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通用11篇)

讀後感2.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通用11篇)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

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見這本書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隨感反思,就學生和自己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見聞,並對中國和日本教育的進行了對比而產生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我讀到開篇的《小紅花的'背後》一文時,不覺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我教低年級語文時,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貫運用的方式方法。因為這些小紅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但在這樣的課堂常常會聽到低聲的嘆息“又沒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這樣的花兒並沒有開放在每位學生的心中,但短時間照顧到班上的所有學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短還要完成學習任務。課堂評價到底怎樣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會通過各種方式儘量照顧到每位學生,無奈班內50多個學生,有的如果積極回答而不叫又會打擊他的積極性,頭疼!

作為教師我們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現代教育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有整體的育人觀念:一流的教師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師是教書的。在對人的影響上,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永遠勝於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要求我“用愛心和童心關愛學生;用真心和誠心對待同事;用熱心和專心對待工作;用平和心態和健康心理對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學博採善思敢行,人人爭做“智慧型教師”。要有“以校為家”的意識,經常地追問,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沒了、學校。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有鮮明的個性、有底蘊、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學校的教師站出來是應該有特殊的氣質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盡職守、各負其責。我們要把“學校發展,人人有責”細化為“學校發展,我的責任;學生髮展,我的責任;自我發展,我的責任。

願你我的心中都如竇老師所寫,在彼此的心中盛滿陽光。珍惜擁有的幸福,奉獻自己的愛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2

《玫瑰與教育》一書是由竇桂梅老師所寫,竇老師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模範教師,曾獲全國十傑教師提名。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後感。讀完這本書,好象更瞭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於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發。

本書是竇老師的文章的合集,從文章的性質入手分成了四個部分,即第一部分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部分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部分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部分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這四個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又各有各特點,通過對這四個部分的仔細閱讀,我們明白了竇老師的教育理念,也明白了現當代學生的學習應該注意什麼,老師應該重點抓什麼。

一、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專業尊嚴,我們與與那些名師的差別,是少了一份對自己專業的自信,少了獨立的思想和專業的尊嚴。而具有高超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對自己的課堂作出明智的'判斷與抉擇。反觀一下自己,我們是否被評職稱、寫論文所牽制;是否注重紮根實踐,潛心讀書;是否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了關於教科書以外的見解;是否走出文字與權威的圍牆,敢於在“意外”中聆聽學生思想拔節的聲音。在轟轟烈烈的課改大潮中,我們鼓勵教師不僅要擁有突破樊籬的勇氣,更要有專業的底氣。底氣從哪裡來?唯有提高自身,真正掌握教育教學的要義;與書籍為伴,獲得廣泛的人文視野;在實踐反思中積澱自己學科的專業知識,並且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方能在教育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尊嚴。

二、課堂要有激情魅力

我感覺作為一名老師上課應該富有激情,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網路上聽竇老師的課就是富有激情。竇老師也曾經說過:“沒有情感的課堂就像一口枯井,沒有激情的女教師就像沒有光澤的舊瓷器。”我在想,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說,沒有情感的課堂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竇桂梅老師善於運用激情去喚起學生的情感,並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用心體驗,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從竇桂梅老師身上,我們看到的語文課堂是富有詩意的,是激情昂揚的,其他的課也應該是這樣。教師要每一個神情都傳播著情感,每一個動作都散發著魅力。聲情並茂的講解及其揮灑自如的演繹,給予聽課者藝術的享受。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喜歡課堂,學習成績才會提升。

三、讀書—思考—實踐

通過閱讀《玫瑰與教育》我深刻地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我們青年老師也要養成這種習慣,讀書、思考、實踐,為教育事業而奮鬥。

四、勇於創新

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裡,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結語

通過閱讀《玫瑰與教育》一書,我立志做一名好老師,第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第三,要有紮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第四,要有仁愛之心。愛心是學生開啟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3

當尤老師抱著一摞書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為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和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絡到一起的呢?懷著疑惑,借來了這本書,好奇的翻開它,卻被它深深地打動了,怎麼也捨不得放下。

玫瑰是竇桂梅老師的網名,《玫瑰與教育》寫的是她取名“玫瑰”之後有關她和教育之間的故事,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當然,此書又不僅僅是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對於我,一名語文教師有很大的幫助。捧讀這本書,常常被竇桂梅老師的文字所吸引,被她的勤奮與才情所感動,被她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書中有一篇文章--《心中盛滿陽光》,文章裡的字字句句都能觸動我的心絃,不忍割捨就摘抄下來永遠保留著。開頭是這樣的: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地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是呀,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了好的心情才能看到美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你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因此,面對教學工作中一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退去浮華,留下平實。讓我們踏實前進,留下深深的足跡。

書中還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那就是《小紅花的背後》。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之中把學生的傷害。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小紅花不僅僅是對優秀者的獎勵,同時也該是對那些暫時落後或者不積極學生的鼓舞。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都需要得到尊重、等到溫暖的照耀。我們應用快樂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竇老師為榜樣,做一個玫瑰般的人,對工作多一份用心,少一點牢騷,多一份愛心,少一點抱怨,把教學工作處理的有滋有味。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4

放假前走進圖書室,在一排排嚴肅而略顯厚重的教學著作面前,《玫瑰與教育》顯得如此不同,為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與我眼裡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絡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卻怎麼也不能放下。

這本書有四輯:

第一輯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寫出了作者的多篇讀後隨筆,書籍點評。捫心自問,自己總以時間少、工作緊為由,研讀過幾本教育專著,認真伏寫過幾篇有價值的文章?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知。潛心讀書,細細想來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著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為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5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了幾頁,才懂得“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

書裡寫道: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竇桂梅老師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自己的人;像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玫瑰那樣,以“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我知道,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

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於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皁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

她在隨筆的封頁上寫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地努力回報春天。”她是一朵小花,那我們是什麼呢?讀完她的隨筆,我好像走進她的內心,與她近距離聊天,瞭解她的率真和為校長、為教師、為人母的所思所想,感受到作為一位特級教師的寬廣胸懷和博大。從她的字裡行間,我看到了一位文學功底深厚的作者,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一位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師。更讓人值得稱道的是作者那種天人合一“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情懷。

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裡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在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竇老師那質樸而真實的語言,透露出的是她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她的機智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她敢想敢說,敢於批判一切她認為不正確的做法,鋒芒畢露,又文學性十足。她那玫瑰的花瓣柔軟,芬芳,但是又帶著尖利的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作者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懷慷慨解囊,送一支玫瑰,讓我們的生活都充滿希望,讓我們的雙手都留有餘香。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6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課堂缺乏生動而苦惱。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裡,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7

看到書名心裡有一絲疑惑,玫瑰一般是與唯美的愛情、美好的童話故事相聯絡的,怎麼還跟“教育”扯上了關係呢?帶著這不解,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因為好奇開始讀這本書,卻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再也放不下。

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寫出了作者的多篇讀後隨筆,書籍點評。

讀完《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個幽默,風趣,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見解的人物形象清晰地凸現在我的`眼前,她就是芬芳滿園的“玫瑰”——竇桂梅老師。在字裡行間,我強烈地感覺到了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她的這種快樂溢於言表,感染著我。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堂課不難,通過磨練上堂好課也不是很難,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是快樂的。竇桂梅老師的快樂是一種單純而高尚的快樂,一種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的快樂,一種生命與童年相約的快樂,是一種緣於對教育工作,對學生真誠的愛的快樂。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淨。”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製造意外的孩子,厭煩的情緒總會爬上心頭,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裡。

竇老師認為“境由心生”,在書中毫不吝嗇地道出了頗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一是改變態度。“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啊,“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只是繁花盛葉中弱不禁風的一葉草兒,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當下。“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

四是學會感恩。“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

“願你把所有的艱難都遺忘。請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讓你的生活充滿希望。”這是她理想的願望。她將教師從職業變成了身份,享受這份特殊的使命。這本書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要以情動人,以愛的火點燃學生和自己的世界。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8

受疫情影響,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專著——《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現象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著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讀書積澱促成長。

小時侯的竇桂梅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後覺得“腹中空空”,於是她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玫瑰與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於美好的書籍。”(竇桂梅語)就是現在,她依然每天流連於圖書館,玫瑰園,不知疲倦。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立足當下,著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我們身邊的很多例項,也的確證明了讀書學習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二、創新實踐常思考。

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敢於創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不被周圍環境所左右。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己進行對話,讓衝動的自己不斷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讓時間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這是竇桂梅老師告誡年輕朋友的話,同時也是對自己教學反思之路的總結。《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竇桂梅語)寫作,記錄著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很多名師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在基礎教育界享有聲譽的葉瀾教授曾提出這樣的觀點:一個教師寫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一定能成為優秀教師;同時新教育實驗的領軍人物朱永新教授也開辦了“教育保險公司”,公開承諾,一個教師堅持寫十年教學反思,如果不能成為一位名師的話,教師可以向他索賠鉅額保金。由此可見,實踐反思再實踐,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科學有效的途徑。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名師之所以成名,在於學識膽略,在於礪志勤懇,在於審視篤行。他們敢想敢幹,敢拼!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鬥,去獲得一種穩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於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反思自己,也常常會熱血沸騰,可這熱度維持不了幾分鐘,就會慢慢冷卻。還會以種種藉口為自己開脫。忙,是我們慣用的理由。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想要退縮的時候,不妨給自己打打氣:成功貴在堅持!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9

本學期一直堅持閱讀跟自己的教學工作有關的理論書籍,當我第一次看到《玫瑰與 教育》的時候,僅僅是書名都令我覺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竇桂梅,更加確認這本書確 實值得一讀。我曾經在網上看過竇老師的多節語文課, 非常喜歡她的課,她的課堂激 情湧動,活力四射,全情投入。讀完此書,使我又認識了一個全新的竇老師。不僅充滿 激情,更對教育教學有著獨特的理解,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字裡行間都體現著她對語文 教育教學的執著追求。

在書中,竇老師向我們闡述了怎樣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怎樣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 人,怎樣做一個愛讀書的人等等。這些對於一線教師來說,都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書 中,竇老師毫無保留地向讀者道出了蘊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1、改變態度。

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我 們也知道大多數事情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事情,但是可以改變對 這件事情的態度。的確,在大千世界的茫茫人海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教師只是其中很小 的一分子,但是,就是這一分子,肩上也擔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她)可能關係著幾百甚 至幾千學生的前途和命運。但是,有的教師很喜歡忽視自己,看低自己,他們把太多的 時間和精力花在和別人攀比上,工資、名譽、地位……結果弄得身心疲憊。還有的教師 ,他們十分地珍愛自己的工作,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在教學中遇到事情冷靜、及 時地處理,妥善地解決各種問題,並且常常地反思總結,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 他們的面前,出現的將是一條充滿希望的大道。

2、享受過程。

竇老師說得多貼切:“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 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每一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是與眾不同的,有一帆風順,如行 雲流水般的;有崎嶇不平,有風有浪的。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人,相同的是,我們的 人生都只是一個短短的過程。仔細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走的路是五彩繽紛的 ,我們培育的祖國的花朵,與花朵相伴的日子,能不美嗎?

3、活在當下。

心態決定一切。一個人擁有了積極良好的心態,什麼事情都做得好,什 麼困難都能克服。反之,一味地抱怨和不知足,會讓自己的心靈朝畸形方向發展。而要 成為一名跟上時代步伐的國小教師,後者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讓我們嘗試做一個擁 有陽光心態的好老師,好好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和同行。

4、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人,他同時也是 一個經常施恩於別人的人。他們也一定是幸福的人。有些人,千方百計地在尋找幸福, 殊不知,幸福就在他們的身邊。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自己學會感恩,同時也要 讓學生學會感恩。

在《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中並沒有參雜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寫的都是竇老師教學生 活中的一些隨筆和感想,透露出的是她對教育教學事業的熱愛。從中看到了她那淳樸、 自然、真摯的人格魅力,不難感覺到竇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心中充滿陽光,並且永遠都懷 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人。

《玫瑰與教育》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多為學生創設寬闊的思維和精 神空間,同時還要以情動人,以自己的飽滿的情感去感動學生,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 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提升的過程。

當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傲人的玫瑰的,但只要我們善於汲取營養,善於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 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裡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縷芳香!

最後還是套用竇桂梅老師的話結尾: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 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 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裡的毒蘑菇。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 孩子的心!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0

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是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化了也還是零度。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因此,面對教育的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而只有從內心深處實現高“自我”的教師,才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夠準確地、現實地領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能對從事的專業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自我價值感,從而表現出對專業當仁不讓的意識和信心——而這些,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為積極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1

寫這篇文章前,剛剛做完家務。夕陽西下,晒乾的被子帶著春天陽光的清香,物品井然有序,讓人心生愉悅。鍋裡的粥散發著醉人的香味,一切都是剛剛好。

語文教學,莫不如此。你付出多少辛勞,就能享受多少幸福。我欣賞竇桂梅老師的才氣,更欣賞她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追求。《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的自序中,竇老師這樣寫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這樣的'話語令人震撼,也使我驚恐,因為我不是天才,只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天才都需要修煉,何況我這樣的普通人?

修煉什麼?如何修煉?我想,一個語文老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基本功。前兩天的蕪湖市國小語文學科青年教師素養展示活動,給我的觸動很大。老師們的驚採絕豔,令人心生敬意。教師的基本功“三一一”(三字,一話,一畫),我們是不是過關,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回來他感慨,高手如雲,平時的積累太重要了。這樣的素養大賽非一日之功可以的,業餘時間的勤學苦練更為關鍵。

浙江名師徐俊談及自己的成長,曾說他晚上從未在12點前休息,經常學校的事務完成後就開始自己的業務學習,讀書,撰寫,研討等等。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夜晚寂然而生。

旁觀者的我們,總是看到別人舞臺上光鮮亮麗,瀟灑自如,卻想不到臺下的沮喪失意、痛苦鬱悶。哪有不佈滿荊棘的成長之路?

在閱讀交流會上,好幾位工作室成員都談到手機的問題,說是一拿起手機就忘了正事。手機的抖音視訊妙趣橫生,最能消除疲憊使人深陷;手機的奇聞軼事好玩有趣,最能攝取人心使人沉迷。這些輕鬆的博人一笑的娛樂雜記,真的比枯燥無味的教研來得吸引人。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業餘時間拼搏出來的。你在休閒消遣時,別人在讀書寫作研學技能。那些舞臺上揮毫潑墨筆走龍蛇的,那些舞臺上輕歌燕語舞姿蹁躚的,那些舞臺上妙語連珠幽默風趣的,誰不是工作之外練成的絕世武功?

工作室在本學期計劃中安排了一次誦讀比賽,亦旨在“迫使”工作室成員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進行修煉,以比賽促練習,促成長。過程是痛苦的,但結局一定是喜人的。

春天,萌發生命的季節。立下小小的目標,一路走過風花雪月或暴風驟雨,願冬之日得以貯存豐厚的滋養。《玫瑰與教育》一書,滲透著竇桂梅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盈滿她對教育的深情,亦有諸多反思。讀來發人深省,思緒頗多。然非一文能述之,待日後慢慢咀嚼,感悟收穫。

子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讓閱讀潤澤生命,讓修煉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