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

讀後感2.3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1

在《裝在套子裡的人》中,契訶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間任何一件東西都能置人於死地,然而人卻成了萬物的主宰,這正是因為人有一顆會思想的靈魂,人因為思想而高貴。然而當人的思想被關在一個籠子裡而失去了飛翔的自由時,人還是“人”嗎?

小說中的別里科夫與不斷地嘲笑、戲弄他的中學同事以及全城居民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正是他們共同的恐懼、忍讓,才以至“什麼都怕”,這個蒼白的臉、蒼白的生活、蒼白的人格的別里科夫不是一個人,這個尖酸刻薄、神經衰弱、精神極度緊張警覺的`形象,不是“這一個”而是“每一個”一樣,是一個群體。

愛情本來是美麗的,而在別里科夫,他從愛情的身邊看到的只有嘲諷的眼神,因此一張小小的漫畫,一個幽默的插曲,對已經被生活擠壓的心理畸形的別里科夫,令他心神不定,戰戰兢兢。

別里科夫的可悲之處還在於,他千方百計地想要隱藏自己,用一層一層的套子,而卻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些隱藏,反而將他醒目地暴露在了眾人的面前。他的從樓梯上滾下來的尷尬場面將他淹沒在無窮無盡的嘲笑中,他已無路可逃。別里科夫將自己套在了套子裡。

契訶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在表現同一個主題:奴性和奴性產生的歷史根源和心理。他認識到金錢、官職、權威和權力不過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懼。恐懼使得裝在套子裡的人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恐懼使得他的同事們敢怒不敢言。而恐懼產生的根源是滲透在人骨子裡的奴性和漠然。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契訶夫在日記中寫過這樣的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俄羅斯這樣,人們受到權威的如此壓制,俄羅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貶損,害怕自由……我們被奴顏婢膝和虛偽折磨得太慘了。”而恐懼和害怕的結果就是使人們千方百計地想要保護自己,把自己裝在他們自認為安全的“套子”裡。別里科夫死了,但會有另一個別里科夫會出現,如此反覆。

如果別里科夫結了婚、有了孩子,是不是能使他更堅強些、更有人性些?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孩子延長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有個希望?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2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我裝在“自制”的套子裡,遠離流言,遠離濁世,避開一切對自我不利的人或事物,以找尋心靈的寧靜與安全感,並自以為是地認為能夠在套子裡高枕無憂,安居樂業。可他們一旦遇到觸及自我界線的“恐怖事件”後,就會在慌張忐忑中躲得更遠,將套子勒得更緊。越多越複雜的事物使他們不由自主,畏懼地將套子勒得越來越緊。久而久之,他們在套子中感到窒息,卻又不敢伸出頭與別人在同一片藍天下呼吸。他們盡力在套子中保護自我,卻也像在服用慢性毒藥一樣將自我慢慢逼向絕望。

別里科夫的套子毀滅了自我,他是一個時代的畸形兒,時代造就了一個個的畸形兒,也讓越來越多的畸形兒毀掉這個時代。套子裡的別里科夫活在自我制定的規則中,他無法感受生活的趣味,也不願去接觸有歡聲笑語的生活,內心過分的平靜與孤寂,致使別里科夫在自我的套子中孤獨死去,最終也沒有得到他人的半點憐憫。

套中人是可笑的,可悲的,可憐的。

媽媽曾告訴我說,她高中三年都沒有和男生說過話,男女之間是決不會坐同桌的,更別提嬉笑打鬧在一齊,簡直是傷風敗俗之事。我聽完覺得不可思議,,那時的人太封建太膽小了。這些此刻我們看似再平常可是的事,放在以前那個套子年代竟會如此嚴重,真可笑。男女之間因封建關係不能溝通交流,結識朋友,與同學共同學習提高,這也是可悲的。封建制度下的人們是可憐的,盲目的約束已使人們失去本該有的歡樂。

但套子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卻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自我制定適宜自我合情合理的'套子能夠適當的約束,控制自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套子的管轄,整個社會就會亂成一團,人們為所欲為,這將又會成為一大禍害。

總而言之,在適當的時機為自我選擇正確的套子,嚴於律己,將更多的人從舊時代的套子中解救出來,同時也會拯救這個裝在套子裡的時代。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3

最近在看《裝在套子裡的人》,覺得別里科夫可悲可憐,可惡可憎的同時,我感到現實的套子比那更讓人難受,但也必須承受。當教師問現實中有沒有像別里科夫的人的時候,我第一次感覺教師,教育就是“套子’。

教師這”套子“不需用雨鞋,雨傘來隔絕社會,他們不是膽小,多疑,戰戰兢兢。他們都是光明正大的,都是”知識的傳播者“。毫無疑問,他們受到整個社會的擁戴。他麼拿著”套子“到處套住別人,套那些剛萌發思想,萌發一種可愛天真的少男少女們。他們專揀這些有些許叛逆的年青人,反抗是無用的,也是無意義的。整個社會都是這樣。

他猛成功的一代代套下去,因為他們讓人們得到了功名利祿。儘管是少數人,可是已經足夠了,沒有什麼可推翻的了,又儘管他們扼殺了一大批的年青人,扼殺了他們的天真、浪漫、惹人喜愛的思想。但這些受害者都認為理所當然,沒有人反抗。哦,或許有罷,但無論如何,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因為整個社會就是這樣。

他們“套子“很精緻,很小巧,很適合。因為社會就是這樣,人是一群充滿貪婪,慾望的動物。也許有人不以為然,說說某某淡泊名利,某某視金錢如糞土。其實,這只是從地球看太陽罷了。因為事物總是相對的.,淡泊追求精神享受,貪婪這思想上的財富。所以“套子”是兩面。它的的確確扼殺了那些可愛的人可愛的想法,它卻無疑維護了幾個思想。一山不容二虎,人們的思想也是有許多對立不容,那麼就必須消除一種,反對一種,唯有這樣,這個世界才能平息,減少矛盾,整個社會才能繼續,生生不息地發展。

教師這“套子’在現實這個很現實的社會,不可置否。我無法改變,無法反抗,或許在走進社會的一刻,我也會成為”套子“,或許被”套子“所套。我想那時,我也是心甘情願的理解,因為套子才能套住套子。也許,該有一把剪刀來剪破套子,但它為了不被風吹雨淋,不被腐蝕,而將或必須用套子將它包裹,那麼”套子“也將永遠不能消除,這樣說來,“教師”這套子的撕破是無益的,至少對我,對我同樣弱小是無益的。

這就是我關於《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思考。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4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己裝在“自制”的套子裡,遠離流言,遠離濁世,避開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人或事物,以找尋心靈的寧靜與安全感,並自以為是地認為可以在套子裡高枕無憂,安居樂業。可他們一旦遇到觸及自我界線的“恐怖事件”後,就會在慌張忐忑中躲得更遠,將套子勒得更緊。越多越複雜的事物使他們不由自主,畏懼地將套子勒得越來越緊。久而久之,他們在套子中感到窒息,卻又不敢伸出頭與別人在同一片藍天下呼吸。他們盡力在套子中保護自我,卻也像在服用慢性毒藥一樣將自己慢慢逼向絕望。

別里科夫的套子毀滅了自己,他是一個時代的畸形兒,時代造就了一個個的畸形兒,也讓越來越多的畸形兒毀掉這個時代。套子裡的別里科夫活在自己制定的.規則中,他無法感受生活的趣味,也不願去接觸有歡聲笑語的生活,內心過分的平靜與孤寂,致使別里科夫在自己的套子中孤獨死去,最終也沒有得到他人的半點憐憫。

套中人是可笑的,可悲的,可憐的。

媽媽曾告訴我說,她高中三年都沒有和男生說過話,男女之間是決不會坐同桌的,更別提嬉笑打鬧在一起,簡直是傷風敗俗之事。我聽完覺得不可思議,那時的人太封建太膽小了。這些現在我們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事,放在以前那個套子年代竟會如此嚴重,真可笑。男女之間因封建關係不能溝通交流,結識朋友,與同學共同學習進步,這也是可悲的。封建制度下的人們是可憐的,盲目的約束已使人們失去本該有的快樂。

但套子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卻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自己制定合適自己合情合理的套子可以適當的約束,控制自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套子的管轄,整個社會就會亂成一團,人們為所欲為,這將又會成為一大禍害。

總之,在適當的時機為自己選擇正確的套子,嚴於律己,將更多的人從舊時代的套子中解救出來,同時也會拯救這個裝在套子裡的時代。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5

《裝在套子裡的人》俄國作家契科夫著作,塑造出一個特點奇怪、性格孤僻的人物——別里科夫。

別里科夫之所以奇怪是他性格做事的與眾不同,他總是會給自己製造出相應的套子,哪怕是豔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雨傘,他的雨傘、他的懷錶等等一切一切都能裝在盒子中,坐馬車時要把車篷支起來,甚至睡覺時都要把自己蒙起來,他的物品在套子裡,他的生活裝在套子裡,他的人亦裝在套子,正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他在套子裡無限的死迴圈中直到最終走向墳墓——一個永遠的套子。

他生活的真是“別緻”,“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來,”他自己為自己設計套子真是安全的地方,彷彿是與世隔絕了,他樂意,他願意給自己加上實在而虛偽的`外殼,他處處小心,小心以至於喘不過氣來,給人心靈、思想極為沉重的打擊,只是因為他在轄制著大家,這樣一系列打擊下,他懼怕一切,在沙皇專制社會背景下,他更是一名受害者,在走向末日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文章的重心在於別里科夫那被禁錮的思想: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套子,似個無底的深淵,吞噬萬物,包括人的思想和靈魂,束縛住後一定無法掙脫,“守舊”思想的頑固與執著,這裡已不單單是別里科夫,思想似乎長了腿,相互之間會傳染,小城人們被控制了漫長的15年,小城人們的思想被禁錮了漫長的15年,成了習慣,便很難再去改變,社會病胎裡的產兒,苟且偷生蜷縮在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他們都封閉自己,戰戰兢兢面對一切,有的人,形體活著,思想沒有了自由,那麼無異於行屍走肉了。

不曾知曉生活中有過多少“別里科夫”,至少在那時的俄國,黑暗汙濁政治空氣,有多少人靈魂麻木,將自己送入了死亡的套子,有進無出,這樣的人我想應當是大有人在。

第一縷開放的陽光,穿透了烏雲的密佈,射在了俄國的一片淨土之上,那所謂的套子,黑暗中束縛的魔爪,已被驅散匿跡了,陽光真燦爛,照耀下大地的人真美麗。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6

“套子”是一個吃掉自由的枷鎖。被“套子”套住的人就像生活在一座圍城裡,不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自由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當生活在又保守又虛偽的“套子”裡。

拿《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別里科夫來說,他一生生活在“套子”裡,每一天做什麼事情都是忐忑不安。沒有人能夠跟他很舒服地溝通。“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麼事都怕。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賙濟窮人,不敢教人唸書寫字······”從這句話我們能夠感覺到,裝在“套子”裡的人是多麼可憐!生活在他周圍的人會受到他的影響。這樣看來,“套子”周圍的人似乎比“套子”裡的人更可憐,因為他們更沒有自由。

生活在“套子”外的人不像生活在“套子”裡的人一樣默守陳規,他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像愛迪生一樣不斷地發明創造新事物;像蔡倫一樣不停地嘗試新東西。他們的生活是充滿期望的。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把自我的生活裝扮得既有創意,又有韻味。

為此,我們得從虛偽的“套子”中出來。首先,不要每一天都是杞人憂天,心裡總想著事情壞的方面。其次,思想要有翅膀,勇敢地向前飛。而不要被別人稱作是個保守、落後的人。最終,不要虛偽,與別人真誠交往,當然,這需要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態度,也就是要懂得與別人很好地交流與溝通。

原文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敘寫別里科夫的婚事。在內心深處,別里科夫對感情不無渴望,可是他身上既有的“套子”(如刻板的`生活習慣,對生趣盎然的感情生活的恐懼等)太厚重,他無力掙脫,他怕承擔結婚的義務和職責,他怕結婚會鬧出亂子。試想,一個連婚姻的義務和職責都不敢承擔的人,他的心靈該是到了多麼麻木枯竭的地步!第二處正是對別里科夫這種心理的細緻刻畫,描述了別里科夫對待婚姻感情的態度,表現了他的性格分裂,進而昭示讀者:別里科夫既令人可笑,又是一個杯具人物。

總之,我們要尋找自我的自由,尋找自我的朋友,尋找自我的生活。實踐這些只要一種方法——從“套子”中大膽地走出來!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7

《裝在套子裡的人》俄國作契科夫著作,塑造出一個特點奇怪、性格孤僻的--別里科夫。

別里科夫之所以奇怪是他性格做事的與眾不同,他總是會給自己製造出相應的套子,哪怕是豔陽天出門他也總是穿著套鞋,帶著傘,他的雨傘、他的懷錶等等一切一切都能裝在盒子中,坐馬車時要把車篷支起來,甚至睡覺時都要把自己蒙起來,他的物品在套子裡,他的生活裝在套子裡,他的人亦裝在套子,正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他在套子裡無限的死迴圈中直到最終走向墳墓--一個永遠的套子。

他生活的真是別緻,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來,他自己為自己設計套子真是安全的地方,彷彿是與世隔絕了,他樂意,他願意給自己加上實在而虛偽的外殼,他處處小心,小心以至於喘不過氣來,給人、思想極為沉重的打擊,只是因為他在轄制著大家,這樣一系列打擊下,他懼怕一切,在沙皇專制社會背景下,他更是一名受害者,在走向末日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文章的重心在於別里科夫那被禁錮的思想: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套子,似個無底的深淵,吞噬萬物,包括人的思想和靈魂,束縛住後一定無法掙脫,守舊思想的頑固與執著,這裡已不單單是別里科夫,思想似乎長了腿,相互之間會傳染,小城人們被控制了漫長的15年,小城人們的思想被禁錮了漫長的15年,成了,便很難再去,社會病胎裡的產兒,苟且偷生蜷縮在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他們都封閉自己,戰戰兢兢面對一切,有的人,形體,思想沒有了自由,那麼無異於行屍走肉了。

不曾知曉生活中有過多少別里科夫,至少在那時的俄國,黑暗汙濁政治空氣,有多少人靈魂麻木,將自己送入了死亡的'套子,有進無出,這樣的人我想應當是大有人在。

第一縷開放的,穿透了烏雲的密佈,射在了俄國的一片淨土之上,那所謂的套子,黑暗中束縛的魔爪,已被驅散匿跡了,陽光真燦爛,照耀下大地的人真。

《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8

我讀過一篇文章,叫《裝在套子裡的人》,在實際生活中,我也見過這樣的人。他是我爸爸的一個朋友。書上說:“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裡,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裡,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裡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裡。他帶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裡,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弄得他六神不安。”

他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裡。這種人心理上不快樂,老想著隔絕人世,不樂觀。聽見流言,說是中學出了事,他就一個勁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他那種慎重,那種多疑,那種純粹套子式的論調,簡直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

是啊,裝在套子裡的人太多疑,太小心,太封建,太悲觀,太謹慎。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人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

這種人性格孤闢,我們不能跟他們一樣。

《裝在套子裡的人》全文一萬餘字,採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借中學教師布林金之口講述有關別里科夫的故事。課文直接截取了與別里科夫有關的內容。姑且不論這種刪節是否會偏離契訶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擷取的與別里科夫有關的內容而言,筆者以為,課文刪掉了幾處精彩之筆,令人感到實在可惜。

不僅是當時的社會,我們現在的時代也一樣。雖然說追求民主,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這種裝在套子裡的人不明顯了,但卻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當今的法規、校規就是最好的例子。裡面規定的一大堆東西,難道就沒有套住我們嗎?在中國式的教育,很小就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強制的,把唯一的標準答案強加給了孩子,不再給他們想象空間,讓他們一成不變。中國人的創造力就是這樣被扼殺了,思想,行為都被裝在了套子裡。

其實,我們也是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