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通用21篇)

讀後感9.79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通用21篇)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教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進取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我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我,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我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並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我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我在堅持自我的教育夢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僅聽見聲音,並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我的思考——這是促使自我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教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裡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主角。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裡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2

臨近放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放了一本書,我領到的是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一書。當我一拿到書,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書名,“玫瑰”。一個浪漫而又溫馨的詞語,居然有人將它與教育聯絡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約六七年以前,我曾經看過竇老師的演講和課堂實錄,當時就被竇老師激情四溢的演講深深打動,那時我就瞭解到竇桂梅從吉林一實小一名普通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尋常的教師。

通過再讀《玫瑰與教育》,我知道了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觸到竇老師那質樸而真實的語言,透露出的是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她的機智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縱觀全書,我覺得竇桂梅老師在讀、寫、思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從讀《人民教育》開始,讓她找到了良師益友,《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她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小王子》《夏洛的網》《教師人文讀本》《語文課程理論基礎》《紅樓夢》……相比較之下,再看看自己,讀的書真是囊中羞澀,不過隨著自己年齡的成長,閱歷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也讓自己到書中去感受名師的做法、經典的甜夢、童話的廣闊海洋。竇老師不光自己讀書多,她還教育自己的學生、女兒多讀書,還向身邊的人、老師推薦閱讀。書讀的多了,隨之也有了廣博的.見識。

竇老師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竇老師堅持用文字記錄著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看後感受頗深,寫作不但是對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更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堅持實踐、勤於閱讀、深入思考的強勁動力,是一種讓我們反思著的存在。確實,寫作也是一種最深刻的心靈對話。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與一個自己最信賴的朋友在談話。當你心情不好時,就可以“暢所欲言”。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毒”過程,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美容,因為文字可以滋潤生命,讓人忘卻心靈的疲勞。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觸。謝謝《玫瑰與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經歷了心靈的洗滌,讓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滿希望。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3

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常常為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農村長大,沒有書香的薰染,師範裡自己傾心於玩耍,而對圖書館比較陌生,工作以後,才知道什麼叫淺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

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羨慕過李吉林童話般優美的文字,傾心過於永正幽默而活潑的課堂,感嘆過支玉恆的四兩撥千斤,震撼於李鎮西的民主教育……現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與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書名。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眼睛,通過眼睛,我們有了想了解她內心的願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說三道四、世人表面熱心其實漠然的教育怎麼和這麼美的字眼、這麼美的形象“玫瑰”聯絡在了一起?

於是,在她高雅的“清談”中感受其深深的“憂患”,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後”,聆聽關於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著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

窈然回首,“玫瑰”與“教育”的含義及關係已漸清晰。原來是因為有了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玫瑰才長久地燦爛在教育的四季裡——芬芳四溢。

一個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時間幾乎都在看書和寫作上,這是怎樣的一個女性?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

按我的閱讀心習慣,看完一個人的一本書,我是要儘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將我引向整個玫瑰園。於是,又得以欣賞一簇“玫瑰”:《聽竇桂梅老師講課》、《激情與思想》、《創造生命的課堂》,接著又線上觀看了她的一些課堂錄影和演講實錄,這是怎樣的一片讓人怦然心動、心潮澎湃的園子啊!這是我們理想教育的園子呀!

玫瑰堪稱大家,因為她有大心境,大氣魄。

“玫瑰”是竇桂梅的網名,其實是竇桂梅的化身——外表美麗而內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裡,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後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因為她的《玫瑰與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

跳著舞過平凡的日子,讓我走進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園。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4

當尤老師抱著一摞書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為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和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絡到一起的呢?懷著疑惑,借來了這本書,好奇的翻開它,卻被它深深地打動了,怎麼也捨不得放下。

玫瑰是竇桂梅老師的網名,《玫瑰與教育》寫的是她取名“玫瑰”之後有關她和教育之間的故事,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當然,此書又不僅僅是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對於我,一名語文教師有很大的幫助。捧讀這本書,常常被竇桂梅老師的文字所吸引,被她的勤奮與才情所感動,被她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書中有一篇文章--《心中盛滿陽光》,文章裡的字字句句都能觸動我的.心絃,不忍割捨就摘抄下來永遠保留著。開頭是這樣的: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地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是呀,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了好的心情才能看到美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你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因此,面對教學工作中一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退去浮華,留下平實。讓我們踏實前進,留下深深的足跡。

書中還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那就是《小紅花的背後》。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之中把學生的傷害。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小紅花不僅僅是對優秀者的獎勵,同時也該是對那些暫時落後或者不積極學生的鼓舞。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都需要得到尊重、等到溫暖的照耀。我們應用快樂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竇老師為榜樣,做一個玫瑰般的人,對工作多一份用心,少一點牢騷,多一份愛心,少一點抱怨,把教學工作處理的有滋有味。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5

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著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著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為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教師的`自身素質最重要,教師要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是有風格的。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

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自己內心湧動著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去,切忌成為“教學機器”。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善待,教育不是競技體育,不是讓受教育者優勝劣汰,而是讓每個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6

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見這本書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 ”寫了作者的教學隨感反思,就學生和自己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見聞,並對中國和日本教育的進行了對比而產生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我讀到開篇的《小紅花的背後》一文時,不覺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我教低年級語文時,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一貫運用的方式方法。因為這些小紅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但在這樣的課堂常常會聽到低聲的嘆息“又沒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這樣的花兒並沒有開放在每位學生的'心中,但短時間照顧到班上的所有學生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短還要完成學習任務。課堂評價到底怎樣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會通過各種方式儘量照顧到每位學生,無奈班內50多個學生,有的如果積極回答而不叫又會打擊他的積極性,頭疼!

作為教師我們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現代教育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有整體的育人觀念:一流的教師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師是教書的。在對人的影響上,愛的澆灌和人性的感召,永遠勝於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要求我“用愛心和童心關愛學生;用真心和誠心對待同事;用熱心和專心對待工作;用平和心態和健康心理對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學博採善思敢行,人人爭做“智慧型教師”。要有“以校為家”的意識,經常地追問,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沒了、學校。所以,我們的老師要有鮮明的個性、有底蘊、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學校的教師站出來是應該有特殊的氣質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盡職守、各負其責。我們要把“學校發展,人人有責”細化為“學校發展,我的責任;學生髮展,我的責任;自我發展,我的責任。

願你我的心中都如竇老師所寫,在彼此的心中盛滿陽光。 珍惜擁有的幸福,奉獻自己的愛心,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7

近來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老師的專著——《玫瑰與教育》。本書主要記載了竇老師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及為人處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國外教育(日本)現狀的透析,還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見的讀後感。

讀了這本書,我對竇老師肅然起敬,倒不是因為她如此年輕就評為全國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獲得全國十傑教師提名,還擔任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而是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著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廣泛讀書,積澱學養。

小時侯的竇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後覺得“腹中空空”,於是她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玫瑰與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老師從一個讀者到作者的'經歷,看到了竇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於美好的書籍。”(竇語)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積極實踐,勤於積累。

竇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老師的自覺行為。《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名師之名在於學識膽略,在於礪志勤懇,在於審視篤行。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之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鬥,去獲得一種穩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於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竇老師將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前進!感謝《玫瑰與教育》!感謝竇老師!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8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課堂缺乏生動而苦惱。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裡,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9

我在成長,我在寫——這是竇桂梅老師所著的《玫瑰與教育》一書中的自序題目,讀完本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思。

沒想到的是竇老師初寫作時會是“上氣不接下氣”,上段、上句的意思沒有交代清楚,下句、下段的意思就突然冒出來了。書中寫道“當我開始真正進行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裡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卻很蹩腳;有時甚至會有一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實在沒想到一位教育專家剛寫作時也會是這樣,以前總以為她們提筆就來,有一定的天賦,故自己常常拿這做自己寫不出好文章的理由,也常常用這來安慰自己——沒有天賦,是寫不出好文章的。看來我是大錯特錯,不是寫不好,而是疏於動筆,沒有把寫放在心上。正如竇老師所說:練筆就好比開花,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力量,是不可能讓一瓣一瓣的`花朵展開自己的面容的,以為剛一動筆就能一鳴驚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罷了。

魯迅先生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看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的。此時我也告誡自己:拿起筆,別遺忘了它。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讓實踐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

我非常贊同竇老師提到的: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你的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你的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訊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景象。既然這樣,我們還猶豫什麼,趕快拿起筆吧,別讓它閒著了。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0

寫這篇文章前,剛剛做完家務。夕陽西下,晒乾的被子帶著春天陽光的清香,物品井然有序,讓人心生愉悅。鍋裡的粥散發著醉人的香味,一切都是剛剛好。

語文教學,莫不如此。你付出多少辛勞,就能享受多少幸福。我欣賞竇桂梅老師的才氣,更欣賞她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追求。《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的自序中,竇老師這樣寫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這樣的話語令人震撼,也使我驚恐,因為我不是天才,只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天才都需要修煉,何況我這樣的普通人?

修煉什麼?如何修煉?我想,一個語文老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基本功。前兩天的蕪湖市國小語文學科青年教師素養展示活動,給我的觸動很大。老師們的驚採絕豔,令人心生敬意。教師的基本功“三一一”(三字,一話,一畫),我們是不是過關,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回來他感慨,高手如雲,平時的積累太重要了。這樣的素養大賽非一日之功可以的,業餘時間的勤學苦練更為關鍵。

浙江名師徐俊談及自己的成長,曾說他晚上從未在12點前休息,經常學校的事務完成後就開始自己的業務學習,讀書,撰寫,研討等等。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夜晚寂然而生。

旁觀者的我們,總是看到別人舞臺上光鮮亮麗,瀟灑自如,卻想不到臺下的沮喪失意、痛苦鬱悶。哪有不佈滿荊棘的成長之路?

在閱讀交流會上,好幾位工作室成員都談到手機的問題,說是一拿起手機就忘了正事。手機的抖音視訊妙趣橫生,最能消除疲憊使人深陷;手機的奇聞軼事好玩有趣,最能攝取人心使人沉迷。這些輕鬆的博人一笑的娛樂雜記,真的比枯燥無味的教研來得吸引人。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業餘時間拼搏出來的'。你在休閒消遣時,別人在讀書寫作研學技能。那些舞臺上揮毫潑墨筆走龍蛇的,那些舞臺上輕歌燕語舞姿蹁躚的,那些舞臺上妙語連珠幽默風趣的,誰不是工作之外練成的絕世武功?

工作室在本學期計劃中安排了一次誦讀比賽,亦旨在“迫使”工作室成員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進行修煉,以比賽促練習,促成長。過程是痛苦的,但結局一定是喜人的。

春天,萌發生命的季節。立下小小的目標,一路走過風花雪月或暴風驟雨,願冬之日得以貯存豐厚的滋養。《玫瑰與教育》一書,滲透著竇桂梅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盈滿她對教育的深情,亦有諸多反思。讀來發人深省,思緒頗多。然非一文能述之,待日後慢慢咀嚼,感悟收穫。

子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讓閱讀潤澤生命,讓修煉成就自我。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1

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是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化了也還是零度。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

因此,面對教育的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而只有從內心深處實現高“自我”的教師,才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夠準確地、現實地領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才能對從事的專業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自我價值感,從而表現出對專業當仁不讓的意識和信心——而這些,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為積極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2

《玫瑰與教育》是 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現象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線上”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回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去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裡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裡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3

暑假伊始閱讀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通過閱讀,使我對自己的工作也進行了反思。

她的這本《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該書主要為四部分,第一輯是她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種清淡與憂患的完美結合。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這點給讀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約的文風裡,體味著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徵博引,把玩著玫瑰漂亮精緻的文字,幸福著玫瑰“幸福的感覺”,“沉醉不知歸處”成了自己最好的選擇。

當然同樣身為教師的我也在認真閱讀完此書後,開始了嚴肅的思考。時代在不斷變化著,我們所謂的課堂學習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競技比賽,我們不該過於太死板。課堂裡沒有誰是真正的.失敗者,所有的學生都是需要鼓勵和撫慰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師眼裡不積極的學生更應該得到鼓勵,這些不起眼的鼓勵也許會轉折很多人的人生。我們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期待我們用溫暖、公正的心去鼓勵的學生。我們沒有權利用成人世界的勝敗、積極或不積極之類冷血原則去約束他們和評價他們,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和未來的熱情,激起他們對榮譽的尊重。給他們一顆美好的心去看待他們所要面對的路。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紅花嬌縱一部分學生,同時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學生。我們要時刻銘記: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

《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後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因為她的《玫瑰與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跳著舞過平凡的日子,讓我走進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園。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4

這兩天我有幸拜讀了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玫瑰與教育》,對其中的一篇《究竟什麼是“以人為本”》感觸頗深。

讓我們擦亮眼睛,跟隨竇桂梅老師到日本的教室裡參觀一番。走進教室,地面全鋪著地毯,桌子較大,一人一張,後面備有自己的衣櫃。想想我們的教室,連課桌都快擠不下了,又怎麼會去考慮孩子進教室以後外套放哪呢?日本政府規定一個教室不超過40人,而我們呢?同樣的教室,要比人家多二十多個或三十多個孩子。在他們的教室一角還專門開闢出一塊帶柵欄的陽臺,作為避難所。旁邊還有一個鐵箱子,裡面裝著鐵梯子,如有火災之類的意外事故,就可以從這裡逃生。而我們的安全教育則僅僅是停留在每期幾次的安全演練,和安全教育記錄而已。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島國,土地寸土寸金,首都東京更是擁擠不堪——甚至連自家的汽車,也沒有容身之地,還要懸吊在半空中。可是,日本的學校卻是寬敞的,這讓人很難想象他們地方的擁擠。步入他們的洗手間,乾淨衛生,紙巾、洗手液等物品的有序擺放,更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在細節處的人性化讓我為之驚歎:他們只有洗手間的地面和個別樓梯是鋪的瓷磚,其他地方全鋪有地毯,特別是教室附近,所以再用力的腳步走過去,教室和走廊也是安靜的。這樣的人性化設計,孩子們又怎麼會不安靜不安心地學習呢?而我們鋥亮光滑的地板,即使再腳步輕輕,只要走過,還是會發出聲音的。我們教室的“靜”字,以及老師們不厭其煩的“保持安靜”的口頭教育,此刻顯得卻是那麼蒼白無力,毫無生機,到頭來幾乎成了擺設和形式。

日本的學生一年有三個假期除了寒假暑假還有一個春假。一年級的孩子下午沒課,到了高年級才開始增加。我們的學校,一年只有暑假和寒假兩個假期,即便如此,家長和老師還千方百計用家庭作業及補習班,來侵佔本該屬於孩子的快樂假期,唯恐學生放假在家失去管教,不自覺。另外,日本的孩子吃飯也是帶有教育色彩的。每個學校都配備有像專業老師一樣的營養方面的專業人才,負責管理學生吃飯,督促他們吃得更營養,長得更健康。而我們的孩子,早上站隊時卻還手拿豆漿和油條,中午在外面吃小吃或者到門口的午託部,他們的`健康和營養又怎麼會得到保證呢?

總之,日本學校的這些方方面面的細節,不僅讓我大開了眼界;還讓我全方位地目睹了什麼叫“以人為本”;更讓我真正領略了人性化的內涵。

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求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同時它又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是我們喊得最多,努力的最多的地方。但是實際上,我們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了嗎?目前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偏低,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教育部門早已提出“全國中國小生每天必須保證運動1小時”,可是下面的每個學校真正落到實處了嗎?我們在開學初,也曾提出“打造活力校園”的目標,可是我們的校園真正活力起來了嗎?我們的教學樓是越來越高越來越漂亮了,可是考慮過學生每節課間的戶外活動嗎?教室走廊的地板越來越光滑了,可是考慮過學生的行走安全嗎?……

忽然想起一位專家做報告曾說過:他最看不慣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們打掃衛生的工具以及垃圾桶等這些髒兮兮的東西,是怎麼和這些鮮活的生命同處一室的。試想,誰家的掃把垃圾鬥拖把是放在客廳的?這些東西是幫助我們打掃衛生的,放在客廳還怎麼讓房間乾淨衛生呢?可實際上,又有幾個學校的勞動工具有專門的工具房呢?

而我們連這些基本的細節,都從未注意,從未採取措施,又怎麼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每個生命呢?

只有從這些普通的細節做起,才會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5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啟發。

這本書一共分四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竇老師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教師的品格鑄造以及如何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道理。

把盛開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園地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竇桂梅老師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育事業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爛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穩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把個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裡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為人師的底線。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

怎樣做?在竇桂梅老師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師要擁有自己的專業尊嚴。竇老師給與我們忠告。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就要養豪氣而不失霸氣,揚正氣而不是邪氣,養大氣而不是邪氣。對待教育事業,對待自己的學生,不僅僅有愛,還有一顆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境,遇到感性的問題就會模糊藝術的處理。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的意義就變了。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是一隻小小鳥,然後感性做人,理性做事,這也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和發展。

竇老師特地摘錄的冰心先生的詩句,警告我們:要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都感受到愛。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種生活姿態,最終會由表象內化成一種精神氣質。心中盛滿陽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營造天堂。因此,面對教育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和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讀書養氣。教師的專業化道路,要求我們有底氣、大氣、靈氣,既要有精神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身後的教育理論功底,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6

我一直不是很喜歡讀大部頭的書,特別是說理性的,更是不願意讀。但自從調入四小接手一年級以來,我在教學中遇到了種種的問題,心中的疑惑迫使我去尋找這迷茫中的突破口,帶著求知的心態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猶如一盞導航燈,引領我走出教育的誤區。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名師的經典著作之一。竇老師經常這樣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我們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呢,作為一名教師,不過是一朵不被人關注的小花,教師的成就被關注的機率何嘗的小呢?但是我們仍然要孕育,仍然要盛開,因為我們工作的意義不在於自己獲得了多少,而在於你給予了別人多少。

通過讀《玫瑰與教育》我懂得了教師存在的意義,教師要做“內生”型的教師,堅持不間斷的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讀的'書多了,在用到時就不會覺得手足無措,教學質量自然就提高了。不管這種提高是否得到關注,但自我的心境提高了,教學就不再是乏味的,百無聊賴的工作,而我們變成了那散發著迷人芳香的玫瑰。

竇老師還提到孩子的心靈需要教師悉心的呵護。“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為人師的底線。” 每個孩子的心都是純淨透明的,作為老師不應該給任何一個孩子扣小帽子,貼小標籤,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關注每一個孩子,愛護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不管他接受能力好還是壞,都要讓孩子相信他是最出色的,讓其所有的潛力在恰當的時機都能全部發揮,我們也就實現了教育的目的所在。

竇老師講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了。”

教師是最平凡不過的崗位,但是我們極少將這一平凡的職業做到極致。在竇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從教者走過的艱辛的成長道路;看到了一個教師心中永不言敗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堅定信念;看到了一個普通的從教者的不普通之處。如果每位教師都能奕竇老師的這種心態來工作,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不平凡的教師。我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為我們自認平凡,如果我們抱有一顆平常心,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那麼我們所付出的就是最偉大的事業。

書中,竇老師還強調要正確看待學生的成績。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樣東西比成績還要重要,那就是品質。現在,全國上下都提倡孩子學習國學文化,利用古文的背誦來陶冶學生的身心,使其具備中國傳統的優秀品質。不得不說,孩子由於環境及早期教育的不同,在學習能力上存在著差異,這就致使學生的成績也千差萬別。但是作為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成績,對於後進生我們應該摘除眼鏡看待他們,多鼓勵、多關心他們,讓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我覺得挽救一個後進生比培養是個優等生還要重要。

讀完這本書後,心中所有的苦悶都已經煙消雲散了。孩子的調皮,上課的隨意也需要得到尊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他們童真童趣的完美體現。作為教師應該悉心地引導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傳統的訓斥對於這群“被誇獎”慣了的孩子是沒有作用的。老師真心的付出定會得到孩子的認可,老師的身教勝於言教。作為教師,一絲不苟的做事,無形之中也會引導孩子。相信我會與我的這群孩子們相處的越來越好。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7

讀完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全書,掩卷沉思,這本書給我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觸,她以相當平實的語調訴說了一個個教育教學故事,闡述了她的一些理念。讀著這本書,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老朋友在促膝交談,樸實的語言如涓涓細流進入乾涸的心田,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常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隨著她的優美的語言進入教育思想領域中。

“我們蕭瀟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這是《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的卷首語,讀罷令人心動。除了序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後感。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著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老師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去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裡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去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後來讀到魯訊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心裡這才頗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讀到竇老師書中的這些話,我感到強烈的驚喜。總是給自己尋找懶於寫字的理由,即使話在嘴邊,也懶得下筆,久而久之,想再表達,已經難以入手。想想文人書豪的魯訊和特級教師的竇桂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這個平凡的人呢?竇老師的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在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竇老師那質樸而真實的語言,透露出的是她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她的機智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她有廣博的見識,有深度的思想,並且以己及人,從個人對教育的理解推到整個教育的廣大的範圍中去。如她在書中說的那樣:“面對學生,我是全心投入,激情滿懷,毫不保留地釋放自己,彼時的我不是演他人的戲,而是演自己的心”。在我的課堂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像竇老師那樣全身心地投入,讓師生的激情互相感染和激發,讓智慧和思想在課堂上交流和匯合,最終演繹一曲動人的旋律。課堂上的師生雖然不是盡善盡美,卻一定是獨有的風格和個性的自然流露。這樣的課堂才充滿生命的活力,也是真正的教育。

總之,我喜歡竇老師的書,它引領我漸漸走進理想的課堂,走進教育的春天;我喜歡她的人,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寬厚仁慈,對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餘,唯有感慨。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8

幾年前,為了找幾本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我去了趟圖書館。那天收穫頗多,我不僅發現了一套雙語閱讀書籍,能讓我感受英語的魅力和體驗英語的快樂,而且在一排教育著作前,我還驚喜地發現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乍一看題目,我就非常好奇,象徵浪漫的玫瑰怎麼與嚴肅的教育聯絡在一起呢?最近,我又想起了這本書,於是我又去了一趟圖書館,借到了此書,再次好好地品讀。

讀竇桂梅老師的書,就像在讀她這個人。從《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裡,我們一樣可以看到她的幽默與風趣,她的鮮明個性和對事物的獨特見解。她確實就是那香飄萬里的“玫瑰”。“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小花。”她認為自己是一朵小花,只是那麼一朵帶著一絲芬芳的小花,在風雨中執著的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本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清淡與憂患。寫了她的教學反思和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在這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等。第二個部分主要寫了她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第三個部分寫了她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是對比中國和日本教育的不同所引發的深刻的體會。最後一個部分寫了她博覽群書的讀後感。

從竇老師真實質樸的語言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她對教育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的快樂。這一點從第一次觀摩她的課的時候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快樂感染著每一個人,每一位學生都深深地被她吸引,在歡笑中學到知識。她也曾在日日夜夜不停地拼搏與奮鬥。她的成功源於她的勤奮,她的執著與堅強。因為她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淨。”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製造意外的孩子,厭煩的情緒總會有,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裡。

“境由心生”是竇老師在《心中盛滿陽光》一文中提到的,都知道每天面對繁雜的事務,孩子不經意間製造的麻煩,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還有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不滿現象,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只能換個角度想問題,也就是竇老師總結出的四條人生哲理:一是改變態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如意,我總是會想怎麼是這個樣子的,怎麼不能像我想像的那樣去發展的?這樣真的很累,就好像和人相處,很多事情也不是像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事情,我們只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事情的態度。當然也不要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很無奈,其實這樣挺好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快樂的因素,做什麼心態最重要。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看到這句話很有感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要走,都有自己不同的未來。誰說只有讀大學才有出息了?誰說賺到大錢就是本事了?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無論是繁花似錦還是落葉紛飛,都要細細地品味,活出自己的精彩。三是活在當下。這句話很熟悉,老師們經常會說,就好像知足常樂,就好像那個稱自己是船長的老師——Mr Kitin所說:及時行樂。四是學會感恩。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就可以得到很多快樂,正如我們改變態度的對面對人生一樣。學會感恩,即是擁有幸福。

身處教師這個崗位,有很多事情會不盡人意,教學中也會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讀了《小紅花的背後》一文之後,我陷入了沉思。我在課堂上和學生日常行為上都給學生實行分數制,然後給他們獎勵小星星。本來我想把這樣一個表格直接掛在教室的牆上,現在我覺得這樣可能很不好。它可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孩子,可也在同時傷害了一些孩子。那些貼滿小星星的孩子感覺無比的驕傲,可對那些只有寥寥幾顆星或近乎空白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造成自卑的因素。我們說學習上沒有失敗者,只要付出努力了,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沒有一個真正不想學習的孩子,做為老師我們不可以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可以鄙視任何一個孩子,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發展。

竇桂梅讓我瞭解了激情與快樂,瞭解了對教育的熱愛與真誠。我希望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以像她一樣成長為一朵綻放的玫瑰。讓我的教育事業中充滿芳香,充滿愛。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19

放寒假了,在辦公室裡整理書籍的時候,發現放在書櫥裡的幾本書籍還是在開學初到幼兒園圖書室借閱,本想利用中午不回家的時間在幼兒園看的,結果一個學期下來,都沒有好好地或完整地看完幾本。於是,把幾本教育書籍帶回了家,每天利用閒暇的時間靜靜地看書,覺得心情特別寧靜和舒暢。

這幾天,走近了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感受著竇桂梅老師對教育、生活的熱愛與執著追求,被竇桂梅老師的勤奮與才情所感動,被竇桂梅老師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如她在書中說到:“面對學生,我是全心投入,激情滿懷,毫不保留地釋放自己,彼時的我不是演他人的戲,而是演自己的心”。這是她對教育事業的追求,這樣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也是真正的教育。裡面一個個很普通很生活化的小故事,卻是很真實的思考,如讀著《小紅花的背後》讓我記住了: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讀著《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讓我知道了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首先要有專業“自信” ,還要有專業“自能”,最重要的是要有專業“自我”……當然,竇桂梅老師在這本書中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讓我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要培養讀書的好習慣。“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

一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20

最近讀了一本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文章記錄的是竇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引人入勝。

卷首的一段話“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如同一首淡雅的小詩。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感受。

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在成長,我在寫。”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裡關心愛護學生,付出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給大家分享一個教學感動,那天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飯,我準備回辦公室休息,習慣性抬頭向班級看了一眼,我們班調皮鬼徐偉琪正伸著頭在班門口東張西望。我心想:不在班裡寫作業,就只知道瞎跑,看我怎麼收拾你!沒想到他看到我,趕緊朝我這邊跑來,右手還捧著一塊魚餅。用他稚嫩的聲音說:“任老師,今天中飯我們桌子上多了一塊魚餅,大家都沒捨得吃,說留給您吃。”看著他手心裡捧著的乾癟的魚餅,又看看他那雙被寒風凜冽過的已經皸裂的手,我頓時被感動了,同時又感到很羞愧。其實孩子們和老師一樣,從早到放學一直在學校,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疼愛,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呵護。

《玫瑰與教育》一書的末尾竇桂梅老師引用狄金森的那句詩,我也引來自勉:“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我的這本書就是教學實踐,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裡!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裡的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篇21

《玫瑰與教育》,買這本書時並沒有多想,只看到是本教育隨筆,又是竇桂梅老師所著,就入手了。看著這本書的題目,我產生的第一個疑問就是“為何是玫瑰與教育?”玫瑰特別在何處?光是這個題目,我就聯想了不少:可能是和《小王子》這本書中的玫瑰有關?又或者“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再或者因倒置其名字“桂梅”而成“玫瑰”?

初翻此書,只關注了感興趣的內容,以自序部分為最,讀了多遍,有種淋漓盡致之感。都說人如其文,那麼,一開啟這本書的自序,你便好像看到了一個真實明朗的教師,或者說一個從容大方、愛寫作的人。自序部分許多話令人受益,如其引用朱光潛先生練習寫作的原則“有話必說,無話不說”;其分享的費爾南多·佩索阿“寫作是為了忘卻,為了忘卻心靈的疲勞,忘卻生活的.疼痛”;其常常和年輕朋友講的“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對話,讓衝動的自己不斷接受理智的自我批評,讓實踐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因這序特別吸引我,所以每次翻開這書讀完序部分,就要停下來好好感受,後面的正文倒只是粗粗翻看。

這兩天終於一口氣看完了正文,感慨也多。

一是讀書寫字實際上是在愛自己。我的許多同學朋友都做了老師,北上深最多,作為一名老師有多忙碌,要處理的事情有多麼瑣碎繁多,從每天的朋友圈就能看出來了,這樣一天下來,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被佔用了,有家庭的老師更甚,我們的時間和空間被老師、父母等等這樣的角色佔用,在什麼時間,我們是自己呢?我想只有讀書寫字,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是我,沒有社會賦予我的任何角色意義,不受其他任何規則制約,是真正歇一歇,愛自己的時候。

二是觀察與發現。這個學期我常常在班級和同學們說起羅丹的這樣一句話“生活中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讀完此書後,我想“生活中從不缺少有意思的事情,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得不感嘆在竇老師的眼中,處處都是素材,處處都是值得思考、可以深挖其背後內涵和意義的事情,可真應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這句話。眼中處處有問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十分多元,這無疑讓我們對待生活、工作中的某些事情更加客觀,也更能“容人、容言、容事”。

三是與人為善,做踏實事,講真心話。亨利·詹姆斯在談到“應該怎樣度過這一生”時說:“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與人為善。第二,與人為善。第三,與人為善。”與人為善的前提下,不屈本心地講真話,做有用的事情。希望可以繼續保持下去!