顯的高下之別:前者的意思是完整的:正因為“大獨裁者原形畢露”,才使

“女理髮師笑逐顏開”。而後者的出,對句的意思卻直是
“風馬牛不相及”,
讓人覺得莫明其妙。
綜合以上六大特徵,我們可以給對聯下這麼一個定義:對聯是由上下兩
部分字數、句數完全相等,詞性相同或相近,停頓節奏一致,平仄基本相反,
內容相互關聯的文字所組成的具有獨立意義的文學樣式。
對聯的別稱很多,諸如“對子”、“楹聯”、“聯語”、“聯對”、“楹
帖”、“對句”等等。對聯的上、下兩部分分別稱上聯(或出句、對公、對
首、陽扇等)、下聯(或對句、對母、對尾、陰扇等)。對聯的長短常用
“言”
來統計,“言”不是句數概念,而是字數概念,說一副對聯為“×言聯”是
指其總字數的一半而論,亦即上聯由多少字組成便算多少言(下聯字數同)。
對聯以“副”計量而不用“篇”、“首”等詩、詞計量單位。由兩副以上內
容密切相關的對聯組成的一組對聯稱作“套聯”——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稱
謂。
對聯的創作方式有五種:
①自出自對成聯:即上、下聯都由作者自己獨立構思創作,結合而成一
副完整的作品。絕大多數對聯都是這樣完成的。
②集句成聯:即從前人的詩、詞、文或其他類別的作品中擇出現成的句
子分別作為上、下聯,合而組成意思完整的一副對聯。如下二例:
勸君更盡一杯酒(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句)
與爾同消萬古愁(李白《將進灑》詩句》)
(題酒樓聯)
公生明,偏生暗(《苟子・不苟》文句)
智樂水,仁樂山(《論語・雍也》文句)
(郭沫若題贈侯外廬)
③二人或多人“口對”成聯:即一方即景或即席口頭
“出句”
(出上聯),
另一方口頭“對句”(對下聯),合成一副完整的作品。如《巧對錄》中所
載一例:
一蒙師失館,悵悵而行,適衝縣官前導,被斥。某自陳教讀餬口,官曰:“我有
一聯,如能對則不問。雲:‘遍地是先生,足見斯文之盛。’”某對曰,“沿街尋弟
子,方知吾道之窮。”
本書第二編《巧對百例》中所列舉的例子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這種創作類
型,但就應用面之廣和創作數量之多而言,口頭聯遠比不上自出自對的“書
面聯”。
④徵答成聯:即在報紙、電視或廣播中刊登(播出)上聯徵求對答,讀
者(觀眾、聽眾)根據要求對出下聯,結合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徵答成
聯”是近代以後才出現的一種新的對聯創作方法。例如 1945 年抗戰勝利後,
成都某報曾集三個國家名組成上聯徵答。聯文是:中國捷克日本。刊出以後,
應答如雲,其中對得最好的一句下聯是:南京重慶成都。
⑤“續字”成聯:即在現成的一副對聯後加續上恰當的字使之成為一副
新聯,如在
“筆底文才少,胸中韜略無”這副對聯的出、對句尾分別加
“有”,
“窮”二字,則此聯將變成意思全新的另一副作品:“筆底文才少有,胸中
韜略無窮。”
貼掛對聯時必須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左、
右指對著張貼的門、
壁而言)

如果有“橫披”(亦稱“橫額”),其內容亦須由右而左書寫。在一般情況
下,書寫各類對聯時均不必把句子點斷。
看到上面這個標題,一些讀者也許會以為編書的人在小題大作:
“對聯”
不就是“對子”麼?誰不曉得?不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漢族人幾乎沒
有未曾接觸過對聯的。就生活實用性、群眾普及性而言,迄今也還沒有哪種
文學樣式能與對聯相提並論。但世上的事情往往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就像誰都曉得“花”乃植物最豔麗迷人的部分卻未必人人清楚“花”其實是
“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一樣,說對聯是“對子”只是一種印象性的通
俗稱謂,而不是一種科學性的嚴格界定。事實上,真正明白“對聯是什麼”
的人並不是很多的。謂予不信,請看一例:
幾年前編者在《古代漢語》課堂上講解“詩律”一章中的“對仗”一節
時曾告訴學生,欲掌握對仗技巧,可先從大家熟知的對聯中獲得感性認識。
筆者向三個學生提問:“什麼是對聯?”下面是他們的回答:
學生甲:就是字數相等的兩句話。
學生乙:就是過年時貼在門上的春聯。
學生丙:就是常說的對偶句。
三種答案都道出了對聯的區域性特徵,但作為對一種文體的定義,卻無一
正確。上、下聯“字數相等”並構成“對偶”關係確是對聯這種文體最基本
的形式要求,但它們並非對聯的“充分質”。春聯是對聯,卻不能說對聯就
是春聯。至於說對聯只有兩句話就更不對了——由兩句話組成的對聯比較常
見,但由兩個以上句子組成的對聯亦不少有,如著名的雲南昆明大觀稜長聯
便由上、下聯各 18 句組成,又怎能用“字數相等的兩句話”來以偏概全呢?
回答問題的都是大學文科學生,他們對對聯的理解竟是如此的粗淺和片面,
則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們對“對聯是什麼”的“曉得”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了。
當然,就掌握對聯知識而言,對一般讀者來說重要的不是清楚概念,而
是感性地明白“什麼是對聯”和“如何做對聯”。下面舉六個例子,請讀者
判斷哪些是對聯,哪些不是對聯。
①面向山區基層教育
培養四化建設人材
(某師範學校“教師節”門聯)
②周八士聞香下馬
漢三傑知味停車
(餐館常用門聯)
③兩家企業,同類產品,一牆之隔
兩個領導,兩種作風,一盛一衰
(《經濟日報》1995 年 9 月 1 日新聞標題)
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某氏題北京潭柘寺彌勒佛聯)
⑤積極響應人民政府號召
迅速開展全鄉掃盲運動
(某鄉“掃盲動員大會”會場“聯”)
⑥由他鬧市千斛利
守我寒窗一櫥書
(商芝自題書房聯)
結論:六例可分四種情況:
完全不是對聯:例③。
基本不是對聯:例⑤。
勉強算作對聯:例①
完全意義上的對聯:例②、例④、例⑥
①、③、⑤三例之所以不能稱作完全意義上的對聯,是因為它們或根本
不具備、或只是部分地具備對聯的特徵。
那麼,對聯的特徵究竟有哪些呢?概括起來說,大致有以下六點:
(1)由上聯(出句)與下聯(對句)兩部分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完
全相等。一般他講,人們是不會在這一點上“犯糊塗”的。像上面所舉的①、
③、⑤例作為真正的對聯都不夠“資格”,但單拿“字數相等”這一標準衡
量卻都合乎要求。
(2)上、下聯相對應位置上的詞必須做到詞性相同或相近,亦即名詞對
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
對副詞……例如:
看他紅花迎日暖
守我蒼松耐歲寒
(某老翁自題聯)
“看”與“守”為動詞相對,
“他”與“我”為代詞相對,
“紅”與“蒼”
為形容詞相對。餘皆同。
(3)上、下聯的句法結構和停頓節奏必須一致。例如:
和順一門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春聯)
從句法上看,上、下聯均為“主+謂+賓”結構,從節奏上看,上、下
聯都是“2+2+l+2”,即
和順——一門——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4)上、下聯相對應位置上的字的聲調儘可能平仄相反(不必死守)。
例如:
門前學種先生樹(注:“學”為古入聲字)
嶺上長留處士墳(九江陶潛祠聯)
上聯的聲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的聲調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標籤:何謂 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