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傾城之戀讀後感9篇

讀後感2.7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傾城之戀讀後感9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聯,但是,我之因此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其實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而此刻的社會對於文學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視,讓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就應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

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說,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好處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從大學時期我就愛看張愛玲的書,並偶爾會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對我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文學的欣賞與感動方面,而她對於人性(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分析,在當時也帶給我不少的衝擊。

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說: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但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能夠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生,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裡沒有地位,之後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說給妹妹的範柳原,之後兩人在一齊,但是他們對感情抱持著不一樣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正因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能夠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述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此刻的文學所描述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述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能夠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但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能夠描述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但是在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必須還是有挫折!因此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齊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說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之後是正因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說: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必須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說: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說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但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說這種情節一向在上演,但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此刻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述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著,訴說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著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說正因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

正因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著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生對感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你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因此,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十分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2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說,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我喜歡跟著筆者去經歷主任給的那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裡,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八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說。那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麼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裡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後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於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在《傾城之戀》中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範柳原。在日常世界裡,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大概意思是一個女人勾引一個男人會被人說成蕩,被男人勾引便是該死,如果勾引一個男人,男人還不領情不上鉤,那麼便是雙料的該死。充滿了洞悉一切的淋漓盡致的明快。後來戰爭爆發,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東西,成就了他們的感情。最感動的是最後他們默默握著彼此的手的那夜,剎那間的瞭解和感動也夠他們一起生活十年八年。這樣的結局,即便是合,溫暖之外更多的是荒涼。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象,說明在他眼裡已經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在張愛玲看來,所謂言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無情的言情。每個人都在追求什麼,但真正的感情不存在,即使有,那也是虛幻的,在世情和言情間,多半讓世情的虛無吞沒言情。愛恨離愁僅僅是一出演著演著忘記了對白的悲喜劇,靜默中說與別人聽,賺了別人的嘆息,忘記了自己的眼淚,回頭看看“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脫不了鏡花水月罷了。壓抑,蒼涼,絕望,空虛,恐懼——全部全部的感覺中只有這些荒涼是真實而且長久的,感動自己的人已走遠,或者從來未曾出現過,在滾滾紅塵中,等了很久,遇著了,不早不晚遇著了也不過如此。交錯後便是支離破碎的感傷,長久長久欲說還休的沉寂。連最初等待的熱情也失去了。只覺得冷,無邊無際的空虛如潮水般陣陣來襲。人性軟弱,在她看來也是一種罪,張愛玲對人性惡的興趣表現在塑造人物時不遺餘力赤裸裸地刻畫上,她的筆下沒有完人,有的只是男人和女人,充滿慾望,把握不住自己的男人和女人。同時,他們又是最堅強的——沒有什麼比絕望中的情色男女更堅強或者說麻木。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3

在這算不上傳奇的傳奇裡,只有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題記

“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面尋找傳奇。”似乎張愛玲的寫作都離不開這樣一條矛盾的宗旨,但就是這樣一種情感糾結,價值錯位的安排,才使她在華彩益彰的文壇走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大凡傳統的愛情模式都擺脫不了類似三毛、瓊瑤古典浪漫唯美的神話格調。我們膜拜的愛情常態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誓旦旦。。但在《傾城之戀》中,這種被我們視為必不可缺的元素卻通通找不著影子。是的,裡面也的確沒有。

張愛玲的愛情慣性呈現的幾乎是一種悖乎倫理,暴露人劣根性的病態。例如,《傾城之戀》中的女主角白流蘇並不是瓊瑤筆下冰清玉潔的大家閨秀,而是一個離過婚的,並有點灰頹的女子。男主角範範柳原也並非是一個超凡脫俗的正人君子,頂多算個風流倜儻的富款大少。而他們之間摩擦出的愛情火花卻並不亞於那些被聖化的男女。因為愛得世俗,所以才顯得真實;因為不類同於愛情神話,所以它才成了世俗愛情裡不可小覷的神話。

《傾城之戀》並未過多侷限於以背景環境渲染人物。她頂多在故事的開頭談到:“白公館有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裡忽忽悠悠過了一天,世上卻已經過了千年。”在這壓抑的闡述裡,我們不難想到生活在這館裡的主人公-----白流蘇的單調和孤獨。在舊式年代,流蘇只能順理成章地陷入價值觀的誤區,認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所以她急切想找到另一個能安放自己青春和情感的歸宿。命運的調侃,讓原本和自己妹妹寶絡是一對的範範柳原義無反顧地鍾情於她。在範範柳原的熱烈追求中,她有過徘徊,有過退步,但再多行動和言語都是不能和心與之抗衡的。

範範柳原說:“中國化的外國人,頑固起來,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頑固。”他對流蘇的愛也確如自己所言------倔強,頑固。而也正是這種無所顧忌的放肆他才得以俘虜流蘇銅牆鐵壁的心。他出口成章的情話似很狡黠,但又讓人頓生一種蠢蠢欲動中純粹的被征服。流蘇則覺得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個冰清玉潔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而這樣兩面性的女子身上散發的魅力註定不會被異性忽視,所以範柳原這塊磁鐵不由自主地向這塊冰冷的鐵吸了過去。

作為愛情經典,《傾城之戀》確有與眾作迥異的地方,譬如:愛情軌跡沒個著實的起點和終點;愛情邏輯也沒分個徹底的孰是孰非;最傳奇的是《白樺林》是戰爭焚燬了一場苦等的愛情;而《傾城之戀》是戰爭成就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的平凡愛情。

它的結局也確實像《西廂記》裡所倡導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錯,流蘇最終有了可以停泊,依靠的岸,只是這岸沒有她想像中的結實。範柳原給不了她所要的天長地久,所以她只能聽著胡琴,在回憶的過程裡尋找。也許正像《紅與黑》中所說的:愛情可以超越理智。而如果一旦理智讓步,我們只有淪為不折不扣的愛的奴隸,不過與其他奴隸不同的是:奴隸主是我們自己選的。也許也正像《圍城》中透視的:婚姻只是感情幸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愛情的距離有時會由於親情而被擱置得更加遙遠。

可無論它屬於何種,人還是得學會愛著,體味被愛著,而不問值得與不值得。流蘇的愛情悲喜劇就像我曾寫的一首韻味小詩:

香滅了,煙盡了,胡琴在暗夜裡長嘶。

也許曾經的美麗還蓋著一層保護色,

也許海誓山盟的諾言還醒著。

而愛已無法回頭,也無法在向前走。

曲終了,人散了,空餘這座城市的偽裝和寂寞。

也許往昔的回憶開了一扇窗,

也許歲月會給個答案。

但愛已打不開,也無法再走進來。

心醉了,夢碎了,徒留獨角戲的心酸和疲憊。

也許逝去的真實終究成幻影,

也許堅強的背後流淌著澀澀的淚。

但別忘了,

金玉王朝愛的天國裡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是的,還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4

張愛玲的名字早就聽過,但沒怎麼看過她的作品,我只能說自己真的是沒什麼文化,以前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直到現在才有機會真正的去看過一些,且還有一大部分還沒看過。

就像魯迅一樣,一些出名的作品早就在我們初高中的課本上出現過,但仔細想來,也不知道具體是出自哪一部作品,都是一些雜亂精彩的節選。

下面的這段話,我想你肯定也讀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這是出自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面的一句話。

不過這一部小說我還沒看過,我看的是在kindle裡下載的一本張愛玲部分比較經典的一些小說合集。如《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她寫的大部分都是短片小說,其中以《傾城之戀》這部作品最為出名。

張愛玲寫的小說大部分都是關於愛情的,就比如《傾城之戀》,一聽名字給人感覺講的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愛情。

確是講的是愛情,但也並沒有那麼轟轟烈烈,所謂傾城之戀正如表面意思一樣,是發生在一個倒塌城市下的愛情故事,那個城市就是香港。

其實故事也特別的簡單,講的就是,一個有錢的花花公子,想勾引一位離過婚的良家婦女的故事。

這個花花公子名叫範柳原,這個良家婦女名叫白流蘇。

白流蘇已經離婚了七八年,自從離婚後一直在孃家住著,這個孃家是一座公館,大家應該知道,以前的公館其實就是土豪住的地方。

公館裡人多嘴雜,流蘇畢竟是嫁出去的人,住久了就被一些哥哥嫂嫂嫌棄排擠,流蘇也很想趕緊離開這裡,既然要離開,對於以前的女人來說,結婚當然是找一個歸宿的好辦法了。

白流蘇有個妹妹,還未出嫁,託媒人介紹了範柳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範柳原請客,在一個類似酒吧的地方,妹妹害羞就帶上了流蘇還有她的七大姑八大姨。

因為範柳原是個花花公子,還是個留學生,吃完飯後就想跳舞。這些七大姑八大姨都沒人會跳,妹妹也不會,就只有流蘇會跳,就這樣流蘇和柳原有了第一次互動。

柳原平常在國外待久了,初次見流蘇的時候感覺她有一種中國女性傳統的美,一點點楚楚可憐樣,一點點婚後女人的韻味。

柳原其實在心裡有點喜歡上她了,便主動邀請流蘇去香港玩。

流蘇沒想到,自己離婚這麼多年了,還有男人會對自己感興趣,而且還比自己年輕,又有錢。其實她一直都有再婚的想法,現在有了這個機會便想搏一搏,於是就答應了去。

但柳原可不這麼想,他就是想玩她,想把她當做情人,到了香港之後,柳原陪她各種玩,但就是一直不接近她。

每天帶她進進出出後,大家就開始叫流蘇為範太太,這個事也被傳到了公館裡。其實這是範柳原的一種手段,他心裡其實明白流蘇是想找他結婚來的,但他就是不想跟她結婚想玩玩她,想讓流蘇變成自己的情婦。

同時她心裡也明白,流蘇沒那麼好泡,雖然離過婚,但畢竟也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身份擺在哪裡。所以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手段,在別人眼裡他們兩個人都玩的很好,每天一起在一個酒店裡進進出出,自然會被人發現誤認為已經發生了什麼,可他卻又不做出實際行動去娶她,這樣在別人的眼中,流蘇就已經成為了他的情婦,到時候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是流蘇沒那麼簡單,她發現柳原的這個目的後,直接回到了上海,她就是不想成為他的情婦,她要的是跟他結婚,即使回到家後被別人各種歧視也依然堅持著,因為她心裡知道,既然他還沒有得到她,那麼某一天,範柳原肯定還會帶著更好的`議和條件來找她的。

過一段時間後,柳原確實來找了她,不過那時候香港剛好又淪陷了。

張愛玲寫了如下的一段結尾:

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他從被窩裡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5

愛就像是黑夜裡窗外的聲音,你清晰的知道它存在著,卻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是風聲,亦或是死亡在誰身邊悄然劃過的聲音,像是蠱惑,令人防備著,恐懼著,沉淪。無論經歷過怎樣的傷痛,當夜幕再次降臨,你還是會被那未知的聲音所吸引。也許那聲音的背後,只是機械運動著的車輛駛過城市的聲音,那麼的平凡無奇,那麼的平靜無漪。

傾城之戀就是夜幕裡的奇蹟,她傳說著他們的跌宕往昔,只是兩個人迷失了自己,最後卻發現,似夢而已,萬事無異。

關於這本書,讓我們從頭開始吧。

這本書的一開始,就交代了主人公悲慼的處境。不似刻意為之,也沒有刻意誇大,這樣的事也許在那個時代的女子身上屢見不鮮。這本書從開局,就註定了它平凡,而特別。

張愛玲的書,最大的魅力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字裡行間如血液般流淌著的靈魂。四爺,三爺,三奶奶,四奶奶,他們是配角,但他們亦有靈魂,同樣鮮活。勢利,絕情,自私,如果這些在其他書中的人物身上可以讓人噁心厭惡,那《傾城之戀》則讓人看到他們就深惡痛絕,咬牙切齒。與現在很多的`作家相比,張愛玲並沒有為了突出主人公的慘淡,而特意醜化了那些人,而是將他們塑造的又可恨,又可悲。白流蘇的母親就是個典型,得過且過,自己的女兒受了委屈也不願站出來維護,她可恨麼?可恨,因為她明知女兒內心的苦痛卻無動於衷。但她當真那麼可恨麼?也沒有,她也許只是為了“家庭和睦”,不願這屋簷下雞飛狗跳,只好委屈了自己的女兒。

《傾城之戀》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白流蘇。她是個怎樣的人呢?她是張愛玲再塑的透徹生命。“還是那樣的好,初次瞧見,再壞些,再髒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東西。你若是混在那裡頭長久了,你怎麼分得清,哪一部份是他們,哪一部份是你自己?”這是張愛玲賦予她的透徹,也是張愛玲自己的透徹。這又是《傾城之戀》的另一個妙處了,他們清醒透徹,卻無知無覺地沉淪。這樣的矛盾,又這樣的理所當然。

另一個自然是範柳原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我們都曾有過固執著真實,與周圍環境做抵抗的時候。從前和現在,我們變了,我們的改變不是迫於無奈,而是變得同他們一樣,終究會舒服一點。這不是一句真理,而是定律,骨子裡的屈軟,於是我們只能請求原諒。這是件多麼諷刺又令人絕望的事。

《傾城之戀》裡,一如既往地,不同尋常的涵蓋著張愛玲作品裡亙久的話題——愛情與婚姻。

《傾城之戀》的愛情,是真實的。不像其他小說那樣,把愛情寫的或天花亂墜,或撕心裂肺。愛情,不過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鬥智鬥勇。總歸有個輸贏。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總是各懷心思,有著算計。一步步謹慎小心,生怕自己先倒貼上去而掉了身價。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現實的愛情。這本書的又一價值,讓人泯滅天真的幻想,重重的留在地上,腳踏實地。

《傾城之戀》在我眼裡,是個悲劇。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婚姻,與之前白流蘇的婚姻並無二致了。“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同樣的自己持家,同樣的依附關係,同樣的風流。他們的愛情不足以改變任何一個人,範柳原一如既往地做著浪子,白流蘇一如既往地守著家,等著範柳原,一如既往地淡淡憂愁。張愛玲的作品總能做到剛剛好的哀怨。

她在書的結尾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可這結局又真的圓滿麼?看到最後方知所謂圓滿,也不過無災無難。世間最悲傷的,不是因傷痛殘缺的憐意淚流滿面,而是看完以後明明發現這看起來很好的,卻如重石塞喉般的不傷而痛。如此故事都已算圓滿,那何謂蒼涼呢?

另一悲劇則是戰亂,傾城之戀,由戰爭成全,成全了白流蘇的愛情,卻未能成全這座城。世事總是難兩全的,這是又一令人哀怨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6

是夜,窗外小雨淅瀝,十分安靜。一向熱鬧甚至有些浮躁的心頓時沉寂了下來,外在的紛擾一下被排空了。也許都是如此,人潮擁擠,我們忙著看熱鬧;形單影隻,才開始寫心情。只有在空曠寂靜之時,我們才會去真正地傾聽自己的呼吸、心跳,才會認真地去梳理雜亂的萬千心緒。

找出《傾城之戀》,再讀。

一直覺得張愛玲是個清冷的女子,用一雙冷寂眼神看世間所有繁華熱鬧,寫感情總是毫不留情地剝去種種溫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沒有任何修飾。讓人看了頓生悲涼。《白玫瑰與紅玫瑰》中那段最為經典的話語“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就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一切男子真情下所有的本質。這個女子就是這樣,將殘忍的真話隱在自己淡淡的哀愁裡不經意地說出來,讓人分明感覺到悲哀卻又拿她毫無辦法。《心經》裡父女之間的畸戀,《金鎖記》中無愛的曹七巧,扭曲的人性,瘋狂的報復,一切讓人感覺的都是冰冷的,人與人之間最為溫暖的感情,也只不過是一種利益的表達,這種種,只是人的一種絕望的掙扎。

而《傾城之戀》應該是張愛玲冰冷的筆下,唯一溫暖而瑣碎的'愛情。可是這段情感的圓滿又非常不幸地以一個大悲慘為前題為背景。那便是一個城市在戰爭中的陷落。其中生、死、離、別,都只在毫釐之間,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拳在命運手裡,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只是命運手中牽串拉扯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們的力量只是渺小,根本做不了主,他們能做的只是相愛,剩下的事,交給命運,而這一次,命運通過一場戰爭成全了他們。

範柳原看著白流蘇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那時候再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白流蘇和範範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於“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看到範範柳原在電話裡對白流蘇說“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時,不可抑制得哭了。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卻有別於時下的愛情故事,它沒有那麼強烈的,沒有那麼多的甜言蜜語,它有的,更多的,是一種帶著淡淡哀傷的壓抑的與時代與命運相系的感情。

小說中最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常常被人引用的,“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但終,一對自私的男女成就了一段俗世的真實的愛情。

也是,這也是張愛玲內心所期許所向往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的。”也許愛情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做平凡的夫妻。“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正如她也曾經這樣許願。但終成空,只是鏡花水月。

她那樣清高孤傲的女子,寫盡人間風月把世情看得玲瓏剔透,也逃不過情的劫難。有一種人本質上冷而清冽,如張愛玲。不輕易付出,一旦投入,就凝聚所有光華,燒得炙熱璀燦,愛得千迴百轉。為了胡蘭成,她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為了他,她原諒了他跟另一個女人一起,甚至生活費卻仍然是她給的。於胡蘭成的種種自私、劣跡,種種遭常人譴責處,而張愛玲僅僅一句說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就將所有言語化為菸灰。為了愛情,她這樣一個孤高的女子,也變得卑微,將自己低到塵埃裡,只求一段平凡的愛情,但,她全身心的付出也終只換回滿心神傷和黯然憔悴。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這個曾經懂她的人,終讓這朵開在塵埃裡的花萎謝了。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7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係,但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應該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說,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意義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介紹: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裡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

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 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說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後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說: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說:「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說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說這種情節一直在上演,可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著,訴說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著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說因為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著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人對愛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8

在這算不上傳奇的傳奇裡,只有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題記

“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面尋找傳奇。”似乎張愛玲的寫作都離不開這樣一條矛盾的宗旨,但就是這樣一種情感糾結,價值錯位的安排,才使她在華彩益彰的文壇走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大凡傳統的愛情模式都擺脫不了類似三毛、瓊瑤古典浪漫唯美的神話格調。我們膜拜的愛情常態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誓旦旦。。但在<傾城之戀>中,這種被我們視為必不可缺的元素卻通通找不著影子。是的,裡面也的確沒有。

張愛玲的愛情慣性呈現的幾乎是一種悖乎倫理,暴露人劣根性的病態。例如,<傾城之戀>中的女主角白流蘇並不是瓊瑤筆下冰清玉潔的大家閨秀,而是一個離過婚的,並有點灰頹的女子。男主角範柳原也並非是一個超凡脫俗的正人君子,頂多算個風流倜儻的富款大少。而他們之間摩擦出的愛情火花卻並不亞於那些被聖化的男女。因為愛得世俗,所以才顯得真實;因為不類同於愛情神話,所以它才成了世俗愛情裡不可小覷的神話。

<傾城之戀>並未過多侷限於以背景環境渲染人物。她頂多在故事的開頭談到:“白公館有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裡忽忽悠悠過了一天,世上卻已經過了千年。”在這壓抑的闡述裡,我們不難想到生活在這館裡的主人公—————白流蘇的單調和孤獨。在舊式年代,流蘇只能順理成章地陷入價值觀的誤區,認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所以她急切想找到另一個能安放自己青春和情感的歸宿。命運的.調侃,讓原本和自己妹妹寶絡是一對的範柳原義無反顧地鍾情於她。在範柳原的熱烈追求中,她有過徘徊,有過退步,但再多行動和言語都是不能和心與之抗衡的。

範柳原說:“中國化的外國人,頑固起來,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頑固。”他對流蘇的愛也確如自己所言——————倔強,頑固。而也正是這種無所顧忌的放肆他才得以俘虜流蘇銅牆鐵壁的心。他出口成章的情話似很狡黠,但又讓人頓生一種蠢蠢欲動中純粹的被征服。流蘇則覺得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個冰清玉潔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而這樣兩面性的女子身上散發的魅力註定不會被異性忽視,所以柳原這塊磁鐵不由自主地向這塊冰冷的鐵吸了過去。

作為愛情經典,<傾城之戀>確有與眾作迥異的地方,譬如:愛情軌跡沒個著實的起點和終點;愛情邏輯也沒分個徹底的孰是孰非;最傳奇的是<白樺林>是戰爭焚燬了一場苦等的愛情;而<傾城之戀>是戰爭成就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的平凡愛情。

它的結局也確實像<西廂記>裡所倡導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錯,流蘇最終有了可以停泊,依靠的岸,只是這岸沒有她想像中的結實。柳原給不了她所要的天長地久,所以她只能聽著胡琴,在回憶的過程裡尋找。也許正像<紅與黑>中所說的:愛情可以超越理智。而如果一旦理智讓步,我們只有淪為不折不扣的愛的奴隸,不過與其他奴隸不同的是:奴隸主是我們自己選的。也許也正像<圍城>中透視的:婚姻只是感情幸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愛情的距離有時會由於親情而被擱置得更加遙遠。

可無論它屬於何種,人還是得學會愛著,體味被愛著,而不問值得與不值得。流蘇的愛情悲喜劇就像我曾寫的一首韻味小詩:

香滅了,煙盡了,胡琴在暗夜裡長嘶。

也許曾經的美麗還蓋著一層保護色,

也許海誓山盟的諾言還醒著。

而愛已無法回頭,也無法在向前走。

曲終了,人散了,空餘這座城市的偽裝和寂寞。

也許往昔的回憶開了一扇窗,

也許歲月會給個答案。

但愛已打不開,也無法再走進來。

心醉了,夢碎了,徒留獨角戲的心酸和疲憊。

也許逝去的真實終究成幻影,

也許堅強的背後流淌著澀澀的淚。

但別忘了,

金玉王朝愛的天國裡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是的,還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9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說,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我喜歡跟著筆者去經歷主任給的這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這些美麗的愛情故事裡,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八年級的時候,這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說。這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麼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裡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後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在《傾城之戀》中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範柳原。在日常世界裡,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大概意思是一個女人勾引一個男人會被人說成蕩,被男人勾引便是該死,如果勾引一個男人,男人還不領情不上鉤,這麼便是雙料的該死。充滿了洞悉一切的淋漓盡致的明快。後來戰爭爆發,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東西,成就了他們的感情。最感動的是最後他們默默握著彼此的手的這夜,剎這間的瞭解和感動也夠他們一起生活十年八年。這樣的結局,即便是合,溫暖之外更多的是荒涼。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象,說明在他眼裡已經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在張愛玲看來,所謂言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無情的言情。每個人都在追求什麼,但真正的感情不存在,即使有,這也是虛幻的,在世情和言情間,多半讓世情的虛無吞沒言情。愛恨離愁僅僅是一出演著演著忘記了對白的悲喜劇,靜默中說與別人聽,賺了別人的嘆息,忘記了自己的眼淚,回頭看看“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脫不了鏡花水月罷了。壓抑,蒼涼,絕望,空虛,恐懼——全部全部的感覺中只有這些荒涼是真實而且長久的,感動自己的人已走遠,或者從來未曾出現過,在滾滾紅塵中,等了很久,遇著了,不早不晚遇著了也不過如此。交錯後便是支離破碎的感傷,長久長久欲說還休的沉寂。連最初等待的熱情也失去了。只覺得冷,無邊無際的空虛如潮水般陣陣來襲。人性軟弱,在她看來也是一種罪,張愛玲對人性惡的興趣表現在塑造人物時不遺餘力赤裸裸地刻畫上,她的筆下沒有完人,有的只是男人和女人,充滿慾望,把握不住自己的男人和女人。同時,他們又是最堅強的——沒有什麼比絕望中的情色男女更堅強或者說麻木

《傾城之戀》的結尾是這樣的:

“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有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聲似在耳旁響起,卻又是充滿未知,只道是我年少無知吧。也許過了些年,在捧起《傾城之戀》時,千頭萬緒又是不同。只是淡淡憂傷……

一個有著圓滿結局但透著悲涼的成人童話,體味生存於人世的艱辛和命運的荒謬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