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八年級

讀後感3.1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八年級,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八年級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使我受益匪淺。

說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就不得不說說它的作者了。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一名聾盲人,也就是說,她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但是,她卻寫成了一本書,這中間的辛苦、困難可想而知。

說是一本書,其實,是一篇篇日記組成的書。書中主要寫了海倫凱勒是怎樣從聾盲人一步步地成為一名以優異成績考入哈佛大學的故事。雖然海倫凱勒是個聾盲人,但是,她卻靠著自己頑強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書的名字叫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見,她是多麼的渴望著光明。她所盼望的,僅僅只有那三天的光明,這是一個對我們而言多麼輕而易舉,甚至不屑。可對她而言確那麼珍貴的東西啊。在這本書中,海倫曾多次提到眼睛這個詞,她想用眼睛看看這多彩的大千世界。雖然,她的眼睛看不到,但是,她的手卻看到了。她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所接觸到的,一一用筆寫了下來,由此可見,她的心也已經看到了。海倫凱勒很喜歡學習,也可以說,是知識開闊了她的眼界。在我讀到,她8歲的時候,為了多讀書,手一刻不停的摸著盲文,甚至,小小的手都磨出了血,我感覺到,我的心,彷彿在疼,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本該在依偎在爸爸媽媽懷裡的小女孩,卻因為讀書,連手也磨破了,這需要多麼頑強的意志啊。因為聾,因為盲,她也沒辦法說話,沒有辦法正常的與人交流。但是,海倫凱勒卻沒有準備順其自然的樣子,她準備學習語言。當我讀到海倫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去辨別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我深深的震撼了。心裡湧現了一個字:難。我們說話時有的字讀音的差別是微乎其微的,然而海倫卻要把這微乎其微的差別分辨出來,並且海倫還是一個聾啞人士。這簡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啊!可是,海倫本來就是一個善於製造奇蹟的人,她再一次用行動告訴我:沒什麼不可能的!是的,她成功了。這簡直是一個前所未聞的事情啊。這本書,這個人,讓我感受到原來我是多麼的幸福啊。曾經,我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家長發脾氣,現在想想,這是多麼愚蠢的事情。雖然海倫凱勒小時候也發過脾氣,但是,發脾氣的原因也很正常———因為她聽不見,看不見。對於一個5、6歲的小女孩來說,這種發脾氣是很正常的。自從小時候發過脾氣之後,海倫凱勒就再也沒有抱怨過,她拼命地學著知識,就如同書中說的“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只要堅持不懈,有著頑強的信念,就可以取得成功。也讓我明白了,我要感恩。感恩父母給予的幸福生活,感恩造物主給了我健全的身體。海倫凱勒在那麼逆境的條件下都堅持了過來,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作家,我,又為何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