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國學經典》讀後感11篇

讀後感2.54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讀後感11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1

今年寒假,我拜讀了學校為我們發放的《我愛國學》這本書,書裡有孔子老先生在臨走時給我們留下的教誨和做人的道理的《弟子規》配圖分析,並且在每個篇章裡,還增加了與主題相關的感人肺腑的事情。

《大孝無言》是這本書中的故事的其一。它讓我淚流滿面,同時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比這個文章的`主人公差遠了,很內疚。這個文章主要講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主人公小鵬飛,家庭非常窮,而且他在5歲時,父母離異,最後家庭中只剩下鵬風的奶奶,而且奶奶也雙目失明,所以小鵬飛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奶奶住院了,小鵬飛是“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每天為奶奶服務,他每天給奶奶做飯、送飯、餵飯,自己卻偷偷地吃醬油拌飯。馬鵬飛為了防止奶奶吃錯藥,把藥都分開放,這些藥怎麼吃吃幾回,小鵬飛都很清楚,就是在這樣艱辛的條件下,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學習,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再看看我們這些整天在家被人看成“皇帝”的孩子們,和他,真是無法比較。當我們還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的時候,馬鵬飛卻背起了這個家;當我們早上還睡得很甜的時候,馬鵬飛早就起來給奶奶做早飯了;當我們被父母送去上學的時候,馬鵬飛還在家裡急急忙忙地收拾家務並準備自己走著去上學。我們都應該學馬鵬飛同學那種“大孝無言、大愛無聲”的精神,比如父母回來,給他們泡杯熱咖啡,給他們捶捶背......

我從整本書中體會到,孝其實很簡單,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時每刻做到“孝”吧!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2

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雖然他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但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啟發式教學對中國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並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於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覆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就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一樣,啟發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以前學習過的長方形,讓學生經歷這個推導過程,那麼往後知識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告訴孩子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學習,反而會帶給他們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漸進。啟發式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與當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可以更好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啟發式教學,就是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時刻做到把握適當時機、因勢利導,且循序漸進。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不僅要備課充分,更應結合新課標,把科學的教法運用到教學中,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認真的看了使我受益匪淺的《國學小名士》節目,我十分佩服臺上那些哥哥姐姐們,他們個個都是精英,個個都自信滿滿,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想他們今天的表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積累,更離不開對詩詞的熱愛。

比賽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七星奪珠"是根據出題來搶答而得分,到達兩分就可以晉級。第二環節,是通過搶答來評出分最高的兩位選手。而第三個環節,是一對一的巔峰之戰,出七道題,答對四道題得到四分的選手就是本賽冠軍。

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我發現選手們,不僅詩書背的多,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質,值得我們去稱讚和學習。當然,這期節目的宗旨,是讓我們最深徹瞭解,並記牢國學文化。大家都瞭解,我國是有著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而國學文化,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他們猶如一個個沉睡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挖掘。

節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闞立言大哥哥,他可是個天才,年僅15歲就考上了大學,在最後巔峰之戰之中,憑藉他的學識,從容不迫的打敗了對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為了冠軍。

而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更要像那些大哥哥姐姐們那樣,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才能盡情展現出自己的魅力和風采。

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此,我呼籲廣大同學,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少年智則國智,則國富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衝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5

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積累名言名句,還能教我們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增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這麼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馬牛及子夏之間的一段對話。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乎?”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在於天意。君子只要認真謹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

如果你表現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的樣子的話,那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人會喜歡你。記得有一次,我在數學考試會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級裡不停地炫耀,還對他們說:“看,我厲害吧!”結果所有的同學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討沒趣,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後不能驕傲自大了,要謙虛待人。

朋友之間也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難之時坐視不管,甚至嘲笑別人。記得有一次,我在樓梯邊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還流出了血。我的同學看見了,立刻走過來,把我扶了起來,又扶我進教室,再拿出乾淨的紙巾,小心地幫我擦拭傷口。我的內心不由地湧起一股暖流,傷痛彷彿也減輕了許多。

自從讀了經典後,我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只要我們誠心對待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只要我們經常幫助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學們,讓我們讀更多的經典吧,讓我們變得更充實,更聰明,更有用。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6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所以才會大膽提出民為貴,社稷其次,君為輕的理念,以彰顯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有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從這裡也足以看出孟子對於平民百姓的熱愛之心。

孟子繼承了孔子,並提出了憂患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業之興敗,國家之存亡,都與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相關聯。憂國憂民之心也便是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的重託。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其意為:君主若把百姓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樣百姓也會把君主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這也是孟子對於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為國,愛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兩個方面內容,一為孟子與君主討論政治,另為孟子與儒家其他門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為人知道。《孟子》的文筆犀利,富有說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戰國各諸侯國所走的霸道路線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歡迎,這也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真實寫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萬章·上》中所提出對於詩理解的方法。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評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詩的個別字眼就斷章取義,曲解詩句,也不能有辭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詩句的.真實含義,而因根據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論世也便是評論他人作品的原則。

對於孟子,我們並不能以三言兩語概括全部,因為他的思想,使我們根本無法理解透徹的,他的精神和氣魄,猶如撥開雲霧的萬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時代已經距離我們1723年了,但我們侷限於世的視野和眼識,亦能感受到他散發出的耀眼光芒。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7

暑假了,媽媽幫我辦了張崑山圖書館的卡,帶我去看書。

來到圖書館,我才明白什麼是書的海洋,也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需要書的引領。一個假期的閱讀,真讓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就拿我讀的所有故事的一個小故事——《鐵杵磨成針》來說說我的感受。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學什麼做什麼都要有恆心才能成功。就像宇航員叔叔也是憑著毅力經過重重鍛鍊和考驗才能飛上宇宙、征服宇宙的。還有奧運健兒們也是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不怕苦,不放棄,才能奪得金牌,為我們祖國在奧運會上實現金牌數的突破。我們的`祖國也是經過不斷努力才能有了現代化的今天。所以我也要從小不怕困難,我的字寫得不太好,今後我要每天認真練字,橫要橫得平,豎要豎得直,撇要有筆鋒,捺要有捺腳,不怕手痠,堅持不懈地練,相信我也能把字練好。還有我也要堅持把二胡拉好,要讓我的辛勤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當然,作為國小生,我還要努力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好本領,長大了為祖國作一份貢獻。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8

在我床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裡所說:“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別深刻。這段話說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後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9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期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此刻,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我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資料,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教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異常深刻,因為自我平日裡的一些舉動,使自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我,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明白了,一會就來。”之後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當啊!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10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讓我記憶猶新這幾天我讀了《我愛國學》這本書,書中的每個章節都令我回味無窮,讓我感觸很深。

本書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大愛無言》這一章了。這一章主要講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書中,14歲的馬鵬飛同學因父母離異先後遺棄了他,奶奶成了他唯一的親人,小鵬飛5歲時,奶奶也因病失明,從此馬鵬飛就得撐起這個家。奶奶住院了,小鵬飛24小時都陪著奶奶,每天為奶奶服務,他每天給奶奶做飯、送飯、餵飯,自己卻偷偷地吃醬油拌飯。有時鄰居送個雞來,鵬飛都給奶奶吃了,自己卻從不捨得吃一口。馬鵬飛為了防止奶奶吃錯藥,把藥都分開放,這些藥怎麼吃吃幾回,小鵬飛都很清楚,就是在這樣艱辛的條件下,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學習,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再看看我們這些父母心中的寶貝、家中的“小皇帝”們又是怎麼做的呢?當我們還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的時候,馬鵬飛卻背起了這個家;當我們早上還睡得很甜的時候,馬鵬飛早就起來給奶奶做早飯了;當我們被父母送去上學的時候,馬鵬飛還在家裡急急忙忙地收拾家務並準備自己走著去上學。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馬鵬飛這種“大孝無言、大愛無聲”的精神。在父母下班回來,哪怕為他們沏杯茶水、捶捶背、端上一盆洗腳水,乾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會給他們一個莫大的驚喜。

讀了《我愛國學》這本書,讓我感覺到:其實,“孝”很簡單,“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時每刻做到“孝”吧!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11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是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中孕育。

我國最著名的國學經典是“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論語》主要講述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和做人的準則與學識的方法;《孟子》主要講了孟子與其他思想家的爭辯和對弟子的言傳身教;《大學》主要講了弘揚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講了怎樣修養人性;《詩經》中主要記載了各種詩詞曲樂;《尚書》是一本歷史典籍;《禮記》是一本門類雜多的典章制度書籍;《周易》主要講了古時的八卦之術;《春秋》主要記載了魯國的編年史。

作為一個國小生,我不僅僅要學習現代的文學,更應該繼續領略和發揚古代的經典文學,使華夏的精髓得以儲存。國學經典用記敘語言的方式引導著華夏人民做人處事的方法與歷史的傳承,讓人們學會怎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說將“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文學寶典一一記之,但你心中也必須存有一盞指引你嚮往社會與生活的“明燈”,如果你沒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進的徒行者。所以無論你性質如何也應該擁有一盞“明燈”。

而“明燈”出現的唯一途徑就是——探索國學經典的奧祕與神奇,併發揚它,使它得以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