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科學失誤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2.8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失誤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失誤故事》讀後感

古代歐洲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我們的宇宙只是上帝手中的一粒沙。”然而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卻在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旅途中打趣道:“我在那裡看了看,沒看見上帝。”沒錯,不同的科學家都對科學有著不同的探索和理解。他們努力地在各自的領域用汗水鋪設科學的道路,向著真理的殿堂進發,從事著他們神聖的事業。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即便是公認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會犯下致命的錯誤。

讀完了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書籍,我從偉大的科學家們所犯的錯誤中獲得了許多啟示,這也是我在學習生活中,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認識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首先,在學習和科學研究中我們要有虛心謹慎的態度,切記不能粗心大意或是因為獲得了一些成果就固步自封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批評。例如:1954年,21歲的陳景潤寫了質疑華羅庚《堆壘素數論》的論文《塔內問題》。已經身為家喻戶曉的大科學家的華羅庚並沒有因為受到名不見經傳,素不相識的陳景潤的質疑而暴跳如雷。相反,他不僅虛心接受了這個意見,還對陳景潤的數學才能大加讚賞並提拔了他。同時,提出問題的人也表現得十分謙遜,他說道:“明星落下的微塵,我願幫你拭去。”只有擁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與人合作,共同推進科學的發展。我想,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青少年的。

其次,在科學研究中不能盲目樂觀,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不能總是沉浸於過去的成就中而忘記了繼續向前。正如當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麥克爾森說:“絕大多數重要的原理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了,下一步的發展看來主要是把這些原理認真利用。”然而,在他發表了這一番言論之後隨著放射性物質的發現,物理學翻開了新的篇章——原子物理學並發展至今,經久不衰。同樣的,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學會把目光放長遠,不要為了一點點小的進步而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的,從事科學研究還需要有過人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才能擁有常人所無法發現的真理。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被人們稱作“電波報春人”,但他並沒有成為“電波發明人”。這一切僅僅因為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總是停留在自己的定向思維之中,不相信電磁波能夠為人類的遠距離交流做貢獻而信手扔寶直到俄國物理學家波波夫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利用電磁波來進行通訊。因此,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能總侷限於書本等已知領域,還要動用自己的智慧發掘新的知識,極有可能有新的發現。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由衷地感嘆:科學家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技術,新的生活方式,不斷的突破,還有對後人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