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讀論語讀後感

論語1.3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論語讀後感

讀論語讀後感1

第一部分是《論語》與“對話錄”。《論語》書名之意說法不一,它主要記載的是孔門師徒言語形式的對話錄。論,是論纂之意;語,則為語言。今人趙紀彬考證諸說,認為“論”字有整理、撰次之義,“語”是二人相等而說,有論難、答述之義,因此,論語就是整理、撰次的對話,《論語》一書就是對話錄。

中、西方世界的文化源頭都出現了相同的對話體。一方面是這個媒介形塑的結果,紙質媒介的缺乏使口語交流成為主要的載體;另一方面是古典時代的人與人渴望溝通交流的需要使然,它並沒有把人視為客化的一種認知物件,而是強調主體之間相互商量來涵詠人生。縱觀《論語》,因為對話的主題涉及到孔子與弟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等人,可以說《論語》是孔門的集體之作。

第二部分是孔子的歷史形象。分為三大類。第一是“中國最可愛的人”。孔子及其代表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邃,當深切的體認到孔子思想的原創魅力與孔子其人的人性的偉大之時,絕對的崇拜、無條件的皈依,視孔子為文化偶像,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數目龐大的追星的大軍。孔子被視為至聖先師,因此,孔子就成為中國最可愛的人。第二是“中國最可塑的人”。第三是“中國最可憐的人”。

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孔子,進一步走進了《論語》這本書。

讀論語讀後感2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論語傳播的精神。

但是,裡面也有很多文言文。我覺得,讀完論語以後再讀這本書,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

像我這種對論語一竅不通的人,把整本書看透徹了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只好囫圇吞棗似的把整本書大致看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至今為止對這本書的內容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雖然,我看不大懂這本書,但它還是改變了我對一個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我原本以為孔子是一位嚴肅、不苟言笑的人,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很有趣、經常和弟子開玩笑的人。這本書使我對孔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一本書也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及印象!

除了孔子,書中還講到了孔子比較著名的幾位學生,比如:子路、子貢、顏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學問雖不及子貢和顏回,但他對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誠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職再多的錢也不能使子路離開孔子。而且他敢於在孔子說的.不對的情況下大聲反駁孔子。他這種不為財色所動、敢於堅持真相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孔子,原來,讀論語也可以讀的很輕鬆、很平靜、很幽默。

讀論語讀後感3

《小王子》這本書我們已經啃完了,現在我們又啃了一新本書——《不讀論語枉少年》。這本書的作者是謝然,深圳高三學生,十七歲,是讀經典的小天使。

《不讀論語枉少年》在封面的這幾個字是徐磊題的,曹文軒親自為它序言。《不讀論語枉少年》是謝然對儒家學派經典《論語》的深刻解讀。這本書使我大飽眼福。人人都認為,經典是最枯燥的。但這本書用幽默的眼光,讓我覺得讀《論語》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個可愛的,普通的,智慧的老頭,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會驕傲,他也會罵學生。可他又對自己和學生嚴格要求,力爭達到君子的標準。他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為了克己復禮,不辭辛苦帶著弟子周遊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卻很偉大,謝然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評價孔子,借而解讀《論語》。《論語》雖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讀的書,是一本可以當作小說來追讀的書,是一本長得最不像經典的經典。我看了這本書以後,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身的修養。

《不讀論語枉少年》,一本好書,它不適合增囫圇吞棗的人,不適合看短篇小說的人,不適合走馬觀花的人,只適合慢嚼細嚥的之人。

讀論語讀後感4

從一年級起,我們每天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進行20分鐘的國學誦讀,從《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到《千字文》,我們在經典中浸潤心靈,在音樂中培養習慣。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的內容廣泛,記載了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的言論。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我最喜歡的兩句話。就拿我們這個四十多人的班集體來說吧,我們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將”,有的人是“繪畫能手”,還有的人是“數學專家”、“英語博士”、“摺紙大師”……大家各有各的特長,只有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提高。還有一次,語文姚老師給我們講解習題,其中有一道題我認為講得不對,在經過查資料核實後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師指出了錯誤,沒想到姚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在全班表揚了我。姚老師的年齡比我們大那麼多,知識也比我們淵博得多,可她卻勇於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情在班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論語》需要我精心拜讀、細細品味、慢慢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