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京華煙雲》讀後感

讀後感2.5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京華煙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華煙雲》讀後感

《京華煙雲》讀後感1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裡,現在還是讀到哪裡。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閒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京華煙雲》讀後感2

信仰和愛情人類永遠的主題,在人間有了男人和女人以來,男人和女人的話題一直是人們所專注的主題,無論文學也罷,現實生活也罷,對愛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無法迴避的。裡面的女主人翁姚木蘭可以說是林語堂濃墨重彩所打造的一個形象,也是他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於一身,既有道家的瀟灑脫俗,又有儒家的銳意進取。她的愛情無疑也是作者和讀者所關注的一個焦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對姚木蘭也是如此,因為自己無意的失蹤而結識了曾家,也許在冥冥之中,這是上天的一種安排,最後她嫁給曾家的小三,曾孫亞。就在曾家到姚家提親的時候,她的心裡正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時她心裡的如意郎君確實逸夫,逸夫生於貧寒人家,卻天資聰慧,才智過人,深得大家的喜愛,對於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蘭來說,家教很好,對財富和金錢向來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東西本來就很少,對於積累的財富來說,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種拖累。所以她對逸夫的愛戀是發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亙古以來,人們對愛情的尋找,是不是都希望從中找到自我,從對方身上找到一種認可。最後她還是接受了所謂“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給了曾孫亞,在世人眼裡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孫亞容貌可人,性情溫和,顯然是人們眼中的幸福婚姻。也不能說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裡一直為逸夫留這一席之地,時刻伴隨這她。一直到最後逸夫被捕入獄,她冒死相救,是什麼讓她有這種勇氣和決心。

婚姻是什麼,可以有一個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飯,睡覺,盡著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可每一個人的心裡也許都裝著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伴侶,也許在生活中存在,也許只是一種概念,可每個人的心裡是否都為這樣一個虛擬或真是的人留著位置?

《京華煙雲》讀後感3

意猶未盡,這是我讀完《京華煙雲》後的第一感覺。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個性鮮明。

姚思安,主人公的父親,他是真正讀懂了“道”的人,他不拘舊習,思想進步,遠非同一時代的人可比。他反對給女兒纏足,視金錢如無物,勘破生死,享受人生。他超然的見解深深地影響著年輕一輩,木蘭、立夫等因此都顯得卓而不群。他是那個時代的聖人,那個時代真正的老神仙。

姚莫愁,主人公的妹妹,她穩重,賢惠,寬容,雖然思想略顯保守,但的`確是最適合持家的人。有這樣一位妻子,孔立夫基本不需要為生活而再擔心,一切都那麼井井有條。或許,立夫更喜歡木蘭,但,的確,莫愁更適合他。

馮紅玉,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多愁善感,體弱多病,從任何一個方面看,她都是翻版的林妹妹。除了名字的顏色外,再也看不出什麼了。她和阿非本可以算作青梅竹馬,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段事不關己的話,讓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天妒英才,何況她還是紅顏。

孫曼娘,木蘭眼中最美的女,也是木蘭最好的姐妹。她溫婉賢德,尊禮儀,孝父母,她和平亞,本可算是天作之合,可惜二人均為舊理所縛,最終的結局悽悽慘慘。幼時喪父,少時喪夫,一輩子沒享受過丈夫的疼愛,沒生過一個孩子,一直生活在悲劇之中。如果她當年能大膽一些,或許,生活會好很多。

牛素雲,我覺得是這裡面最可憐的人之一。蠻橫無理,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一直以來被人們所憎惡,但最後在面對民族大義與個人利益時,她番然悔悟,讓人們肅然起敬,當然這也跟經亞的孩子以及姚老爺子的話有關。

當然還有平亞、經亞、蓀亞、暗香、曾文璞、曾太太、桂姐、麗蓮、愛蓮、姚太太、馮舅爺、環兒、體仁、銀屏、華太太、寶芬、陳媽、陳三……太多太多的經典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他們之間的各種故事至今讓我難以忘懷。雖然我覺得,最後的結局有點生硬的走了高唱愛國的政治路線,但總的來說,《京華煙雲》是一部再好不過的書了。

《京華煙雲》讀後感4

林語堂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一個學著,他學貫中西,更主要的是,他總是讓人覺得很和藹,從不會板起面孔教育人。同時一本著作,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解讀,裡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姚思安,他很顯然是道教學派的忠誠信徒,道教和儒家有什麼區別,從裡面的三大家祖可以看出了,一個是姚家,書香門第,富有之家,生意做的很大;另一個是曾家,顯然他的家族代表儒家思想的代表,為人處世,遵從禮節,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嚴格;另外一家就是牛家,是追逐權貴和利益的代表,雖然也從書上學到了裝飾門面的所謂“學術”,但只不過是沽名吊益的一種粉飾和手段而已。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當時屬於一個動盪的年代。在世事變遷中,無論那家都無法倖免於難,但在面對同樣的動盪和不按時,他們的反映和最後的結果卻大大不同。姚思安,道家的代表,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當一切繁華過後,一切都化為虛無,最後他很安靜的離開了人士,在世人的嚴重,他似乎真的成了仙人,可以遇見未來,最後安然平靜的離世。曾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當一切變故發生的時候,他的反映,是對世事的不滿和憤恨,最後在悲哀中離開了人世。而牛家,榮華享盡,風頭盡顯,成了日本人的走過,最後成了人們的笑柄,日本人刀下的魚肉,讓世人恥笑。

雖然對儒家和道家理解不夠深刻,但我的感覺是儒家總喜歡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告訴你如何處事,如何做人。被稱之為出世的哲學,如果要工作,要入世,處處都能感到儒家的'影響。而道家總是給人一種很隨意的感覺,他認為天人合一,一切順其自然,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對一切都抱著一種開放的態度,可以接受所有的觀點,經常認為自己是錯的,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歷來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和入世中間徘徊,一心想成就一番事業,換選擇儒家思想,而一旦受挫,會不由的選擇道家文化,可以關心生活,關心自己。

《京華煙雲》讀後感5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講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在古人心目當中,道是天地宇宙間最最根本的存在。

林語堂的女兒在《京華煙雲》序文中說:“父親其實是把木蘭當成一個時代女子的典範了,是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有自己的想法,認真看世界,不為命運所屈服。書中稱木蘭是道家的女兒,我想,這和她所受父親的清淨無為的思想薰陶較多。”

我們在小說中也看到,儘管姚木蘭感情非常豐富,但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總的說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和制約。可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然反映。

小說中把木蘭和妹妹莫愁作了一個很有意趣的對比:“木蘭的眼睛長長的,莫愁的眼睛圓圓的。木蘭的活潑如一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一池秋水。木蘭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翱翔於雲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可以看出,在姚木蘭身上既有返璞歸真的意境,又有淡雅之極致的奧妙,綜合體現了“自然之美”的審美標準。

姚木蘭面對生活的種種沉浮,始終保持胸襟開闊又灑脫自然的心境。她天性活潑愉快,生氣充沛,作起文章來行思敏捷、振筆如飛。她很會享受財富,但又從不依賴金錢,而是隨時準備著失去了財富應當怎樣過日子。在富裕殷實的生活中,能夠保持質樸厚實的心態,在平凡、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只求豐衣足食,無憂無慮,能夠知足長樂。

當孔立夫和姚木蘭一起攀登泰山時候,兩個人對著秦始皇無字碑時的心照不宣,是表現姚木蘭思想境界的畫龍點睛之筆。他們看到,那一塊石頭無情無感,故永遠生存,人為有情之動物,故個人死去而家族卻永遠流傳。立夫說:“這個沒字的碑文,已經說出了無限的話。”木蘭一語中的:“因為石頭無情。”可見,木蘭在精神上已獲得了真正的解脫,她的崇高感情也得到了最美的昇華。

《京華煙雲》讀後感6

“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題記

這本書我並沒有讀完,但是,在這種沒有讀完的情況下,作者林語堂寫書時的心情卻是在我心中完整的體現了出來,這本書即使是沒有讀完,那種淒涼的感情在全書的開始就已油然而生。

自從讀過了此書,在我的腦海裡,“木蘭”也從一個變到了兩個,一個就是“鐵血女漢子”花木蘭,而另一個則是書中的貌美如花的姚木蘭。而二者的性格似乎也決定的兩個木蘭結局時的情感的不同,與花木蘭的熱血、姚木蘭的冷靜所對應的,花木蘭的美好的結局,與姚木蘭的悽慘的結局。

雖然姚木蘭的結局不稱人意,但是她在書中所表達出的那種不折不撓的精神,則讓更多的讀者喜愛她,對於壓迫,她反抗;對於封建,她反對;對於權力,她反感。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現代思想的人,出生在那麼一個充滿現代思想的`大家庭,結局卻是依舊的慘淡。它的結局好比駱駝祥子,卻比駱駝祥子更加高深莫測;他的故事情節好比水滸傳,但比水滸傳更加悽慘;它的人物設定好比紅樓夢,卻比紅樓夢更加複雜纏亂。

這樣一本書,則是作者林語堂獻給那些在抗日前線戰士,林語堂以這種方式來批判這種封建的社會的腐敗,以及對先進思想的一個讚揚。就如題記所說:“不是英雄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

而我則對於這本書的感覺,則更多的感覺到了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孤獨。

“一書一世界”之類的話形容這本書已經不適用了,這本書則是“一書多世界”。

《京華煙雲》讀後感7

昨天晚上終於讀完了《京華煙雲》,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沒有完完整整的讀完一本厚厚的書了?自問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記不起來上一本讀的是什麼,在什麼時候。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行字時,我莫名嘆氣。而後的一天時間裡,彷彿還是在那段亂世之中,紮下根出不來,也不想出來,多呆一會兒,總是好的。

如今,我的腦袋裡有了兩個木蘭的存在。一個木蘭,巾幗英雄稱豪傑,不懼強敵勇向前,是我們朝朝代代讚揚的物件,古書記載,勵志故事,動畫形象,讓國人無人不知,家喻戶曉。而另一個木蘭,只是存在於林老的筆下,存在於讀過《京華煙雲》的讀者心裡。機靈活潑,端莊大方,時髦新派,拋棄舊習,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當,是當時整個時代的先鋒。書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寫,她說林老當時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可見林老對於木蘭的鐘愛。此處的木蘭,沒有巾幗的英雄奇蹟,更現實更生動,讓人不禁大聲感嘆:“不做巾幗此木蘭,必做書中彼木蘭”!

書中的人物和關係結構是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第二複雜的.,第一便是《紅樓夢》了。很巧,林語堂先生終生痴迷《紅樓夢》,對於龐大的人物體系細化之分,想必當時也受益於《紅樓夢》。書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個富貴家庭的起落和變遷,僅僅三個家庭,伴隨著時代的變化,讓我們彷彿看到了當時封建落後又努力掙扎的中國。

姚家,一個不參與政治的生意人家,產業遍佈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這位老先生在整個過程中是唯一一個讓我想不出缺點的人,人無完人,也許我沒有參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極度自由的,在看書時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輕十歲二十歲,會不會和他的女兒一樣,積極適應新社會,崇尚新思想。也許是因為年紀,姚先生的這種自由思想沒有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但是在兒女身上,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即使到最後先生雲遊四海十年,我沒有不理解,一個靈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敗炮火連天,又怎麼能擾他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