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

讀後感2.6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哲學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1

《教育哲學》這本書,不僅僅適合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閱讀,還適合家長和學生同時閱讀。老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瞭解教育中哲學意義的存在,從而更好的進行教育安排;家長們閱讀則可以在家庭教育的情節中適時地幫助孩子成長;而學生自己閱讀後會更瞭解學習的意義,教育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等,因此,《教育哲學》這本書讓我們受益匪淺。

存在的意向性中指出,意向性的基礎是“意志自由”,從某種角度講,“灌輸”“洗腦”是不人道的.,是違揹人性的,是“精神上的屠殺”。文章裡的字詞色彩很濃重,但是我認為說的非常恰當,現在我們中國的教育不也存在這種違揹人性的教育嗎?學生創造力的匱乏、墨守陳規、不敢於改變,為什麼會出現種情況?在我看來教育應負有最大的責任,有些教育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意志自由。

我認為有理性的人都喜歡接受教育,而受過教育之後更加理性了。假如問我理性是什麼?我真的不知從何說起,在石中英老師的《教育哲學》中這樣說:理性是一種“推理能力”,在《牛津哲學詞典》中的釋義:“人類心靈活動的各種表現形式,如行為,信念,論述,政策等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後來康德又把理性分為世間理性和純粹理性。黑格爾把理性分為積極理性和消極理性。韋伯把理性分為分解理性等。這些我都是才知道的名稱,具體的內涵也沒有查資料。人事需要理性的,並且越想做大事的人越需要理性。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目的之一而列入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近幾年的新課程大學聯考也加強了創新意識的考查。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新思維,即“促進人們產生新穎、獨特想法的思維”,它是創造活動的必備條件。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數學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只有優化教學過程,才能有效地進行創新教育。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2

有人說: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受益匪淺。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哲學》這本書,感想很深,對於如何解決工作中的煩惱和困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它使我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的潛心學習和揣摩,只有掌握各種教育理論,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教育的失敗某些方面在於教育者思想的迂腐,教育者對人對教育對生活理解的不透徹,很可悲也很可氣。 北京師範大學班建武博士講了題為“如何理解當代學生——青少年文化視角下的學校德育”的講座,講座中他提到“自由是讓人培養責任的前提”“絕對的自由意味著絕對的責任”“責任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這三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今天,應提供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把“以人為本”作為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使教育迴歸到對“自由人”的呼喚,培養具有自由個性,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新人。自由教育要注重學生的自由選擇和自主建構。自由教育的意旨是使個體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實現“自我生成”,促進個性的解放,使各方面得到和諧自由的發展。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內在需求和興趣進行自由選擇,反對不加區別的以權威的仲裁來代替理性的思考,個人的信念和行動必須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經過個體的自由選擇和自主建構所獲得的經驗和能力,才能體現真實的個性和自由。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通過主體的自主選擇和行動使其主觀性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基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將其引入精神充實,富有挑戰的境界。

教育哲學第三章我感覺非常好,我也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其中豪豬原理,理想之道、處世之道都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也在思考自己研究生兩年來的一些經歷,也在思考接下來一年半我又該如何走。當我對生活疲憊時,我能看到自己積極的那面,當葉子黃的時候,我能記起那時的綠。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3

這兩天讀了《教育哲學》,這本書的邏輯性是很強的,從什麼是教育哲學,教育哲學的歷史,從人生與教育,知識與教育,理性與教育,自由與教育,民主與教育,公正與教育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裡面講的東西,主要的體會就是:教育哲學是個力量學科,研究人的發展問題,比如人生:書中講了很多的人生觀,宗教人,自然人,社會人,理性人等,可以講是用哲學的方法研究教育的問題,用教育來擴充套件哲學的界限。記得最早的時候教育學是從哲學中分出的一門學科。康德最早在大學裡講授這門課,隨後赫爾巴特在大學裡教授教育學。

(1)縮短師生距離,建立自信心。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在美術教學中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度及時間。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主動在美術課堂裡來回走動的方式“接近”後面的學生:拍拍頭、摸摸小手……主動借美術用具給膽怯的學生,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創造條件。

(2)給予學生安全感,培養自信心。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主動地、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首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問題不論對錯,都不會影響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回答錯誤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還不斷鼓勵學生:“你說的非常棒!如果能再補充一點,會更好!”“小朋友,你回答很精彩,能再說的更流利些嗎?”……接著,多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各種美術課堂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使用一些使人輕鬆愉快的教學手段:、故事、遊戲……給學生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即使沒把握回答的問題,學生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其創造性也會大大增強了。

(3)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鞏固自信心。

教育與人生,教育可以提高人生的境界,可以從一般接受很好教育的人都有很好的素質和寬廣的胸懷。接受過教育的人遇事冷靜,沉著,認真地思考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而沒有接受很好教育的人會遇事衝動或盲從,他們更容易被感情所轄制。由此定義可知,教育哲學涵蓋的層面十分廣闊。在《教育哲學》這本書中,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反思。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4

近期購買《教育哲學》一書,平常時有接觸一些教育名家的書籍,但有關哲人關心或關注教育問題的書是便是頭次,試想他們能從更高的視角來思考教育,一些深邃的教育觀點和思考值得深思。

關於“開學第一課”事件,想必記憶猶新,微信、微博上引起了巨大反響,讓重新審視現階段社會培養怎樣的人呢,我們的教育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呢?按《春秋公羊傳》的分類,現在社會的形態是正處於昇平世(小康水平左右),教育也應該與之相適應以追求審美主義、自然主義和情感主義為核心的浪漫主義。

但如果長期推行智育、美育與情感教育的'“休養生息”必然導致國家或者社會的危機。在我們追求“柔性”教育過程中對於學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磨練或挫折的“剛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強大的個人或民族,並不見得頭腦多麼聰明,四肢多麼發達,重要的是這個人或民族是否有強大的意志力。因此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剛毅堅韌的意志訓練尤為重要。

目前的學校教學還是偏向於智育,單向度地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學校被簡單理解主“學知識”或“讀書”的地方,學生的學習似乎與情感、情趣、信念、信仰沒有任何關係。常常聽到學生厭學、逃學的現象,而教師簡單地抱怨學生的怠慢、冷漠或墮落,更有甚者指責“世風日下”。“對牛彈琴”固然有牛的冥顧不化的責任,但首要的過失在於彈琴者的魯莽和盲目。對牛彈琴式的教學屬於不顧物件、不顧時機的強迫教學。

在這個地方缺乏情感、情趣、信念、信仰等教育該有的溫度。如何使學生被喚醒、被激勵、被引領、被召喚、被興奮,更是我們教師教學藝術的反應和回饋。因此教師要把“興發”(興起和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和使命,學生將自動進入“孔顏樂處”的自我興髮狀態。同時在評價上能夠以不同的形式滿足學生“被尊重”、“被承認”的情感需要,學生將會主動學習或自學。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5

最近,我閱讀了鄭毓信著的《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這本書包括數學教育哲學概論,多元的、辯證的數學觀,數學教育目標的現代發展,數學教育的文化相關性,學習理論的現代發展,數學教學的現代研究,關於課程改革的若干深層次思考等內容。

本書集中反映了作者在數學教育哲學領域內的最新工作,一方面從理論高度對數學教育的一些重大問題(如數學課程改革、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和中國數學教育的界定與建設等)作出具體分析,從而充分發揮數學教育哲學的實踐功能;另一方面,又以相關實踐為背景對數學教育哲學的各個基本問題作出更為深入的思考,從而進一步促進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是這一著作的主要特點,也可被看成是中國數學教育哲學未來發展的必然途徑。

讀了《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數學。長期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是一種典型的精英教育。

現代社會的發展又需要精英,需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精神的人,全盤否定精英教育的價值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大眾數學教育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有解決大眾數學教育和精英數學教育的矛盾衝突的`意思,認為大眾數學與精英教育並不對立。

“恰恰相反,大眾數學意義下的數學課程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現代數學分支的原始生長點,它為對數學有特殊才能和愛好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數學:如果新的改革是以降低要求、放慢進度來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那麼,無論對此作出怎樣的辯護,我們都不應迴避必然會對我國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這樣的事實。顯然,大眾數學教育和精英數學教育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那麼容易解決。稍有一點專業知識的人都明白,一個人如果沒有精深的數學專業素養是不可能領略數學之美、透徹領會數學內蘊之深厚的。大眾數學教育所倡導的數學教育思想必須依託於數學學科的成熟發展。

二、奧賽難題要不要做。現在那麼多數學家反對奧賽,認為目前奧數教育的泛濫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不僅損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讓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是完全違反教育規律的。而我們的社會、家長和一部分教師卻樂此不疲,一個班級只要有一位學生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去校外學習,保證其他孩子的家長裡就坐不住了。

奧數的培訓與競賽屬於面向少數有天分學生的精英教育,中大學聯考加分政策的出現是人才選拔機制的優化,如果以這兩個沒有懸疑的概念本身為基點,把話題糾結在哪個年齡段涉足奧數為宜、奧數摧殘中國小生的表現有哪些,如此就“奧數”說“奧數”,那麼爭論就會沿著這些枝蔓“跑偏”以至無解。孩子千辛萬苦換來的奧賽成績,只要能在小升中、中大學聯考的競爭中起到百分之一的作用,家長就願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們又有什麼必要加以阻止呢。雖然數學強調聯絡生活,但當今中國的教育又有多少東西能聯絡生活,聯絡孩子呢。

三、數學計算還重要嗎。數學史告訴我們數值計算是數學的起點之一,雖然今天這個任務已經交給計算器和計算機了,今天的孩子能掌握初步的數值計算就足夠了,但計算中蘊含的邏輯思維算理、法則及它在為今後對符號、式子的推理性“運算”打基礎。數學的根本特質其實是一種對人類操作方式、尤其是思維的的反思、提煉與優化活動。所以本人認為在國小階段計算的教學不能放鬆、反而需要加強。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6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哲學》專著,獲益匪淺。這是一本理論性很強的書,深奧、枯燥、難懂。細讀後稍有感悟,作者從教育者的角度深刻思考教育是什麼,人是什麼、教育特性、教育公理、教育社會性等一系列問題,從而闡述教育特點及發展等。

張楚廷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

《教育哲學》的閱讀,是對身心的淨化,也是對未來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積累。書猶藥也,善讀則可以醫愚,對於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而言,讀書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則之一。

教育哲學讀書心得7

只看書名《關注音樂實踐》,就感覺到這本書值得研讀。因為當前我國的新音樂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音樂實踐,怎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實踐正是一線音樂教師必須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內容,觀點鮮明,例項豐富,,論述詳盡,論證有力,所列舉的音樂實踐專案有可操作性,對於音樂教師來說很實用。因此毫不猶豫地買下並開始翻閱,果然收益良多。

本書的作者埃里奧特博士是一位音樂教育哲學家,在音樂教育專業所任教的課程包括音樂教育基礎、音樂認知、研究方法、音樂課程發展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書中他通過把音樂理解為多樣化的人類實踐之廣義研究,特別關注現有的音樂教育理論所遺漏和忽略的問題。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古往今來的哲學與音樂教育的關係。第二部分在音樂的本質和價值的新思維方式上構建了音樂教育哲學。第三部分為音樂教學提出了一種新的音樂課程發展觀。

因為翻譯的關係,書中很多內容需經反覆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涵義。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說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穫。看過後,感覺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一些關於音樂教學的想法得到了驗證。

1、何為音樂?

對於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來說,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必定影響其對職業的態度。一直以來人們對音樂本身都有各種各樣的理解,而自己對於什麼是音樂也存在著一些困惑。《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中明確地告訴我們:音樂製作和聆聽是人類可獲取的、獨一無二的思維形式,是人類認識中最重要的、獨一無二的資源。這種對音樂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創新性的。

2、為什麼音樂在學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音樂教師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音樂在學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嗎?在看了這本書後,這種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在書中作者基於他對近期哲學與心理學研究的詳細考查,逐步建立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哲學基礎,強有力地證實了音樂是人類生活中至關重要的、有動力的和實踐性的追求之一,是個體和集體全面發展的根基,也是音樂教育實踐的根基,並由此斷定:對所有人來說,音樂在教育中佔有中心地位。書中詳盡的論述專門為激勵、引導和支援在職和實習音樂教師而設計的。讓人明確音樂教師這個職業的社會價值。

3、音樂課該教哪些內容?如何教?

每次上課前都會選擇教學內容,思考教學方法,設計音樂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當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方面,這本《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確實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內容,例項。書中構建了一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提出“課程作為實踐”的觀念,這是作為創造性思維的催化劑和構建個體哲學的催化劑,它為音樂教學中的“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樣”提供了嚴密的反思。通過有說服力的綜合討論,為音樂教育者解釋了應該如何去實現他們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於打破傳統的音樂教育哲學,為表演、聆聽、音樂素養、多元文化、創造性活動、自知自覺、課程發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屬性和意義提出了創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適用於處理音樂教育中的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

《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對於我來講是一本有點深奧的哲學書,也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為了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涵義,為了學習借鑑,我會常常翻閱這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