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幹法》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6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幹法》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幹法》讀後感範文

《幹法》讀後感範文1

一直以來,我對日本沒什麼好感,也從來沒想過要去看日本人寫的書,最近學校推薦看這本書,於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翻閱這本書。整部書語言很樸實厚重,沒有我想象中的過多的廢話,一針見血很實在,看了開頭我就想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真的沒介紹錯。寫的非常好,介紹了一些讓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書中所說的,平時人都是這樣想,每天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有口飯吃,沒有激情。稻盛和夫對待工作要用“極度”來形容。他早期便發現了工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賺錢吃飯”,而主要是磨練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煉”的方式。他將生活、修為、才幹、業績、情感都以“工作”為中心地結合起來對待,而成功和回報則像是他“極度工作”後自然而然的東西了。好像他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不正常了”。翻開書的第12頁,稻盛和夫娓娓道來一個故事。據說,也是他看過的一個電視訪談節目。說是一位木匠,對待樹木、對待木料上升到了“對它生命負責”的境界。木匠說“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要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書裡提到這樣一句話,令人冥思:“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這樣的人最有魅力。”

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人也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第二種是點火也著不起來的“不燃型”;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書中寫到了“潛意識”,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種堅強的意願。這意願就會慢慢滲透到你潛意識當中,平時它可能不出頭,但在無意識中它會突然閃現,併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這個也考驗了自己的意志。一種心態和一種持續的力量。誠如在意義那一篇裡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說,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親手製造出來的。人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辛苦也無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時的感覺,哪怕身體累到極限,卻還是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媽經常會對我說,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時間都拿來學習,一定可以考個更好的`大學。稻盛先生認為,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因此,要想實現自己的意義,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往往就像尋找一座空中樓閣;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先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歡了,就能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埋頭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這樣便會進入良性迴圈。這段話給我自己特別大的感觸,有些時候經常會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歡並且適合現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師,做一位勞技教師,的確是自己喜歡的。這麼一想,其實自己還是挺幸運的,雖然不是那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還是要繼續鍛鍊自己克服困難、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穫熱愛。稻盛先生雖然是個佛教徒,可卻並不反對甚至鼓勵人們在工作的修行中尋找樂趣,對於階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達出自己喜悅的情感,只有這樣,才有動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恆。抱有一顆善被感動的心,誠摯的對待生活。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做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幹法》讀後感範文2

近期,領導跟我推薦《幹法》一書,我一直想買來看看,還沒等我付諸行動,行裡就統一發放了這本著作,且不論書中精妙,單單這種做法,就有利於提高我行職工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且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工作氛圍。話題轉正,在拿到這本書後,我便時常抽取閒暇零散時間翻上一番,我個人不喜或長篇大論,或理論羅列,這本書恰恰以小短文的形式來呈現,很對我的胃口。這本書是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和工作體驗,為職場中的讀者點燃指路明燈。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書中說到"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的工作,逐步鑄成自己獨立的,優秀的人格。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我也曾不屑一顧,但是,自從我大學畢業進入農發行工作後,這種年輕人淺薄的想法就徹底被現實粉碎了。幹活,我對其二字的理解即為"只有幹,才能活。"究其根本,起初我認為工作僅僅是養家餬口之用,當然直至今日我也並不否定,幹工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吃飽飯",但入行五個月以來,我漸漸有所感悟,從做成第一筆業務到第一次得到領導的誇獎;從參加各種會議到新員工培訓,種種的工作經歷使我不僅在業務方面有所提升,更是一種心境的改善和昇華。我不再依靠父母,而是靠自己自食其力;遇到困難我不再跟朋友抱怨,而是努力找尋解決的方法,這都是工作帶給我的改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書中說到"每天每日,在拼命思索的過程中,願望就會滲透到潛意識裡。這樣一來,即使不特別留意,在意想不到的場合,潛意識也會發動,給你啟示。而且這種啟示往往觸及事物的核心,使問題一下子得到解決。要實現高目標,前提就是持續地懷抱能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願望。"讀到這裡,我想起了以前上學時候學過的理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這跟書中的潛意識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起初,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微信群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也有很多老同志對新科技的適應存在一些困難,但我慢慢發現,這個微信群的作用已經在日益凸顯,通過這個微信群,以及相關的"每日情況報送制度"和"通訊員制度",在縱向上,上級行可以知道基層行的工作動態,以即時把控;在橫向上,各支行領導班子間可以做到資訊共享,互通有無,各部室也可互相瞭解彼此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內容。毋庸置疑的是,這個微信群已經成為一個連線整個齊農發的紐帶和橋樑,也在潛移默化地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全行的工作效率。

書中說到"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每一秒的積累成為今天這一天,每一天的積累成為一週,一月,一年,甚至人的一生。那些讓人驚奇的偉業,乃是樸實,枯燥工作的積累。"我們從小都是聽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長大的,都知道滴水可以穿石,但真正做到一生堅持的又有多少人?我所在的依安行,有位姓崔的老同志剛剛退休,我稱她崔姨。崔姨在我們發行做了一輩子會計工作,誰說只有當官的才是成功?崔姨把她的一生最美好的光景都奉獻給了會計行業,奉獻給了我們發行,這種默默堅持,始終如一的精神是使我欽佩的,也是我們這些新入行的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加油,小劉同志!

《幹法》讀後感範文3

通過學習稻盛和夫的《幹法》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員工,不屈服於命運,通過自己的拼搏改寫了命運的篇幅,最後通過不斷努力走到人生巔峰,讀完這本書我對比了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工作自愧不如。我們是否也像稻盛和夫先生說的一樣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如果沒有,那麼請停止抱怨,以行動起來,改變現在的生活,努力的工作!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也感受到這本書跟我們闡述了很多哲學思想,比如“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敬天愛人”的人生觀,接下來我通過幾方面來闡述一下我對這本是的理解,也是通過總結成為自己的智慧,運用到工作生活中。

首先是稻盛和夫先生自問自答中的一個經典問題“為什麼要工作?”我們也可以問一下我們自己,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每天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為什麼工作有著不同的認識。有時候經常聽到有朋友對自己工作的怨言,而對別人的工作是多麼的羨慕。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工作是多少人也在羨慕的?同樣我們大部分人認為工作是為了吃飯生存獲取報酬。難道拼命的工作,僅僅是為了吃飯嗎?稻盛和夫先生認為: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是鍛鍊人性,磨練心志的修行。所以調整心態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對於工作的態度不一樣也決定了,每個人對工作的熱愛和付出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工作和事業的.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工作目標對於我們工作的重要意義,其實工作與人生一樣,都是在不斷超越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樹立一個目標的,但是這個目標是否正確、是否能夠實現,到最後只能把目標變為一個美好的憧憬。所以我們制定目標一定要實際可行,通過努力實現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才能完成最後的大目標。從現在起為自己設立一個個遞進性的小目標,當目標實現後,繼續更新增進目標,以此類推孜孜不倦。要勇於創新,敢走別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還可以有創新的階梯,充滿熱情對待身邊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還在,夢想就在。

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要把它當成是磨鍊我們的修煉。人生與工作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都希望每天都是順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軌跡就是一條快速爬升的坦途。但現實確實很現實,每個人都像海浪一樣起起伏伏,不要在順境時沾沾自喜,也不要在逆境時怨天尤人,我們的工作與人生相同,當在一個環境裡,你和身邊的其他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當大家產生絕望的時候,我們能否依舊堅持,保持“抱著產品睡”的投入?當我們做到的那個時候,相信成功就不遠了。

對待自己的產品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為了研發工作,他把鍋碗瓢盆都搬到了公司,吃喝拉撒全都在公司裡,經常一邊吃飯一邊做實驗他果然獨立研發出了鎂橄欖石新型陶瓷材料,當時只有最出名的通用電氣公司有這個技術。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靈魂嗎,稻盛和夫認為,充滿形式感、精進的工作之後,你的產品就有生命力,如果你聽到他們在哭泣,就能感知到他們身上存在缺憾,從而去改善他們,讓他們變得完美無缺。我們在生產製造產品如果同樣的用心,相信我們的產品也一定更具有生命力!

讀書就是對比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幹法》這本書教給我們的核心是讓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再去用心做。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人生最難回答的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首先要心懷感恩的去熱愛自己工作,然後要設定高目標,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工作,不斷的創新改進,並且要一直的追求完美。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為“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