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人間失格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0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間失格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失格讀後感15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1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小時候的葉藏是一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敏感。雖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間,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離群索居的,與周圍的人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觀與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都大相徑庭,併為此而徹夜難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這種狀態,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一旦他表露這種想法的話,大概會被人當做精神病人送進冷冰冰的醫院吧。

長大後的葉藏越發的頹廢,逃課、酗酒、抽菸、娼妓,糜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眼中壞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來越深了,終於在某一天,與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葉藏還活著,只是這種活著真的是葉藏所需要的`嗎?行屍走肉一般卑微的活著……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找不到別的形容詞更能形容讀人間失格的感覺。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我們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喝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酒並不是人們主動就願意去喝的,似乎,這是一個解脫方式,雖說是一個不高明的途徑,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痺自己的一種方式,如同阿葉說的,他一次都沒有想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於是他的解決方式便是傷害自己!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於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讀後感2

作為私小說型別作,或者作為無賴派代表作,它是成功的,並且當首推。作品悉數採用第一人稱,強調主我表現,拋開巨集觀架構,單從敘寫身邊生活瑣事和人物心理活動出發,披露生活的不安與生存的危機。色調陰鬱、頹廢,多數展現人性不堪的一面、生活破落的一面。

出彩的是,作者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尤其細微到位。比如《維庸之妻》、《蟋蟀》、《面板與心》三章,借女性口吻敘事、抒情、剖白、袒露內心,絲毫不牽強附會,足見作者敏感心細,對人物的觀察揣度出神入化。

雖說作品不談時代、不談政治,但我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人物所經歷的戰爭的傷痛,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有一種愁,它是私人的,也是家國的,“鄉愁”隱藏在字裡行間,成為永恆的主題。無論是葉藏輕輕點頭,同意回鄉療養,還是維庸之妻慨嘆昔日的井頭公園不再,池塘小魚兒哪裡去了?亦或是多情編輯想一斬情絲,回家置辦個小屋和妻兒安度晚年,無不藏納著他們對故鄉明明滅滅、閃閃爍爍的眷戀。離鄉的人都想回去,單純的童年,淳樸的故里,簡單的`人事,方能最有效地治癒靈魂最深處的傷痛。可惜啊,一場戰爭,故鄉不再是原來的故鄉了;一場離別,我們不再是曾經的我們了。

撇開作品,說人。太宰治其人,格局不大。不是說情感消極就格局不大。作品可見人品,人品決定選擇,他會自殺,是看不開、想不透。比他苦的人多了去了,但還是有人能說出“我們過去有過很多痛苦。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這句話。不過這和日本整個時代的精神氛圍也有干係,“死是無限的活”,這種自殺情懷,攫住了不少敏感纖細的大文豪的心,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

如果大家生活難過了,可以選擇吃一頓或者像村上一樣去跑跑步,因為美食和運動都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太宰治用作品告訴我們,一定離菸酒、女色遠點,他們沒啥作用,不過是使人墮落的觸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遠離社交圈,“他人即地獄”,當你發現別人比你過得好的時候,你會更苦。

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地活,人生嘛,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有二三件事暖得你會心發笑,足矣。

人間失格讀後感3

《蓄犬談》中,太宰治曾提到過,藝術家本應是弱者的夥伴弱者的朋友。太宰文學被譽為弱者的文學。懦弱,是太宰治的出發點,以懦弱為武器,對偽善社會的公開宣戰。

太宰治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出身豪門,立志文學,大學時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中途脫逃;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於《聖經》;五度自殺,四次殉情未遂。一生的心理軌跡,勾勒出葉藏的三篇手稿。

生而為人,《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出身於封閉式鄉下家庭,周圍冷漠的環境中,他過分早熟地剖析著他人的內心深處。自少年時代起,就反覆經歷了對至美的憧憬和悲慘的失敗。完美無缺,或徹底破滅,糾集了太宰治一生的純粹與脆弱,青春的集中寫照,少年的敏感,也使得其被譽為永恆的青春文學。

《人間失格》,與其說是圍繞著主人公阿葉的私小說,不如將其視為太宰治的`一本自傳。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孤獨寂寞的世界,感情漸漸麻木,亦至於連最基本的飢餓感都毫無概念。正如阿葉所做的,太宰治逐步把自己包裹進僅僅屬於他的世界,對待旁人,唯有唯命是從的敷衍和應付。

魯迅先生曾說過,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麼,卻又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於他用心看著黑暗的世界。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滿恥辱。《人間失格》的第一句,便是太宰治的親身感悟。在《二十世紀旗手》中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生而為人,卻對人類的滿腹恐懼,對人類的最後求愛,便是在生活中飾演的丑角,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把自己一步步徹底打磨成搞笑的畸人。

生而為人,究竟是否應該感到抱歉?降誕於世上,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活在世上,是不幸的,需要承受的東西,即使面對他人,也會無緣心生畏懼。活在世上,亦可以是幸運的,有著承擔一切的機會,不也是一種幸運嗎?

人間失格讀後感4

一般來說,我們對他人、他物或者外部環境的感知,我們會叫它為”覺他“,對自我及身心變化的領會,則是”自覺“。而人類人類自覺的過程。其實就是人類循序漸進,自我發現和自我認知的過程。

覺是什麼?可以分為2類,一是覺察,二是覺悟。什麼叫覺察,就是你感覺到了,意識到了,發現了。比如,他人的言行舉止,髮型,眼神,等等變化了。或者對於片段,細節,瑣屑的,微觀的現象的洞察力。

覺察,可以是對自己的行為,或者對自己身體、自我精神的覺察

自覺有一個祕訣,你要做你自己生命的當局者,同時,是不是,抽身而出,試著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看自己。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自覺的方法。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特別厲害,第一種是,對別人像對自己一樣熱情,這樣的人很了不起。第二種人,對自己像對別人一樣冷酷,這也是很酷的。

如果我不是我,我會跟自己做好朋友嗎?我會跟自己有著很深的欣賞嗎?你會成為自己的.終身知己嗎?如果你願意,說明你是真的愛自己的,你可以為你自己驕傲。

什麼是覺悟?越走越深,越走越深,發現了整棵大樹。覺察就像是福爾摩斯一樣。

自我覺察多了,就像中國哲學所說的漸悟跟頓悟一樣,量變到質變。你會發現原來我是這樣的!或者發現。我不是這樣的!就像剝洋蔥一樣,原來這個是我,這個不是我。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會越來越靠近那個真正的我,靠近自己的核心。這個過程叫做趣味成真,人很複雜,而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需要花心思,鄭重對待,說到底,就是發自內心的一片誠意,對生活的用心。

總結: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多和自己對話,多關心自己,多反思,反省,你會發現本來大腦緊繃著的,忽然放鬆。很多時候自己把很多事情梳理清楚了,心情就舒暢很多。其實覺察有點像清理大腦的垃圾,因為在覺察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無關緊要又一直消耗我們能量的事。所以啊,覺察事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

人間失格讀後感5

20xx年8月5日,我讀完了《人間失格》。

這本書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後記共五部分構成。其中序言和後記作者以第一人稱,訴說“我”看到了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中間的三篇手札與照片對應,則是用葉藏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了膽小懦弱的葉藏的經歷以及他為了逃避這個世界而終日放浪形骸,最終一步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自我毀滅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纖細的文筆,書寫對人生的哀嘆與嘲弄。無奈與諷刺,憤懣與惆悵,陰鬱頹廢的毀滅美學的悲情演繹,表現了戰後日本人“精神”與“感官世界”雙重萎靡的`傑作。

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後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人間失格》不是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醜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為什麼要活著?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麼?《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你的選擇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失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並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渾渾噩噩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著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最後的這句話,送給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膽怯,愈會企盼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人間失格讀後感6

“1930年,他進入東大法文系就讀;1933年,開始用太宰治為筆名寫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選第一屆芥川賞候補;1936年,發表《晚年》後被推崇為天才作家,並於1939年以《女學生》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但始終與他想贏得的芥川賞無緣。他曾五次試圖自殺,最後於1948年在《人間失格》發表後,和情人山崎富榮於玉川上水投水自盡。”

初聞太宰治,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大致都是“喪”。很難想象,一個喪到極致自殺許多次的人也會引起數多人共鳴,給予大家一些力量。

上次在圖書館讀書,偶然聽到兩個小女孩兒討論:“不敢讀《人間失格》,怕讀自閉。”不禁暗笑。若當真如此,這本書早在出版前就被禁了,怎還能傳到中國讓廣大讀者閱讀?在這裡,我想糾正下各位讀太宰文字時的心態:喪一下可以,但更要關注於作者想傳達給我們的正能量。如果只想讀書裝個樣子,想必太宰也會覺得不讀也罷。

《人間失格》,雖然也有被其中一些文字擊中內心,或許因為跨國界的審美差異,反覆讀了三遍,又特別看了伊藤潤二配文的漫畫,仍是不太能理解這種近乎病態的作品。

第一手札的第一句就是: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既是主人公大庭葉藏的一生,也是太宰治的自畫。他膽小卑微,他把自己當成小丑去向世人求愛,想要被世人認可,認可自己也是世人的一部分。

“世間,人的集合。”

“所謂世人,不就是個人嗎?”

他沒有把自己當做是人,所以才會有經典的那一句“生而為人,對不起”,他是被社會遺棄的邊緣人物,文字就是太宰治掙扎的.自我獨白。

我對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堀木對葉藏的數落以及葉藏的內心獨白。“再這樣下去,世人是不會原諒你的。”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世人是不會原諒你的。”我看不是世人,是你不會原諒我吧。“總有一天世人會葬送你。”不是世人,是你才對吧?

世人看見他多次求死,誰又知道當時的他是有多想拼盡全力地活著,成為世人的一分子,結果卻被世界一次次殘忍拋棄。不是對死的渴望,而是對生的執念。

為人罪惡,但沒有為之拼命前,又怎能輕談死亡與解脫?“不要絕望,在此告辭”,這才是太宰治真正想說的啊。

人間失格讀後感7

“三張照片,三篇手記”,書不厚,若投入,三小時足矣!

電影版的《人間失格》我是很早就看過的,依稀記得是大二,只記得畫面陰鬱,似乎講的是一個富家子弟的淪落生活,偽裝,不羈,放蕩,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寫,僅僅如此而已。

好現實的一番記述,寫盡了人情冷暖,曾世炎涼,從小的討好,逗趣,青年的逃避,尋死,到後來的尋求救贖到救贖幻滅,他沒有解脫,他的結局是他的性格招致,他的性格是從小養成,幼時的性格是天生如此還是家庭主導,這就人各執其詞了。

此外,可以說主人公的淪落和掘木有密切的關係,從罪→罰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他扮演了看客和助推者,遇人不淑,這便體現的淋漓盡致。人生有很多次遇見,但往往正是這些遇見影響了他人生的道路。

酒精和女人是貫穿的主線,他通過這兩種方式麻痺自己,從中獲得慰藉,最終傷害他的也是這兩種,讓他看破了一切,他以為在良子身上看到的純潔能夠救贖他,然而,最終仍是悲劇收場,他的.唯一希望破滅了,並非是良子的過錯,他並不恨良子,良子是信賴天才,他恨的是人的信賴之心總會因為過於信賴別人而遭到玷汙。

於是後來又開始重蹈覆轍,他是自我放棄了,他看破了親情,被友情也是傷碎了自尊,愛情的話,我覺得他從沒有愛過一個人,包括良子,良子對於他來說就是救贖工具,否則也不會最後拋下她,人其實愛的往往都是自己。

讀罷《人間失格》,文中有幾處印象很深,一處是靜子和繁子的對話,“為什麼要喝酒呀?”

“爸爸他啊,並不是因為喜歡才喝酒的。因為他實在是人太好了,所以……”

另一處是最後媽媽桑的一席話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我們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喝酒……也是個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酒並不是人們主動就願意去喝的,似乎,這是一個解脫方式,雖說是一個不高明的途徑,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痺自己的一種方式,如同阿葉說的,他一次都沒有想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於是他的解決方式便是傷害自己!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生活會告訴你,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美夢成真,只不過遍體鱗傷後慢慢降低了對生活的要求,適者生存罷了!

人間失格讀後感8

我對《人間失格》的看法是雙面的:一面披露出人性貪婪與醜惡,一面消極低沉悲觀,抑鬱到人難以呼吸。

我對《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的看法也同樣是雙面的:他的曠世才華、高超的文筆令人驚歎不已;他的悲觀心態、自我放逐和對人生、世界的絕望令人唏噓不已。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其實是他悲觀人生的自傳和他近乎病態人格的寫照:主人公葉藏先是由對人類的恐懼再經歷一串串對他打擊巨大的絕望後,他想要離開世界的想法也愈來愈強烈後,葉藏少年華髮,精神空虛,筋疲力盡,已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當我讀完這本書滿滿"負能量”的《人間失格》後,感受只剩受到恐嚇一般的震驚,震驚。我震驚於此書的壓鬱至窒息,人性醜陋真實的面目,主人公葉藏精神的崩潰和瓦解。我得到了兩方面的震撼。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一個自殺者的迷茫無助與無盡苦楚。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每當我們聽聞有自殺事件時,先是惋惜,再是在心中感到疑問,抑或是指責他們不夠堅強,遺憾於生命之花就此調零。但或許我們都不曾瞭解過他們內心,不明白他們為何捨棄生命的動機和原由。書中的葉藏,對人生完全失望,但他的絕望彷彿又情有可原;他與生俱來對人生的恐懼和世界讓他看盡了人間醜態,嚐盡了世間絕望。自殺者若不曾體會過生的美好,就不存在對死的挽留.所以社會上有很多自殺的人,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心理疾病的人,有心理問題的人,往往都不是他們想要如此.所以請給他們多一點愛,不要做第二次傷害。

另一方面來看,上述的人或許並不佔多數,只因一念之差結束生命的也大有人在。從葉藏來看,他害怕愛是因為他渴望愛而又懂得去愛別人,把他拖入深淵的,也有他自己的因素。生命是野勁十足的,心存希望不懼挫傷的生命總能體現出勃勃生機。懷有希望和愛的人,再大的黑暗也壓不斷生命這根生氣十足的野草,它是會不斷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悲觀的人生是多因素的,但我們不做傷害,付出愛,是可以點亮一個人黑暗的心靈。愛別人,但更要愛自己。

人間失格讀後感9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者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理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中,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描寫了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等階段,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同時也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很喪的一本書,看完了才明白人間失格的意思,裡面很多很多心裡障礙感覺是自己心理失衡場景的還原,好像有一個人直接把你心裡那個永遠的少年揪出來扔在你面前,沒有人想喪失為人的資格,當你處於或走向失格的時候不妨讀一讀,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警鐘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讓人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我要趁自己還未被傷害之前,急忙就此分道揚鑣,於是我如以往一般用搞笑來製造煙幕。”

葉藏的內心獨白是超世的,他能讀懂人內心骯髒的思想,但是他也能裝出世人所喜愛的樣子,儘管情非所願,儘管被當做小丑看待。他的一生完完全全是在走下坡路。

“我對這個世界漸漸地也不再小心翼翼了,認為世界再也不是令人恐懼的地方。”這或許是他內心的轉折,因為在他心目中,人,是恐懼的。他不再害怕恐懼,因為他也具有了傷害別人的手段,變得和人一樣。既然是同類,有何可懼?

“我失去身為人的資格了”

“我已經完完全全不是人了。”

這是葉藏內心最中肯的想法,已無路回頭了。是誰把我變成這樣的?是堀木?是父親?還是女人?

“我們所認識的阿葉是非常正直,相當機靈的,若是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孩子。”

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後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人間失格讀後感10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疊中,我們曾隔河望見:竹林七賢將自己困在他們的“邊界”內,“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最終真正留名青史的卻寥寥無幾;我們親眼見證:EDG戰隊打破外界強加的標籤,不破不立奪得世界冠軍。

由此可見,我們當勇於執劍破界,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樣也有人反駁,認為邊界是個體成長的保護牆,不應打破邊界,每個人都應具有邊界感。

實則不然,打破邊界並非所謂邊界感的喪失,事實上,兩者並非相互對立的關係,是可以共存的。邊界感,是指對邊界的判定,而邊界並非都能保護個體成長,二者是必要不充分的關係。我們所做的是判定邊界的性質,並選擇對其的重視程度,就這種意義上來說,打破邊界甚至就是邊界感的一種體現。

何況,人非草木,沒有人能永遠活在自己的邊界內。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厭惡並躲避著人類,試圖為自己製造一個邊界,無人可以進出,以此來“保護”自己,可這種行為卻被身邊的人視為“處事圓滑”,而葉藏最後的“失格”,也最終宣告,一味躲避在自己的邊界裡的人,無法找到苟活於世的意義。

所以,只有執劍破界,充分交流融合,才能長足發展,一如為了完善自我而做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義。

就科學技術領域而言,只有敢於質疑權威,衝破思想的邊界,才能超越前人,革故鼎新。於是有了普朗克堅定地提出量子假說,徹底打破了前人的思維定式,獲得了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

豈止是在科技領域,世界萬物想要發展壯大,都離不開交流融合、吐故納新。蜷縮在既定邊界之內固守一隅,最終必然走向退化、衰亡。“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突破一定的邊界、開拓創新才是成事之法、進取之道。

但執劍破界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打破所有邊界,也有邊界需要我們的絕對敬畏。他們包括但不限於自然規律、道德規範、法律法規。我們不能在破界中迷失,失去了對邊界的判斷,隨意打破不應被打破的邊界這才真正是邊界感的喪失。

而吾輩於時代洪流中,真正要做的,是保持邊界感,也就是對邊界的絕對判斷,打破僵化的邊界,破而後立,牢牢守住邊界的底線,如曲道奎所說的:“我們一手拿著科技的利劍開闢未來,一邊拿著傳統的藥箱給人類療傷。”

人間失格讀後感11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題記。

初次聽聞這本書,是在與朋友的一次閒聊之中,隨後對這本書產生了濃濃的興趣,邊去書店買來了這本書,抱著極大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細細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潛入客廳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說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於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宰治不過是因五次自殺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認為他的作品中傳遞的是使人愈來愈消極的負能量,可當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時,才會發覺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他的一生,一個使自己絕望的人生。當自己讀過他的三五本書後才發現他的作品並不是以“罪”“惡”“罰”為主題創作,反而是以“愛”與“善”為主題創作。他寫每本書的目的都不是為讓讀者致鬱自殺,而是使讀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贖,不落到與自己相同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覆的變,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著,就像是站在一臺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裡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在我眼中,《人間失格》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於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讀後感12

葉藏從小生長在官員的家庭,生活條件優渥,不懂得人間疾苦。但卻飽受精神上的折磨,面對家庭環境的壓抑,親情的冷漠,世人的虛偽,無奈且怯於改變。年幼時不得不接受違心的事物,通過扮演“小丑”來取悅他人保護自己。心靈上受困於此。年少時,在堀木的蠱惑下了解酒和女人,逃避式的放縱使他的靈魂暫時得以休憩。但愈是放縱沉淪,愈是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內心,發現世界的陰暗。孤獨的靈魂希望找到伴侶,不在乎其是否擁有精神上的共鳴,只要有契合的孤獨便可。但孤獨的靈魂不僅未得到慰藉和解脫反而受到傷害。為了生計無奈試圖妥協,試影象“世人”一樣的活著。良子的美好純真給了葉藏生的'希望,但也正是良子信任的“背叛”徹底擊垮了葉藏,最終成了廢人。

葉藏靈魂深處的美好與這個世界的悲涼是格格不入的。他的痛苦源於清楚的瞭解自我,厭惡社會。世俗的虛偽,自我的真實與懦弱的性格促成了天使一般的好孩子的悲劇。嚮往善良、正直、純潔、親情、自由,面對人的虛偽冷漠和欺騙既不想改變自己隨波逐流也沒有勇氣保有這份美好害怕獨立的存在,懦弱導致思想和行為的對立,最終喪失為人的資格。

對於葉藏同情勝於可憐,共鳴勝於同情。生活在複雜的人類社會出生時的純真不可能不被世俗玷汙。有哪個人不曾純潔無瑕?有誰不想將那份純潔由內向外,由裡及表毫無偽裝的表達。即使一開始受傷,也執拗的不想改變不想迂迴,想將美好的純真狠狠地撰在手心不放手。可是代價就是頭破血流,遍體鱗傷。所以為了使自己不受傷,他們摸索出了處事的方法-成年人的世界便有了圓滑。可即使他們深諳處世之道理也絕不會丟棄內心的純真,圓滑僅僅是給她的肉體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穿上外衣而已,將其靈魂隱藏在深處。一旦現實和內心出現衝突,他們將勇敢誓死捍衛內心的堅守!生而為人,無奈妥協與勇敢堅守並存,並非非黑即白,葉藏式的靈魂告白可能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人間不值得!

人間失格讀後感13

我太感性,近段時間偏於憂慮,應該是看了太宰治的書《人間失格》引起的。人啊,還是要多接觸積極樂觀的東西,不然就會陷入負能的情緒。不過,有點必須糾正,當第二次、第三次重溫人間失格時,我卻斷然撕掉了它負能的標籤,重新認識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經歷諸多磨難,先後多次自殺,最終也以自殺結束了他39歲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靈魂,表達自己內心對真實、信任、愛、自由的艱難追求,無奈現實中人性總是經不起考驗、世事也賴不住考究,最終他慘敗於自己的內心結論,選擇了頹廢跟滅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導大家集體抑鬱,對社會、對人性絕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眾都不要放棄自我的救贖,要為了活著一場好好生活。以下這段話就是力證。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覆的變,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著,就像是站在一臺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裡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人活著,比動物多了智慧,也多了憂慮。生而為人,就該承受為人的一切。作者在極力勸告大家,也是在告誡他自己,他沒能成功,但他對靈魂的敲打、拷問,都是在幫助更多的人正面審視自己的靈魂,找到生活的動力,發現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聰慧,像作者這種小時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動機,並非好事。愚鈍點、糊塗點,每天為著那灑下的陽光、清脆的鳥語、盪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簡簡單單,人際關係平平常常,享受當下就好。

人間失格讀後感14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作者太宰治藉由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將自己一生的遭遇與思想刻畫其中,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真切的痛苦問題,從帶澀的行文中更能體會其內心深處的苦楚。

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殘酷、複雜以致難以忍受的時候,你是否會選擇這種“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頹廢性的人生哲學?作者通過故事情節揭露了人的陰暗面,揭露了每個人所展現的不真實的自己的虛假的一面。在作者看來,自己被認定是頹廢的。在世人眼裡“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讀完此書,才真正理解了書中的一句話“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讓他受傷,他甚至會被幸福所傷”,作者敏感脆弱及純粹的內心,讓他終其一生都在試圖邁向完美,註定了其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被他的純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祕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面對陰暗、扭曲、脆弱,固執的呆在自己的領域裡。這可能就是作者最終選擇投水的原因吧?

這本書說到底我覺得並不是倡導悲觀主義,更多的是理想主義。

人間失格讀後感15

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發現他其實並沒那麼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的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與其說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的遺著,不如說這是他留給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遺書更合適。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藉大庭葉藏的獨白表達他的人生與思想:「信賴是罪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會徒勞無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差恥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裡,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瞭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太宰治用書里老板孃的一句話結束這本小說。“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個向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喪失作為人類的資格,不是因為他卑賤醜陋,而是因為他像神一樣高尚。他只是一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純粹的人類,因為太過純粹,而被醜惡的人類社會扼殺。對於神來說,人間無疑是個地獄,因為在心裡埋葬著最絕對最純粹的理想論,所以才更加無法忍受著世上的醜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